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然後我們跳了舞》為生命、為自己好好跳一支舞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喬治亞,一個古老、遙遠、神秘的地理名詞,是希臘神話英雄伊阿宋 (Easun) 尋得金羊毛之地,自古以來地靈人傑,擁有精彩豐富的文化資產,但也正是因為地處高索山地區,百年來列強環伺,在風雨飄搖的世代,鍛鍊出堅毅果決的民族特性,十足「戰鬥民族」的表徵,更是反應在結合了古典芭蕾與民族舞蹈的精神,也就是喬治亞民族特有的「戰鬥芭蕾」,處處表現出陽剛的氣息,正如《然後我們跳了舞》電影中所強調的「男生要跳得像鐵釘、紀念碑般陽剛堅硬」,這一切或許也代表了極權守舊的傳統,就像是一道枷鎖,成為箝制人們思想的桎梏。
這是一個長期處於內憂外患的國度,人們活在貧窮與保守壓抑的禁錮中。梅布拉 (Merab,Levan Gelbakhiani 飾) 一家三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們雖為舞蹈世家,每個人縱然練就了一身紮實的技巧,但如果不能進入國家舞蹈團,就是無法擺脫捉襟見肘的宿命。當他們年老體衰後,就像梅布拉的父親一樣,只能在市場從事收入微薄的小本生意。因此,梅布拉在練舞之餘,還必需到餐廳當服務生以貼補家用,而他們家三不五時就遇到斷電、斷炊等鳥事,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生活,壓的全家人喘不過氣來,於是就有了抑鬱不得志的父親、成天酗酒的母親、自甘墮落的哥哥。
而在這處處彌漫著功利主義的舞蹈環境,也讓梅布拉必須收起陰柔的本性,強迫自己遵循積習以久的舞蹈規範,又得要壓抑起對競爭對手、也是同性戀人伊拉可里(Irakli,Bachi Valishvili 飾)的情感,身處多重壓力下的梅布拉,就像是站在自在真誠、藝術生命、性愛啟蒙的三叉路口上,進退維谷。
導演Levan Akin是喬治亞裔瑞典人,這是他首次重返故鄉拍攝電影,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喬治亞這個國家,也藉由電影為同志及所有弱勢族群發聲,或許也應證了電影中梅布拉的哥哥大衛 (David,Giorgi Tsereteli 飾) 所說的那句話「你必須離開喬治亞」。結果,這部電影在喬治亞引起保守人士激烈的抗議,因此遭到禁演,但在喬治亞以外,卻是口碑橫掃全球,獲獎連連。境內境外兩相對照,格外諷刺。
男主角Levan Gelbakhiani的表現相當亮眼,畢業於提比里斯芭蕾舞藝術學校 (Vakhtang Chabukiani Tbilisi State Ballet School),對於舞蹈的專業度自然不在話下,他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使人很難不陷入心醉沉迷的魅惑中,不論在詮釋內心愁苦、掙扎、羞怯、壓抑的顰眉蹙額,以及情竇初開時的翩然竊喜,剛柔並濟的旋轉跳躍,皆有深刻細膩的表現,因此獲得各界的一致好評。
雖然「男男戀」是本片的主軸,電影中的角色也是以男性為主,但瑪麗 (Mary,Ana Javakishvili 飾) 在整部電影裡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平衡了故事中的所有情感。她是一位富家女,從小就與梅布拉一同習舞,與梅布拉的情感就像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但也正是處於這種「灰色維度」的感覺,讓她最先發現了梅布拉的性傾向,由原本的震驚、妒忌,最後轉為支持。而哥哥大衛也在梅布拉茫然若失的當下,鼓勵他應該離開喬治亞,出外闖蕩。大衛與瑪麗,就是梅布拉最佳的精神支柱。
此外,導演也善用喬治亞音樂的獨特聲響,與場面調度搭配的恰到好處。喬治亞音樂深受東正教影響,雖保有中世紀複音音樂 (Polyphony) 的本質,但是卻是以沉穩樸實的和聲為主體,充滿深邃莊嚴的聲響,尤其是低音部的持續音 (Drone),更顯得所有旋律的基礎為持續的長音所吸納,為堅不可摧的基石。這樣的聲響對比於梅布拉內心的情慾糾葛,猶如傳統的禮教束縛正在威嚇著那顆正在茲長的同性愛苗,千萬不要蠢蠢欲動,而當梅布拉與伊拉可里墜入愛河之後,音樂隨即轉為輕巧愉悅,穿插了Take a Chance on me,I see your eyes、Honey,整個畫面充滿了「少女情懷總是詩」的甜蜜雀躍。
而全片最精彩的部份莫過於在甄選的試場中,身著喬治亞傳統紅袍的梅布拉,用以柔克剛的方式,舞出真實的自己,每一個擊打動作 (Battement Frappe) 都像是顛覆陳舊的規範,每一個旋轉(pirouettes) 彷彿是要極力甩開威權主義的束縛,無言的向恐同人士「下戰帖」,因此惹的主考官當場拂袖而去,但卻贏得了教練、鼓手、瑪麗的默然認同,隨著鼓聲的越發熱烈與緊湊,有如旗鼓喧天般的氣勢,既溫和優雅又堅定果決的「身體抗議」增加了強大的力道,成功的說服了在場所有人。
舞畢,梅布拉迫不及待的脫下那沉甸甸的紅袍,此時的他想必是一派輕鬆的真正享受自我的時刻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最初的凝視,是窺測探索,充滿好奇與想像,再次的相望,是眼神交會的炙熱的吸引力,令人目眩神迷。畫家瑪莉安前後畫出兩幅艾洛伊茲的肖像畫,卻因距離所產生的美感,以及彼此愛戀所油然而生的情感,在神韻上有了差異變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恐怕也是一種頓悟與驚嘆吧!    誠如片名《燃燒女子的畫像》,全片緊扣「
 以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實不計其數,多半都是以沉重的劇情來講述納粹的殘暴與戰火綿延的恐懼,但幾乎沒有看過這樣的方式來描繪希特勒的形象,是孩子們的role model、幻想中的知心朋友,甚至也是父親的投射。這個阿道夫 (Adolf) 實在太親切可愛了,跟現實那位殺人如麻的獨裁者,有明顯的
  看似虛無縹緲、高深莫測,且雲深不知處,但卻力透紙背,後勁十足。 正如阿部寬所飾演的園藝大師中村有朋所說:「外面的世界是很大的,但你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而今,不論是眼見為憑的視野,或是歷經歲月洗禮後的記憶,都成了陳團英的原著小說、林書宇的電影改編,用「借景」打造出的《夕霧花園》。
看似天馬行空,無厘頭的藉題發揮,帶有台味鄉土劇寫實性,一幕幕讓人笑到ㄎㄧㄤ掉的白爛劇情,眾人無不瘋癲癡狂,尺度大開的耍狠搞笑,製片的「製造騙局」,導演可以讓所有劇情都「倒過來演」,歪七扭八也沒關係,甚至還不小心碰到了《一屍到底》的fu,只求一圓電影夢,真不愧是「坎坷影展」的最大贏家啊!   喜劇片的
  不論是烈日當空,或是浮雲敝日,陽光總是以不同的溫度與亮度出現在天空裡,是每天固定與我們噓寒問暖的忠實陪伴者。古希臘與羅馬神話中的阿波羅是太陽神,也被稱為是光明之神、文藝之神,是最多才多藝、善解人意的神祇。所以套用現代的語彙,阿波羅就是名副其實的「暖男」。   其實《陽光普照》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最初的凝視,是窺測探索,充滿好奇與想像,再次的相望,是眼神交會的炙熱的吸引力,令人目眩神迷。畫家瑪莉安前後畫出兩幅艾洛伊茲的肖像畫,卻因距離所產生的美感,以及彼此愛戀所油然而生的情感,在神韻上有了差異變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恐怕也是一種頓悟與驚嘆吧!    誠如片名《燃燒女子的畫像》,全片緊扣「
 以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實不計其數,多半都是以沉重的劇情來講述納粹的殘暴與戰火綿延的恐懼,但幾乎沒有看過這樣的方式來描繪希特勒的形象,是孩子們的role model、幻想中的知心朋友,甚至也是父親的投射。這個阿道夫 (Adolf) 實在太親切可愛了,跟現實那位殺人如麻的獨裁者,有明顯的
  看似虛無縹緲、高深莫測,且雲深不知處,但卻力透紙背,後勁十足。 正如阿部寬所飾演的園藝大師中村有朋所說:「外面的世界是很大的,但你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而今,不論是眼見為憑的視野,或是歷經歲月洗禮後的記憶,都成了陳團英的原著小說、林書宇的電影改編,用「借景」打造出的《夕霧花園》。
看似天馬行空,無厘頭的藉題發揮,帶有台味鄉土劇寫實性,一幕幕讓人笑到ㄎㄧㄤ掉的白爛劇情,眾人無不瘋癲癡狂,尺度大開的耍狠搞笑,製片的「製造騙局」,導演可以讓所有劇情都「倒過來演」,歪七扭八也沒關係,甚至還不小心碰到了《一屍到底》的fu,只求一圓電影夢,真不愧是「坎坷影展」的最大贏家啊!   喜劇片的
  不論是烈日當空,或是浮雲敝日,陽光總是以不同的溫度與亮度出現在天空裡,是每天固定與我們噓寒問暖的忠實陪伴者。古希臘與羅馬神話中的阿波羅是太陽神,也被稱為是光明之神、文藝之神,是最多才多藝、善解人意的神祇。所以套用現代的語彙,阿波羅就是名副其實的「暖男」。   其實《陽光普照》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僅僅58分鐘的《驀然回首》為何能深深觸動每個創作者的心靈? .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創作的門檻越來越低,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就有機會獲得流量和關注。然而,在競爭者如雲的情況下,你的成品不一定可以找到屬於它的地位,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於是你開始渴望更多的認同,像藤野一樣,把自己封閉在房間裡默默精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角色藤野與京本之間的關係,展示了他們在追逐漫畫夢想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成長。藤野的自負和京本的謙遜形成鮮明對比,最終兩人從競爭對手變為合作夥伴,共同創作漫畫。然而,京本的意外去世卻讓藤野重新反思自己畫漫畫的動機。透過這段故事,讀者可深刻感受到真正熱愛的意義以及成長過程中的自我發現。
Thumbnail
《驀然回首》,由鬼才漫畫家藤本樹的短篇漫畫改編,對,就是那個創作出《炎拳》與《鏈鋸人》等邪道作品的藤本樹,在觀看本片之前,我早已聽聞許多關於漫畫原作與這部改編動畫的高評價,而看完後,我也的確認同這是一篇非常精巧,不浪費任何篇幅與張力的短篇故事。
Thumbnail
七層紗之舞 (Dance of Seven Veils) 是王爾德劇本中,莎樂美跳給繼父希律王看的脫衣舞。對,你沒看錯,就是脫衣舞。🫦
Thumbnail
《驀然回首》這部我在幾周前就看到預告片,我光看預告片就有預感,我看了一定會哭。看完的最大感想:「媽的也不過就一個小時的片,要逼哭我幾次!!!😭😭😭」
Thumbnail
被傷痛吞沒的恐懼與放棄,和掛念著對方獨立向前的重啟,是很難掌控的選擇題。
八年了,女兒跳《芭雷舞》也那麼長的時間過去了,從她還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她喜歡、她想學。 我們並沒有特意要栽培孩子跳舞,只是讓孩子學習聽從老師的教導、學習記住複雜的舞步、學習與其他同學一起共舞養成團隊合作、訓練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勇於在台上展現自己。 當然,過程總是起起伏伏,有歡笑就必定有痛苦…
Thumbnail
好幾年前有一部熱門電影《黑天鵝》 《BlackSwan》 在講述一位滿懷夢想的芭蕾舞伶患有精神分裂症,為了實現夢想及她母親的極度控制壓迫下一步一步的精神崩潰進而引發她的黑暗面而失去控制。 因為電影裹有好多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的情節,當時很多朋友問我說我們舞蹈界是不是真的像電影演的那樣? 我
Thumbnail
五篇完小說:維多利亞式的大廳,一位憂鬱的男士遠遠站著,望著眾男女在跳舞,這位 誓抱獨身主義的人,在數刻鐘前因緣際遇,不小心墮入了愛河。
Thumbnail
傳記電影《作家不跳舞: 等待貝克特》是以愛爾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者-山繆貝克特的一生為主。在獲獎當夜,劇作家貝克特試圖逃離原本典禮現場,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們從過去談論到現在,兒時的母親、跳舞的女子、二戰的摯友、伴隨一生的妻子等。貝克特試圖找尋人生的汙點、戲謔與荒誕,跳上舞台韃靼的脫離現實主義。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僅僅58分鐘的《驀然回首》為何能深深觸動每個創作者的心靈? .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創作的門檻越來越低,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就有機會獲得流量和關注。然而,在競爭者如雲的情況下,你的成品不一定可以找到屬於它的地位,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於是你開始渴望更多的認同,像藤野一樣,把自己封閉在房間裡默默精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角色藤野與京本之間的關係,展示了他們在追逐漫畫夢想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成長。藤野的自負和京本的謙遜形成鮮明對比,最終兩人從競爭對手變為合作夥伴,共同創作漫畫。然而,京本的意外去世卻讓藤野重新反思自己畫漫畫的動機。透過這段故事,讀者可深刻感受到真正熱愛的意義以及成長過程中的自我發現。
Thumbnail
《驀然回首》,由鬼才漫畫家藤本樹的短篇漫畫改編,對,就是那個創作出《炎拳》與《鏈鋸人》等邪道作品的藤本樹,在觀看本片之前,我早已聽聞許多關於漫畫原作與這部改編動畫的高評價,而看完後,我也的確認同這是一篇非常精巧,不浪費任何篇幅與張力的短篇故事。
Thumbnail
七層紗之舞 (Dance of Seven Veils) 是王爾德劇本中,莎樂美跳給繼父希律王看的脫衣舞。對,你沒看錯,就是脫衣舞。🫦
Thumbnail
《驀然回首》這部我在幾周前就看到預告片,我光看預告片就有預感,我看了一定會哭。看完的最大感想:「媽的也不過就一個小時的片,要逼哭我幾次!!!😭😭😭」
Thumbnail
被傷痛吞沒的恐懼與放棄,和掛念著對方獨立向前的重啟,是很難掌控的選擇題。
八年了,女兒跳《芭雷舞》也那麼長的時間過去了,從她還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她喜歡、她想學。 我們並沒有特意要栽培孩子跳舞,只是讓孩子學習聽從老師的教導、學習記住複雜的舞步、學習與其他同學一起共舞養成團隊合作、訓練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勇於在台上展現自己。 當然,過程總是起起伏伏,有歡笑就必定有痛苦…
Thumbnail
好幾年前有一部熱門電影《黑天鵝》 《BlackSwan》 在講述一位滿懷夢想的芭蕾舞伶患有精神分裂症,為了實現夢想及她母親的極度控制壓迫下一步一步的精神崩潰進而引發她的黑暗面而失去控制。 因為電影裹有好多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的情節,當時很多朋友問我說我們舞蹈界是不是真的像電影演的那樣? 我
Thumbnail
五篇完小說:維多利亞式的大廳,一位憂鬱的男士遠遠站著,望著眾男女在跳舞,這位 誓抱獨身主義的人,在數刻鐘前因緣際遇,不小心墮入了愛河。
Thumbnail
傳記電影《作家不跳舞: 等待貝克特》是以愛爾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者-山繆貝克特的一生為主。在獲獎當夜,劇作家貝克特試圖逃離原本典禮現場,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們從過去談論到現在,兒時的母親、跳舞的女子、二戰的摯友、伴隨一生的妻子等。貝克特試圖找尋人生的汙點、戲謔與荒誕,跳上舞台韃靼的脫離現實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