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寫在章節之後】唱不完的「半島輓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七月份時,方格子舉辦徵文:「每個人的香港」。儘管自己有去過香港幾次,社群網路中也有幾位香港朋友,幾部經典的港片也沒少看過。但坦白說,我對香港這塊土地,或說,對香港這個「對象」,是沒什麼特別感覺的。直到去年的反送中抗爭發生時,看著一支又一支影片陸續播送,報導與照片接二連三輸出,一股不明所以的情感在心底顯著發酵著...

  去年中旬左右,香港人開始針對「送中條例」進行示威活動。由於幾年前就看過香港人的「雨傘革命」,港府似乎也沒什麼特別大的動作,因此除了表達支持外,只是用「平常心」觀察事情的發展。

  然而卻漸漸發現,網路上傳出來的影片越來越不對勁,正確來說,應該稱作「可怕」才對。看著港警開始抓人、打人、狂噴辣椒水、射橡膠子彈、投催淚彈、找白衣人當打手。接著得知一位醫護人員的右眼被打瞎,以及一連串無可疑的墜樓自殺與浮屍新聞...

  那真的是印象中那個「自由的香港」嗎?

  那段時間對我個人而言,關心香港事件常是相當令人氣餒的經驗。其一是,事件的相關報導雖然看起來像中文,但實際卻是貨真價實的「外文」(還是無法丟到Google翻譯的外文),其二是事件資訊太過破碎,真假無從判斷,也難以追蹤下去,連想安個心或死了心都辦不到。

舉個例子,幾段影片是這樣的:
1.一名女生在自家大廳直接被港警帶走,怎麼自清都沒用。
2.一名女生被逮捕時不斷喊叫講自己的名字,忽然港警的盾牌一遮,她就垂著頭不動了。

  在螢幕前的我,只能皺眉望著那些恐怖的畫面,並在之後的日子裡不斷問著:然後呢?公理正義真的死了嗎?她/他的家人呢?然後,什麼答案都沒有。

  而在眾多無可疑的案件中,「陳彥霖」的案件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可能是她的背景被交代得尤為「立體」的緣故。她的屍體發現後幾週,甚至是後來的幾個月間,陸續有相關的訊息被投放出來,從「號稱母親的自白」、「監視器中的假分身」、「港警到韓國匿名爆料」,再到「母親的屍體」,事情可謂鬼影幢幢。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會非常刻意的略過跟她有關的資訊,因為每看到一次心就會糾一次,心情會低沉好久。殊難想像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想著想著,不禁默默希望她真的是自殺就好了。

  海洋對面的世界正發生著駭人聽聞的事,而我除了滑滑臉書找消息、轉轉文章、捐捐物資、酸酸共產黨、罵罵支持港府的台灣人外,什麼更有建設性的事情都做不了。這種無力感不久後便讓我陷進一種詭異的自我控訴裡,理智上清楚知道自己真的無法作任何事,但情感上就是過不去,「我每天能吃好、睡好、玩好,真的一點忙都幫不上嗎?」這疑問每天都在我的腦袋中徘徊著。

  為什麼就這麼憐惜香港人?

  那圖博人、維吾爾人,甚至是作為韭菜的中國人呢?我也會同情嗎?坦白說,同情還是會的,因為我厭惡漠視人權的事,但就是沒能像對香港人那般的情感,而至今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有這種差別待遇。

  自我控訴一段時間後,我領悟出了一個結論,說是一廂情願也好,自我催眠也罷,但只有這樣想後,我才開始脫離罪惡感的泥淖,用比較健康的心態理解時事。

那結論就是─

「我要好好的過生活,然後認真理解那些我覺得重要的事物,並用有建設性的方式,讓更多人跟我一起關心、正視它們。」


  恰逢方格子發起這個主題策展,我決定做一次嘗試:直接讓「我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產生連結。好奇筆下的角色幫我去經歷我不能經歷的現實時,究竟可以發展出怎樣的故事呢?因此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寫出《半島輓歌 IIIIII,共計三篇(比預期久,但感到相當值得)。

  在讀那篇作品時,如果讀者一直都有在關心香港的事,那麼便會立刻知道我在影射什麼事,結局也不會令他太意外。但如果是本來就沒在關心香港的讀者看到呢?會讓他多知道些什麼嗎?還是勾勒出一點對香港事件的興趣呢?我不知道,期待以後會有人能告訴我。(吐槽我也行)

  有位朋友跟我說,這篇故事沒有經過巧妙的轉化,一看就覺得是照搬,覺得有點可惜。他說的完全沒錯,確實就是照般,打從一開始我就沒有要藏的意思。因為這作品是我個人某種程度的「自我實現」,極端一點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我救贖」;書寫的過程總是五味雜陳,甚至數度有寫不下去的時候,但整體來說,我自己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我總算為耿耿於懷的事留下些什麼了


  最近陳彥霖的案件好像正式開庭了,她母親也有現身的樣子。即便現在完全信不過從港府體制而來的任何資訊,但也說不準事實會不會其實跟我們設想的大相逕庭。不管怎麼說,我選擇付諸行動,把我所相信的故事寫完了,而港人的戰鬥仍舊持續著。


#Free HK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蕾蕾‧亞拿的沙龍
31會員
25內容數
此專題是「錫安傳」,《靈魂的羽毛》的主線故事,藉由劇情揭露這個世界觀。
2020/10/29
新版本的進度來到第四篇了,原本只是想稍微改變開場方式,讓男女主角的表現更活潑一些,如此換了敘事安排後,效果超乎預期得好! 男主角不再只是推動過場劇情的工具人、女主角可以盡情展現「真實的性格」。而他們之間的互動方式,我本來就希望他們在初期就能鬥嘴打鬧,甚至互相捉弄─就跟我與老婆剛認識的時候一樣。 因為
Thumbnail
2020/10/29
新版本的進度來到第四篇了,原本只是想稍微改變開場方式,讓男女主角的表現更活潑一些,如此換了敘事安排後,效果超乎預期得好! 男主角不再只是推動過場劇情的工具人、女主角可以盡情展現「真實的性格」。而他們之間的互動方式,我本來就希望他們在初期就能鬥嘴打鬧,甚至互相捉弄─就跟我與老婆剛認識的時候一樣。 因為
Thumbnail
2020/06/02
話說,在寫「伊絲勒逗孩童玩」的段落時,我的記憶中是有類似畫面的,而且這畫面也是我迫不及待呈現出來的劇情之一。 那段回憶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0/06/02
話說,在寫「伊絲勒逗孩童玩」的段落時,我的記憶中是有類似畫面的,而且這畫面也是我迫不及待呈現出來的劇情之一。 那段回憶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0/05/20
這節誕生在一段「大事件」之後,所以它的精彩度自然無法跟前幾節比─至少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說這節不重要嗎? 事實上,我認為這節的重要程度不亞於大事件的高峰期。
Thumbnail
2020/05/20
這節誕生在一段「大事件」之後,所以它的精彩度自然無法跟前幾節比─至少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說這節不重要嗎? 事實上,我認為這節的重要程度不亞於大事件的高峰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2021年完成的紀錄片,講述2019年在香港發生的《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俗稱反送中事件以及隨之而起的運動。2021年7月16日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本片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願 對自由的盼望,永不熄滅。
Thumbnail
在2021年完成的紀錄片,講述2019年在香港發生的《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俗稱反送中事件以及隨之而起的運動。2021年7月16日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本片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願 對自由的盼望,永不熄滅。
Thumbnail
坦白說,我對香港這塊土地,或說,對香港這個「對象」,是沒什麼特別感覺的。直到去年的反送中抗爭發生時,看著一支又一支影片陸續播送,報導與照片接二連三輸出,一股不明所以的情感在心底顯著發酵著...
Thumbnail
坦白說,我對香港這塊土地,或說,對香港這個「對象」,是沒什麼特別感覺的。直到去年的反送中抗爭發生時,看著一支又一支影片陸續播送,報導與照片接二連三輸出,一股不明所以的情感在心底顯著發酵著...
Thumbnail
凌散的文字,記下我的香港故事。 僅願末日之後,還在乎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能好好活著,把悲傷堆砌,融化成更堅固的冰川,在越過多少里後,仍不敢忘記。
Thumbnail
凌散的文字,記下我的香港故事。 僅願末日之後,還在乎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能好好活著,把悲傷堆砌,融化成更堅固的冰川,在越過多少里後,仍不敢忘記。
Thumbnail
八年後人在檳城的我看到中大淪為戰場,當晚我哭著看直播,看到隔天帶著黑眼圈去上班。剛好午飯必須跟反對香港暴民行動、認為年輕人都不知道好歹的老闆一起吃,我大概睡眠不足就理智斷線冷嘲熱諷了他一頓。
Thumbnail
八年後人在檳城的我看到中大淪為戰場,當晚我哭著看直播,看到隔天帶著黑眼圈去上班。剛好午飯必須跟反對香港暴民行動、認為年輕人都不知道好歹的老闆一起吃,我大概睡眠不足就理智斷線冷嘲熱諷了他一頓。
Thumbnail
今天深夜不知道怎麼搞得就多愁善感起來了,再加上有很多香港好友有時會分享香港的疫情消息,所以我們來談談去年年中到現在的“香港反送中”事件對港台兩地的人的影響吧。
Thumbnail
今天深夜不知道怎麼搞得就多愁善感起來了,再加上有很多香港好友有時會分享香港的疫情消息,所以我們來談談去年年中到現在的“香港反送中”事件對港台兩地的人的影響吧。
Thumbnail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Thumbnail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Thumbnail
政治受難者家屬代表:施又熙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原本預定要以台語致詞,但是因為顧慮到現場可能有來自香港與其他地方的朋友,可能對台語沒有那麼好的理解,所以最後還是決定以華語致詞。 謝謝香港的朋友,祝福香港,祝福台灣。
Thumbnail
政治受難者家屬代表:施又熙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原本預定要以台語致詞,但是因為顧慮到現場可能有來自香港與其他地方的朋友,可能對台語沒有那麼好的理解,所以最後還是決定以華語致詞。 謝謝香港的朋友,祝福香港,祝福台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