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子情人夢(10) – 普羅米修斯的黑科技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80多歲的名導Ridley Scott在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片中探討人類的起源,卻又巧妙地將其70年代的名作《異形》做了鬆耦合的連結關係。普羅米修斯片尾的雨滴前奏曲還有續集《異形:聖約》片頭大衛與其創造者的一段哲思對話,都是我心目中的經典。
不談電影而是來說說片中的未來科技,有飛行的飛時測距以及”浮空投影”。至於片中的”黑水”,超越我的知識層次,就留給想像力吧。
<<< 普羅米修斯一開始就否定了”造物論”。>>>
<<< 普羅米修斯片中的”浮空投影”。>>>
上一個世紀有了電視與電腦,是『影像的世紀』。它深深地影響了人類的文化與生活。從平面顯示演化到空間顯示,也許會是21世紀百年一度的變革 - 視訊的魔法世紀。
這裡所說的空間顯示(aerial display)技術,是指”浮空投影”。 普羅米修斯片中就有大量的場景出現。
電子科技的技術進化速度是很驚人的,2016年高階智慧型手機的處理器效能,約是1971年阿波羅太空船中處理器的”1.2億”倍。無論CPU還是GPU的運算效能邁入更高更強的境界,加上雲端的整合能力所締造出來的群集運算效能無遠弗屆。奠定了帶動視訊、雲端運用、AR/VR往前奔跑的動力泉源。
<<< 盤古開天時 星際大戰中的全息顯示畫面。>>>
話說1977年的經典片星際大戰,銀幕大畫面就出現了全息顯示(hologram display)的浮空投影顯示的情節。而這種技術或是說為光場顯示(light field display)正是這個世紀改變人類文化與生活的視訊技術。
而3D電影與電視,像一陣風,水過了無痕。其實3D電影風潮依時間順序,我這一生總共被玩了三次。
1920年代,機械式電視。1940年代,實驗彩色電視的放送,正式啟動電視放送。1960年代,電視中繼衛星。東京奧運利用衛星中繼對世界廣播。發表了液晶顯示。1980年代,衛星放送實驗。CD光碟/光碟機問世。1990年代,實驗Hi-Vision。開始有數位地上波的放送。DVD光碟/光碟機問世。2006年,藍光BD/藍光機。
遊戲機也多少呼應視訊技術的發展軌跡。PS(1994年),CD家族光碟的運用。PS2(2000年),DVD的活用。PS3(2006年),Blu-Ray藍光的運用。PS4(2013年),4K解析度。
4K、8K在鋪陳實用放送之路,東京2020奧運打算啟用4K/8K的放送服務。1960年代東京奧運就採用了衛星放送。
空間再生(空間顯示),在技術層次上努力,將會怎樣改樣人類的文化生活呢?姑且舉一個比較實際的思考案例吧。
藉由空中投影的立體像,一場相撲大賽或是足球賽可以再生於您的眼前,即使心不在現場,也能感受真實的體驗;套一句日本漢字來說就是『幽体離脱(靈魂出竅)』的體驗是也。
虛擬以及現實僅是一線之間的視覺體驗,非常新鮮也非常逼真;當然,運用得體的話,非常有運用價值。比如說,若是運用在建築界,可以投影出在空地上完成後的真實姿態。若是運用於網購,產品的各個角度也可以看個一清二楚。運用於醫學上教學用途,更是一絕。
對於人類的文化生活變革,空間顯示毫無疑問也會衍生出嶄新的空間內容(content);也就是誕生更新層次的”媒介”。新型態的生活風格也就可能出現。
翻開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媒介媒體的產生,可以概括分為三部曲;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空中顯示會衍生出新型態的空間型媒介:
. 紙張 + 文字/繪畫/照片 --> 新聞、書信、繪畫等。
. 平面顯示(銀幕) + 影像 -->電視、電影、YouTube、Skype等。
Ž. 空間顯示 + 空間內容(立體影像等) --> 全新的空間型媒介。
微軟的Hololens雖然感覺到真正的高解像度的全息投影。不過,終究還是需要特殊設計的眼鏡。更為精確的說法該是隸屬於AR擴增實境的範疇才對。
<<< 空中再現的應用非常卓越。>>>
韓國三星指出未來的顯示主力技術,就是影像浮現於空中的『光場顯示(Light Field Display)』以及『全息顯示(Hologram Display)』。
光場顯示(Light Field Display)以及全息顯示(Hologram Display)究竟該是如何來區分呢?前者將光做為”光線”來處理,後者將光做為”波”來處理。從物理特性來說,將光視為”波動”來處理較為政治正確;也就是這個緣故,此種方式能夠滿足人類立體知覺的生理性要因。
基於這個理由,可以說全息顯示乃是最為理想的立體顯示方法。至於,先會進入市場的有機會是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光場顯示,然後才是全息顯示上場。
<<< 光場顯示與全息顯示的概念比較圖。>>>
<<< 光場顯示與全息顯示的構造比較圖。>>>
光場顯示,其中心概念就是”光線方向的控制”。利用平面顯示以及微透鏡陣列的組合,作出所有方向前進的光線。所以說,微透鏡陣列MLA(Micro lens array)的設計就相當的重要。
全息顯示,中心概念則是運用”光波的繞射與干涉”;也就是說再生從物體反射的光波面。因此,相位一致的控制、精確/正確的光學元件(比如說,顯示面板、空間光調變器)之設計,多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回顧立體影像的主要產生方式,其實,可以從”視差(parallax)”的角度來加以分類為三種方式,也確實可以證實未來的技術該是朝向光場顯示以及全息顯示來走。錯不了 !
1. 沒有視差型: 2D顯示 --> 全彩Full HD --> 4K/8K。
2. 水平視差型: 2眼 --> 多眼 -->超多眼 --> 全息(Hologram)。
Ž3. 水平‧垂直視差型: 光場顯示 --> 全息顯示。
人類之所以能夠知覺到立體像,有其生理性的要因要滿足,具體說,總共有四項生理要因;分別是『收斂、兩眼視差、運動視差、調節』。
*. 收斂,是說左右眼注視一點時從迴轉角知覺到深度。當注視眼前,左右眼大幅回轉;當注視深度時,左右眼迴轉角度小。基於這些差異性,而知覺到立體。
*. 兩眼視差,是指左右眼位置的不同,各個所見方向的差異而知覺到立體。
*. 運動視差,是說伴隨著移動看見物體眼睛的位置(視點),所見物體依據所見方向的變化而知道深度的知覺。
*. 調節,是說人類注視眼前或是深度時,會調節適應各眼的焦點。
總之,空間顯示再生普及的關鍵技術,該是“高精細度技術”與”不貴的光源”。而且,空間顯示的變革不單是訴諸於人類的視覺,還會刺激到人類的觸覺;這一點也就是提高即時感受的必要條件啊。
閣下,您會心動未來嗎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06/10電子報:我想這會是最陰暗的一天newsletter 06/10 on I think this will be the darkest day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Good Evening! 大家,平安,晚上好。沒錯,我想,該來的還是會來,早已經拖過一遍再一遍的魔鬼
    Thumbnail
    avatar
    Michelle Lù
    2021-06-10
    05/10電子報:致那些拉拔我的女性們newsletter 05/10 on to those women that raise m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Good Evening! 大家,好!星期一,我希望大家都有渡過一個幸福且感恩的週末。我和我姊這一次回南部,當然主要目
    Thumbnail
    avatar
    Michelle Lù
    2021-05-10
    發電子報四年後,我學到的 10 件事我從 2017 年 1 月 15 日開始發行電子報,名為【暢通電報】,每週五發出到現在,中間經過一次轉型,總共算一算也發了 200 多封吧。最初的 20 幾「刊」,我當時公司還有工程師和美編,所以每週五我把他當做「雜誌」來對待,請美編設計封面
    Thumbnail
    avatar
    于為暢
    2021-04-12
    我居然在冷颼颼的情況下包尿布站了10小時2020快要結束了,這一年很不好過,很多國家的跨年活動都取消了,台灣雖然有正常辦跨年晚會,也不知道會怎麼樣?在這不能出國的日子,真的很難熬,在這時候我想起了四年前,到紐約跨年的回憶。 我那時是跟旅行團去美國,本來是想自由行,可是看到機票跟飯店的價格都超貴,紐約的物價恐怖啊!最後就選跟團,可樂旅遊一個
    Thumbnail
    avatar
    少恭
    2020-12-30
    電子報行銷做什麼?怎麼做?10個激發靈感的電子報行銷案例電子報行銷是一個低成本高回報的網路行銷手法,不只可以讓公司的營收大大增長,還能培養一群忠實的客戶。那麼到底大家都怎麼使用電子報行銷呢?哈利熊為你整理了十個做的非常成功的電子報行銷案例,為你的下一個電子報行銷活動找找靈感吧!
    Thumbnail
    avatar
    哈利熊HoliBear
    2020-01-22
    【親職考古題】10:打人的孩子怎麼了無論是在有許多小孩的教育現場,或者家裡僅有一兩個小孩的教養現場,打人的孩子大概總是讓大人們特別擔憂操煩。在這篇文章裡,我要先試著說說常見的幾種看法與解決方式,最後再我的觀察與想法,並且提出在教育上我認為恰當的作法。
    Thumbnail
    avatar
    盧駿逸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