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之感—刻意追求客觀中立的背後,隱藏的或許是深入思考的匱乏,以及對於人性的無知

更新於 2019/06/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最火熱的社會議題,當屬「香港反送中」事件,連韓國瑜這段時間所帶起的「韓流」風潮都硬生生給鋪蓋過去。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在於討論有關「反送中」的內容(這部分已經有太多管道),而在於這段時間自己觀察了不少人針對了這起事件進行立場論述的狀況,無論是透過大眾媒體、自媒體、文章、留言等等途徑,這起事件的火熱程度相信即便是政治冷感的族群們,恐怕也難以忽視。

對於這樣一起爭議性、敏感度、複雜性都極高的社會議題,會出現對立立場的對峙是必然無法避免的,無論是你是支持抑或是反對,站在民主意識的一方而言,都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然而,在一路的觀察與互動過程中,最讓我感觸深刻的,反倒是那些打著客觀中立的名義,但實際上卻只是流於表面的資訊整合(有時候甚至連整合都稱不上)。這樣的行為在我看來不僅僅是缺乏對於真實事件的充分挖掘而已,也扭曲了客觀中立的真正意義。

在談什麼是客觀中立以前(當然啦這是我個人主觀定義,有意見的歡迎互相交流),我必須特別強調這樣的一個事實,即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儘管這句話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流傳,但此時此刻的爆炸程度恐怕要遠遠超出十年前的時候。正因為這是一個資訊量過大的時代,也從而導致了資訊的碎片化,加上現在非常流行的各種假新聞、農場文章等,更是讓我們在進行資訊收集與整合的時候所遇到的困境更為艱鉅。也正因為如此,倘若決定進行訊息傳遞的話(無論是影片或文字媒介),一個完整的邏輯架構是必須的,並不能單純透過網絡上收集資訊,然後簡單整合之後就進行發表,絲毫不經過更進一步的思考解析,如此一來的話也就淪為和一般農場文沒兩樣了。

一個完整的思考邏輯架構,在我看來不僅僅只是進行各種不同立場的資訊收集和整合罷了,而是需要在過程中納入各種事件參與者的動機以及人性因素進行考量,尤其是在敏感度更高的政治議題。畢竟,所有的決策背後勢必來自於某種動機(就像你吃飯,可能是餓了,可能是時間到了,原因不一定相同,但一定會有個因素促使你做這件事),而動機則必然離不開人性面的範疇,任何沒有經過人性與動機因素的思辨過程在我看來都無法建構一個完整的邏輯架構,畢竟當我們談論的是人,卻不考慮人的內心因素,那還是人嗎?

我們就舉這次「反送中」的例子,無論你是支持或是反對,在你選擇立場的過程中,是否有將事件參與者的動機與人性因素納入自己的思考過程中?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沒有惡意的一次條例修改,為何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上百萬人為何願意冒著生命的風險都要投入這次的抗爭(要知道香港也就七百多萬人)?單純外國勢力的介入是否足夠掀起如此大的風波,倘若真的有外國勢力的介入(我是相信有的),人潮當中大約會有多少比例的人會受到這樣的介入因素而投入?為什麼特首林鄭月娥要如此急迫的讓修法通過,一個真正可以改善國家的修法為什麼要在過程中需要到暴力的介入(重點是結果還沒過)?林鄭月娥為什麼不在出現暴力流血之前就先暫緩,而是要等到更多的人潮更多的暴力流血才情願先停下來?難道幾十萬人就不是人嗎?

上百萬香港人為何願意冒著自己的家變成所謂逃犯天堂也要抗爭到底?香港也就七百多萬人,扣除掉未成年、老人、行動不便等族群,一度的兩百萬人幾乎等同於至少將近一半的成年人都上街頭了,哪怕真的有外國勢力的介入,然而一個國家同時存在那麼多完全沒有思考能力,純粹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的腦包可能性有多高?如果外國勢力可以讓著麼多人上街頭,那為何自己本身的在地勢力卻做不到?簡單一句腦殘智障就輕鬆帶過,難道不也是一種缺乏理性的行為嗎?

當然,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孰是孰非,大家自有公評。

接下來我真正想要談的是,什麼叫客觀中立(強調一次,以下為個人主觀看法)。客觀與中立在我看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客觀意味著不帶任何立場的前提下,儘可能全面性的針對事件進行論述;而中立則是在進行論述之後需要進行總結的時候,所可以選擇的一種立場。簡單來說就是,你可以在很可觀的針對相關事件進行論述之後,選擇站在中立立場,不支持正方也不支持反方。

因此,客觀並不等同於中立,客觀應當是值得每個人所追求的一種態度與方式,然而中立卻並非如此,一味地過度追求中立立場,在很多時候反而容易顯得矯情。你可以在客觀意地針對事件進行論述之後,在需要進行總結的時候,選擇表達個人立場,亦可以選擇不表達個人立場,亦可以用中立態度進行立場選擇,這才叫客觀。但並不是打著客觀的名義,單純流於表面的論述對立立場,也不進行深入探討與挖掘,就輕而易舉的表示凡事沒有對錯,而選擇中立不站邊,這並非客觀,而是對於事實的不尊重。流於表面的論述不僅僅只是彰顯出自身在深度思考能力上的匱乏而已,往往也表現出自身對於人性的無知(對,我就是在說哪些完全沒有被中共侵害過,還幫人家講好話的)。對於人性的無知,指的是對於人性中無論是善惡、好壞各種複雜面向,並不會納入自己進行事物評斷的流程中。然而當我們探討的事物中有人的存在時,卻不考慮人性因素,這對我而言當屬無知的一種。

中立並沒有不好,但似乎成為這個社會所追求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或是所謂政治正確的選擇。因為單純不敢得罪人而選擇中立,還能是真正意義上的中立嗎?如果擔心得罪一方,你可以選擇不表態,但為了中立而中立,往往只會讓自己更讓人信任而已。尤其是在大是大非的議題上,如果是無關痛癢的小人物,選擇不表態是可以接受的,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做法。然而當作為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因為擔心得罪其中一方,而選擇不表態或是為了中立而中立,反倒容易被視為缺乏擔當的做法。

尤其是當作為人類的自己,看著同類被惡劣的手段對付的時候,我實在無法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來表達所謂的中立,我只是人,我做不到。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怪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而對我來說,時間、金錢、能力、知識等等則屬於可以運用的資源,就如同賭桌上的籌碼一樣,我們是否真正思考過如何有效率的使用自己所擁有的籌碼/資源,來贏得更多的籌碼/資源,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面貌?然而在了解怎麼做之前,更重要的核心問題在於,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面貌?
    對於未來的看法與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就如我經常強調的,選擇無關對錯。但對於生活或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一旦被剝奪就只會不斷抱怨,卻不曾花時間心思去理解背後的種種脈絡,不奮力追求卻期望可以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不僅僅是貪婪而已,而是真正的可惡。
    任何需要分出勝負的遊戲中,幾乎所有「爆冷」擊敗強者的弱勢方,沒有任何一個是採用常規策略的例子,無論你從競技體育、金融市場、甚至是他人的人生,而我們必須要充分認知到,我們所在的世界,我們正在經營的人生,實際上正是這樣的一場遊戲。
    對於一個好的決策,我堅決認為不能以結果論來做論證的,甚至我覺得這是最糟糕的做法。首先,沒有人是預言家(除了玩狼人殺的時候),未來是沒辦法預知的,我們只能透過過去的經驗以及資訊來做預測,而預測和預知是兩個全然不一樣的概念。預知,是表示知道未來肯定會發生的事;預測,只是表示認為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但也有
    結果當然還是很重要的,但我之所以更重視過程,是因為我認為,倘若過程中的自己並不快樂,達到目標的當下,也不會快樂。就如巴菲特所說的:「當你有20萬還不開心的時候,你就算有了2000萬或更多,也不會開心」。
    上一篇提到「順其自然」並非一個明智的人生策略,所得到的回饋引發一個我個人覺得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活著,一定要追求更好的人生嗎? 這是一個我個人認為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首先光是「更好」或「人生」的定義就足夠想破頭了,要是再加上解決動機問題(即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更好人生),恐怕會是一個沒完沒了的過程。
    而對我來說,時間、金錢、能力、知識等等則屬於可以運用的資源,就如同賭桌上的籌碼一樣,我們是否真正思考過如何有效率的使用自己所擁有的籌碼/資源,來贏得更多的籌碼/資源,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面貌?然而在了解怎麼做之前,更重要的核心問題在於,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面貌?
    對於未來的看法與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就如我經常強調的,選擇無關對錯。但對於生活或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一旦被剝奪就只會不斷抱怨,卻不曾花時間心思去理解背後的種種脈絡,不奮力追求卻期望可以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不僅僅是貪婪而已,而是真正的可惡。
    任何需要分出勝負的遊戲中,幾乎所有「爆冷」擊敗強者的弱勢方,沒有任何一個是採用常規策略的例子,無論你從競技體育、金融市場、甚至是他人的人生,而我們必須要充分認知到,我們所在的世界,我們正在經營的人生,實際上正是這樣的一場遊戲。
    對於一個好的決策,我堅決認為不能以結果論來做論證的,甚至我覺得這是最糟糕的做法。首先,沒有人是預言家(除了玩狼人殺的時候),未來是沒辦法預知的,我們只能透過過去的經驗以及資訊來做預測,而預測和預知是兩個全然不一樣的概念。預知,是表示知道未來肯定會發生的事;預測,只是表示認為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但也有
    結果當然還是很重要的,但我之所以更重視過程,是因為我認為,倘若過程中的自己並不快樂,達到目標的當下,也不會快樂。就如巴菲特所說的:「當你有20萬還不開心的時候,你就算有了2000萬或更多,也不會開心」。
    上一篇提到「順其自然」並非一個明智的人生策略,所得到的回饋引發一個我個人覺得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活著,一定要追求更好的人生嗎? 這是一個我個人認為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首先光是「更好」或「人生」的定義就足夠想破頭了,要是再加上解決動機問題(即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更好人生),恐怕會是一個沒完沒了的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如果世界是傾斜的,你的「中立」就不是中立。有些語言一直是被壓抑的,有些時刻是她們少數有機會在公眾表達的時候。如果你「誰都不想幫」,或許該朝受害者與弱勢群體傾斜一點。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既得利益者或「維持現狀」不顧意願地收編,我們必須主動而有立場地說話、主動和受壓抑的群體站在一起。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Thumbnail
    試圖洗腦自己社會是和樂的,我打從心裡覺得非常之沒有意義。
    香港也是這樣,非黑即白,你沒有做什麼什麼,就等如你反對什麼什麼?我沒有做,其實可以有好多原因,甚至是純粹的沒有原因的我只是不想做而已,但在極端分子眼底下,你就是人渣,不可寬恕。 很多人已經失去左理性分析討論的能力,生活周邊有這樣的人,真的很令人感到壓力。為了不想破壞關係被人標籤,只好選擇沉默不表態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如果世界是傾斜的,你的「中立」就不是中立。有些語言一直是被壓抑的,有些時刻是她們少數有機會在公眾表達的時候。如果你「誰都不想幫」,或許該朝受害者與弱勢群體傾斜一點。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既得利益者或「維持現狀」不顧意願地收編,我們必須主動而有立場地說話、主動和受壓抑的群體站在一起。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Thumbnail
    試圖洗腦自己社會是和樂的,我打從心裡覺得非常之沒有意義。
    香港也是這樣,非黑即白,你沒有做什麼什麼,就等如你反對什麼什麼?我沒有做,其實可以有好多原因,甚至是純粹的沒有原因的我只是不想做而已,但在極端分子眼底下,你就是人渣,不可寬恕。 很多人已經失去左理性分析討論的能力,生活周邊有這樣的人,真的很令人感到壓力。為了不想破壞關係被人標籤,只好選擇沉默不表態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