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e Then-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記得問過當地友人在喀什米爾有沒有相關的工藝發展,諸如傢俱設計之類,當時他們只是笑笑地回我說:你跟我們也相處了一陣子,到過這麼多人的家,除了地毯,你有看到任何的桌椅嗎?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相關閱讀:在我到了喀什米爾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時至今日我依舊記得分離的畫面,隨著小船划離船屋,漸行漸遠,船屋上的人影也越來越小,幾乎變成了一個點,卻就這樣在我的思緒記憶之中打上一個深刻的印記標點。德里轉機、過境泰國,回到台灣,一個月、兩個月、數個月,想念只有越來越深刻,創作的念頭也又誘發、延伸更多的想法,於是隔年的八月,我毅然辭去工作,帶著滿腔的熱情與夢想回到喀什米爾。

2018年是我的人生大變動之年,回到了喀什米爾,首先是拜訪了當地著名的地毯工坊,有了進一步的交流後我發現這個品項的開發歷程與成本遠超過我的預期想像:一件長寬90公分乘以120公分的波斯地毯,不管樣式繁複與否,因為製程關係至少需要一位師傅一年又九到十個月的打樣時間,如此費時的手工製作造就不菲售價,就連當時討論的工坊窗口也建議我直接批貨回去賣比較實際,總總考量之下我也只能暫且作罷,將這個夢想好好收在心裡的某個角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然而命運神奇的地方,套句老套的說法:關了這扇門會開另一扇窗。前一年時候也是透過船屋主人介紹,我認識了喀什米爾織品的另一個輝煌成就:Pashmina圍巾織品,參訪了當地頗具聲望的代表的工坊,只是當時的自己一心只想著地毯,並沒有太多的留意。

人生無常,就在2017年年末之際工坊負責設計的師傅意外過世,走得突然,更令人傷心的事是師傅當時年紀不過四十歲左右出頭,無人知曉命運為何如此無情,就這樣重重地打擊了工坊。得知噩耗後又過了段時間,有天忽然收到女主人的訊息,她建議我也許可以協助工坊發展接下來的設計,不失個好機會,於是2018這年我的計劃除了探查地毯產業,也一併規劃了前往工坊討論羊毛織品的合作可能。最後反而是與織品工坊的合作了我最主要的方向,也是現在“Artisan wallah-Shades of Kashmir”的計畫最開端。這時時間已過了兩個月,來到了年末入冬之際,整個喀什米爾的商業運作、相關經濟活動都即將進入半冬眠停擺狀態,需待隔年春天才會漸漸甦醒,因此我與工坊的合作計畫要到2019年才能開始了。(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isanwallah的沙龍
3會員
13內容數
此專題計畫包含我的觀察書寫紀錄,希望透過織品經緯交錯的空隙,窺見布料背後的大小時代的交迭與人文的變與不變。除了書寫文字與影像的分享形式延續觀察的視點討論,清晰呈現纖維底下-喀什米爾的織品發展脈絡之外,更希望將這些歷史養分其內容進一步轉化再現在後續的當代創作作品上-重新詮釋我所熱愛的織品經典。
Artisanwalla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15
萬事起頭難,這次的織品合作案,不只是我重新接觸、重頭學習織品設計這個新領域,開始面對的另一個難處在於“信任”:如何讓工坊家族/社群的認同與相信我。這邊所談的不是取得他們對我這個設計師所擁有的美學專業方面的信任,而是工坊是否接納一個非穆斯林/外來者的身份角色。
Thumbnail
2019/12/15
萬事起頭難,這次的織品合作案,不只是我重新接觸、重頭學習織品設計這個新領域,開始面對的另一個難處在於“信任”:如何讓工坊家族/社群的認同與相信我。這邊所談的不是取得他們對我這個設計師所擁有的美學專業方面的信任,而是工坊是否接納一個非穆斯林/外來者的身份角色。
Thumbnail
2019/12/13
「如果我們各自的孤獨說起來有點類似,我們是不是就不算寂寞啊?」 第三次的印度之行,我先走了印度西北方三個城市:Manali-Dharamshala-Amristar,接著準備前往
Thumbnail
2019/12/13
「如果我們各自的孤獨說起來有點類似,我們是不是就不算寂寞啊?」 第三次的印度之行,我先走了印度西北方三個城市:Manali-Dharamshala-Amristar,接著準備前往
Thumbnail
2019/12/12
事實上,與其說是我在印度活得隨性無所謂,不如說是自己刻意趨向另一種生命的向限前進-試圖逃離所熟悉與擁有的慣性價值觀生活…
Thumbnail
2019/12/12
事實上,與其說是我在印度活得隨性無所謂,不如說是自己刻意趨向另一種生命的向限前進-試圖逃離所熟悉與擁有的慣性價值觀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來自冬山鄉的某戶人家 門片的貼皮脫落 外型不美觀 屋主想直接換一套新的
Thumbnail
來自冬山鄉的某戶人家 門片的貼皮脫落 外型不美觀 屋主想直接換一套新的
Thumbnail
● 設計風格:北歐風 ● 所在區域:新竹縣竹北市 ● 室內坪數:17坪 ● 房屋格局:2房2廳1衛 ● 裝潢屋況:成屋規劃 ● 主要建材:六角磚、鐵件、系統櫃、人造石、鋁框門、乳膠漆、木地板… 幽於青林,於田地之中,無喧囂之音,只剩蟬鳥之鳴,時間在此刻暫停慢慢地享受。 進入
Thumbnail
● 設計風格:北歐風 ● 所在區域:新竹縣竹北市 ● 室內坪數:17坪 ● 房屋格局:2房2廳1衛 ● 裝潢屋況:成屋規劃 ● 主要建材:六角磚、鐵件、系統櫃、人造石、鋁框門、乳膠漆、木地板… 幽於青林,於田地之中,無喧囂之音,只剩蟬鳥之鳴,時間在此刻暫停慢慢地享受。 進入
Thumbnail
生活繁忙,白天大家各忙各的,晚餐是家庭團聚的時候 不論是以外時為主的家庭,還是固定晚餐都會烹調的家庭 餐桌是溫暖的地方,烹調美味健康的廚房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好的餐廚環境至關重要!! 一個色系明亮的用餐環境,配上柔和天然的原木用餐環境 ...
Thumbnail
生活繁忙,白天大家各忙各的,晚餐是家庭團聚的時候 不論是以外時為主的家庭,還是固定晚餐都會烹調的家庭 餐桌是溫暖的地方,烹調美味健康的廚房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好的餐廚環境至關重要!! 一個色系明亮的用餐環境,配上柔和天然的原木用餐環境 ...
Thumbnail
我真不想在這間小矮房裡吃飯,有陣子每次吃飯就這樣與父母抱怨著。 前面有篇寫到洗澡的風呂間就是右邊那扇門,還會在這裡洗澡的年紀還覺得灶腳古樸,年紀大了、身高也高了許多,走進灶腳就覺得逼仄,但仔細一看,擺設跟小時差別實在不大,換了一台大一點的冰箱,牆角的木碗櫥因為老鼠肆虐換成金屬製的。
Thumbnail
我真不想在這間小矮房裡吃飯,有陣子每次吃飯就這樣與父母抱怨著。 前面有篇寫到洗澡的風呂間就是右邊那扇門,還會在這裡洗澡的年紀還覺得灶腳古樸,年紀大了、身高也高了許多,走進灶腳就覺得逼仄,但仔細一看,擺設跟小時差別實在不大,換了一台大一點的冰箱,牆角的木碗櫥因為老鼠肆虐換成金屬製的。
Thumbnail
這次毛胚屋設計,屋主最重視哪些環節? 客廳與廚房的取捨,是這次毛胚設計案最大的挑戰。為了維持客廳的理想空間,我們選擇壓縮廚房的大小。 在沙發背後,一小堵帶有石材紋理的隔間牆,界定了廚房與客廳的分野。而從隔間牆邊延伸而出的中島,是連結空間與空間的靈魂樞紐。 我們如何規劃設計,這間相比總體空間顯得小巧的
Thumbnail
這次毛胚屋設計,屋主最重視哪些環節? 客廳與廚房的取捨,是這次毛胚設計案最大的挑戰。為了維持客廳的理想空間,我們選擇壓縮廚房的大小。 在沙發背後,一小堵帶有石材紋理的隔間牆,界定了廚房與客廳的分野。而從隔間牆邊延伸而出的中島,是連結空間與空間的靈魂樞紐。 我們如何規劃設計,這間相比總體空間顯得小巧的
Thumbnail
沒什麼在模擬市民蓋房經驗的爛泥,這次耗費了整個過年的休息時間,終於建成了這座三合院。能直接秀出來嗎?當然可以! 但是不從頭到尾說說我是怎麼蓋的就不太甘心,所以這篇打算聊聊我都做了哪些努力🤣
Thumbnail
沒什麼在模擬市民蓋房經驗的爛泥,這次耗費了整個過年的休息時間,終於建成了這座三合院。能直接秀出來嗎?當然可以! 但是不從頭到尾說說我是怎麼蓋的就不太甘心,所以這篇打算聊聊我都做了哪些努力🤣
Thumbnail
從關山將大部分的行李帶來長濱後,我們開始漫長的整理,每次在搬家前,我都告訴依玫,以後我要簡簡單單地過生活,每過一段時間做一次斷捨離,將對我無用的東西送人或是賣掉,然而,行李還是一次次地增加。 這次主要增加的是我的木工設備、依玫的縫紉機還有一台我們的電鋼琴。自忖了一下,「嗯,都是必需品」。
Thumbnail
從關山將大部分的行李帶來長濱後,我們開始漫長的整理,每次在搬家前,我都告訴依玫,以後我要簡簡單單地過生活,每過一段時間做一次斷捨離,將對我無用的東西送人或是賣掉,然而,行李還是一次次地增加。 這次主要增加的是我的木工設備、依玫的縫紉機還有一台我們的電鋼琴。自忖了一下,「嗯,都是必需品」。
Thumbnail
三毛剛住進金河大道的家時,屋舍似乎尚未完工,牆面是深灰色的空心磚,夜間愈發顯得陰寒. 文中的空心磚,至今依然是摩洛哥最常見的建材.
Thumbnail
三毛剛住進金河大道的家時,屋舍似乎尚未完工,牆面是深灰色的空心磚,夜間愈發顯得陰寒. 文中的空心磚,至今依然是摩洛哥最常見的建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