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個人品牌-下篇】沒有地方能讓你策展?該如何自己創造體驗場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策展聽起來很美妙,但一提到展覽需要「展示空間」,其實就讓人很頭大了。
很抱歉,距離上篇竟然也超過了半年...
這段時間,因為持續在發行地方刊物《新莊騷》,同時也開始舉辦實體活動,認識了很多前輩,也認識了許多想接觸策展或地方創生的年輕人。
所以一直在思考,應該如何分享更實際的經驗層面,讓大家不會太過抱持夢幻、但又擁有願景的職涯發展建議。
所以這篇的重點,一樣是以打造個人品牌為基礎,接續前篇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的天份、強調優勢、尋求適合的領域、大稱累積話語權。
接下來,就是策展人最需要的:找到呈現內容價值的「場域」。

所謂展覽,最直觀需要的就是空間,但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的。
像華山、松菸、駁二這類大型場地,尤其是博物館和美術館,都是動輒破百萬的經費,往往得由政府機關或大型品牌集團才有可能執行這種企劃,而你個人也必須在策展或活動公關公司上班,才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專案。
那麼如果我們想要打造個人品牌,從自由工作者或小型工作室做起,到底該如何找到「空間/場域」呢?
我的建議是:「拆解展覽的體驗元素,然後找到類似的體驗媒介。」
展覽可以帶給人們獨特的體驗感與儀式感,在這個過程中,觀眾會好好地感受空間中燈光的明暗、動線的長短、尺度的壓縮、物件的比例,無論是動態或靜態,都是你當下最實際的感官沉浸。
而這些體驗,絕對不是透過手機和電腦屏幕能夠呈現的。
也因此,我在兩年半前思考著,該如何利用自己的策展與行銷專業來發展地方品牌時,所聯想到的是「紙本雜誌」
因為閱讀體驗其實是很類似觀展的。
尤其是雜誌的版面較大,風格較活潑,每期還可以有不同的主題企劃;人們在看刊物時,多半也會把手機放下,靜心沉浸;感受著編輯企劃的單元,文字閱讀的節奏,視覺翻閱的驚喜。
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就像是看了場迷你的紙上策展。
再加上我希望以「探索地方新舊事物」為內容,自然可以有源源不絕的主題,不必等待主管或業主給予資料,自己就能發展出策展脈絡。
所以紙本刊物可以從展覽裡的圖文說明板拆解出來,成為另一個「體驗媒介」,一種屬於視覺上的感官場域。

所以,你還能想到什麼觀展體驗呢?其實策展的「空間/場域」不必那麼侷限,不只是死板板四堵牆,更可以拆解成各式體驗的「感官媒介」。
無論是視覺、聽覺、觸覺,甚至是嗅覺?如國內外都舉辦過的「無光晚餐」,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意案例。還有近年出現的實境解謎,也可以視為「被動變主動」的一種新型態觀展行為。
另外,如基隆正濱漁港的「永晝美術館」,還有從飯店客房到大安街區的「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等,也都是跳脫傳統單一展示空間,轉而結合街區或店家的串聯呈現。
更不用說近年許多地方創生的青年企劃,如市場攤位、地景藝術、老宅市集、音樂活動等,更帶來眾多結合地方特色的策展媒介創意。

展覽說穿了就是一種內容價值的呈現。
而且是經過精煉、梳理、轉化後的呈現,它的風格或手法,它的體驗或媒介,都具備有無限可能。
不要再被「空間」這兩個字給框住了,就讓我們創造出自己的策展場域,創造更多元有趣的觀展體驗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7會員
101內容數
從策展企劃到知識跨界的職人筆記,偶而聊聊古生物博物館的冷門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子Liangz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前策展人的工作職缺好找嗎? 以我自己定義來看,實際上應該「有人想要請你或你的團隊來策展」,才能成為理想中的策展人。 那麼,如果未來想成為這樣子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以下有幾個執行層面可以跟大家分享。
有了展品內容與展示單元後,空間配置往往是最難啟動的第一步。如果你有過展覽專案的經驗,應該會知道,前期工作主要是確認「展示內容」,像是展陳大綱為何?展品有幾件?展示單元有幾個...等。但到了中期,需開始安排單元與空間的配置、考量動線的關係,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這系列終於從單元、動線規劃,要談到手法設計了,希望能提供初心者完整的基礎觀念。
動線,顧名思義,就是觀展群眾移動的行進方向。說起來很簡單,不就照著設定好的單元順序規劃下去嗎?頂多再依據單元尺寸來規畫過道的大小?但其實,好的動線可不是一條腸子直直走到底就行。就像是一本小說,隨著章節鋪陳故事,很重要的是閱讀的節奏與韻律感...
近年來策展已成顯學,但不同的主題類型,還是有挺多實務上的差異。
目前策展人的工作職缺好找嗎? 以我自己定義來看,實際上應該「有人想要請你或你的團隊來策展」,才能成為理想中的策展人。 那麼,如果未來想成為這樣子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以下有幾個執行層面可以跟大家分享。
有了展品內容與展示單元後,空間配置往往是最難啟動的第一步。如果你有過展覽專案的經驗,應該會知道,前期工作主要是確認「展示內容」,像是展陳大綱為何?展品有幾件?展示單元有幾個...等。但到了中期,需開始安排單元與空間的配置、考量動線的關係,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這系列終於從單元、動線規劃,要談到手法設計了,希望能提供初心者完整的基礎觀念。
動線,顧名思義,就是觀展群眾移動的行進方向。說起來很簡單,不就照著設定好的單元順序規劃下去嗎?頂多再依據單元尺寸來規畫過道的大小?但其實,好的動線可不是一條腸子直直走到底就行。就像是一本小說,隨著章節鋪陳故事,很重要的是閱讀的節奏與韻律感...
近年來策展已成顯學,但不同的主題類型,還是有挺多實務上的差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提到「當代」時,這個詞背後潛藏的是不得忽略之時間性。策展時,考量過往作品如何編排與整理外,還需關注現下參觀的觀眾,這就是製作展覽時間性的根源。因此,除空間之外,展覽也利用了時間。
Thumbnail
策展——摘選高品質的內容、組織結構、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在資訊過載的今天是很棒的創作方式。
Thumbnail
​手作和創作品牌在新創初期,除了開發新產品外,在銷售管道上也是必須仔細斟酌的,而在思考要進入那個展會/活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商品屬性和客群,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銷售管道。
Thumbnail
看完展覽的第一個感想,套句金鐘評審藍祖蔚的評語:「品質低落、創意不足、娛樂不夠、知識沒有。」一個標舉定義「家」的展覽,卻只如隔靴搔癢般的完全搔不到癢處,試問參與展覽的建築師和策展人,你們真的重新定義了「家」嗎? 展覽的出發點是想像10年之後2025年的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首先,過著什
Thumbnail
《Curation策展的時代》重點內容: Social Media、興趣打卡APP和專業社群小圈子刊物更易打動目標 以加入不同app或圈子,打破資訊同溫層 在資訊爆炸年代,懂為資訊策展比產出大量內容更重要
Thumbnail
台灣的中小企業從產品製造進入品牌世界時,總是難以擺脫產品製造這樣的思維:「怕顧客感到厭煩所以一直推出新產品」。皆川明也給了很好的回答:你必須知道你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反映在產品上的核心元素是什麼?然後用這個重要的元素維持不變的去創造改變。這樣品牌才能「累積」。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給憧憬文創產業的你 喜歡看展覽/逛獨立書店/買文創品牌/看舞台劇的你,是否對文創產業有份憧憬? 但非相關科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擔心興趣變成工作後失去熱情。 不如先放下種種擔心,讓我們先來認識文創產業有哪些職業領域吧!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展覽活動成為品牌推廣和產品展示的有效手段。然而,一場成功的展覽不僅僅需要華麗的裝潢和吸引人的展品,更需要精心策劃的規劃,這就是策展規劃的重要性。本文將深入探討策展規劃的各個階段,從展示規劃、設計到製作,解析展覽策展的藝術和科學。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提到「當代」時,這個詞背後潛藏的是不得忽略之時間性。策展時,考量過往作品如何編排與整理外,還需關注現下參觀的觀眾,這就是製作展覽時間性的根源。因此,除空間之外,展覽也利用了時間。
Thumbnail
策展——摘選高品質的內容、組織結構、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在資訊過載的今天是很棒的創作方式。
Thumbnail
​手作和創作品牌在新創初期,除了開發新產品外,在銷售管道上也是必須仔細斟酌的,而在思考要進入那個展會/活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商品屬性和客群,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銷售管道。
Thumbnail
看完展覽的第一個感想,套句金鐘評審藍祖蔚的評語:「品質低落、創意不足、娛樂不夠、知識沒有。」一個標舉定義「家」的展覽,卻只如隔靴搔癢般的完全搔不到癢處,試問參與展覽的建築師和策展人,你們真的重新定義了「家」嗎? 展覽的出發點是想像10年之後2025年的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首先,過著什
Thumbnail
《Curation策展的時代》重點內容: Social Media、興趣打卡APP和專業社群小圈子刊物更易打動目標 以加入不同app或圈子,打破資訊同溫層 在資訊爆炸年代,懂為資訊策展比產出大量內容更重要
Thumbnail
台灣的中小企業從產品製造進入品牌世界時,總是難以擺脫產品製造這樣的思維:「怕顧客感到厭煩所以一直推出新產品」。皆川明也給了很好的回答:你必須知道你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反映在產品上的核心元素是什麼?然後用這個重要的元素維持不變的去創造改變。這樣品牌才能「累積」。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給憧憬文創產業的你 喜歡看展覽/逛獨立書店/買文創品牌/看舞台劇的你,是否對文創產業有份憧憬? 但非相關科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擔心興趣變成工作後失去熱情。 不如先放下種種擔心,讓我們先來認識文創產業有哪些職業領域吧!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展覽活動成為品牌推廣和產品展示的有效手段。然而,一場成功的展覽不僅僅需要華麗的裝潢和吸引人的展品,更需要精心策劃的規劃,這就是策展規劃的重要性。本文將深入探討策展規劃的各個階段,從展示規劃、設計到製作,解析展覽策展的藝術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