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永續建築專題]從工業革命到現代:文明的躍進,生存的危機(序)

2019/05/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工業革命後世界的轉變

從1760年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的物質文明走向前所未有的耀進。這場重大的社會變革起源於英國,後散佈到歐洲大陸並引起全球的社會改革。當時農業人口過剩,許多人都缺乏工作機會,再加上人們的消費需求大量增加,所以引發了尋求一個全新經濟與社會改革的契機。
工業革命初期,因為許多急需勞動力的工作被機器取代,因而導致不少人失業。但後來, 失業問題隨著時間流逝獲得解決。工業革命不但不再造成失業,相反的,它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讓更多人獲得穩定的工作。因為創造了巨大的工業產業,與大量生產及開發的需求,這不只讓原本因為農業人口過剩,失去工作機會的人可以投入,甚至許多原本從事農業工作的人也跟著投入進來。
同時因為科技逐漸發達,讓當時的人們獲得了更大的力量。在兩百年內,建立了大量的現代基礎建設,住宅、商店、學校、醫院等等。另外在交通上,人類也是史無前例的突破,蒸汽船、火車、飛機、汽車等,這些交流工具的出現,讓人們在地球上的行動不在困難,可以與不同地域的人往來、貿易,甚至是移民。(想了解工業革命的詳細過程,可以參見:世界史 — 工業革命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關於人與人」

因為有大規模的開發與生產的需求,這使得資本主義從那時開始正式成為主流,這在當時似乎是利大於弊,但長期下來,也奠定了以「開發與製造」、「利益與競爭」為導向的遊戲規則。
在我們開始談大規模開發與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之前,筆者想先分享一下個人對這個遊戲規則的另一層面的看法。
首先必須承認,我們現今的社會可以發展到這個程度,很大部分歸功於自由競爭,促使企業不斷升級,帶動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但除此之外,若從物質文明以外的角度來看,它似乎也給現今的社會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筆者自己有想到兩點,前者是人與人的問題,後者是人與環境的問題。
人與人的問題是指前文提到的,「利益與競爭」的遊戲規則,因為大家都為己方的最大利益,與他方競爭,這使得共好變成像烏托邦一樣遙不可及的事情,再加上資本主義將資源極大地導向勝利者,營造出一種成功的英雄與軟弱的無能者的的對比(當然這是筆者個人見解,不代表事實就是如此)。在這樣的規則下,鮮少有人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思考,更別說社會全體、人類全體的角度思考。也因此在許多情況下,互相競爭變成了彼此傷害,小至個人與個人,大至國家與國家。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狀況一直存在,並不是因為資本主義崛起才產生的,所以不應該歸咎於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但是筆者認為,相比過去,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思想上進步如此多且擁有遠超過以前數百倍資訊的現今,我們卻仍然未擺脫互相傷害的陰霾,其背後的遊戲規則值得我們檢討與深思。

「關於人與環境」

至於人與環境,則是指因為追求最大利益,不顧及環境成本與永續幸的大規模製造與開發,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伴隨而來的是危及全球的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暖化、空氣污染、物種絕種、海平面上升,總總問題浮出水面。我們現在正處在六千萬年來最嚴重的物種絕種期。甚至連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都恐將在未來數百年甚至百年間,受到嚴重威脅。
改變,是一條漫長的路,若想與環境共生,我們可能得徹底改變人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但是現在先回到現實,來看看正在進行中的改變。近年來,在不少方面,許多人開始實踐永續發展。我們也為此寫過多篇報導與專題。本專題將會從建築這個面向切入,和讀者一起來看看建築產業在永續發展上的轉變。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及資源匱乏問題,近年在全球各地許多人的推動下,新型態的永續建築逐漸開始發展,越來越多與環境共生共榮,甚至完全融入環境的建築誕生。比如已經有部分國家用大規模政策強力推動的綠建築、被動式建築。再比如被看好有機會帶來全球革命性改變的「循環建築」、「漂浮建築」。筆者將於下文一一介紹。
責任編輯:曹立寬 核稿編輯:賴澤霖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