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田野速記:重新思考後古典期的馬雅

2020/03/0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使正在中美洲,進行返鄉考察之旅(下半年還有一團)。因為這次行程,才有了這份「田野速記」。
馬雅考古學家將馬雅文化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古典終結期」、「後古典期」。每個時期的馬雅文化各有其特色,前古典期可說是馬雅文化的形成期,一些馬雅文化的特徵,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古典期是馬雅文化的鼎盛期,古典早期受到提奧蒂華甘(Teotihuacan)的影響,融合了一些中部墨西哥的風格。其後,提奧蒂華甘在馬雅低地的勢力消退,馬雅文化更加凸顯自己的風格,自此進入鼎盛期。
古典晚期是馬雅文化成果最豐富的時期。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藝術品、銘文作品都在這個時候出現。也是這時候,馬雅城邦、王國之間的戰爭,也越來越頻繁。這對於馬雅文化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挑戰。大約在西元900~1100年之間,我們看到各個馬雅王國都衰弱了。最後,盛極一時的城市被放棄。叢林重新接管一切。這個馬雅文化衰弱的時期,我們稱為古典終結期。而馬雅文化衰弱的原因,雖然還沒有決定性的答案,但是大致上已經有方向。
馬雅學家認為古典晚期馬雅政治、社會結構的發展,加上自然環境對於馬雅文化的挑戰,導致了馬雅文化的衰弱。有關這方面的討論,可以參考上面連結的這篇小短文。
但是,跟一般台灣坊間說法非常不同的是,馬雅人與馬雅文化並沒有在古典終結期後,神秘的消失了。只是重心從今日瓜地馬拉的佩藤叢林(Peten)轉移到今日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上,開始了今天的主題──後古典期的馬雅文化。

斷裂還是連續?後古典期馬雅文化的觀點

後古典期馬雅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受到墨西哥中部的托爾特克人影響。我們看到這個時期的馬雅城市,廣泛的信仰來自墨西哥中部的羽蛇神。例如,後古典期最著名的奇琴伊扎(Chichen Itza)的庫庫爾坎神廟,可能就是一個祭祀羽蛇神的祭壇。庫庫爾坎就是猶加敦地區對於羽蛇神的稱呼。
幾天前拍的庫庫爾坎神廟。無論效期還是天氣都是燒滾滾。
在後古典期的馬雅文化裡,馬雅人沒有像是古典期般興盛。不再大量使用馬雅文字,政治的結構也不像是古典期這麼極權,城市規模縮小,似乎馬雅人如同5世紀的歐洲一樣,進入了黑暗時代。
基於以上的架構,我對於古典晚期到古典終結期猶加敦地區的理解,可說是一片空白,好像馬雅文明倏忽地從古典時期轉換到後古典期。從古典期到後古典期的馬雅,在理解上存在顯著的斷裂性。而後古典馬雅人就在這個斷裂性的轉變後,發展出奇琴伊札、烏斯瑪爾(Uxmal)等城市,最後結束於馬雅潘(Mayapan)。當馬雅潘衰弱後,家族割據、部落村莊林立成為馬雅世界的景象。最終,馬雅人遇見了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紀後被西班牙人殖民征服。
後古典期名城Uxmal的神廟建築。一樣燒滾滾。
斷裂與連續可說是歷史研究者最愛討論的問題之一。例如隋唐到宋朝,雖然有唐宋變革,但是兩者之間是斷裂還是連續呢?這個問題引發許多學者的討論,累積出許多珍貴的研究。此處,我們理解馬雅也是同樣的問題。同樣是歷史分期的轉變、同樣是變革,因此得出類似的疑問,從古典期晚期的馬雅文化,到後古典期早期的馬雅文化,究竟是斷裂還是連續?

考察遺址,大使有了新感受

首先,這次考察了埃克・巴蘭(Ekʼ Balam),這個遺址讓我理解到,至少在古典期晚期的尤加敦半島地區,並非是一片真空世界。(當然,與其說我認為是政治的真空世界,不如說是一片戰爭迷霧掩蓋這個時期的猶加敦)。
埃克・巴蘭在古典期晚期的時候達到高峰,統治者開始利用石碑、銘文宣傳自己的政治、宗教權威。在西元770年到西元797年之間,埃克・巴蘭最知名的統治者Ukit Kan Lʼek Tok在位,在城內豎立許多石碑,除了自己的玉照以外,也刻上自己的豐功偉業。
埃克・巴蘭的一號石碑。還是燒滾滾。
透過這次的考察,我們知道古典晚期的猶加敦半島東南部,至少有幾個強盛的城邦,例如科巴(Coba)、亞修納(Yaxuna)等等。我認為最有趣的狀態是我們這次沒有去的科巴。根據一些資料,在古典期晚期,科巴在東部猶加敦地區具有支配性的政治地位。就算經歷古典終結期的災難,科巴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到了後古典期,奇琴伊札的興起似乎改變了猶加敦地區的政治地景。
在這次造訪奇琴伊札的Tour,我感受到不同城區的風格有些不同。在庫庫爾坎神廟的周圍,是非常托爾特克的風格,甚至可以說是托爾特克人在墨西哥中部首都圖拉(Tula)的翻版。
圖拉的千柱建築
圖拉神廟的戰士雕刻
各位不妨比對一下奇琴伊扎(Chichen Itza)的建築與這些圖拉的建築,是否非常相似呢?當時我參觀圖拉後,考古學家們都一直murmur,這裡非常「Chichen」。
奇琴伊札的戰士雕刻石柱
奇琴伊札的千柱建築
但是,在這些受到托爾特克影響的遺址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馬雅古典期的文化遺留下來,尤其是馬雅文字。
過去我們都會認為後古典期的馬雅人幾乎沒有使用文字。但是,這次我們在猶加敦半島上後古典期早期的遺址,特別是奇琴伊札和烏斯瑪爾都看到了一些文字。也就是說,從文字的角度來看,後古典期早期的馬雅文化雖然受到托爾特克人引響,但還具有一些馬雅文化的風格。例如在烏斯瑪爾,我本來以為看不到文字,卻在一個尚未修復的建築群中,看到一些馬雅文字。
烏斯瑪爾遺址中的馬雅文字
這個書寫文字的傳統,雖然一直簡化,且越來越少出現,但還是延續到了西班牙人征服的時期。著名的傳教士兼文化破壞者兼馬雅文化紀錄者──蘭達主教(對!身份就是這麼複雜),就紀錄了一份馬雅文字的「字母表」,成為我們破譯馬雅文字的重要關鍵之一。
在這,我經由這次對於猶加敦一些古典晚期到後古典早期遺址的考察,體會到馬雅文化在這時候的發展,或許有一種連續性,不應該以斷裂的觀點看待。

後古典期黑暗嗎?

在歐洲中世紀歷史的研究中,我們多半會用「黑暗」、「衰退」來形容這個「外族入侵」,「日耳曼文化風格影響歐洲的時期」。這樣說來,是否與後古典期馬雅的成見很像呢?
「托爾特克人入侵馬雅地區」,「馬雅文化產生衰退」,「托爾特克人的風格影響了猶加敦地區的馬雅遺址」。但是,已經有些學者重新看到這個時代的政治、社會結構。其實,馬雅人從一個君主神權統治且集權(Kʼ uh Ajaw)的政治結構下,轉換為貴族集體統治的結構(multepal),不一定是一種倒退。
如果我們比較後古典期的遺址,我們可以看到這時期的馬雅人開始用更抽象、立體的雕刻來裝飾建築物。在藝術上,除了是一種風格的轉變以外,並沒有倒退的感覺。
烏斯瑪爾的建築群
特別是在我參觀的烏斯瑪爾遺址,我們看到多種風格融合在城市之中,包含東部與西部普克的風格(Puuc),墨西哥中部的羽蛇神信仰。整個城市建築群完整且宏偉,並且充滿簡約的設計風格。完全感受到不到黑暗、衰弱的感覺。
同時,建築物的內部空間,也從古典期的單調、狹小,轉變為較大的內部空間。宮殿房間的數量也增加許多。這都反映了建築技術與的進步與風格的改變。
裝飾著立體且抽象雕飾的王宮建築。屋頂相當完整的被修復且保留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拍攝烏斯瑪爾王宮建築
我們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宮殿,使用格線線條來裝飾,還有點像是台大人類學系的洞洞館。這樣的建築風格或許可以反映,後古典早期的馬雅,不是一個黑暗的時期。

重新思考後古典時期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後古典時期不似我們想像中的黑暗、衰弱、斷裂。藉由實地的考察,以及觀點架構的轉變,我們或許有個契機,可以重新思考後古典時期的馬雅遺址的角色,以及我們馬雅人的歷史發展。
然而,在西元13世紀、14世紀左右,奇琴伊札與烏斯瑪爾也經歷了衰退,馬雅文化進入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馬雅潘的時期(Mayapan)。這可說是馬雅人最後一個強大王國。我正在規劃前往這個遺址參觀,拼上後古典期考察的最後一塊拼圖。
如果我成功的規劃出馬雅潘的行程,下一篇文章,我就會跟大家分享我對馬雅潘的「田野速記」。

最後【工商服務】一下:想要與馬雅國大使一起探尋馬雅文化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K會員
90內容數
透過「馬雅重生 Online」計畫,我將分享馬雅文化的真實樣貌、介紹正確的知識。希望透過集合公眾的力量,凝聚研究馬雅文化的能量,發展「馬雅學」,讓臺灣成為馬雅文化在亞洲的第一把交椅,也讓馬雅真正重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