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遇到消費者提問說,市面上常見一塊塊的皂.到底是否含有皂性成分?是否都是偏鹼性的?
其實要回答這問題,就要先了解什麼是「皂性成分」。
簡單來說,皂性成分就是「脂肪酸金屬鹽類」。講得更明確一點,常見的就是
脂肪酸鏈長在12-18個碳之間的鈉鹽或鉀鹽。

這幾年由於「soap」跟「cleansing bar」已經混用,所以要確定是否純皂,最簡單的方法還是參考成份表,目前「皂」依照皂性成分的比例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三大類,相關差異與細節如下表所示:

皂性成分的標示方法有以下3種,如下表:

舉幾個例子大家就可以暸解,像是以下這產品,其成份前兩個是:
- SODIUM PALMATE
- SODIUM PALM KERNELATE
所以是皂性成份沒有問題。
但在台灣官網上寫著「滋養皂」、「不含皂鹼」,這真的需要修改,因為在國際官網並沒有寫「不含皂鹼」這件事!

以下的產品也是以上述兩種皂性成份為主要成分,其國際以及中文官網上並沒有寫「不含皂鹼」!

除此以外,像以下這產品,前幾個成份如下:

畫紅線的部分也就是皂性成份,但在中英文官網上都寫著「不含皂鹼(free of soap)」,實在有需要修改。

此外這產品在中英文產品官網上有寫到「非皂性配方(soap-free)」,但產品成份表中還是有看到皂性成份sodium laurate,雖然不是產品主要清潔成分,但這樣寫是否得當,可能也需要斟酌一下。

另一個比較有趣的是,以下的產品在2012年以前曾經出了一款「無皂基潔膚皂」,的確當時產品中是沒有添加皂性成份。

但在2013年改版後,出了新產品「活泉滋潤柔膚皂」,就有添加皂性成份,但美國官網上還寫著「soap-free」其實不太正確,不過在台灣中文官網則沒有沿用這樣的錯誤說明。

最後像是以下幾款產品,其中就沒有含有皂性成份(皂鹼).屬於標準的合成介面活性劑皂。

由此可見,看得懂成分表的確是可以多了解很多事情,雖然產品名稱都常稱「皂」,但成分組成與產品性質真的天差地遠。
最後還是建議,皂品可以標示其1%水溶液酸鹼值(pH),這樣可以讓消費者更可以參考,也能更了解產品特性。
相關產品成份參考網址
- https://www.lrp.com.tw/Product/Content?strProductID=TWM9029800
- http://www.laroche-posay.com/products-treatments/Lipikar/Lipikar-SURGRAS-Bar-p5621.aspx
- http://www.bioderma.com/en/our-products/atoderm/pain
- https://www.bioderma.com.tw/products/舒益溫和潔膚皂
- https://www.cetaphil.com/gentle-skin-cleansing-bar
- http://www.cetaphil.com.tw/product.php?id=2
- https://www.aveneusa.com/cold-cream-ulta-rich-cleansing-bar
- https://www.eau-thermale-avene.tw/lian-bu/ri-chang-bao-yang-chan-pin
- https://www.psico.com/product/vanicream-cleansing-bar/
- http://www.vskin.com.tw/2.1.1_Cleansing-Bar.php
- http://www.cerave.com/Our-Products/Cleansers/Hydrating-Cleanser-Bar
- https://int.eucerin.com/products/sensitive-skin/ph5-soap-free-bar
- http://www.egopharm.com/qv-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