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是許多人心中的避暑勝地。
每到夏季,總有無數觀光客來到這個小島,度過歡鬧的夏日。優美的海島風光與海洋活動,盡讓人感到快活,彷彿夏天就該是這般過法才標準。
但在小島的北端,卻有著迥異的淒寒氣氛,埋藏著極不相稱的傷痛。
原名「火燒島」的綠島,在1949年國民黨遷台後,便成為監禁並改造思想犯與政治犯的監獄。當時建起的「綠洲山莊」,便是如今「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的主體,昔日關押到這裡的人犯,大多是被統治當局片面認定對國家穩定有危險性的人,因此身上的罪名往往是經歷刑求逼供後炮製出來的,且在官方長期監控下,若在刑期結束後仍被認定思想不純正,還會被移送感訓繼續洗腦,所以彼時只要被送進綠洲山莊,通常沒人能知道返鄉之日是何年……
另外也有不少人在服刑過程中因受虐或其他因素而身亡,因而讓園區後方多了個被稱為「13中隊」的區域,那是當年處理人犯遺體的亂葬崗,由於埋下無數冤死的白骨,當地人至今仍敬而遠之。
2015年規劃走訪綠島時,特別挑了旅遊淡季,當時是正午時分,偌大的園區僅有我一位參觀者。走進主建築「八卦樓」的那一瞬間,全身馬上起了雞皮疙瘩,可能因為前身是監獄的建築原貌已有相當的壓迫感,加上園區的空間並沒有太多裝修,所以極像是回到當年犯人受監的時空中,且建築內還有模仿滴水聲的背景音效,以及為還原場景而設置的人像立牌與舊照,整棟樓因而漫起更陰森的氛圍,如果不是當時是大白天,大概待沒有多久就想腳底抹油了。
另外在開放參觀的牢房樓層,還有間只能關一人的「黑房」,是用來監禁有特殊傳染病或受到額外處罰的犯人。牢房關起門後暗無天日,才走進去待沒幾分鐘就冒起強烈的恐懼與焦慮感,有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絕望,也難怪四面牆都貼滿軟墊,因為犯人崩潰撞牆自殺不是難想像的事。
在八卦樓的另一側,還有幾間被整理為展覽空間的中隊營舍。當時去正好遇上園方特別企劃的【政治受難者與綠洲山莊故事特展】,帶人更加理解犯人們在綠島的生活以及生命的故事。其中有一段特別辛酸,是講述因為離島的地理條件不怕犯人逃跑,因此初期連監獄都還沒蓋好就把受刑人送來,結果這些人被送到島上後,馬上被命令投入勞動,工作內容便是幫忙蓋監獄的圍牆。
「自己去海邊打石,把自己關起來。」
這是當時犯人們的自嘲,苦笑中帶著深深悲涼.就算用文字呈現彷彿也能聽見。
那次去過「綠洲山莊」後,爾後每次只要聽到人提起綠島,我都無法將它與奔放餘悅的情緒聯想在一起。典雅的表面命名,就像是國家為了掩飾醜惡迫害的自欺,反而使人更加警醒,有些歷史不能忘,因為若當一切沒發生過,便辜負了當年那些曾為爭取自由而流的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