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新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記著2019年夏天的硝煙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和理非」和2014年後掘起近一代的「勇武」派已放棄了無謂的爭論,二合為一。「和理非」洗脫暴力的「潔癖」,「勇武」再沒有用「散水」以及《海濶天空》去批評「和理非」。本土和民主派在這場抗爭貫水而流,打破以前的抗爭界限。

2019年之後,「香港人」當中的雜性要花長時間去探討,這方面公民記者、主流媒體、網媒和學者都在「兄弟爬山」,好好了解新香港人有何元素。我和《誌》團隊已經作好準備,好好記錄梳理香港2019的夏天。

未嗅過催淚彈 就不是香港人

8月31日發生太子警方車廂無差別打人事件後,太子站連日發生警民衝突,人群中有抗爭常客,當中混雜有沒有裝備的真街坊。

「我不走,要留下。」一名嬌小的女抗爭者嚷着不走。

「走啦,就快出催淚彈。」身邊人都在勸。

「不走,未嗅過催淚彈,就不是香港人。」衝動的防暴警仍未戴防毒面罩,便在人群放了一枚催淚彈。女抗爭者反而釋懷:「好了,我做了香港人,我可以走了。」

近日報道中,我看到一名少女知道在母校門外用手築起「人鏈」,經即時新聞在高登新聞轉載,她高興得在記者面前歡呼:「我真係上咗連登,好開心。」以我所知,海外有旅客故意來香港,一早準備了口罩頭盔,試試周末抗爭的感受,她說:「好想做一天香港人」。

2019年的香港人,再不是一身銅臭的經濟動物,也不是民主制度的永遠失敗者。對於外國人,特別是海外的年輕人,「香港人」三個字代表敢於向強權抗爭,信奉民主制度,靈活而有效對中共作出抗爭。

人的身份建基於尊嚴,選擇性縮細屈辱的過去。香港近年通過一地兩檢,政府肆意DQ立法會議員和中央人大釋法,喪權辱港,香港人不會以此作為「香港人」的身份建構。「香港人」這個身份、概念建基在三個重要的階段,1989、2003、2014三個抗爭階段,我們以此記憶作建構香港人的身份。


抗爭成為香港人的日常。

抗爭成為香港人的日常。

新一代有了2019年的夏天,「香港人」不再是停留於1989年三次的百萬遊行,八號風球女人民走出來的悲壯;2019年超越了2003年50萬人成功煞停《廿三條》的短期勝利,跨過2014年的政治灰暗,政治討論上打破黃藍政治顏色的黑板框架,香港問題成功帶出國際,更進入了中美貿易戰的談判桌。

香港就像一條失憶的金魚

香港的抗爭往往時間太短,熱情冷卻,人民「縮得快」,目標不清晰,很快陷入低潮,當身份認同沒有注入太多內容,令人很快忘記。

7月7日,九龍大遊行一天,晚上示威者「自由行」由尖沙咀遊到旺角,有位大叔走來多口對我說:「其實遊行完咗,這樣『自由行』沒有意思。」在談話的10分鐘,我們正正是站在碧街,1989年6月7日旺角騷動的爆發地點,我問那位大叔:「你知不知有1989年6月7日就在這樣有一場旺角騷動,然後取消了『三罷』。」大叔一臉漠然,反問我:「有這些事麼?我住在碧街廿多年,無聽過。」

上一代就像失憶的金魚,在沒有歷史的白紙上建構身份,有時民主有時退縮,口講的雖是「政見」,其實在討論上連思想形態都不札實。所謂「政見」大多是情緒主導,等待餵飼訊息的人民很易受「影像」左右思想,這就是中共網絡五毛成功影響深藍的主因。新一代不同,他們的訊息不但從網絡而來,他們思考和核實,可惜網絡太快,來去匆匆,未來不知如何走下去,歷史梳理得不好,很容易重蹈覆轍。8月之後,除了抗爭,香港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疏理和記錄這兩固月的事,不要再做失憶的金魚。

2019年的夏天,香港人的印記(至少有200萬)建構在6.12圍立法會阻惡法、催淚彈、橡膠彈、連登、口罩、頭盔,還有不同階段大大小小的術語 — 「記你老母」、「唔好搞我後面」、「香港警察 知法犯法」、「咁樣唔會令我驚」、「一齊來一齊走」、人鏈等等。用詞多多,各有典故,口中溜一句,像跟香港人打招呼。40多場的抗爭運動,都有香港人的印記,就算你是藍絲,今次都被逼要在生活空間談政治, 政治不再規限在佔領區,每個人都被逼埋牆角對每一件事表態支持與否。

身份跨越國際

千禧後、九十後渴求在運動過程找角色,做香港人如何也要嗅催淚彈味,要試試被防暴警從後追的記憶,享受辱罵警察、挑戰警權的快慰。對公義的執着、驚恐混合抗爭的亢奮,是一、兩代人的集體記憶,而且這場water revolution (《FINANCIAL TIMES》)已流出外國,只要政治、經濟上跟中國有關連的國家,都跟香港人連成一線,對中國同仇敵愾。「香港人」的身份已經跨越地域性。


香港人的民主路,應該何去何從?

香港人的民主路,應該何去何從?

80多日的抗爭活動,香港三次的過百萬遊行已印在歐、美、東亞報章的頭版,香港人亦努力在海外登報,連香港政府也模倣,這樣的傳媒互動,只會深化外國對「香港人」的認知。就算日後新一代到海外生活,「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比80年代的「香港人」更國際化,更有輪廓。中國和香港越是在民主路上各走極端,「香港人」的身份只會更突出。

警方瘋狂射催淚彈,催使抗爭遍地開花,隔岸男女校、隔離邨都Connect埋。之後的管治不論是幾多個訴求,中央最大的障礙是「香.港.人」這個身份。一句「香港人,加油!」,後面蘊藏連串的元素:口罩、Be Water 、文宣、眾籌登報、無大台、Telegram、連登、塗鴉、和你飛、走出東涌、現場投票,「一齊嚟、一齊走」⋯⋯,還有「攬抄」和「後果自負」。歷史和有份量的身份認同才是極權政府最憎恨的東西,這是真的。

▌記者關震海 ▌

👋 每周訂閱記者關震海的文章 ➣ http://bit.ly/2Tyab2u

👋 Telegram channel➣https://t.me/Reporterkchoi

👋 Medium ➣ https://medium.com/feature-hk

👋FB 專頁 ➣ http://bit.ly/2TGG9ql

👋誌IG ➣ https://www.instagram.com/feature_h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立記者關震海的沙龍
16會員
11內容數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2021/09/27
還有兩天,即將產生日本新首相,今次再不是兩雄兩遇,是一場兩男兩女大混戰。這場首相總選舉牽連着黨內派系和世代之爭,千絲萬縷的關係下,在國民沒有投票的一場選舉,最後誰可以主宰日本的命運? 未拆解這場總裁選的遊戲規則,先講日本短期內必須處理國內國外的議題。 國際上台灣已入紙申請TPP,蔡英文開腔點名要求日
Thumbnail
2021/09/27
還有兩天,即將產生日本新首相,今次再不是兩雄兩遇,是一場兩男兩女大混戰。這場首相總選舉牽連着黨內派系和世代之爭,千絲萬縷的關係下,在國民沒有投票的一場選舉,最後誰可以主宰日本的命運? 未拆解這場總裁選的遊戲規則,先講日本短期內必須處理國內國外的議題。 國際上台灣已入紙申請TPP,蔡英文開腔點名要求日
Thumbnail
2021/09/23
《開玩笑的夏天》由作者清如命題,兩年之後她已升上大學,尋覓她的理想。回頭看2019年的夏天,她說這仍是酣甜的「初戀」,就算這趟初戀如朝露,也甘心被情愛戲弄。
Thumbnail
2021/09/23
《開玩笑的夏天》由作者清如命題,兩年之後她已升上大學,尋覓她的理想。回頭看2019年的夏天,她說這仍是酣甜的「初戀」,就算這趟初戀如朝露,也甘心被情愛戲弄。
Thumbnail
2020/02/21
中國李文亮醫生付上生命去喚醒中國人對言論自由的重視,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早前接受BBC訪問時,對於吹哨者的離世,他忍不住飲泣:「希望以後沒有醫生說真話而受罰。」李文亮長埋黃土地,以後不用受罰了。 香港這邊廂,出現罕有政治與專業的大撕裂。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20日說:「疫情
Thumbnail
2020/02/21
中國李文亮醫生付上生命去喚醒中國人對言論自由的重視,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早前接受BBC訪問時,對於吹哨者的離世,他忍不住飲泣:「希望以後沒有醫生說真話而受罰。」李文亮長埋黃土地,以後不用受罰了。 香港這邊廂,出現罕有政治與專業的大撕裂。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20日說:「疫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深刻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行,但我們選擇屏蔽自身所感,太少人遵從自己真正的內心。」 「我們深知,每個人每天睜開眼睛都在做選擇,但很少人意識到,現在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深深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深刻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行,但我們選擇屏蔽自身所感,太少人遵從自己真正的內心。」 「我們深知,每個人每天睜開眼睛都在做選擇,但很少人意識到,現在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深深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Thumbnail
「香港人」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所有堅持「香港自由」的人,而「香港」則是那些堅持「香港自由」的人所在的地方。因此,只要有那些人在,世界各地哪裡都會是香港,只要他們還在,自由的香港還在。香港人的文化認同在這一步走到最終形態,那就是超越並內化本土意識,讓香港精神在世界遍地開花。
Thumbnail
「香港人」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所有堅持「香港自由」的人,而「香港」則是那些堅持「香港自由」的人所在的地方。因此,只要有那些人在,世界各地哪裡都會是香港,只要他們還在,自由的香港還在。香港人的文化認同在這一步走到最終形態,那就是超越並內化本土意識,讓香港精神在世界遍地開花。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818 民陣流水式集會,僅銅鑼灣、天后、維園一帶人流,有一百七十萬,訴求單一:止黑暴,制警亂。這麼清晰的民意,如果政府都拒絕正視黑警施暴、警黑合作,反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此一政府都算無藥可救。偏偏政府在集會不久即表示「遺憾」,然後吹噓警隊服務表現如何令人滿意,無藥可救恐怕是事實。 整場集會,大雨滂
Thumbnail
818 民陣流水式集會,僅銅鑼灣、天后、維園一帶人流,有一百七十萬,訴求單一:止黑暴,制警亂。這麼清晰的民意,如果政府都拒絕正視黑警施暴、警黑合作,反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此一政府都算無藥可救。偏偏政府在集會不久即表示「遺憾」,然後吹噓警隊服務表現如何令人滿意,無藥可救恐怕是事實。 整場集會,大雨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