[永續建築專題]建築產業的終極革命:循環建築(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終於!經過了三篇,我們來到了本專題介紹的眾多建築中,最為重要的一種。

循環建築

用了這麼多篇幅講以友善環境為目標,節能減碳又減廢的綠建築與被動式建築。其實建築與環境共生共榮,遠遠不只有節能減碳及減廢。所謂的「循環建築」,是一個比綠建築新穎許多的概念,也可以把它想成綠建築的升級版。
在開始介紹循環建築之前,先想像一下~
小時候玩樂高,自己親手用積木蓋的城堡、城市,所有建築物都是一塊一塊積組而成,等到大功告成,享受完成就感以後,我們會再把它拆掉,用之前蓋房子的積木,蓋出新的建築。
此時,在想像這棟在你腳下的建築,突然間,變得很大很大很大,大到與你的房子一樣。這個比喻,就是所謂的循環建築。房子的建材像積木一樣。蓋出來的建築可以輕易的拆卸。這些拆卸後的建材經過保養,能夠重複使用,蓋出其他不同的建築。這便是循環建築。

荷蘭的循環建築案例

眾所週知,荷蘭在循環經濟的發展上,與德國的建築產業一樣,幾乎是獨步全球。荷蘭在2016年公佈了「循環經濟願景」目標在2050年達成零廢棄物,資源全循環。
在循環建築上,以在荷蘭史基浦機場旁,的商業園區開發案「Park 2020」為例。根據「天下雜誌」的報導,這個商業區全面落實循環建築。它約占地1.6萬坪,從2007年開始執行,將新建七棟循環建築,包含商業辦公樓、會議中心、飯店等等。
這個園區的建築,除了有基本的綠建築功能,更重要的是這些建築物採用的建材全部都是可回收的,而且在建造過程,幾乎不使用水泥灌溉,而是陳剛才所說,用像樂高一樣的方式把建材扣再一起。這樣將來如果有什麼新技術,還可以方便改建或增加設施。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商業園區的建材,全部都是租來的,也就是說,建築製造商並未擁有這些建材,他們只是跟供應商借用這些建材蓋房子。這樣的方式,建商不用購買建材,可以大幅降低建造和拆除的成本。
建材最後回到供應鏈的最源頭,由他們修復保養,可以再次把建材租出,這個概念叫做建築銀行。

台灣首棟循環建築

台灣在2018年,也終於有了首棟循環建築。在「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由46組台灣及荷蘭團隊共同打造的「荷蘭館」,是台灣首棟循環建築。荷蘭館主要用於展示循環經濟的理念與實踐,建築的電燈採取「以租代買」的模式,展示循環經濟下的新商業模式。這棟建築展現了台灣建築的新選擇。在今年四月展覽結束後,將會把它拆解,並回收建材。屆時這棟建築會成為全球第一棟被拆解的循環建築。
除了建材可回收外,循環建築同時也包含建築內部各種資源的循環。從剛剛這些案例可以看得出來,循環建築這個新穎的概念在世界各地都還很不普及,雖然如此,但它真的是建築與環境共生共榮,非常好的選擇,筆者也期待未來,循環建築可以逐漸在世界各地實行,讓我們共同邁向一個永續的未來。
責任編輯:曹立寬 核稿編輯:賴澤霖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篇講到綠建築的概念,本文除了會介紹另一種建築以外,也將進入實際面,進一步探討,在不同國家友善環境建築的發展與政策。
綠建築是一種追求建築與環境共生共榮的建築型態,它從設計、取材、建設到保養各個生命週期都做到對環境友善與可持續發展。綠建築有四大原則,分別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 在理論上,綠建築似乎是一種很理想的建築型態,可惜天下沒有那麼好的事,實際上,綠建築的發展仍然有許多不完備的地方...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唐青,一個追尋夢想、努力改變世界的女孩。 我們夠了解自己嗎?其實還不夠!唐青只能透過不停地練習、不停的認識與改造,漸漸更了解自己與社會,還著一顆開放的心,去嘗試、創造、接受挑戰、甚至隨遇而安。
高中生原創小說,期待讀者朋友們能在歡笑中,也認識到循環經濟在我們生活中的蹤影!
園遊會,幾乎是每個台灣高中生生涯中難忘的一塊。當我們從課堂中學習了經濟模型、科技運用,從社團中學會了統籌規劃、分工合作,終於能在園遊會上,將所學、所思、所想付諸行動,相信對所有人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舉辦無塑園遊會(不是減塑而是「無塑」)對於任何高中都是一大難題,更別談在校生將近三千人的師大附中了
上篇講到綠建築的概念,本文除了會介紹另一種建築以外,也將進入實際面,進一步探討,在不同國家友善環境建築的發展與政策。
綠建築是一種追求建築與環境共生共榮的建築型態,它從設計、取材、建設到保養各個生命週期都做到對環境友善與可持續發展。綠建築有四大原則,分別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 在理論上,綠建築似乎是一種很理想的建築型態,可惜天下沒有那麼好的事,實際上,綠建築的發展仍然有許多不完備的地方...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唐青,一個追尋夢想、努力改變世界的女孩。 我們夠了解自己嗎?其實還不夠!唐青只能透過不停地練習、不停的認識與改造,漸漸更了解自己與社會,還著一顆開放的心,去嘗試、創造、接受挑戰、甚至隨遇而安。
高中生原創小說,期待讀者朋友們能在歡笑中,也認識到循環經濟在我們生活中的蹤影!
園遊會,幾乎是每個台灣高中生生涯中難忘的一塊。當我們從課堂中學習了經濟模型、科技運用,從社團中學會了統籌規劃、分工合作,終於能在園遊會上,將所學、所思、所想付諸行動,相信對所有人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舉辦無塑園遊會(不是減塑而是「無塑」)對於任何高中都是一大難題,更別談在校生將近三千人的師大附中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永豐餘推出的「全循環屋」是一座以紙材為主要建材的低碳建築,代表了台灣在綠色建築與永續生活領域的創新突破。這座建築結合了多層瓦楞紙板和木質框架,具備長達50至100年的使用壽命,並且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比傳統建築減少了一半。全循環屋採用模組化設計,能在三天內完成搭建,並且建材可達近100%的回收率。
Thumbnail
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下簡稱建研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智盟)執行的「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第二場次今(26)日下午在台中市舉辦,中部地區的租賃住宅服務業、物業管理及保全業等公會代表上百人出席交流。主辦單位建研所所長王榮進表示,房子除了用淨零的技術和材料來建造,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在環保意識抬頭下,綠建築的新趨勢「系統模板工法」,兼顧建築結構安全及綠色環境保護,成為營建業極具有發展價值的模式。而「國靖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煜中,就是看重系統模版工法的綠能競爭力,在10年前轉行踏入此領域,為台灣未來建築邁向居住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Thumbnail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下,循環經濟成產業供應鏈減碳和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如何將產業鏈中的廢棄物當成材料,再製成可用產品,建構共生共存平台,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產業,成為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契機,期待更多人能看見資源再利用的價值,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污染,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Thumbnail
建築是什麼? 朝天際線發展之結構物體...... 由水平綿延伸的結構物體......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Thumbnail
現在談論的永續建築,真的永續嗎?永續建築的「永續」也只是一種「價值」的概念,而非建築「永」恆存「續」的永續。根據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於(2003)〈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建築師雜誌一文中提及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s)的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
Thumbnail
【建伸智慧綠建築以創新、誠信、服務為宗旨,致力提供最好的專業服務,使每棟建築都能展現智慧綠色革命(圖/建伸智慧綠建築提供)】 【李婉如/ 報導】全球碳排放量,約40%由建築產業所貢獻,在世界高度環保意識倡導下,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面對趨勢的演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永豐餘推出的「全循環屋」是一座以紙材為主要建材的低碳建築,代表了台灣在綠色建築與永續生活領域的創新突破。這座建築結合了多層瓦楞紙板和木質框架,具備長達50至100年的使用壽命,並且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比傳統建築減少了一半。全循環屋採用模組化設計,能在三天內完成搭建,並且建材可達近100%的回收率。
Thumbnail
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下簡稱建研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智盟)執行的「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第二場次今(26)日下午在台中市舉辦,中部地區的租賃住宅服務業、物業管理及保全業等公會代表上百人出席交流。主辦單位建研所所長王榮進表示,房子除了用淨零的技術和材料來建造,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在環保意識抬頭下,綠建築的新趨勢「系統模板工法」,兼顧建築結構安全及綠色環境保護,成為營建業極具有發展價值的模式。而「國靖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煜中,就是看重系統模版工法的綠能競爭力,在10年前轉行踏入此領域,為台灣未來建築邁向居住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Thumbnail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下,循環經濟成產業供應鏈減碳和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如何將產業鏈中的廢棄物當成材料,再製成可用產品,建構共生共存平台,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產業,成為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契機,期待更多人能看見資源再利用的價值,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污染,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Thumbnail
建築是什麼? 朝天際線發展之結構物體...... 由水平綿延伸的結構物體......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Thumbnail
現在談論的永續建築,真的永續嗎?永續建築的「永續」也只是一種「價值」的概念,而非建築「永」恆存「續」的永續。根據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於(2003)〈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建築師雜誌一文中提及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s)的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
Thumbnail
【建伸智慧綠建築以創新、誠信、服務為宗旨,致力提供最好的專業服務,使每棟建築都能展現智慧綠色革命(圖/建伸智慧綠建築提供)】 【李婉如/ 報導】全球碳排放量,約40%由建築產業所貢獻,在世界高度環保意識倡導下,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面對趨勢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