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與人對話》|後記:被取代前的人類弱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我曾跟朋友爭論這樣新型態的關係,倒也不是想爭個輸贏,而是透過這樣的討論起碼讓我感覺這樣的面對面交談仍然有可能發生;但這論述的終點卻也只是無可奈何地接受「線上熱絡,線下冷漠」的浪潮。

課堂上有老師這麼說過:

「人類以前發明攝影術的時候,被大眾批評到體無完膚。畫家宣稱這樣的紀實毫無靈魂可言,只有手繪的溫度才能賦予一幅畫生命;被攝者則擔心那如火炬般的閃光燈會在按下快門時奪走了他們的靈魂。但是你看現在我們誰不是把照相當成是自己的生活?新科技被發明的時候總是得接受一陣子的不適應,過了那陣痛期就沒那問題了。」

事實上,歷史上的畫派風格便是從攝影術被發明的時間點開始分裂。過往的寫實主義開始被取代,催生出了如:印象派(Impressionnisme)、立體派(Cubism)、野獸派(Les Fauves)這些畫派不再以寫實作為基礎,而是超脫現實世界,將畫作昇華成更高的藝術境界。但是我們忽略了一點,2000年後反而有一種新的風格出現,也就是—超級寫實主義Hyperrealism,又稱高度寫實主義)這是繪畫和雕塑的一個流派,其風格類似高解析度的照片。

raw-image

超寫實主義的出現似乎是繪畫與現代高解析照片的抗衡,但這抗衡並非只是純粹的零和遊戲;相反地,超寫實主義反而與攝影共存,不僅如此,這些超寫實的畫作甚至將繪畫晉升成更高的藝術價值。當初畫家們與攝影師之間的愛恨糾葛最終在21世紀達成了階段性的和解,然而這樣的結果卻不能套用在所有科技的進程。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坦(Tristan Harris)在演講當中提到:


「我們一直擔心科技會取代人類;但是在這一切發生之前,科技會突破我們的弱點,而且現在正在發生。」


這個從60年代以來一直不斷爭論不休的論點,便是奠基在不斷精進的電腦科學、人工智慧、演算法。這些科技公司所設計的產品並不是像相機純粹設計用來紀錄影像如此的單一目的;相反地,矽谷的老大哥們不斷地在重新設計程式、納入新的演算法,通常他們會說這一切是為了讓產品更「人性化」。所謂人性化,也就是更能夠準確抓到我們的弱點


一旦抓住了我們的弱點,科技在取代人類的路途上就能讓一切變得輕鬆、愉快、令人興奮;我們絲毫感受不到有甚麼不對勁,80年前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他的著作《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早就嘲諷娛樂是弱化人們思考的最佳利器,但如今我們依舊深陷其中。




本書的作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在書中這麼描述人與科技的關係


我們把機器變得更像人,把人變得像機器


在科技發展的未來之路上,我們是否能創造跟超寫實主義一樣超越競爭的存在?又或者,我們早已偏離改變的航道許久;捷運、公車、公園、路上盯著發亮的螢幕的大眾,答案似乎早已呼之欲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28會員
266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1/04/27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Thumbnail
2021/04/27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Thumbnail
2021/04/20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Thumbnail
2021/04/20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Thumbnail
2021/04/13
喂 ~我在跟你說話,別再滑了好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爸媽對小孩的耳提面命,反而是我在餐廳看到一個年約8歲的小孩對他的爸媽所說的話。
Thumbnail
2021/04/13
喂 ~我在跟你說話,別再滑了好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爸媽對小孩的耳提面命,反而是我在餐廳看到一個年約8歲的小孩對他的爸媽所說的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超限社會》很全面地囊括了當今社會,科技發展遇到的諸多問題。其討論的觀點不會受限於單一題材,並且以有創意的方式轉化新聞報導中艱澀的問題敘述,使得技術帶來的擔憂不只是紙上談兵,觀眾能對同一件事有更深的體悟,並且回過頭來思考自身的日常生活,是否在受惠於技術的同時,也受其控制,成為《超限戰》的犧牲品。
Thumbnail
《超限社會》很全面地囊括了當今社會,科技發展遇到的諸多問題。其討論的觀點不會受限於單一題材,並且以有創意的方式轉化新聞報導中艱澀的問題敘述,使得技術帶來的擔憂不只是紙上談兵,觀眾能對同一件事有更深的體悟,並且回過頭來思考自身的日常生活,是否在受惠於技術的同時,也受其控制,成為《超限戰》的犧牲品。
Thumbnail
【異形世界】 ◎ 桑德羅・巴希 #書摘 當面目為科技所異化,還有什麼阻止得了成為怪物的我們?_文/吳平稑(漫畫評論人) 一本沒有任何一句對話的繪本,只有鉛筆描繪的黑白畫面,卻餘韻極強。 一列車廂中,各式各樣的人肩並肩,沒有人看彼此一眼,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真實的交流,只有變形的頭...
Thumbnail
【異形世界】 ◎ 桑德羅・巴希 #書摘 當面目為科技所異化,還有什麼阻止得了成為怪物的我們?_文/吳平稑(漫畫評論人) 一本沒有任何一句對話的繪本,只有鉛筆描繪的黑白畫面,卻餘韻極強。 一列車廂中,各式各樣的人肩並肩,沒有人看彼此一眼,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真實的交流,只有變形的頭...
Thumbnail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
Thumbnail
談繪畫,談影像,是永恆,是流逝,是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理解世界的法則。精煉且充滿思辯,既衝擊又代表了不朽。
Thumbnail
文 / 藍劍虹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容再問一次:我們遺忘了什麼?在數位技術「遍在」(Omnipresence)狀態,所遺忘的不僅是只有手、身體的一般性存在,更是手與身體的勞作、技藝。這才是我們日益喪失的,乃至淪為「技術的無產階級」。然而,得探問:何謂技藝?
Thumbnail
文 / 藍劍虹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容再問一次:我們遺忘了什麼?在數位技術「遍在」(Omnipresence)狀態,所遺忘的不僅是只有手、身體的一般性存在,更是手與身體的勞作、技藝。這才是我們日益喪失的,乃至淪為「技術的無產階級」。然而,得探問:何謂技藝?
Thumbnail
人們向來對「失去身體的未來」而感到的恐懼,而英國科幻影集《黑鏡》第三季〈聖朱尼佩洛〉描繪虛擬擴充了真實,化解關於「賽伯格」與「後人類」我們心有恐懼的未來圖像。願邁向後人類的我們,仍愛著有限的生命、感謝會損壞的身體。用虛擬科技,讓生命更豐富,實踐本來無法實行的美夢。
Thumbnail
人們向來對「失去身體的未來」而感到的恐懼,而英國科幻影集《黑鏡》第三季〈聖朱尼佩洛〉描繪虛擬擴充了真實,化解關於「賽伯格」與「後人類」我們心有恐懼的未來圖像。願邁向後人類的我們,仍愛著有限的生命、感謝會損壞的身體。用虛擬科技,讓生命更豐富,實踐本來無法實行的美夢。
Thumbnail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
Thumbnail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
Thumbnail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Thumbnail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Thumbnail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四章〈視域的英雄主義〉的部分。
Thumbnail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四章〈視域的英雄主義〉的部分。
Thumbnail
多國的超寫實藝術家,橫跨當代與現代,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超寫實藝術,也展示出實際的雕塑作品並解釋擬真人體的中心思想,還有各種材質的使用和演化,而超寫實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何要費盡心力追求那個藝術家眼中的「真」?也許可以在這展覽中有所了解,超級寫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多國的超寫實藝術家,橫跨當代與現代,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超寫實藝術,也展示出實際的雕塑作品並解釋擬真人體的中心思想,還有各種材質的使用和演化,而超寫實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何要費盡心力追求那個藝術家眼中的「真」?也許可以在這展覽中有所了解,超級寫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以《超機體》為主題探討科技與人工智慧和未來藝術與人類互動的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邀請韓國白南準藝術中心館長徐真錫(Jinsuk Suh)以《後數位時代,當代藝術的趨勢與可能性》為題,與在場的二十多位來賓深度探討當今處於後網路時代的新生代數位原住民其創作、散佈與欣賞藝術的方式,與類比世代有何不同。
Thumbnail
以《超機體》為主題探討科技與人工智慧和未來藝術與人類互動的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邀請韓國白南準藝術中心館長徐真錫(Jinsuk Suh)以《後數位時代,當代藝術的趨勢與可能性》為題,與在場的二十多位來賓深度探討當今處於後網路時代的新生代數位原住民其創作、散佈與欣賞藝術的方式,與類比世代有何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