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三角龍出沒!從科普展示到公共藝術的創意轉化。

粉紅三角龍出沒!從科普展示到公共藝術的創意轉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時候, 想傳達生硬艱澀的知識之前,得先來點軟的。
當然,"軟性手法"無非是希望,藉由更具親和力的形象,來吸引到更多客眾接觸。而所謂的科普推廣,其實也是透過引發好奇心,讓人在帶著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吸收相關知識;所以概念的轉化,看似不同,本質卻很相近。

恐龍與聲音,八竿子打不著?

勤美誠品綠園道,一直是台灣結合文創和社區營造的最佳商場典範;而固定在7-9月所舉辦的『綠圈圈』夏日慶典,更是每年都能引領地方脈動的大型藝文活動。

2017年春季,我們與勤美誠品洽談科普圖書的銷售事宜同時,也得知『綠圈圈』正緊鑼密鼓籌辦中,主題已確定為《自由造音‧城市練習曲》,並邀請了許多藝術家進行聲音裝置創作,共同呈現這極為有趣的主題。

重點是,他們尚未選定哪一個為正門口主視覺的公共藝術展示。

當下我們大膽提出建議:「不如展示一隻1:1的三角龍雕塑吧?」

然而,雖然我們知道展品能夠表達科普知識和生命意涵,卻與勤美誠品的《聲音》主題似乎沒有任何關連;況且,如果真用上恐龍叫聲,也是既突兀又流於膚淺的手法。

所以要找出一種概念,一種能夠連結恐龍與聲音的元素或關係,便成為我們能否加入綠圈圈藝術展示的臨時課題。

綠圈圈的主題企劃

綠圈圈的主題企劃

綠圈圈的主題企劃

綠圈圈的主題企劃


不只是聲響話語,而是傳遞與溝通。

我們花了一週的時間,深入消化勤美誠品『綠圈圈』的企劃內容,其中幾段文字讓人很有感觸:『視覺→聽覺』、『聲音→心理連結→生活符號』。

我們發現,所謂”聲音”可以不僅是字面的意涵,”造音”也能是一種符號/認知的轉化;恐龍代表著”遠古的時代”,同時也是”遠古的象徵”,更可以形塑”遠古的聲音”。

所以我們開始製作企劃簡報,展示手法與轉化概念也逐漸成形,並且在不影響原有雕塑的最低限度進行改造,結合年輕又時尚的色彩風格,呈現遠古與現今的衝突語彙和吸睛亮點。

概念轉化的元素發想 (點選放大)

概念轉化的元素發想 (點選放大)

主題設計的概念闡述 (點選放大)

主題設計的概念闡述 (點選放大)


粉紅力量,代表溫柔的力量

我們的主視覺公共藝術提案,獲得了勤美誠品的肯定與認同。在藝術雕塑上,除了大家一致通過的亮眼”粉紅色”,還精選了由女性作家所寫的恐龍主題短文,製作成一本本的立體書籍展板,讓充滿感性的故事圍繞在粉紅三角龍身邊。

我們希望透過這隻三角龍的”聲音”,讓人們除了讚嘆欣賞、合影留念以外,還能因為這些創意手法,感受到代表”溫柔”的力量,一個恐龍在印象中截然不同的表達語彙。

在這裡,恐龍的話語不是吼叫,而是表述;牠們的聲音不是過去,而是現在。透過接觸互動的過程中,你們便產生了一種連結,一種連繫。

那就是聲音。屬於你們彼此述說的聲音。

主題展示的手法說明 (點選放大)

主題展示的手法說明 (點選放大)

【最終展示成果】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成為網美景點的打卡風潮

成為網美景點的打卡風潮

公共藝術除了要能吸引目光,重點是所要表達的意涵。

科普展示如果轉化得宜,除了知識傳達以外,還能引發許多聯想與創意喔!
avatar-img
梁子Liangz的沙龍
150會員
101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梁子Liangz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策展聽起來很美妙,但一提到展覽需要「展示空間」,其實就讓人很頭大了。 很抱歉,距離上篇竟然也超過了半年... 這段時間,因為持續在發行地方刊物《新莊騷》,同時也開始舉辦實體活動,認識了很多前輩,也認識了許多想接觸策展或地方創生的年輕人。 接下來,就是策展人最需要的:找到呈現內容價值的「場域」。
目前策展人的工作職缺好找嗎? 以我自己定義來看,實際上應該「有人想要請你或你的團隊來策展」,才能成為理想中的策展人。 那麼,如果未來想成為這樣子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以下有幾個執行層面可以跟大家分享。
有了展品內容與展示單元後,空間配置往往是最難啟動的第一步。如果你有過展覽專案的經驗,應該會知道,前期工作主要是確認「展示內容」,像是展陳大綱為何?展品有幾件?展示單元有幾個...等。但到了中期,需開始安排單元與空間的配置、考量動線的關係,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策展聽起來很美妙,但一提到展覽需要「展示空間」,其實就讓人很頭大了。 很抱歉,距離上篇竟然也超過了半年... 這段時間,因為持續在發行地方刊物《新莊騷》,同時也開始舉辦實體活動,認識了很多前輩,也認識了許多想接觸策展或地方創生的年輕人。 接下來,就是策展人最需要的:找到呈現內容價值的「場域」。
目前策展人的工作職缺好找嗎? 以我自己定義來看,實際上應該「有人想要請你或你的團隊來策展」,才能成為理想中的策展人。 那麼,如果未來想成為這樣子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以下有幾個執行層面可以跟大家分享。
有了展品內容與展示單元後,空間配置往往是最難啟動的第一步。如果你有過展覽專案的經驗,應該會知道,前期工作主要是確認「展示內容」,像是展陳大綱為何?展品有幾件?展示單元有幾個...等。但到了中期,需開始安排單元與空間的配置、考量動線的關係,又是另一門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