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革命》── 屬於香港人的悲愴奏鳴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香港,不知道對大家來說代表了甚麼呢?今年我看了一部讓人淚流滿面的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時代革命》全球只在台灣上映,身在台灣的我當然要把握機會,去看這部寫滿了香港人血與淚的作品。《時代革命》是一部2021年的香港紀錄片,由周冠威執導。作品在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並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法國FIPADOC國際紀錄片節2022年度最具影響力紀錄片大獎等國際獎項。

  《時代革命》分成9個章節,分別是:「終章的序幕」、「和勇不分」、「黑警反噬」、「無力感」、「對準政權」、「生死與共」、「黎明」、「序幕的終結」與「香港人」。作品記錄了香港人在「反送中」運動中的點點滴滴,由和平示威,到漸漸走上抗爭之路的過程。這部作品特別的是導演邀請了不少參與社會運動的各界人士接受訪問,影片全面地剖析運動如何在「沒大台」,即沒有任何領導人管理的情況下舉辦一次又一次的抗爭運動。另一方面,影片亦揭露了政府、警方的種種不合理行為。「反送中」運動並沒有一個完美的落幕,這場充滿血汗的運動將永遠留在香港人的心中,直至「煲底見」的那一天。

  • 香港人
黃之鋒:「香港應該被視為世界的香港、國際的香港、自由世界的前緣,抵抗極權的香港。」

  相較告訴大家《時代革命》的內容有多令人婉惜,有多令人痛心,我更希望大家可以在紀錄片還未下映時,到電影院親自觀看,千言萬語亦勝不過人們的親身目睹。因此,在這篇文中,我更想跟大家討論「香港人」是如何形成的。

  根據英國文化理論家與社會學霍爾所說,身份認同有兩種。一種是與群體共享文化、歷史背景的文化身份,此為身份的基本建成。這種身份共享的模式是固定,並持續的。另一種則是想像的身份認同,人們與自身的行為和社會連結,從而在不斷進行的行為中轉變或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兩者相比,後者更常受權力影響,如社會階級、種族等,這些肉眼看不到的存在都會影響我們對身份的認知。在《時代革命》之前,其實香港人早就有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根據中大傳媒與民意調查中心資料顯示,在香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人在2008年達到高峰,而後每況愈下。相反,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人則逐年上升。當中的原因不難想像,中國在2008年舉辦奧運,大部分香港人對自己作為中國人感到非常自豪。但在同年,劉曉波被中央政府打壓、汶川豆腐渣工程及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等新聞被爆出,加上大量水貨客從香港購入品質保證的奶粉並傾銷至中國國內,香港人對中國的信心大大降低。此後數年,香港市民對於落實「真普選」的訴求愈來愈大,人們因為回歸多年,卻未能真正選出自己的特首而感到不滿,這種憤怒一直在香港人心中醞釀,直到2014年8月31日。當天,中國政府推出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方案,在該方案中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換言之,是一項有限民主的計劃,這意指香港人在以後的特首普選中並不會有真正投票選特首的機會。因此,香港人發起「雨傘革命」,又稱「佔領中環運動」。在「雨傘革命」中,香港人對政治的不滿找到宣洩的出口,他們要求政府取消831決議,並落實真普選。但結果大家都知道,時長81日的「雨傘革命」以失敗告終。但這場失敗並沒有真正的失敗,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在「雨傘革命」中得到昇華。不得不說,「雨傘革命」的被迫落幕為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埋下第一顆種子。

  在「雨傘革命」中,香港人以「黃絲帶」象徵同路人,而這一信物更成為香港社會運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象徵符號,其意義延伸至整個社會。香港人未能在「雨傘革命」中得到基本法中列明的真普選,人們心中的憤怒並沒因運動結束而消散,而是進一步轉化了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在以往的調查中,「香港人」或許只是指在香港成長,深受香港文化影響的人。但自「雨傘革命」後,人們的公民意識得到覺醒,人們對香港不再只有歸屬感,他們建立一種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不只是為了香港的未來,亦是為了那些有著共同理念的人,以及在制度正式回歸中國前,還生活在香港的每一代香港人。在2016年,旺角出現騷亂。主因是食物環境衞生署與無牌熟食小販及在場人士發生爭執,繼而發展成警民衝突事件。這件事件亦被稱為「魚蛋革命」,是為香港人動用武力與警方抗爭的事件。此武力抗爭事件為「反送中」運動埋下第二顆種子。

抗爭者:「這種關係全是基於這場抗爭,在他們身上感受到真正的愛。我們沒血緣,但是關係像一家人;我們姓氏不同,但我們用心走在一起。」

  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應運而生。此運動一開始是為了要求政府徹回《逃犯條例》,但隨著事件的發展,這場運動演變成主張五大訴求:全面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撤回示威「暴動」定性、撤銷被捕示威者控罪、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隊濫用武力及實現「真雙普選」。香港人因應五大訴求,以「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作為運動口號。另以「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作為「反送中運動」的核心價值,希望香港能重拾光輝。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香港人對於香港人身份認同再一次鞏固,抗爭者在運動中受到的種種打擊、磨難,以及他們在困難中的相互幫助,建立了香港人超出本土歷史及階級意識的身份認同──「同路人」。他們在抗爭中承擔死亡的風險,但他們並沒有後退。這股勇氣只靠他們作為香港人的認同感並不足夠,他們的勇氣是因群體而生,正正因為有同路人的存在,有著彼此相互支撐和信任,香港人才會踏出那一步。他們的信念進一步轉化成命運與生命共同體。他們不只是共享著迷茫又危機四伏的未來,他們的生命同時是相互影響的,因為他們有著同一個理念和堅持。這股理念的力量遠超出不同的成長環境、社會階級所帶來的影響力。在抗爭的路上,他們不分你我,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階級,只看人們是否有著同一個信念,那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不少人認為香港社會在這個時候正經歷著極端化的撕裂,社會徹底分為「黃絲」與「藍絲」兩個立場。但亦因如此,兩個勢力變得更加團結。

  另一方面,「反送中運動」的行動亦不斷升級,人們由「雨傘革命」提倡的和平抗爭、進行理性及非暴力運動,到「魚蛋革命」中初次對警察使用武力抗爭,再到「反送中運動」中後期,抗爭者與警察形成敵對勢力。在這過程中,香港人因爭取香港政治自由而來,但他們並不只是因香港而團結起來,亦因為那股共同受政府、警察,甚至媒體打壓的氣焰而建立起深刻的「兄弟」情義。

               「不是時代選中了我們,是我們選擇改變時代。」

  隨著2019年疫情爆發,加上國安法的成立,「反送中運動」漸漸在大眾視野中消失,開始轉向以社會運動以外的形式進行。在國安法下,不計其數的機構、媒體、政治人物宣佈解散、關閉、移民,更有些有政治影響力的人物入獄。毫無疑問,這些代表著香港自由精神的機構或人物,大部份是迫於法律下而選擇閉嘴。同一時間,不少香港人四散,他們如同抗爭策略「Be Water」般走向全球各地,或許再也不會踏上這片養育他們多年的土地。在這個時候,香港人的意識和身份認同達到最終的進化,那就是跨越地緣界限的香港「人」。他們不再只以相同的文化、歷史背景來建立歸屬感,他們不再是「香港」人,而是身份認同更深化的香港「」。香港過往的歷史與文化成為他們身份認同建立的最底層,在那之上的便是他們在「反送中運動」的抗爭精神。在這種最終形態下,香港人不只是指那些在香港成長的人,而香港也不只是指那個在中國境內的香港。「香港人」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所有堅持「香港自由」的人,而「香港」則是那些堅持「香港自由」的人所在的地方。因此,只要有那些人在,世界各地哪裡都會是香港,只要他們還在,自由的香港還在。香港人的文化認同在這一步走到最終形態,那就是超越並內化本土意識,讓香港精神在世界遍地開花。

在這裡,祝願世上所有的香港人平安。願榮光歸香港。最後送上《時代革命》的相關影片,強烈推薦沒看過的朋友去電影院看!

題外話,紀錄片有數個鏡頭拍得非常優秀,其中一個是「Be Water」的一個長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沒有名字的桃子的沙龍
12會員
82內容數
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對於不同類型的作品的所思所想,以及個人的情緒抒發。
2025/03/08
《去有風的地方》是一部療癒系電視劇,劇情描述女主角許紅豆因好友過世而到雲南雲苗村散心,並在當地與謝之遙相遇,共同為振興雲苗村而努力。本劇不僅展現雲南美麗風光,也探討都市人面對的壓力、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等議題,帶給觀眾反思與療癒。
Thumbnail
2025/03/08
《去有風的地方》是一部療癒系電視劇,劇情描述女主角許紅豆因好友過世而到雲南雲苗村散心,並在當地與謝之遙相遇,共同為振興雲苗村而努力。本劇不僅展現雲南美麗風光,也探討都市人面對的壓力、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等議題,帶給觀眾反思與療癒。
Thumbnail
2025/02/15
今年的動漫可說是文藝復興的一年。不知道大家看了哪一部重新連載的動漫呢?今次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我童年看過,不少人稱為神作的《Angel Beat!》。
Thumbnail
2025/02/15
今年的動漫可說是文藝復興的一年。不知道大家看了哪一部重新連載的動漫呢?今次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我童年看過,不少人稱為神作的《Angel Beat!》。
Thumbnail
2024/10/01
第一次寫的短評,標題不知道要怎麼改,所以就借助了ChatGPT的力量,我已經盡力找了個比較好的標題了,其他落選的標題有:金融驚濤駭浪:散戶、笨錢與殺人犯的交錯命運、華爾街風暴:散戶力量、笨錢效應與殺人犯的挑戰....不過我決定這個系列都用ChatGPT都幫忙改名,也算是這個系列的特色了
Thumbnail
2024/10/01
第一次寫的短評,標題不知道要怎麼改,所以就借助了ChatGPT的力量,我已經盡力找了個比較好的標題了,其他落選的標題有:金融驚濤駭浪:散戶、笨錢與殺人犯的交錯命運、華爾街風暴:散戶力量、笨錢效應與殺人犯的挑戰....不過我決定這個系列都用ChatGPT都幫忙改名,也算是這個系列的特色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不是時代選中了我們,是我們選擇改變時代!
Thumbnail
不是時代選中了我們,是我們選擇改變時代!
Thumbnail
去年在北藝大影展看了一部2020第五十七屆金馬獎最佳短片《夜更》,以一位在香港深夜開計程車的司機視角,講述一個小小市民的心態轉變。當然大家都想要平安的生活,穩定的收入,當他在深夜載到年輕的抗爭者,也載到靠攏香港政府的資本家,他開始思考這場抗爭與他的關連性⋯ 昨晚(2022/2/25)上映的的這部紀錄
Thumbnail
去年在北藝大影展看了一部2020第五十七屆金馬獎最佳短片《夜更》,以一位在香港深夜開計程車的司機視角,講述一個小小市民的心態轉變。當然大家都想要平安的生活,穩定的收入,當他在深夜載到年輕的抗爭者,也載到靠攏香港政府的資本家,他開始思考這場抗爭與他的關連性⋯ 昨晚(2022/2/25)上映的的這部紀錄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深刻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行,但我們選擇屏蔽自身所感,太少人遵從自己真正的內心。」 「我們深知,每個人每天睜開眼睛都在做選擇,但很少人意識到,現在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深深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深刻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行,但我們選擇屏蔽自身所感,太少人遵從自己真正的內心。」 「我們深知,每個人每天睜開眼睛都在做選擇,但很少人意識到,現在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深深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Thumbnail
「香港人」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所有堅持「香港自由」的人,而「香港」則是那些堅持「香港自由」的人所在的地方。因此,只要有那些人在,世界各地哪裡都會是香港,只要他們還在,自由的香港還在。香港人的文化認同在這一步走到最終形態,那就是超越並內化本土意識,讓香港精神在世界遍地開花。
Thumbnail
「香港人」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所有堅持「香港自由」的人,而「香港」則是那些堅持「香港自由」的人所在的地方。因此,只要有那些人在,世界各地哪裡都會是香港,只要他們還在,自由的香港還在。香港人的文化認同在這一步走到最終形態,那就是超越並內化本土意識,讓香港精神在世界遍地開花。
Thumbnail
看完【時代革命】,別哭了,這是我們眼前必須共同面對的嚴酷現實。加入香港人的行列,有智慧的行動起來,這些或大或小的行動終將涓滴成流,成為反抗專制極權的力量。
Thumbnail
看完【時代革命】,別哭了,這是我們眼前必須共同面對的嚴酷現實。加入香港人的行列,有智慧的行動起來,這些或大或小的行動終將涓滴成流,成為反抗專制極權的力量。
Thumbnail
近年來全球有各式各樣的抗爭、戰爭等等,但對台灣人來說,香港反送中應該是最震撼的一場抗爭活動。因為距離最近,而我們也同樣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加上看著從小在各種影劇作品中看過的街道陷入混亂,帶給我們的衝擊顯得更加強烈。
Thumbnail
近年來全球有各式各樣的抗爭、戰爭等等,但對台灣人來說,香港反送中應該是最震撼的一場抗爭活動。因為距離最近,而我們也同樣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加上看著從小在各種影劇作品中看過的街道陷入混亂,帶給我們的衝擊顯得更加強烈。
Thumbnail
  「不是時代選擇我們,而是我們選擇走出來。」
Thumbnail
  「不是時代選擇我們,而是我們選擇走出來。」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自2016年起的旺角衝突,「武力抗爭」(與警方使用「對等武力」,不再固守不攻擊他人的非暴力教條)的湧浪在香港持續翻滾。香港自80年代起的民主運動一直奉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主要以遊行集會人數營造壓力;但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公民抗命」一詞深入民心
Thumbnail
自2016年起的旺角衝突,「武力抗爭」(與警方使用「對等武力」,不再固守不攻擊他人的非暴力教條)的湧浪在香港持續翻滾。香港自80年代起的民主運動一直奉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主要以遊行集會人數營造壓力;但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公民抗命」一詞深入民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