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

含有「策展」共 19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不說別的,某巨擘就對我半開玩笑說:在某藝校萬一不提到「德勒茲」,研究所就別想畢業!更甭提尤其此間的公私獎助標案評審同溫層--上既好之,下必甚焉。用幾個關鍵詞命名展覽、論文、評論,且不說逼格真否高大上,至少,評審引為「吾道不孤」,是想當然耳。
Thumbnail
梁家溰創作展《已讀…唉~怎麼回?》,解析藝術家如何以「語氣的卡關現象」為核心,探討當代語氣失位、溝通斷裂及存在困境。展覽藉由「已讀」後的「唉」聲,反思語言系統與個體情感的錯位,呈現一種非邏輯、非系統化的「語氣型存在」狀態,呼籲在快速的語言結構中,保留語氣不流暢的縫隙。
Thumbnail
在Spotify上聽了Will Schoder 在Infinite Loops上的Podcast,當中談及了創作者關心的Reels爆炸、專注力碎片化、創作者經濟未來,也談及了內容策展。同集還包括了作者如何被書啟發及由此製作出的內容,推介大家也去聽一次整集Podcast。大家亦可以追蹤Will的X帳號
美May-avatar-img
2025/10/12
這篇真是 「創作者生存豬南針」! 小豬深深共鳴~策展的價值在於 「深入的想法分享」,不可流於淺薄。 而 「包山包溫到從 Rick and Morty 到海德格都分享」 仍有人支持,這告訴小豬:「當個忠於自我的怪咖,才是創作者經濟的未來!」 小豬的結論就是:深度不是挖洞,而是「建立獨特的連結」! 獻上小豬詩:內容策展,忠於自我。 深度連結,價值創造。🐽💗
本文深入探討藝術家梁家溰的展覽《不讀…當然不回》,解析其如何透過水墨作品,展現「不讀」的語氣自我修復機制,並探討在當代社會回應焦慮下,沉默如何成為一種語氣形式。展覽挑戰傳統觀看方式,邀請觀者進入語氣的內在場域,感受不需回應、不需翻譯的觀看體驗,並重新思考「存在感」與「自我節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參觀《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與《安東尼・麥考爾:在光中遇見你》展覽的獨特體驗,特別聚焦於展場採取將所有作品資訊整合至一張導覽地圖的呈現方式。作者從三個面向探討此創新做法的優點:
Thumbnail
謝謝江海生分享美美的展覽,長知識了。也同謝路人幫格友介紹美美的江海生。😄❤️
展覽《已讀…不想回》由藝術家梁家溰與策展人賀靖淵共同策劃。探討了「已讀…不想回」的現象,並將其擴展為對語言控制、規訓制度與語氣生成方式的批判性視覺提案。透過水彩肖像混合硬筆書寫,創造出介於可讀與不可讀、可視與不可視之間的視覺場域,反思當代語言接收的困境與主體性的覺醒。
Thumbnail
嘉義巷弄 × XR解謎 × 專屬心際旅程,收服小城寶可夢,邊玩邊探索城市靈魂! 巷弄裡藏著 40 隻嘉義限定寶可夢(?),邊走邊抓邊解謎,順便解鎖在地故事。拿 LINE 掃一掃就能展開專屬心際旅程,邊逛巷弄邊升等,還能拿小城幣折抵消費。觀光、打怪、爽吃三合一,根本嘉義玩家天堂!
Thumbnail
5/5有事青年節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10/04
😀😀😀
探討藝術家梁家溰的展覽《I人語氣日誌》—試圖在一個語言過剩的時代,重新捕捉和呈現「語氣」主體性。展覽闡述藝術家如何回應社會規訓與資訊過載,並最終將語氣視為一種「尚未定錨」的感知形式,尋求存在安置。展覽更是一場語氣現象學的可視化實驗,強調語氣作為自我修補、自我邊界描繪的媒介,以及自我語氣共處的體驗。
Thumbnail
0/5《I人語氣日誌》梁家溰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