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2語錄解析,兼談「人們」的性別問題

2020/02/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Man is so made that when anything fires his soul, impossibilities vanish.”
── 法國詩人Jean de La Fontaine
直譯是:
人就是這樣:當他的靈魂被點燃時,「不可能」就會消失了。
最近似乎常在講「不可能」這件事。 :)
總之就是「一個人只要下定決心燃燒小宇宙,就沒有妖魔鬼怪擋得住它」。
不過其實這句話有個蠻貼切的中文轉譯: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附註一下:這兩句出自漢代王充《論衡感虛篇》的話,原文是「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意思一樣,轉過的版本在文字上比較順,但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
轉譯過的版本還有個好處,就是把原文的「Man」無意中省略掉了。
大約1980代之前的「古文」(包括英文和有性別語法的西方語言),都習慣以男性的「man」代表「人們」或「人類」,所以後面的所有格就會寫成「his」。
不過在講究平權的現在,這樣的寫法變得比較「政治不正確」;所以會有幾種替換的寫法:
  • 用「we/our」(我們/的)來取代;
  • 用「people/their」(人們/的);
  • 用「human(kind)/their」(人類/的)。過去「人類」會寫成「mankind」,現在也是政治不正確;比較講究的人甚至會挑剔「human」的結尾也是「man」,但「woman」也是,這就沒辦法了。
  • 單用女性名詞「women/their」或「woman/her」(單複數均可)。在只能寫單一性別時,用女性來代表全體是「相對安全」的寫法;所以在現今的英文文章上,許多作者在舉例時,都會直接用「she/her」(她/的)來寫人。
  • 用「one/one’s」(一個人/的)來取代;
所以,影集《星艦迷航》(Star Trek)著名的開場白:
…to boldly gone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勇敢前往無人曾到之地)
也在1980年代改成了:
…to boldly gone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在與原版同一個年代,人類也登陸了月球;而太空人1969年踏上月球時說的名言: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只是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就是那個時候的習慣用語「man/mankind」;不過因為太空人是男的,所以講自己的一步用「man」沒有問題,後面用「mankind」也就不足深怪了。
中文有個方便的地方,在於傳統上人稱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她」是很後來才出現的寫法,歷史應該最多只有百年左右),所以寫「他」來代表全體,多數時候並不會有太大問題。
所以在寫中文文案時,需要擔心的性別問題會少一點;不過有時候因為訴求方式的關係,偶爾還是需要注意;但反過來說,有時候也是可以加以運用的地方。
例如(英文中也一樣):
  • 你要買鑽石給他嗎?
  • 你要買鑽石給她嗎?
  • 妳要買鑽石給他嗎?
  • 妳要買鑽石給她嗎?
就是四種不同的意思;但如果只能寫一句,而又需要包括以上四句的意思,你會怎麼寫呢?動動腦筋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傅瑞德
傅瑞德
行銷與媒體經營管理顧問、科技產業觀察者、寫作者、翻譯者;煙斗、雪茄、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重機騎士,插畫家、數位書法、木工師父,能做的鄙事比你想像的多更多。過去的文章在 http://fredjame.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