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解讀|《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當你讚嘆魔法,是否聽懂了咒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片榮獲 第56屆電影音訊協會獎 紀錄片類別 電影混音傑出成就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海報
英文原名:Making Waves: The Art of Cinematic Sound
中譯片名:《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
導演:Midge Costin
腳本:Bobette Buster
長度:94分鐘
上映年份:2019年
| 人物:4 | 敘事:4 | 視覺:4 | 音效:5 |
總分:17/20
爽度:2
適合對象: 想要學習幕後新知的影迷
  本片為淺顯易懂的紀錄片,運用如同交響樂團配置的「人才圈」(circle of talent),將音效組成劃分為三大類--口白(voice)、音效(sound effects)、配樂(music),進而解說聽覺元素在電影產業內如何一步步崛起。
如同交響樂團配置的「人才圈」
  一開始,從歷史的角度切入--以默片時代的結束作為背景,先是留聲機的發明,愛迪生欲將音軌結合影片畫面而意圖失敗,戲院不得不仰賴對白師與現場奏樂;後來,磁帶變得能夠與放映機同步,使得『口白』(voice)成為電影表演的重要部分。

『口白』是有聲電影的首要條件

  口白元素中,又有三個子分類,分別是「錄音製作」(production recording)、「對話剪輯」(dialogue editing)、「同步對嘴錄音」(ADR, for automated dialog replacement)。自此,音效剪輯師(sound editor)成了一項新興的工作。
《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1952)裡的一幕,
沒演過有聲電影的女演員在念白時,總是無法對準麥克風
  此後,為了盡全力捕捉演員的情緒,對電影聲音的要求愈來愈細膩。不論是降噪,還是捨棄單聲道、選擇立體聲(包含雙聲道、六軌聲道以上的環繞設計)的走向,或可歸功於新發明的硬軟體,以及音效的分工複雜化。而本片在講解音軌規格時,電影院裡的音響設備搭配大螢幕上聲波環狀擴散的示意圖像,對觀眾理解聲音如何移動十分有幫助。
  此外,用實力派唱功的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當例子,她早已具備在拍攝現場演唱的能耐,直至主演《星夢淚痕》(A Star is Born, 1976)更是堅持使用立體聲技術,顯示出演員的遠見也可能對幕後決策產生影響。然而,重視角色對話的結果,就是口白以外的聲音皆用各家電影公司素材庫裡的罐頭音效,導致了另一種安逸的停滯狀態。

『音效』設計師的實驗精神

  幸運的是,歷史上總會有那麼一群人不滿足於現狀,使音效設計師(sound designer)成為一項新專業;這部紀錄片中,藉由影迷們熟知的當代導演,帶出與他們合作的音效設計師們,如何共同實驗、打造出電影體驗的新境界。
  本片主要以訪談形式,聚焦在三部作品上--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與本貝爾特(Ben Burtt)的《星際大戰》(Star Wars, 1977)、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與沃爾特默奇(Walter Murch)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約翰拉薩特(John Lasseter)與蓋瑞雷斯同(Gary Rydstrom)的《頑皮跳跳燈》(Luxo Jr., 1986)及《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1995)。
《頑皮跳跳燈》中的桌燈,其形象和移動的數位音效,
後來成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門面
  不論是替虛構角色(例如金剛、星際大戰系列的丘巴卡、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跳跳燈)量身打造出生動的形象,或是用猛獸吼叫增加戰鬥機引擎聲的震撼感,他們為了挑戰不同的故事題材,以及其更真實、更具變化性的聽覺呈現,聯手打造出『音效』(sound effects)的領域。在那之下,則包括了「擬音」(foley)、「特效」(SFX, for special sound effect)、「環境音」(ambience)。
  那些乍聽之下沒有溫度的物品聲響,透過剪輯交疊跟遠近變化,譜出難以察覺的旋律與節奏;本片以《星際大戰》的機器人角色R2-D2為例,說明無機的聲音也能仿造出人類談話的語調,成功用創意突破觀眾的既有認知。
《星際大戰》電影海報,
光劍、飛行船、R2-D2、丘巴卡的聲音,
皆須倚賴音效部門的創新
  然而,電影製作階段充滿了不確定性,使得音效的革新往往必須仰賴市場反應。針對這一點,《現代啟示錄》的音效設計師默奇便曾在奧斯卡論壇(Academy Conversations,暫譯)提到,音效工作屬於電影製作過程中,相對容易被壓縮預算的一環,其最終受到重視的程度,將取決於導演的職業背景及偏好的表現手法。
  儘管觀眾不一定能意識到音效是多大的功臣,聽覺帶來的感動卻非常直觀;本片特地選了幾部經典電影的盛況,藉以說明它們整體上的成功,並非巧合。就結果而言,若是票房好,投資者自然樂於支持幕後人員的堅持與熱忱。電影作為娛樂商品與擬真藝術間的平衡,著實奧妙。

『配樂』除了作響,還有別的可能性

  最後一塊聽覺拼圖,是配樂(music)。它作為主觀情感的表現工具,透過旋律起伏去形塑觀眾的喜怒哀樂,效果最為顯著。私認為,這一類別已算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部分,負責配樂的名作曲家在商業上往往會單獨出專輯。
  單就營造電影氛圍而言,配樂的時機非常重要,有時是醞釀緊張感的警示,有時是釋放情緒的救生筏。本片以希區考克的《鳥》(The Birds, 1963)為例,說明必須懂得保留空間,好與音效相互配合。
  另外,本片稍微提到的電影角色主題曲,幾乎成為了現今商業娛樂片的慣例。尤其是超級英雄角色,在群像故事裡,擁有各自的主旋律已是必要的條件,顯示出配樂不只是為特定一段劇情服務,還有跟人物本身形象連結的多重功能。
本片所引用的例子並不是神力女超人,
但筆者認為她是目前主旋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級英雄

音效的意義,有聲亦是無響

  整體而言,口白、音效、配樂三大類別,經由混音師(sound mixer)結合成我們聽見的電影聲音--用交響樂團來比喻的話,這份工作就是操縱樂器聲部的指揮家--而混音的協調程度,奠基於所有音效工作人員的心血上,最終將影響畫面呈現、甚至是決定電影的成敗。
  這部紀錄片內採訪的業界人士,除了前述的三位音效大師外,也有意識地選擇了多元化的面孔(導演在受訪時,坦承比業界的實際男女比例要來得平衡)。
  那些社會結構下較易遇阻的性別與族裔,電影不僅是聯繫了他們的生活經驗,更代替他們傳遞了心聲--這種講述方式很聰明,不但在一堆學術名詞裡增添了知識的溫度,從感性的角度來說,讓觀眾明白幕後工作人員亦有血有肉、會與作品產生強烈的個人共鳴,自然能學會欣賞他們對這一份工作的熱忱與貢獻。
追根究柢,音效工作就是一堆按鍵,
才能與合適度因人而異,而非取決於性別
  由於導演本人也是音效剪輯師,當她在奧斯卡論壇上被問到「音效工作的目的,究竟是要讓觀眾注意到,還是不要注意到」時,這麼回答:
「音效並非為表現而表現,而是配合畫面本身。你所追求的是讓它與畫面成功融合,達到觀眾無法察覺背後意圖的境界。」
(We don't do sound for sound's sake. We are doing it with picture. And you want it to work with the picture so well that you don't realize what we're doing.)
  儘管他們不論在鏡頭內外皆一向謙遜,也許熱愛電影的人都有職責去認知幕後人員的成就。畢竟,對創作者或受眾來說,坐等藝術憑空發生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

影迷的職責,是不斷學習

  人們談論那些留名影史的作品時,經常注重在演員表現、敘事及世界觀上,卻忽略了聽覺是如何重現創作者的想像力。而本片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一記鐘鳴。這也是為何我在走出影廳後,立刻決定將其化為文字,期盼在下檔前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它(姑且不論我寫作的速度是一項悲劇,這份心情是貨真價實的)。
  為了說明基礎詞彙,同時又讓觀眾保持興趣,這部紀錄片偶爾穿插知名電影、導演、演員的趣聞,藉此讓真正的主角--音效工作者、電影聲音得以站上舞台。對不熟悉幕後工作的觀眾來說,或許資訊量有點多,且難免侷限在互有交情的幾位人物身上,但若是放鬆心情跟隨敘事節奏,記得一兩個電影冷知識,也是不錯的體驗。
與電影冷知識相遇,是美好的
  老實說,評論關於專業知識的紀錄片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保留多少知識量?要不要乾脆寫成講義?但正如同劇情片,觀眾是否喜歡其題材跟風格,終是因人而異--這也是我在開頭列出「適合對象」的原因。
  作為千禧世代的影迷,我的資歷尚淺,對許多經典電影僅略知一二;當得知精闢的電影研究,被激起想看更多電影的興奮感之際,難免有股無法體會當下時代氛圍的遺憾,但換個角度想,能夠獲得前人的豐碩見解,也是一種幸福。
avatar-img
6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腦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角色:5|劇情:4|視覺:4|音效:3| 總分:16/20,適合 偏好壓抑氛圍者 ★柏林影展銀熊獎 最佳劇本 1990年的波蘭,四位女性各自面臨「家庭」、「愛情」、「友情」、「自我」的危機。 空間緊密的公寓社區裡,彼此間,既維持一定的獨立性,又處於同一秩序下,一言一行互相牽動。
|角色:5|劇情:4|視覺:4|音效:3| 總分:16/20,適合 偏好壓抑氛圍者 ★柏林影展銀熊獎 最佳劇本 1990年的波蘭,四位女性各自面臨「家庭」、「愛情」、「友情」、「自我」的危機。 空間緊密的公寓社區裡,彼此間,既維持一定的獨立性,又處於同一秩序下,一言一行互相牽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Whiplash進擊的鼓手》是由達米恩查澤雷自編自導,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與保羅·萊瑟等人主演。該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五項大獎,拿下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   導演最初無法為影片籌集資金,因此他將其改編成短片,並於2
Thumbnail
聆聽配音演員們的表演,對我在形塑小說裡的角色們時,得益良多。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如果你看過星際大戰系列的任何一部電影或影集,那你一定聽過光劍(Lightsaber)的聲音,就算沒有看過,很有可能也在其他電影裡面對星際大戰的致敬聽到過。 星際大戰的光劍聲是音效的經典之一,這40多年來只要聽到光劍的「嗡嗡嗡嗡嗡~~~」的聲音都讓我雞皮疙瘩掉滿地,所以今天就來聊聊這麼經典的聲音是
Thumbnail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1965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叫做《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上映,當時我還在建國中學讀書,大概一兩年後才在台北市公館.東南亞電影院看到二輪片。女主角茱莉.安德魯斯本身就是舞台劇的演員,她扮演小修女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使我印象特別深刻,對她高亢而甜美的唱腔, 更是難以忘懷。
Thumbnail
聽過少數朋友說,難以接受電影劇情進行的同時,角色卻無端端唱起歌或跳起舞來,所以這些朋友不喜歡音樂電影。當然娛樂消費全憑個人喜好,也不能因為與蔚藍是朋友,就強迫他們觀賞,但喜愛音樂的蔚藍,確實非常喜愛電影裡的各種音樂元素。 寶萊塢確實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電影型態,亦是世界上產能可媲美好萊塢的地方,每部電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Whiplash進擊的鼓手》是由達米恩查澤雷自編自導,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與保羅·萊瑟等人主演。該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五項大獎,拿下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   導演最初無法為影片籌集資金,因此他將其改編成短片,並於2
Thumbnail
聆聽配音演員們的表演,對我在形塑小說裡的角色們時,得益良多。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如果你看過星際大戰系列的任何一部電影或影集,那你一定聽過光劍(Lightsaber)的聲音,就算沒有看過,很有可能也在其他電影裡面對星際大戰的致敬聽到過。 星際大戰的光劍聲是音效的經典之一,這40多年來只要聽到光劍的「嗡嗡嗡嗡嗡~~~」的聲音都讓我雞皮疙瘩掉滿地,所以今天就來聊聊這麼經典的聲音是
Thumbnail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1965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叫做《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上映,當時我還在建國中學讀書,大概一兩年後才在台北市公館.東南亞電影院看到二輪片。女主角茱莉.安德魯斯本身就是舞台劇的演員,她扮演小修女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使我印象特別深刻,對她高亢而甜美的唱腔, 更是難以忘懷。
Thumbnail
聽過少數朋友說,難以接受電影劇情進行的同時,角色卻無端端唱起歌或跳起舞來,所以這些朋友不喜歡音樂電影。當然娛樂消費全憑個人喜好,也不能因為與蔚藍是朋友,就強迫他們觀賞,但喜愛音樂的蔚藍,確實非常喜愛電影裡的各種音樂元素。 寶萊塢確實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電影型態,亦是世界上產能可媲美好萊塢的地方,每部電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