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早上,前往阿爾巴尼亞。
旅社人員不斷勸退我們搭便車的念頭。
除了今天是主日,信徒不是去教堂,就是去度假之外,
阿爾巴尼亞的治安相較其他國家差一點,
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度低一點,
攔到車的機會自然就少一點。
執著的鈞媛 + 不信邪的我,
一邊感謝他們的提醒,一邊帶上攔車紙板往大門離去。
-
30分鐘。
終於出現一位聽不懂英文的計程車司機,
在烈日下敞開車門。
再三確認不收費,上車。
一路上因缺乏共通語言而彼此靜默。
離開前司機阿北示意要帶我們去下一個更好攔車的地點。
他講了很多不管對方聽不聽得懂的話,
聽起來像叮嚀、像閒聊、像自言自語。
雖然語言不通,善意仍在無形中傳遞。
下一台車是兩位看上去年輕有為的帥大叔,
聊個天,喝個茶,
交流一下自己的國家,順利過境。
-
阿爾巴尼亞的氛圍明顯與前面幾國不同,
「這裡治安不好,你們要謹慎一點。」
再度被當地人提醒。
街上的污漬與雜亂的交通讓我想起胡志明市,
那個同樣被耳提面命注意財務安全,人民卻異常熱情的城市。
曾在胡志明市短居一個月,
不長不短的30天,足以讓異地人習慣凌亂的空氣,
也足以讓我多年後,在巴爾幹遇見同樣的吵亂時,卻倍感親切。
-
行李卸在一間咖啡店前,裡頭空無一人。
店員小哥閒著也是閒著,
便邀請我們進店裡喝咖啡。
看上去30歲,
一問之下原來20出頭。
他用有限的英文能力,
和我們聊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
咖啡遞上來,又請我們喝汽水。
「啊...好..謝謝。」
又是陌生人的好意。
出門在外,我總是害怕好意背後還藏有一套陰謀論,
飲料會不會被動過手腳?
素昧平生為什麼要對我們那麼好?
加上身體流著溫良恭儉讓的血液,「不用沒關係」「不好意思」「麻煩你了」諸如此類的禮貌與委婉。 讓我面對好意時都會先推託一波。
出於自保、出於客氣,將所有意外阻隔在門外。
但這種防衛機制,也同時杜絕了旅行中最純粹的收穫。
無法卸下心防與人交流、無法觸碰最真誠的當下。
眼前的善意,究竟是陷阱還是驚喜?
心房打不開的時候,我卡在門上,進退兩難。
-
最後咖啡還是下了肚,可樂也帶上路,
沒有戲劇性的發展,在這個空間裡我們將身心靈休飽。
俗昧平生,沒有利益交換,只有充滿感激的一期一會。
閒聊中,店員目送我們坐上下一台便車。
人性本善再度贏了這回合。
-
善良是一種選擇;
選擇相信善良,亦是一種選擇。
即便這樣的相信有所風險,
但在冒險與保險之間,我仍給自己機會忠於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