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時期-荷蘭女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荷蘭女性
  「女性」,一直以來是歷史上較少被提及的一塊,男人的殺戮掠奪,似乎才是這塊島嶼的重頭戲,一如荷西時期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總是比較少提及跟著東印度公司來台的家眷,閱讀課本時甚至不會覺得當年台灣存在著荷蘭女性。
  那麼當時台灣有多少荷蘭女性呢?確切數字難以統計,但荷蘭女性總可以在一些文獻中瞥見其身影,比如牧師漢布魯克撰寫的〈巴達維亞城日誌〉裡,就提到了他的太太溫森塔莫,和兩個年幼的女兒被鄭成功劫持為人質的事件。
〈福爾摩沙淪陷快報〉
◆荷蘭女性服飾
〔兜帽〕
  大多數跟著來台的荷蘭女性,大多作為清教徒裝扮(抑或是版畫刻意呈現),「兜帽」為清教徒女性常有配件之一。
〔襯領〕
領口的襯領
  擺脫了西班牙風格的填充式領子,荷蘭風發展出了大襯領作為裝飾。貴族大多在領子使用蕾絲為裝飾,但清教徒更以節儉為榮,所以大多以布為主。
〔清教徒服飾〕
  荷蘭風服飾為近代服飾原型,捨棄了太過繁複沉重的裝飾,以實用與輕便為主。顏色大多為灰黑或暗紫色等等。袖子也為女性服飾裝飾的重點,雖然無法如同貴族或中產階級使用蕾絲裝飾,但仍保留了袖口的襯飾。
◆小說中的荷蘭眷屬
   2018年,《一把青》的導演曹瑞原宣布要將大河小說《魁儡花》,改編為電視劇作品。《魁儡花》的作者陳耀昌老師,2012年出版了《福爾摩沙三族記》,裡面便是用了16歲的荷蘭少女瑪利婭視角,來描述來到台灣後的故事。
  「 ……瑪利婭永遠忘不了,她在客廳門後偶然聽到的爸爸和尤羅伯的對話。『既然他們有獵人頭的惡習,為什麼你那麼喜歡他們?』爸爸問道。……這天之後,爸爸又和尤羅伯出去了幾次。媽媽說,他們是到台夫特的東印度公司會所去談。瑪利婭知道東印度公司,他們在台夫特擁有一大排的倉庫。一個月以後,爸爸就向家人宣布,全家要到福爾摩沙。」
  這部小說的背景,是荷西時期即將政權轉移、覆滅的時刻。藉由瑪利婭、烏瑪與陳澤等三位分別來自不同族群(荷蘭人、西拉雅人與河洛人)的男女,面對大時代的轉變與殺戮,小人物的永別與情感故事。
  如果好奇那個年代的荷蘭女性,可以去看看這部小說裡描寫的世界,也許會有不同的收穫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荷西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官員穿什麼?
◆立繪重現 荷西時期的漢人男性穿什麼呢?
荷西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官員穿什麼?
◆立繪重現 荷西時期的漢人男性穿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前讀陳柔縉《臺灣囍事》,對於臺灣日治時代的生活史,增進不少了解。 不少如今習以為常者,當年卻是「突破」性的大事,像現在的婚紗,幾乎都是純白,實則以前祖母輩的人卻覺得白紗禮服很不吉利,認為非得「大紅色」不可。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起追求西化,結婚時,新人開始學西方人穿白紗禮服,因為西方人認為,穿白紗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最為人熟知的畫作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一生皆生活於荷蘭台夫特(Delft),故又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與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同被稱為荷
Thumbnail
馬甲(Corset)也可以稱為緊身胸衣、束腰、束腹等,16世紀開始在歐洲流行,在維多利亞時代達到頂峰。其雛形可以追溯到大約4000年前的克里特島,從一些女性的形象和一些關於服裝的描述可以推斷出馬甲的存在,不過當時的人會把它穿在外面。馬甲在西方世界中,承載著久遠的歷史,在許多女性的身上都能看
Thumbnail
女性投入職場,接著爭取到投票權,象徵平等婦女節出現;說的好像,在進工廠打卡以前,女性都沒在工作一樣。維京時代的女性,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之主,婚後尤其,根本沒空出去漂亮,反而男人幫彼此會比誰瞎趴。不過,維京女性在穿搭上仍然很有 sense,講究都在細節裡。
Thumbnail
文學書區 有不同地區的畫家,和不同地區的奇聞異事,像是關於《咒術迴戰—咒術歷史》等奇聞異事的書,九歌的展區就有很多兒童繪本、故事集等兒童書籍,除了這些也還有許多藝術、演藝和個人的經歷分享等等的相關書籍,值得去參觀和採購自己所需。 荷蘭主題國 台灣古地圖 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來到臺灣後,留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位在二战时,德占荷兰期间,14岁就参加了当地荷兰抵抗运动组织“哈勒姆”的弗雷迪·奥弗斯蒂根女士。奥弗斯蒂根为荷兰抵抗组织作出了很大贡献,至今,荷兰的哈勒姆城市还有一条以她名字命名的街道。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她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雷迪
Thumbnail
擁有幾百年歷史傳統的木屐,可說是荷蘭極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荷蘭人的一生,都跟木屐(或稱木鞋)脫不了關係。打從嬰兒呱呱墜地之後,父母就要為小孩準備一雙小木鞋,而情竇初開的少男,則要想辦法量好心儀少女的腳形及尺寸,用木鞋獻上愛意;結婚時新郎把木鞋當做定情之物,親自為新娘穿上。
1624年,距今400年,荷蘭人踏上台灣土地,帶來了一些文化影響,也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2024年台南燈會以此為主題,推出了許多節目,包括耗費鉅資,請唐美雲歌仔戲團,推出新戲【1624】,唐美雲扮演荷蘭長官,扮相說有「寶塚」的感覺。 於此同時,西班牙新上任的文化部長,不認同西班牙五百年前在世
Thumbnail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茶花女》。 《茶花女》主要內容:瑪格麗特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成了“社交明星”。她隨身裝扮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爾芒·杜瓦,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兩人陷入愛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前讀陳柔縉《臺灣囍事》,對於臺灣日治時代的生活史,增進不少了解。 不少如今習以為常者,當年卻是「突破」性的大事,像現在的婚紗,幾乎都是純白,實則以前祖母輩的人卻覺得白紗禮服很不吉利,認為非得「大紅色」不可。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起追求西化,結婚時,新人開始學西方人穿白紗禮服,因為西方人認為,穿白紗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最為人熟知的畫作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一生皆生活於荷蘭台夫特(Delft),故又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與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同被稱為荷
Thumbnail
馬甲(Corset)也可以稱為緊身胸衣、束腰、束腹等,16世紀開始在歐洲流行,在維多利亞時代達到頂峰。其雛形可以追溯到大約4000年前的克里特島,從一些女性的形象和一些關於服裝的描述可以推斷出馬甲的存在,不過當時的人會把它穿在外面。馬甲在西方世界中,承載著久遠的歷史,在許多女性的身上都能看
Thumbnail
女性投入職場,接著爭取到投票權,象徵平等婦女節出現;說的好像,在進工廠打卡以前,女性都沒在工作一樣。維京時代的女性,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之主,婚後尤其,根本沒空出去漂亮,反而男人幫彼此會比誰瞎趴。不過,維京女性在穿搭上仍然很有 sense,講究都在細節裡。
Thumbnail
文學書區 有不同地區的畫家,和不同地區的奇聞異事,像是關於《咒術迴戰—咒術歷史》等奇聞異事的書,九歌的展區就有很多兒童繪本、故事集等兒童書籍,除了這些也還有許多藝術、演藝和個人的經歷分享等等的相關書籍,值得去參觀和採購自己所需。 荷蘭主題國 台灣古地圖 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來到臺灣後,留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位在二战时,德占荷兰期间,14岁就参加了当地荷兰抵抗运动组织“哈勒姆”的弗雷迪·奥弗斯蒂根女士。奥弗斯蒂根为荷兰抵抗组织作出了很大贡献,至今,荷兰的哈勒姆城市还有一条以她名字命名的街道。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她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雷迪
Thumbnail
擁有幾百年歷史傳統的木屐,可說是荷蘭極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荷蘭人的一生,都跟木屐(或稱木鞋)脫不了關係。打從嬰兒呱呱墜地之後,父母就要為小孩準備一雙小木鞋,而情竇初開的少男,則要想辦法量好心儀少女的腳形及尺寸,用木鞋獻上愛意;結婚時新郎把木鞋當做定情之物,親自為新娘穿上。
1624年,距今400年,荷蘭人踏上台灣土地,帶來了一些文化影響,也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2024年台南燈會以此為主題,推出了許多節目,包括耗費鉅資,請唐美雲歌仔戲團,推出新戲【1624】,唐美雲扮演荷蘭長官,扮相說有「寶塚」的感覺。 於此同時,西班牙新上任的文化部長,不認同西班牙五百年前在世
Thumbnail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茶花女》。 《茶花女》主要內容:瑪格麗特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成了“社交明星”。她隨身裝扮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爾芒·杜瓦,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兩人陷入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