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5.1 「理智的」政治冷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近幾個月,香港的政治運動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風暴。處於風暴中心的香港市民於二零一九年六月九日走上街頭發聲,因規模之大而登上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經濟學人》等國際報刊的頭版。這個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發起的「守護香港反送中」大遊行,是自香港二零零三年以來人數最多的示威遊行,參與人數高達一百萬人。而同月十六日,更集結了更多的人民上街,人數再創香港示威歷史,約二百萬零一人走上街頭。

在計算下成為旁觀者

然而,與聲勢浩大的社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一部分像是身處於平行時空中、對時事不聞不問、視而不見的人。當被問及對政府、反修例的看法時,他們大多會認為政治離自己生活遙遠,不想政治干擾自己平靜的生活,所以選擇不參與政治。香港地方細小,竟共存了一群熱血沸騰的示威者,以及一群置身事外的「政治冷感」者。為甚麼他們對參與社運的程度與態度如此迥異?

raw-image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蜂鳥出版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蜂鳥出版的沙龍
15會員
36內容數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Dr. Lo團隊,以專業的學術知識與切身的例子,將社運的發展、支持與反對者的特質、政治冷感對比積極參與的取態、政府回應與警察執法等,多方面解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怎樣造成的。讓大眾了解自己如何被大腦引導行為,以不同的立場、形式投身社運,從而跳出固有框框,宏觀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
蜂鳥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14
社會認同、社會惰化與社會比較會影響個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並決定是否參與群體性社會運動的抉擇具有重要性;亦與個人和群體之間的關係,以及個體利益和群體利益相關。同時,亦包含少部分理性選擇理論所提及的個人成本效益分析。
Thumbnail
2020/02/14
社會認同、社會惰化與社會比較會影響個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並決定是否參與群體性社會運動的抉擇具有重要性;亦與個人和群體之間的關係,以及個體利益和群體利益相關。同時,亦包含少部分理性選擇理論所提及的個人成本效益分析。
Thumbnail
2020/02/14
每逢社會掀起一股政治運動浪潮時,這段話都會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號召,原因是它強調了他人與自身的關係:若對他人的困境視若無睹,最後輪到自己陷入困境時,就再也沒有人幫助自己了。往往只有選擇勇敢站出來發聲、互相幫助等行動,才可得以推動政治革命。
Thumbnail
2020/02/14
每逢社會掀起一股政治運動浪潮時,這段話都會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號召,原因是它強調了他人與自身的關係:若對他人的困境視若無睹,最後輪到自己陷入困境時,就再也沒有人幫助自己了。往往只有選擇勇敢站出來發聲、互相幫助等行動,才可得以推動政治革命。
Thumbnail
2020/02/14
在這些追求當中,政治就成為了公民社會不可或缺的消費品。政治與消費品既可以產生聯繫,也可以是公民消費政治,有非物質的或物質的特性。
Thumbnail
2020/02/14
在這些追求當中,政治就成為了公民社會不可或缺的消費品。政治與消費品既可以產生聯繫,也可以是公民消費政治,有非物質的或物質的特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香港人確實變得沉默了。 即使不是疫情之故,這個結果也是預料得到的。 有的人會冷笑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那是因為這些人不知誠實有何意義,自由又值幾個破錢。 我也沒想到,原來他們竟然比在我眼裡一向勢利的香港人還要勢利,還要精明。 是非也是不重要的。 只有一個「大是大非」才有意義,那也是他們長期被灌輸的「使
Thumbnail
香港人確實變得沉默了。 即使不是疫情之故,這個結果也是預料得到的。 有的人會冷笑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那是因為這些人不知誠實有何意義,自由又值幾個破錢。 我也沒想到,原來他們竟然比在我眼裡一向勢利的香港人還要勢利,還要精明。 是非也是不重要的。 只有一個「大是大非」才有意義,那也是他們長期被灌輸的「使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獲全勝,半年過去,區議員們實際上做了哪些努力,對社會持續撕裂又有何想法和感受?面對自己區內的各種世代、政見立場上的分歧與衝突,又是怎樣應對、嘗試讓彼此理解至乎和解?〈2047〉團隊今期請來中西區區議員彭家浩先生,談談他過去數月在區會間的經驗和期許。
Thumbnail
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獲全勝,半年過去,區議員們實際上做了哪些努力,對社會持續撕裂又有何想法和感受?面對自己區內的各種世代、政見立場上的分歧與衝突,又是怎樣應對、嘗試讓彼此理解至乎和解?〈2047〉團隊今期請來中西區區議員彭家浩先生,談談他過去數月在區會間的經驗和期許。
Thumbnail
香港「送中香港」條例由特區政府約一年前的5作主導,基於台灣殺人案而引發,於立法過程引發公眾關注,繼而煽惑了103萬及200萬和平示威遊行,事件出現警民衝突及多人離奇死亡,過程程中,警方對示威者採取了不合比例的暴力,引起全球注視。政府於壓力下才肯撤回條例,市民仍然秉持著「五大訴求」,於武漢肺炎疫症期間
Thumbnail
香港「送中香港」條例由特區政府約一年前的5作主導,基於台灣殺人案而引發,於立法過程引發公眾關注,繼而煽惑了103萬及200萬和平示威遊行,事件出現警民衝突及多人離奇死亡,過程程中,警方對示威者採取了不合比例的暴力,引起全球注視。政府於壓力下才肯撤回條例,市民仍然秉持著「五大訴求」,於武漢肺炎疫症期間
Thumbnail
此書的四位作者都是香港人,從二零一四年開始,便與港人一起見證大型社會運動的發生。不論是二零一四年的「佔領中環運動」,又或是二零一九年的「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香港社會都在短時間內變得極度撕裂,兩派陣營互相指控,永無止境。
Thumbnail
此書的四位作者都是香港人,從二零一四年開始,便與港人一起見證大型社會運動的發生。不論是二零一四年的「佔領中環運動」,又或是二零一九年的「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香港社會都在短時間內變得極度撕裂,兩派陣營互相指控,永無止境。
Thumbnail
本文寫於二零一九年九月五日,正好在前一天,也就是九月四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終於」、「正式」透過電視講話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案。消息一出,似乎沒有讓人鬆一口氣,因為這個「撤回」,足足遲來了三個月。
Thumbnail
本文寫於二零一九年九月五日,正好在前一天,也就是九月四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終於」、「正式」透過電視講話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案。消息一出,似乎沒有讓人鬆一口氣,因為這個「撤回」,足足遲來了三個月。
Thumbnail
社會運動本來就是一場衝突,是屬於示威者和執政者之間的衝突,也是不同政治或理念陣營之間的衝突。我相信沒有人會樂於看到衝突,但我們無法避免它的發生。
Thumbnail
社會運動本來就是一場衝突,是屬於示威者和執政者之間的衝突,也是不同政治或理念陣營之間的衝突。我相信沒有人會樂於看到衝突,但我們無法避免它的發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