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第二章》是一部2019年美國超自然冒險恐怖片,由安迪·馬希提執導,蓋瑞·道柏曼編劇。電影改編自史蒂芬·金的1986年小說《牠》,為2017年電影《牠》的續集,由新線影業、林氏電影公司、凱森史密斯製作公司和眩暈娛樂製片,華納兄弟發行。
以下無雷:
我並不是愛看恐怖片的觀眾,也不常接觸恐怖小說,儘管我很喜歡以美國小鎮為背景的故事,也很讚賞潘尼懷斯(Pennywise)那童趣又詭異的樣貌以及笑聲,而IT所講述的主旨也是我一直反覆思考的事情,讓我願意鼓起勇氣走進電影院。
第二集的故事來到27年後,魯蛇俱樂部的孩子都步入了中年,但他們的人生並不快樂,每個人都帶著一些過去的傷痛或眷戀,有些比較辛苦,有些只是淡淡的哀愁,就這樣慢慢生活著。
我們每個人都曾被過去改變,應該說,過去發生過的許多事情一路堆疊成現在的我們,但差別在於,我們怎麼回頭去定義自己的過往?
故事裡放入了一個『離開德瑞鎮就會忘記事件記憶』的設定,呼應著我們對童年回憶逐漸模糊的事實。
在電影裡,我們花了大半時間看這群大人努力找回過去的記憶,然後重新定義自己的面貌,再次找出人生的方向,這正是文藝劇情片時常探討的內容,只是在《牠》的世界裡,有個牠正瘋狂窺伺你,強迫你面對痛苦又折磨的過往。
在東方或華人的世界,我們的青春期氛圍和西方是不太一樣的。以我自己為例,我的青春期正是日本文化最鼎盛的時期,認為青春就是追求夢想和理想,在跌跌撞撞中掙扎,雖然疲憊不堪但內心依然熱血,最後的背影會帥到一蹋糊塗。
但在許多西方的故事裡,青春期是非常難耐的過程,你得面對尚未社會化的人性,尖銳又刻薄,同儕間的暴力是赤裸的,同時對自己感到迷惘,不知道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可能有一個輪廓,卻沒有能力去完成它或追逐它,想要快點長大卻又無法跳過時間的滴答。
這段過程所發生的事情,深深傷害了IT裡的主人翁們,也就是魯蛇俱樂部的成員,即便沒有"牠"這樣的恐怖大魔王,青春期依然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靨。
我想滿多台灣小孩也能從中找到共鳴之處,畢竟我們該吃的苦也沒有比較少,只是每個人精神寄託的對象不一樣、崇尚的典範不一樣,進而改變了你對青春期的認知。
回到電影本身。我不能說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敘事節奏我認為可以更好,甚至是劇情本身的結構或流程,都可以有更多的調整。這其實是文字改編成影視的通病,在『觀影』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的其實是『倉促流動的文字』而不是用影像邏輯去敘事。
當然,這部電影還是得服務原著粉絲,這中間的取捨一直是難解的謎題。
我會建議先讀完小說,再以粉絲的心態去觀看電影,整個過程會更加享受,但如果你只是想要被嚇,或觀賞一些獵奇的畫面,三刷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