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體育校隊前,你應該先知道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從國內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執行長-黑人陳建州捲入性騷擾開始,到球員工會理事長楊敬敏的桃色風波,接著身披中華隊戰袍的林秉聖搞出雙重簽約問題,最後是另一聯盟T1 LEAGUE,逐出原參與球隊台中太陽隊,原本應該風平浪靜的休賽季,竟搞得比賽季還精采,讓人不得不讚嘆台灣籃球的行銷實在獨步全球!

 

雖然聽來荒唐,但長期關心國內運動的人,應該都不會對上述醜聞感到太意外,籃球員出狀況早已是國內籃壇常態,不只籃球,還記得職棒也曾多次爆發打假球爭議嗎?

 

再看看另一則可能較少人關注的新聞-日前基隆商工籃球隊教練,在眾目睽睽的球場上,竟直接出拳揮打籃球隊學生胸口。


去分析這些輕重程度不一的事件,就能發現一個共通點,這些爭議事件主角,無論是球員本身、教練或是管理階層,幾乎都是學生時期就具備球員身份,也就是所謂的校隊,鮮少是學生時期非屬校隊者(這本來就很難),又或是專業經營管理人才跨足運動產業者。

 

為何鬧事者全為昔日校隊?因為現行學校教育在培育運動選手這塊有相當大的問題,尤其是高中職階段,而這也是孩子未來能否成為職業運動員最關鍵的時期。

 

前面提到教練打學生的新聞是偶發事件嗎?絕對不是,為什麼筆者敢這麼肯定?因為基層籃球外聘教練素質參差不齊,早已不是新聞,因場外鬧出醜聞或場上素行不良而沒球打,躲到基層教球謀生者,隨便抓就一把,不只籃球,棒球、羽球乃至各項運動都有這樣的情形。

 

待遇過低則是導致外聘教練素質不佳的最主要原因,畢業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身為學校正式教師,長年擔任籃球名門松山高中教練的黃萬隆老師,在接受專訪時就提過這個問題,現行各校教練多數皆為兼職,本身有正職工作要忙,又能花多少心思在孩子身上?每天早晚練球、帶隊比賽所花的時間,換算時薪可能連一杯珍奶都喝不起;另外,鄰聘制度也是原因之一,缺乏客觀、公平的選聘程序,永遠是學長帶完介紹學弟接手、教練接完介紹以前的隊員接手,形成一個極度封閉的基層教練系統。

 

最重要的是,這些被找來基層學校帶隊的教練,學生時期即為校隊成員,所受之學校教育已遠不如一般學生完整,也就是所謂的「運動員學生」,自己成為教練時,當然只能再製造出跟自己相同素質的「運動員學生」!

 

對,你沒聽錯,是「運動員學生」,而非「學生運動員」。

「學生運動員」與「運動員學生」兩者有何不同?顧名思義,前者先是「學生」,然後才是「運動員」,後者恰好相反,孩子認為自己是「運動員」,早忽略「學生」才是他的本分。

 

以熱門的高中籃球為例,大家可知道,不說HBL甲級球隊,光是用心經營的乙級球隊,球員就是每天早上要練球、中午要練球、社團活動時間要練球、放學後和假日也要練球,體力消耗如此巨大,又怎能要求孩子們有精神認真上課?還好,教育部體恤民情,允許透過特定管道入學(如運動績優)的孩子,能以較一般生更低的及格分數獲得該科學分。

 

乍聽之下很合理對吧?但請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無論是高中或高職,其課綱皆是由專家學者再三討論後,經教育部核定通過施行,課綱所訂定之科目,就是專家學者認為高中職學生必須習得之基本知識,到頭來,為什麼又允許這些孩子連60分都不必達到就能取得學分?

 

難道課綱都是亂訂的?還是因為這些孩子是運動員,所以中文聽說讀寫很爛也沒關係?加減乘除搞不懂也無所謂?這可不是誇飾法,看見他們的考卷作答內容,真的會讓你瞠目結舌,有些連國小學生的程度都遠遠不及。

 

更可怕的是,就算及格分數放寬,甚至部分老師打分數時還放水,很多孩子的學分還是不足以取得畢業證書!有學校籃球隊員領到畢業證書的比例,連一半都不到,肄業證書都無法取得者也大有人在。

 

這時候就要提教育部體恤民情的另一德政了,依「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2條規定,高中職學生修滿規定年限,因故未能畢業者,持有學校核發之歷年成績單,或附歷年成績單之修業證明書、轉學證明書或休學證明書,即能報考大專院校。

 

你沒看錯,以現在大專院校年年招不滿學生的狀況來說,孩子只要高中職讀滿三年,那怕混再大都可以進大專院校繼續混,運氣好一點,找間有籃球隊的大專院校還能繼續打球,未來職業球員之路半點也不受影響。

 

這就是前面所謂的「運動員學生」,先是「運動員」,然後才是「學生」。

 

一定有人會說,既然未來確定要走職業運動員這條路,書有沒有讀好很重要嗎?

好,讓我們先假裝學校教的知識,出社會後完全沒有用好了,但別忘了,學校還有品德教育的功能,由於校隊需練球、比賽,待在學校的時間可能遠比在家多,學校品德教育益加重要,而高中職階段,正是影響孩子品格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

 

如同前文所述,校隊會花費非常大量的時間在練球、比賽上,孩子因移地訓練、各項賽事所請的公假,可能比兼任行政職的教師還多!這種情況下,若所讀班級導師是由美術、音樂等非考科教師擔任,可能整個禮拜都見不到導師一面,而導師是校內品德教育最重要的一環,連面都見不到,你要他怎麼發揮作用?

 

於是對孩子品行影響最顯著者,就變成了球隊教練,對,就是那些素質參差不齊的教練;運氣超好?孩子可能會遇上像松山高中黃萬隆教練,這種選手一言一行都要干涉的管家婆(但怎麼個管法就很難說了);運氣普通,孩子會遇上籃球教得不錯,但孩子言行一概不管的一般教練;運氣背一點,就是遇到自己價值觀偏差,還不忘灌輸給孩子的糟糕大人;如果運氣衰到谷底,那孩子甚至可能要面對暴力、性騷擾等離譜行為。

 

嚴格說來,外聘教練本來就不該負責孩子的教育,他們沒有受過教育相關訓練,也不會有自己是教育者的認知,被找來教球,只因為以前或現在是球隊的一員,恰巧又想賺點外快罷了,是現行教育體制,逼迫這些外聘教練變成教育孩子言行的重要成員。

 

在學校體育活動盛行的日本,各項「部活」(即台灣的社團活動,日本學校無所謂校隊,所有校際運動賽事皆由社團代表參加)除了外聘教練外,一定都還會有至少一位校內教師負責隨隊指導,台灣的體育校隊當然也有校內指導教師,但很多都只是掛個名字,練球、比賽會不會出現就看緣分,實際帶隊都由教練處理。

 

那加入校隊的孩子就一定會走歪嗎?當然不是,但當孩子身邊朋友都無心課業,他有可能獨自一人苦讀嗎?和言行不當的教練朝夕相處,他有可能彬彬有禮嗎?因打球成為全校、甚至全國風雲人物,有可能把小小老師的教誨聽進耳裡嗎?諸如此類的外在變因,都大大提升孩子走歪的機率。


走在校園內,看著一群孩子練完球,吊兒郎當地經過女老師身邊,用輕挑的語氣,大聲開女老師身材的玩笑,甚至當另一位老師正色喝斥,孩子也只是一副「你誰呀?」的不屑神情,甩也不甩地蔑笑離開,看到這樣的畫面,你還會想讓孩子成為「運動員學生」嗎?

 

但這就是現今校園中正在上演的情節。

筆者其實猶豫了很久才決定寫這篇文章,畢竟國內籃球好不容易稍有起色,這種時候發表這種言論頗有大潑冷水的味道,必須澄清,本文不是說加入體育校隊萬萬不可,而是要提醒各位家長,在現行學校教育體制下,要讓孩子在求學時期投入體育校隊,可能要先考量下述幾個因素:

1.孩子是否有餘力兼顧課業:運動在台灣要當飯吃是很不容易的,顧好基本學業,若孩子以後無法靠運動作為職業,或對運動失去興趣時,完成基本學業能讓習得轉職技能更加容易些。

2.慎選教練:教練是影響球員好壞的決定性因子,無論是球技、球品,甚至人品,建議有意讓孩子加入校隊的父母,絕對要在下決定前,親身接觸一下教練,用自己的雙眼判斷,對方到底是不是一個合適的教練人選。

3.學校是否提供完善資源:由於教育經費有限,很多學校雖然設有校隊,但分配給校隊的資源相當有限,尤其是保健護理方面,正值發育階段的孩子,一旦受到嚴重運動傷害,後續又未做出妥當處置,對身體的影響很可能是一輩子的,絕對不可輕忽。

4.需付出更多心力在孩子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本應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分攤,而投入校隊的孩子,除了受到學校教育人員的教導時間減少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會因練球、比賽而相較其他孩子更少,加上外在誘因更大,家長勢必要投入更多心力導正孩子言行。

 

最後還是要說,孩子能找到熱愛之事、投入熱愛之事,絕對都是正面的,當然要給予支持,但在支持的同時,還是要盡到身為大人的責任,提醒孩子留意熱愛之事以外的點點滴滴,千萬別讓熱愛之事,成為人生走歪之禍因。

avatar-img
121會員
108內容數
關於教育、日本文化,有些話就是想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匠的舊書桌 的其他內容
日前台中市某高中學生,因校方管教問題選擇輕生,之後其他學校也相繼傳出管教爭議,讓大家不禁好奇,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狀況,才讓青春生命如此輕易消逝? 讓我們一起探討校園事件到底要去哪申訴?申訴又到底有沒有用?
為了理想,歐陽立中老師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教師工作轉職為專職作家...   日本時下流行的新詞彙-「父母轉蛋」(親ガチャ)... 兩者關聯何在呢?
午休鐘聲剛響,杜老師已經坐在圖書館角落的四人桌前,在她對面是兩位男學生,汗水濕透他們身上單薄的夏季制服,杜老師輕聲要兩人披上外套,以免圖書館冷氣送給兩人一場重感冒。
隨著五月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政府各部會包括經濟部、勞動部、文化部等,紛紛搶在第一時間推出各自的紓困方案,彷彿慢其他部會一步就十惡不赦般...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日前宣布各級學校、幼兒園延長停課時間至6月14日,畢業典禮等各類型校園活動也配合停辦。 對孩子們來說,人生各階段僅有一次的畢業典禮就這樣被病毒無情吞噬了嗎?
每當鳳凰花開的畢業季到來,產業界缺工的呼救聲就會再度響起,喊了這麼多年,問題到底有沒有改善呢? 答案是否定的,缺工狀況甚至更嚴重了!
日前台中市某高中學生,因校方管教問題選擇輕生,之後其他學校也相繼傳出管教爭議,讓大家不禁好奇,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狀況,才讓青春生命如此輕易消逝? 讓我們一起探討校園事件到底要去哪申訴?申訴又到底有沒有用?
為了理想,歐陽立中老師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教師工作轉職為專職作家...   日本時下流行的新詞彙-「父母轉蛋」(親ガチャ)... 兩者關聯何在呢?
午休鐘聲剛響,杜老師已經坐在圖書館角落的四人桌前,在她對面是兩位男學生,汗水濕透他們身上單薄的夏季制服,杜老師輕聲要兩人披上外套,以免圖書館冷氣送給兩人一場重感冒。
隨著五月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政府各部會包括經濟部、勞動部、文化部等,紛紛搶在第一時間推出各自的紓困方案,彷彿慢其他部會一步就十惡不赦般...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日前宣布各級學校、幼兒園延長停課時間至6月14日,畢業典禮等各類型校園活動也配合停辦。 對孩子們來說,人生各階段僅有一次的畢業典禮就這樣被病毒無情吞噬了嗎?
每當鳳凰花開的畢業季到來,產業界缺工的呼救聲就會再度響起,喊了這麼多年,問題到底有沒有改善呢? 答案是否定的,缺工狀況甚至更嚴重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關於我的二、三事(十八) 高中開學沒多久就有籃球的「班際比賽」,基本上選人這件事已經能躺著選⋯連國中籃球甲組先發都在我們班⋯你想有多強!小藍天資優秀加上身高有183公分入選先發五人,所以我們先發五人都180公分以上⋯😎(板凳深度也超強⋯)比賽的時候場地有圍觀一堆人,班隊裡有一個在比賽中被拱「扣籃
Thumbnail
大學生李俊是一個熱愛籃球的年輕人,他從小就迷戀於這個運動,並且努力練習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他所在的大學籃球隊雖然不是頂尖強隊,但他們總是全力以赴,享受著比賽帶來的激情和挑戰。 在一次校際比賽中,李俊遇見了來自其他大學的對手鄭美娜。美娜是她所在大學女子籃球隊的核心球員,技術嫻熟且氣場十足。雖然比賽中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台灣一位體體育N教練曾培育出數位奧運國手,在體育界非常有名氣,但卻在去年爆出這位N教練曾對門下女學生小芬(化名)性侵長達5年,從國三一直摧殘到大二,教練恐嚇會影響體壇前途讓小芬不敢聲張,直至長大後才敢提告。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班際籃球賽! 熱愛打籃球學生的學校生活重點! 台灣學生又特別熱衷籃球運動, 所以每每是全校關注的熱門活動! 因為是班際之間的競賽, 所以, 就會有"不同年段"班級間的相遇, 我發覺, 因為不知道彼此的名字, 只知道彼此的「年級」, 所以學長姐有時會稱呼學弟妹那個"迪滴"小心、
Thumbnail
第4屆「騰達盃」少年籃球全國邀請賽首日,雙方球員發生肢體衝突,家長衝入球場,影響比賽進行。運動事件熱門,從運動心理角度探討家長參與學生運動活動的角色與意義,強調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任務,培養能力,為其成長加油。
Thumbnail
《排球少年》心得感想:我發現作者在多個橋段,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團體運動裡的「內部競合」上。包括上場時間、得分效率、領導能力等等。超過10小時的內容,大概有7成都在講團隊,跟《強風吹拂》一樣,成長、受挫、氣餒、放棄、重啟、面對….等等。我覺得...
Thumbnail
「老師!我們可以踢足球嗎?」最近在廣場的遊戲時間, 有幾位小男孩會自組兩隊,來個足球比賽。 還在熟悉規則的他們,會在比賽開始沒多久, 就出現了衝突需要協調,不是誰誰誰的球踢太高, 就是誰誰誰的球踢到別人。 所以請他們重新檢視自己會出現衝突的原因, 有孩子說是自己沒有看好目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關於我的二、三事(十八) 高中開學沒多久就有籃球的「班際比賽」,基本上選人這件事已經能躺著選⋯連國中籃球甲組先發都在我們班⋯你想有多強!小藍天資優秀加上身高有183公分入選先發五人,所以我們先發五人都180公分以上⋯😎(板凳深度也超強⋯)比賽的時候場地有圍觀一堆人,班隊裡有一個在比賽中被拱「扣籃
Thumbnail
大學生李俊是一個熱愛籃球的年輕人,他從小就迷戀於這個運動,並且努力練習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他所在的大學籃球隊雖然不是頂尖強隊,但他們總是全力以赴,享受著比賽帶來的激情和挑戰。 在一次校際比賽中,李俊遇見了來自其他大學的對手鄭美娜。美娜是她所在大學女子籃球隊的核心球員,技術嫻熟且氣場十足。雖然比賽中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台灣一位體體育N教練曾培育出數位奧運國手,在體育界非常有名氣,但卻在去年爆出這位N教練曾對門下女學生小芬(化名)性侵長達5年,從國三一直摧殘到大二,教練恐嚇會影響體壇前途讓小芬不敢聲張,直至長大後才敢提告。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班際籃球賽! 熱愛打籃球學生的學校生活重點! 台灣學生又特別熱衷籃球運動, 所以每每是全校關注的熱門活動! 因為是班際之間的競賽, 所以, 就會有"不同年段"班級間的相遇, 我發覺, 因為不知道彼此的名字, 只知道彼此的「年級」, 所以學長姐有時會稱呼學弟妹那個"迪滴"小心、
Thumbnail
第4屆「騰達盃」少年籃球全國邀請賽首日,雙方球員發生肢體衝突,家長衝入球場,影響比賽進行。運動事件熱門,從運動心理角度探討家長參與學生運動活動的角色與意義,強調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任務,培養能力,為其成長加油。
Thumbnail
《排球少年》心得感想:我發現作者在多個橋段,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團體運動裡的「內部競合」上。包括上場時間、得分效率、領導能力等等。超過10小時的內容,大概有7成都在講團隊,跟《強風吹拂》一樣,成長、受挫、氣餒、放棄、重啟、面對….等等。我覺得...
Thumbnail
「老師!我們可以踢足球嗎?」最近在廣場的遊戲時間, 有幾位小男孩會自組兩隊,來個足球比賽。 還在熟悉規則的他們,會在比賽開始沒多久, 就出現了衝突需要協調,不是誰誰誰的球踢太高, 就是誰誰誰的球踢到別人。 所以請他們重新檢視自己會出現衝突的原因, 有孩子說是自己沒有看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