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教孩子烤蛋糕,非得待過蛋糕店嗎?-你所不知道的學校(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教孩子捕魚,自己非得出海捕過魚嗎?教孩子調製飲料,自己非得待過手搖飲料店嗎?
高職教師需要業界實務經驗嗎?
很多人應該都沒注意到前陣子的一則新聞:立法院通過「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簡稱技職教育法)修正案,而主要修正範圍,為增訂當時即引發爭議的第25條及第26條,這25條和26條分別是什麼呢?
簡單說,該法第25條內容就是要求,104年以後,要考技專院校專業科目教師的教師甄試(簡稱教甄),必須具備一年業界實務經驗,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要到技職學校當教師,得先在任教相關領域的產業或公司工作一年啦!試想,那些修教育學程的學生畢業後,當然是專心準備考正式教師,有幾個人會先跑去業界工作?所以衝擊就來了,假設你以擔任高職教師為志,也修完了教育學程、完成了半年的實習,但不幸的還沒考上正式教師,104年開始,就得面臨要先去業界工作一年才具備考試資格的窘境(在大聲抗議下,該制度104年並未如期實施)!這制度不僅僅讓流浪教師們崩潰,也讓已經考上正式缺、但仍想透過教甄考往他校的教師大聲呼救,因為如此一來,幾乎等於斷了他們的轉校之路(轉校的另一條路是媒合式的介聘,因為要尋找匹配的媒合極為不易,以此方式要轉到熱門地區的學校無異於緣木求魚),已經在學校教書的正式教師,當然不可能有一年業界實務經驗!
這次修法就在第25條的部分加了個但書:已經考取正式缺的教師,不需要一年業界實務經驗,仍可報考教甄,這對有意透過教甄轉校的教師當然是個喜訊,但同時也讓人好奇,所以已經在職的高職教師,沒有實務經驗就不重要了嗎?
這就必須提到這次修法的另一個重點-技職教育法第26條原先規定,現任高職技術科目教師,每六年要有半年至業界研究或研習(無須一次半年,可用累積時數計算),這次修法將高職教師的部分取消了,僅保留技專院校教師仍需達此要求,換言之,將這條和25條的修改加總起來,就等於告訴現任高職教師:「你不需要業界實務經驗了!」
這合理嗎?
這件事或許應該從根本談起,最初,會修法要求應考教甄必須具備一年業界實務經驗,及現職者每六年要有半年至業界研究或研習,就是為了讓產學接軌,為了讓高職學生所學可以更貼近就業所需,為了讓教師能更瞭解產業現況與知能更新,但現在這麼一改,等於直接抹殺原意,只要求未來進入高職的教師具備業界實務經驗,要知道,公立高職教師是一個相對汰換率較低的工作,每年的新進教師屈指可數,照現行的人員汰換速度,產業界還要多久才能等到有實務經驗之教師教出來的畢業生?「產學接軌」、「畢業即就業」的口號又將繼續一場空!
那高職教師真的和業界如此疏離?教學內容完全無法切合產業需求嗎?
以筆者在學校的觀察,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什麼意思?許多充滿教學熱誠的優秀教師,會主動尋求各種和產業或公司合作教學的方法,像是透過優質化計畫、職場體驗計畫等,一方面讓學生前往業界參訪,一方面也替自己補充產業新知,更會利用私人時間更新專業資訊,這些教師或許沒有實務經驗,但仍不致於和產業有太巨大之鴻溝。
但…如前段所述者,在職校中真的只是少數,多數教師上班忙班務、忙行政,下班忙家事、忙小孩,叫他去哪生時間和精神補充產業新知?即使有心,生活圈長年只困在學校和家庭間,恐怕也沒有成行的管道,去看看各科教材就知道,有些教師還在用民國六、七十年代編的教科書,裡面用到的技術工具,恐怕連歷史博物館都很難找到了!
筆者認為,維持高職教師每六年需有半年至業界研究或研習(也就是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26條遭刪除的部分),並讓該條件也成為報考教甄的門檻,是較為可行的折衷方案!毫無疑問,現職教師對於產業新知是必須得到補充的,而用這種認定較寬鬆的方式,教師們落實起來相對容易些,再者,教育部其實一直都有相應的計畫,如行之有年的「專業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於每年寒、暑假與廠商合作辦理研習,讓高職教師直接透過任職於業界之講師,有系統的吸收專業新知,其研習時數即可計入第26條認定的範圍內;另更有「深耕式研習」,最多可至業界研習長達一年時間,一次滿足第26條訂立之「半年」時程,既然有如此機制存在,為何不好好運用呢?
換個角度思考,有些學校會用校務、科務繁忙、課程教學安排等問題,不讓教師申請時間較長的深耕式研習,此時,對積極想要更新專業知能的教師而言,技職教育法第26條反而是他們最有力的後盾,修法後,這些教師反而更出不去了!這是教育部所樂見的結果嗎?
無論如何,技職教育法的修正已成定局,期待短期內再次修改恐怕不切實際,但為了教室裡的學生和求才若渴的業界,教育部應該還是要繼續用各種方式,如提高學校補助金額等,推動高職教師接觸業界新知能,別再讓學生學那些他爺爺、奶奶也學過的舊知識了!
avatar-img
122會員
110內容數
關於教育、日本文化,有些話就是想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匠的舊書桌 的其他內容
所以現在的台灣高中生比較幸福嗎? 有興趣的人可以拿這個問題去問問現在的高三學生,又或者是高三學生的家長,我相信如果是要搶前幾志願學校的學生或家長,大概都不會給出肯定的答覆。 為什麼呢?
這篇要來談談老師間的恩怨,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大家各教各的班,恩怨從何而來? 要先聲明一件事,老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生活上同樣必須面對困難與挑戰...
前篇提到校長的親教育局處立場,常造成其行政團隊和教師間對立嚴重,但大家如果認為對立的原因如此單純,那就大錯特錯了!很多時候,校長的用人影響更為關鍵!這裡的「用人」,指的是校長聘任的教師兼行政主管(以下簡稱兼行政教師),亦即各處室主任及組長。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高職,你看過他的成績單嗎?你看得懂他的成績單嗎?你知道他要怎樣才能畢業嗎?你知道他該重修那些課嗎? 成績和畢業已經不像你想的那般單純了!
這篇來談談正式名稱為「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的玩意兒,這是高職學生的重頭戲!至少…對某些人來說是啦! 高職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教師法修法最近鬧得沸沸揚揚,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機制也再度成為熱議焦點,教師不適任當然應該淘汰,但在擬定教師淘汰機制前,鐵定有另一個職務不適任,會造成學校教育更大的問題!
所以現在的台灣高中生比較幸福嗎? 有興趣的人可以拿這個問題去問問現在的高三學生,又或者是高三學生的家長,我相信如果是要搶前幾志願學校的學生或家長,大概都不會給出肯定的答覆。 為什麼呢?
這篇要來談談老師間的恩怨,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大家各教各的班,恩怨從何而來? 要先聲明一件事,老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生活上同樣必須面對困難與挑戰...
前篇提到校長的親教育局處立場,常造成其行政團隊和教師間對立嚴重,但大家如果認為對立的原因如此單純,那就大錯特錯了!很多時候,校長的用人影響更為關鍵!這裡的「用人」,指的是校長聘任的教師兼行政主管(以下簡稱兼行政教師),亦即各處室主任及組長。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高職,你看過他的成績單嗎?你看得懂他的成績單嗎?你知道他要怎樣才能畢業嗎?你知道他該重修那些課嗎? 成績和畢業已經不像你想的那般單純了!
這篇來談談正式名稱為「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的玩意兒,這是高職學生的重頭戲!至少…對某些人來說是啦! 高職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教師法修法最近鬧得沸沸揚揚,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機制也再度成為熱議焦點,教師不適任當然應該淘汰,但在擬定教師淘汰機制前,鐵定有另一個職務不適任,會造成學校教育更大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成年後的你,有想過自己是怎麼複習的嗎?而你,又怎麼引導孩子複習呢? 昨天有則新聞報導,一位家長知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考差了,忍不住在路上對她失控大吼,好在有好心路人上前解圍。 孩子考不好,家長難免心急。但不僅孩子需要幫助,家長可能也不知道如何有效支持孩子的學習。 以下提供家長參考——假裝你是大聯
Thumbnail
「其實我國中的時候,也曾經因為數學考不好,崩潰大哭到吃不下飯喔。」 針對上一篇阿德故事的後續分享,如何讓學生理解成績並不是唯一的重要指標,而是努力與進步的證明。
Thumbnail
「考不好,會發生甚麼很可怕的事嗎?」 面對因為考試焦慮而失常的孩子,撇除成績對孩子的打擊,師長應該肯定孩子的努力。 成績就只是成績而已,孩子在這裡學到甚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Thumbnail
國際化讓彼此間的距離縮短,競爭卻也更加激烈。越來越多家長體認到讓孩子學外語、甚至是受國際教育,儘早培養國際觀的重要性。多數家長的下一步,便是將孩子送到國外,希望環境能賦予更完整的訓練。
Thumbnail
我曾經以為可以挑戰父母的權威、捍衛自己的選擇、替自己的決定負責是理所當然的事,卻在聽過許多人的故事及接觸更多書籍中得知,原來多數的孩子都成長於「生不由己」的家庭環境而感到痛苦不堪。 最令孩子感到難受的事情肯定有「學業」這一項,在日益繁重的課業壓力之下,即便沒有師長及父母的催逼都感到喘不過氣
Thumbnail
發文單位:勞動部 發文字號:勞動條 2字第 1130148467 號函 發文日期:民國 113 年 08 月 01 日 相關法條:勞動基準法 第 8、64、65、68 條(民國 113 年 07 月 31 日) 要  旨: 勞動部就「大專生公部門見習計畫」所稱見習生,與勞動基準法第 8 章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事業單位因任務需求,勞工也接受雇主相關職業訓練,如符合中央勞動主管機關公告之職業訓練職類,應為勞動基準法之「技術生」。 勞動基準法第64條 (第2項) 稱技術生者,指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技術生訓練職類中以學習技能為目的,依本章之規定而接受雇主訓練之人。 (第3項) 本章規定,於事業單位之養成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成年後的你,有想過自己是怎麼複習的嗎?而你,又怎麼引導孩子複習呢? 昨天有則新聞報導,一位家長知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考差了,忍不住在路上對她失控大吼,好在有好心路人上前解圍。 孩子考不好,家長難免心急。但不僅孩子需要幫助,家長可能也不知道如何有效支持孩子的學習。 以下提供家長參考——假裝你是大聯
Thumbnail
「其實我國中的時候,也曾經因為數學考不好,崩潰大哭到吃不下飯喔。」 針對上一篇阿德故事的後續分享,如何讓學生理解成績並不是唯一的重要指標,而是努力與進步的證明。
Thumbnail
「考不好,會發生甚麼很可怕的事嗎?」 面對因為考試焦慮而失常的孩子,撇除成績對孩子的打擊,師長應該肯定孩子的努力。 成績就只是成績而已,孩子在這裡學到甚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Thumbnail
國際化讓彼此間的距離縮短,競爭卻也更加激烈。越來越多家長體認到讓孩子學外語、甚至是受國際教育,儘早培養國際觀的重要性。多數家長的下一步,便是將孩子送到國外,希望環境能賦予更完整的訓練。
Thumbnail
我曾經以為可以挑戰父母的權威、捍衛自己的選擇、替自己的決定負責是理所當然的事,卻在聽過許多人的故事及接觸更多書籍中得知,原來多數的孩子都成長於「生不由己」的家庭環境而感到痛苦不堪。 最令孩子感到難受的事情肯定有「學業」這一項,在日益繁重的課業壓力之下,即便沒有師長及父母的催逼都感到喘不過氣
Thumbnail
發文單位:勞動部 發文字號:勞動條 2字第 1130148467 號函 發文日期:民國 113 年 08 月 01 日 相關法條:勞動基準法 第 8、64、65、68 條(民國 113 年 07 月 31 日) 要  旨: 勞動部就「大專生公部門見習計畫」所稱見習生,與勞動基準法第 8 章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事業單位因任務需求,勞工也接受雇主相關職業訓練,如符合中央勞動主管機關公告之職業訓練職類,應為勞動基準法之「技術生」。 勞動基準法第64條 (第2項) 稱技術生者,指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技術生訓練職類中以學習技能為目的,依本章之規定而接受雇主訓練之人。 (第3項) 本章規定,於事業單位之養成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