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第三章——海景第一排生態馬桶1.0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關山將大部分的行李帶來長濱後,我們開始漫長的整理,每次在搬家前,我都告訴依玫,以後我要簡簡單單地過生活,每過一段時間做一次斷捨離,將對我無用的東西送人或是賣掉,然而,行李還是一次次地增加。
這次主要增加的是我的木工設備、依玫的縫紉機還有一台我們的電鋼琴。自忖了一下,「嗯,都是必需品」。
我們把東西都大概定位了之後,開始討論接下來的工程。
先處理生活的基本所需(瓦斯爐、瓦斯熱水器、冰箱等基本電器用品、廁所),然後處理屋子的漏水,還好主屋沒有漏水問題,所以可以慢慢來。再來就看這間屋子長什麼樣、附近有什麼免費資材能取得,就做相應的建設規劃和種植規劃。
我們很順利地在一間台東市的二手商找到所有我們需要的電器用品,並請他們來現場安裝。
這裡的廁所是舊時代的茅坑,用水泥砌成的蹲式馬桶,排泄物直接滾落一個斜坡,穿過牆壁間鑿好的洞,掉入戶外的糞便收集箱裡。糞便收集箱是用空心磚砌成的矮牆,上面蓋著生鏽的鐵皮製成。
📷
「這樣的馬桶我不敢上。」聽著依玫講出我心裡的想法後,我決定來到這裡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堆肥廁所了!這個工程只有半天的期限,因為半天後,隨著我們不斷地進食,對於馬桶的需求度會與時俱增。
我用了一些之前改裝車子時拆卸下來的木料,做成了我們的生態馬桶1.0。
生態馬桶1.0主要目的是解決急迫的生理需求,所以沒有太多多餘的設計,一個馬桶蓋、一個油漆桶、一個裝有木屑的桶子和一包衛生紙就解決了。還好原本的茅坑已經很多年無人使用,裡面的排泄物已經分解完成,一點都不會臭。
生態馬桶主要就是在上完廁所後將排泄物用木屑覆蓋除臭,桶子滿了後加蓋放置於戶外,厭氧發酵一年,成為沒有臭味的肥料,再用於種植當作肥料使用。小便的部分,則遵循之前在澳洲樸門農場的方法,找一棵樹施之以肥。
我們在海景第一排使用完生態馬桶後,感覺馬桶放在一進門的客廳好像有點過於前衛,因此將原廁所清理完後,將馬桶移了進去。
5會員
17內容數
依玫與比爾嚮往被山海擁抱的生活,隱居在樹林後方充滿精靈的面海小村落,用雙手撫摸每一寸土壤,慢慢打造家屋與土地,希望可以讓生活中疲憊的人們來到這裡接受大自然的療癒,找回內心的平靜。這裡是海邊小巫,記錄著我們與來訪人們的故事。 食農|療癒|永續 FB木木小農X小木巫 廚藝|木工|手繪 IG比爾的右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