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9不止是開玩笑的夏天 千禧後作者:生於這個時代 有責任記錄下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開玩笑的夏天》由作者清如命題,兩年之後她已升上大學,尋覓她的理想。回頭看2019年的夏天,她說這仍是酣甜的「初戀」,就算這趟初戀如朝露,也甘心被情愛戲弄。

在序言她寫道:「如果能夠選擇,我願意回到那個定約的夏天,那年,我十九歲。這,不是玩笑。」那年夏天,長埋在心的是一種共同的記憶、歷史,你和我都不想忘記,更不想這只是一場夢。

沉澱兩年後,《開玩笑的夏天》終於付刷成書,清如還在忙着收集「新香港人」讀者的訊息,希望記下他們的思緒。在這個年代,受訪者的片刻,筆下的隻字記錄,也是大時代下的珍物。


raw-image


「出書之前,我發了給《開玩笑》的受訪者,原來有受訪者已Block了我,有些會警告我不要亂寫東西。」

清如縱有洩氣的時候,她坦言感激運動之中,受訪者敞開心扉訴說他們對運動的看法,2020年立了港區國安法,清如形容就像斬了中港的橋,彼此再難有信任。

她只希望藉此書,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近一點,畢竟這度橋已斷,修補不易。

想跟這座城市同呼吸

清如2017年跟隨媽媽到香港生活,自少在內地讀書。她說少年時代沒有公民參與,與出生地感受不到連結。剛到埗香港,她在傘落社區的活動,出席講座,吸收公民意識,結識了很多「新香港人」,她發現原來內地青年也有獨立思考,只是在內地沒有表露出來,香港成為了他們的「相認」之地。在這些公民活動中,她聽到經歷者說雨傘運動的歷史是她最悅心的事,這事在內地動輒會被扯上「外國勢力」,在內地沒有人敢開腔談,一出聲就是一場謾罵。


raw-image


不能談的歷史如天安門八九六四、香港雨傘運動,在清如17歲來那年來一次思考大衝激,她第一次感受到與一座城市「同呼吸」的感覺,「突然之間,好想跟香港一起擁有這種歷史、記憶 」。2019年六月爆發反修例運動,她在學校站在最前線,發起罷課,參與百萬遊行,在街上曾經振臂灑熱汗:香港人加油!

運動中在牽引與排擠之間

她雖是廣東人,身邊朋友未必察覺她只是剛來的「新香港人」,不會以「他者」的身份看她。可是現實生活中她會跟內地交往,夾在內地與香港之間,總有點違和感,特別在民主自由這議題上。

清如感受到,「新香港人」在反修例事件半年間思緒十分拉扯。她與在港內地人見證內地傳媒封鎖深圳河以南的訊息,香港那邊如火如荼地創下開埠以來最激烈、最齊心的公民抗命活動。清如說,身邊的「新香港人」對於六月200萬人遊行,港人非暴力抗爭的堅持,感到十分驕傲,普遍是傾向支持港人運動。


raw-image


在書中清如記錄了在港內地青年,勇敢地將一張張文宣網傳到內地,「圖也是反著發的,竟給蒙混過關」,事實上新聞當時記載確有內地青少年過境參與示威而被拘捕,這證明一河相隔,網絡還是在影響內地年輕人。轉捩點在於七月,清如感受到身邊的人自從七月一日入立法會一事,居港內地人開始對「暴力」反感,內地大專生不贊成責罵校長、老師,對運動轉向反感。

清如看到內地人在支持與不支持之間在遊走,也被七月之後內地傳媒發起的民族主義所牽引,同時也在朋輩強力的壓力氛圍下只能表示反對運動,有些甚至在網絡上消失,用自我的「社交絕緣」的方法謝絕任何政治討論。

清如縱使曾發起罷課,在運動朦朧之間,她多了一份猶豫和迷網。她一口氣訪問了26人,他們都是在港內地人、在內地港人或居港外藉人,在訪問中談他們對運動的看法,也滲透了他們的愛。

跨世代的歷史感通,世代之爭誰之錯

清如完成訪問之後,她下了一點總結:一個人的面貌很難用「黃藍」去描繪,他們是由成長經驗刻劃他的人生,縱使有不同的社會立場,26名受訪者都是愛香港,想下一代好。只是,間斷式的歷史、時代認知,困惑在陝隘的身份認同,影響着一代人愛的方式⋯⋯。

在《開玩笑的夏天》,清如找到一些或會被標籤為「藍絲」的香港人開腔談運動。他們是別人的爺爺嫲嫲,別人的師傅,說到香港,他們依然痛心。他們的記憶停留在過去的香港,那時遍地機會,令他們得以溫飽。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長者向清如分享戰後他在街上的所見所聞,途人在大街嘔吐,餓漢一手接着他的嘔吐物,一口吞落肚裹腹,這些駭人聽聞的事都是爺爺嫲嫲不能磨滅的記憶。對於上兩代人,只要有溫飽,社會穩定是最重要。清如訪問了道具師傅,在內地十分吃香,他希望香港年輕人多點回內地見識,不要在香港「搞事」。

上一代香港人滿足於物質層,政治判斷根據他們的個人經驗、那時代的歷史,清如認為上一代在沒有「時代更新」的情況下,脫離新一代的想法,出現嚴重世代之爭,於是記錄2019年的事變得更重要。中港橋已斷,香港內部黃藍撕裂亦包含着時代的分野,清如說,文字記錄是修補裂痕的方法之一。


raw-image


記錄是一種責任

歷史失去了一塊圖,整座城市失去了跨時代的感通。這激發起了清如一口氣記錄26人在運動中的思緒,而且藉着出書,她希望找更多的「新香港人」,記錄他們的面孔。「現在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已很難分得清個人的主張,有一位老師教我:『當你沒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目標不清晰,就好難界誰是朋友』,2021年確是如此。」

「新香港人」的思想如水變換,日月星移,清如希望繼續記錄下去,「過去兩年,在2020年收筆後十分迷失,出書後我感到我有一種記錄香港的責任,我想繼續記錄香港故事,跟香港人同呼吸。


raw-image


清如千禧後「香港人」,酷愛香港文化。從內地來港兩年,遇上反修列運動,一次民主初體驗,引發她一場身份認同思考。朦朧間她看到前線、後勤也有新移民的身影,她不想用顏色去標籤一個人的價值觀,只想好好尋究他們的想法。

2019年,一個甘心被戲弄的夏天,少女訪問26位她身邊的人,一筆一頁寫了那一年的日記。

那年夏天,那位口齒不清的前線弟弟侃侃而談民主自由,三代「福建幫」安心就是家,還有暗暗向你說聲「加油」的Miss⋯⋯。他們/她們也是新來的人,是我們命運共同體,

你還記得我們嗎?

買書【開玩笑的夏天】https://hkftr.co/SlsT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立記者關震海的沙龍
16會員
11內容數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2021/09/27
還有兩天,即將產生日本新首相,今次再不是兩雄兩遇,是一場兩男兩女大混戰。這場首相總選舉牽連着黨內派系和世代之爭,千絲萬縷的關係下,在國民沒有投票的一場選舉,最後誰可以主宰日本的命運? 未拆解這場總裁選的遊戲規則,先講日本短期內必須處理國內國外的議題。 國際上台灣已入紙申請TPP,蔡英文開腔點名要求日
Thumbnail
2021/09/27
還有兩天,即將產生日本新首相,今次再不是兩雄兩遇,是一場兩男兩女大混戰。這場首相總選舉牽連着黨內派系和世代之爭,千絲萬縷的關係下,在國民沒有投票的一場選舉,最後誰可以主宰日本的命運? 未拆解這場總裁選的遊戲規則,先講日本短期內必須處理國內國外的議題。 國際上台灣已入紙申請TPP,蔡英文開腔點名要求日
Thumbnail
2020/02/21
中國李文亮醫生付上生命去喚醒中國人對言論自由的重視,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早前接受BBC訪問時,對於吹哨者的離世,他忍不住飲泣:「希望以後沒有醫生說真話而受罰。」李文亮長埋黃土地,以後不用受罰了。 香港這邊廂,出現罕有政治與專業的大撕裂。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20日說:「疫情
Thumbnail
2020/02/21
中國李文亮醫生付上生命去喚醒中國人對言論自由的重視,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早前接受BBC訪問時,對於吹哨者的離世,他忍不住飲泣:「希望以後沒有醫生說真話而受罰。」李文亮長埋黃土地,以後不用受罰了。 香港這邊廂,出現罕有政治與專業的大撕裂。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20日說:「疫情
Thumbnail
2019/09/09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2019/09/09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憂鬱之島》終了,沉澱一夜,氣密窗外依然刮風飄雨,9度。 這幾年我用過無數方式向大陸人、台灣人、馬來西亞人講述香港發生的事情。革命之火燃燒之時,大家鬧哄哄地忽欲知道世界聞明的國際都巿何以走到這個地步。針對不同群體我精心挑選着詞語,或許未能全盤同意,卻至少勾勒出一套對得起自己的說法。
Thumbnail
《憂鬱之島》終了,沉澱一夜,氣密窗外依然刮風飄雨,9度。 這幾年我用過無數方式向大陸人、台灣人、馬來西亞人講述香港發生的事情。革命之火燃燒之時,大家鬧哄哄地忽欲知道世界聞明的國際都巿何以走到這個地步。針對不同群體我精心挑選着詞語,或許未能全盤同意,卻至少勾勒出一套對得起自己的說法。
Thumbnail
也許這會是最後一次了,畢竟我們都必須學著長大,人類終究不屬於海。海浪反覆進退,我們的年少也是。於是我們踏遍山海,尋找聲音,在青春的斷裂與相連,持續行進。 反送中運動過程中有句口號:「Be water.」,意為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我不確定溫柔是否能治癒一切,但我確定香港人的不會。
Thumbnail
也許這會是最後一次了,畢竟我們都必須學著長大,人類終究不屬於海。海浪反覆進退,我們的年少也是。於是我們踏遍山海,尋找聲音,在青春的斷裂與相連,持續行進。 反送中運動過程中有句口號:「Be water.」,意為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我不確定溫柔是否能治癒一切,但我確定香港人的不會。
Thumbnail
身為誌傳媒忠粉,早就買咗佢哋出版嘅《開玩笑的夏天》,但就直到最近先開嚟睇。本書作者係00後嘅獨立記錄者,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剛好兩年,就遇到反送中運動。運動衝擊到佢對中港關係、身份認同、民主自由等等嘅思考,所以佢選擇去訪問一班擁有中港經驗人士,認為只要雙方建立理解同互信,就可以緩解兩地嘅衝突。
Thumbnail
身為誌傳媒忠粉,早就買咗佢哋出版嘅《開玩笑的夏天》,但就直到最近先開嚟睇。本書作者係00後嘅獨立記錄者,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剛好兩年,就遇到反送中運動。運動衝擊到佢對中港關係、身份認同、民主自由等等嘅思考,所以佢選擇去訪問一班擁有中港經驗人士,認為只要雙方建立理解同互信,就可以緩解兩地嘅衝突。
Thumbnail
《開玩笑的夏天》由作者清如命題,兩年之後她已升上大學,尋覓她的理想。回頭看2019年的夏天,她說這仍是酣甜的「初戀」,就算這趟初戀如朝露,也甘心被情愛戲弄。
Thumbnail
《開玩笑的夏天》由作者清如命題,兩年之後她已升上大學,尋覓她的理想。回頭看2019年的夏天,她說這仍是酣甜的「初戀」,就算這趟初戀如朝露,也甘心被情愛戲弄。
Thumbnail
永遠記得那一個晚上。9月26日,我在添馬公園一盞街燈下閱讀《社會學新論》,突然,雙學宣布佔領公民廣場,大量示威者衝入公民廣場。場面開始混亂:警察在沒警告下噴胡椒噴霧,防暴警察到場,在場學生開始自發組成人鏈,抵抗防暴警進攻。警察剛從這邊撤退,那邊又傳來尖叫聲,大家立即跑向那裡支援。
Thumbnail
永遠記得那一個晚上。9月26日,我在添馬公園一盞街燈下閱讀《社會學新論》,突然,雙學宣布佔領公民廣場,大量示威者衝入公民廣場。場面開始混亂:警察在沒警告下噴胡椒噴霧,防暴警察到場,在場學生開始自發組成人鏈,抵抗防暴警進攻。警察剛從這邊撤退,那邊又傳來尖叫聲,大家立即跑向那裡支援。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的活動,今天下午在包含台北在內的幾個主要城市舉行。 ​ 這場遊行,主要是要聲援持續三個多月的香港反送中運動,透過國際力量,支持香港民眾,向中共政權施壓。 今天下午到晚上,我們到台北遊行的現場參與觀察。以下是我們對這場遊行的重點報導。 ​ 1. 深度訪談紀要(之後
Thumbnail
「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的活動,今天下午在包含台北在內的幾個主要城市舉行。 ​ 這場遊行,主要是要聲援持續三個多月的香港反送中運動,透過國際力量,支持香港民眾,向中共政權施壓。 今天下午到晚上,我們到台北遊行的現場參與觀察。以下是我們對這場遊行的重點報導。 ​ 1. 深度訪談紀要(之後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2019年,香港人這三個字已經不一樣。 2019年之後,香港從此不一樣。究竟有多不一樣? 6月至8月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抗爭,在場景、階段演變、群眾人數和參與階層等各方面比雨傘運動更錯綜複雜,香港人的抗爭模式不但「Be water」,還衝破了1989、2003、2014年的身份認同框框。一貫以來的抗爭
Thumbnail
自2016年起的旺角衝突,「武力抗爭」(與警方使用「對等武力」,不再固守不攻擊他人的非暴力教條)的湧浪在香港持續翻滾。香港自80年代起的民主運動一直奉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主要以遊行集會人數營造壓力;但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公民抗命」一詞深入民心
Thumbnail
自2016年起的旺角衝突,「武力抗爭」(與警方使用「對等武力」,不再固守不攻擊他人的非暴力教條)的湧浪在香港持續翻滾。香港自80年代起的民主運動一直奉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主要以遊行集會人數營造壓力;但自2014年雨傘運動起,「公民抗命」一詞深入民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