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聊電影【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 】深入認識聲音的奧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以下有雷:
這部紀錄片與另一部紀錄片電影配樂傳奇滿相似的,都從早期電影的發展開始說起,有點像是歷史課,每個時代都會介紹一位改變電影製作方式的大師,看他們如何在有限的環境和資源下做出突破。
最早的電影只有畫面沒有音樂,得由影廳內的樂隊提供配樂,以及在場的音效人員透過各種組合器具,迅速模擬畫面裡的音效,顯示當時的觀眾已經對「聽覺」有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30年代初終於出現影像和音軌能併行的影片,各家製片商也錄製自己的罐頭音效,並且重複使用,像是槍聲、落水聲、馬蹄聲,有些音效甚至反覆使用長達30年以上。
早期的音效從業人員並不被重視,被歸類在音樂配樂的體系裡面,一直到5、60年代才開始有「客製化音效」的概念,音效也漸漸從音樂裡分離出來,發展成更龐大的產業鏈。
片中將音效的工作細分成六大類,具體我有點忘了,大致可分成對白、環境音、特效音,以及聲音方面的混音和剪輯,音軌層層堆疊上去,最後才是我們在電影院聽到的聲音。
早期的音效剪輯是用剪刀和膠布,並且各自分工,因此剪輯人員無法知道電影最後「聽」起來會長怎樣,一直到西元兩千年,個人電腦問世,現今大家熟悉的剪輯軟體才開始普及,這些電子化的音訊也終於能在電腦裡「重逢」。
其中有講到一段歷史非常有趣,很值得一聊。
在60年代,電影曾一度面臨電視劇、音樂表演的壓迫而生意冷淡,這讓許多從業人員有了提升電影院規格,提高體驗水準的想法,那時候的戲院大多都是單聲道,所謂雙聲道的概念最早是應用在音樂專輯和演唱會上,特別是披頭四給當時的人們很大的啟發,之後雙聲道才被部分的業者引進到戲院裡,但一開始也只有少數幾間影廳有提供這個服務。
從這點可以發現,『電影院』並非停滯不動的場合,它從早期沒有聲音,進步到單聲道,然後雙聲道,最後是現在主流的環繞音效,而4D版本甚至提供體感和嗅覺的服務,加強觀眾的體驗感。
片中舉例了芭芭拉史翠珊的星夢淚痕是如何促成音響硬體的進步,比較相近的例子,大概就是阿凡達推動了全球3D影廳的普及吧。
這部紀錄片詳細解釋了「聲音」對電影的重要性,以及觀眾不曾注意和發現的細節,其實都對觀影有很大的影響。片中以搶救雷恩大兵為例,什麼時候該塞入滿滿的環境音?當角色開始說話的時候,環境音、配樂、人聲的比重又該如何調整?無聲又該用在什麼時候?
片中也剖析了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創造近乎逼真的音效,他們以星際大戰、亞果出任務、自由大道等電影為例子,可以一窺這些音效人員是如何在幕後透過各種創意和新奇的手段錄製聲音效果。
這部紀錄片對於影迷來說,會是很新鮮的體驗,對影視產業或拍片有興趣的人更是教科書等級的電影。
周末如果還有場次,去戲院看看吧。
avatar-img
53會員
134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鬼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故事題材改編自東海大學的女鬼橋傳說,謠傳有名女子遭男友拋棄,午夜十二點從橋上跳河溺死,從此成為冤魂。2018年3月有名男子半夜走女鬼橋並直播,意外拍到疑似女鬼在背後的畫面,一時間引起社會討論,至今仍留有多篇新聞報導。 電影則改編成東湖大學的學長學姊們到橋上籌備迎新,過程卻出現意外導致情況失控...
1991年音速小子首次問世,登場於SEGA發行的自家遊戲主機Mega Drive,遊戲名稱就叫Sonic the Hedgehog,各位如果沒在主機上玩過,可能也在電腦上玩過或看朋友玩。 29年之後,終於迎來一部高規格的真人版電影。
這部片雖然是講述基督文化,但背後想傳遞的內涵其實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其實是一個人在面臨精神壓力、人生煩惱和負面情緒時,所需要的宣洩出口。 在這個時代,把神掛在嘴邊似乎顯得很愚昧、很好笑,但隨著貧富差距的惡化、消費主義的盛行、社交平台營造的表象,我們對信仰的依賴其實並未減少,只是替換成...
根據電影標題,Birds of Prey乍看之下是講這個小隊的故事,但實際上全片的焦點和目光都是哈莉·奎茵,如果把標題改成《小丑女大解放:猛禽小隊》,就會是一部非常符合標題的電影。 但華納把電影名稱弄反了!
這是一部強調視覺感受和意象的作品,沒有龐大的戰爭場面或激烈的火力對抗,甚至可以說,這部片絕大多數的戰鬥都是極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但觀眾在螢幕裡投射的對象終究是人,我們想看到角色在故事裡發生了那些事情,這點1917完全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它所有的場面都是以「人」為出發點,是人對週遭事物的感官反應。
這是一部以黑幫為主題的電影,加上艾爾·帕西諾和勞勃·狄尼洛主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蘭西斯·柯波拉的教父,在一些事件的描述和處理也有幾分神似之處,但愛爾蘭人並不是純粹的黑幫電影。 它比較像是透過幾位江湖人物來講述人生的電影,鬥爭和槍殺的場面不算少,暴力直白的程度頗有早期電影的硬派氣息......
故事題材改編自東海大學的女鬼橋傳說,謠傳有名女子遭男友拋棄,午夜十二點從橋上跳河溺死,從此成為冤魂。2018年3月有名男子半夜走女鬼橋並直播,意外拍到疑似女鬼在背後的畫面,一時間引起社會討論,至今仍留有多篇新聞報導。 電影則改編成東湖大學的學長學姊們到橋上籌備迎新,過程卻出現意外導致情況失控...
1991年音速小子首次問世,登場於SEGA發行的自家遊戲主機Mega Drive,遊戲名稱就叫Sonic the Hedgehog,各位如果沒在主機上玩過,可能也在電腦上玩過或看朋友玩。 29年之後,終於迎來一部高規格的真人版電影。
這部片雖然是講述基督文化,但背後想傳遞的內涵其實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其實是一個人在面臨精神壓力、人生煩惱和負面情緒時,所需要的宣洩出口。 在這個時代,把神掛在嘴邊似乎顯得很愚昧、很好笑,但隨著貧富差距的惡化、消費主義的盛行、社交平台營造的表象,我們對信仰的依賴其實並未減少,只是替換成...
根據電影標題,Birds of Prey乍看之下是講這個小隊的故事,但實際上全片的焦點和目光都是哈莉·奎茵,如果把標題改成《小丑女大解放:猛禽小隊》,就會是一部非常符合標題的電影。 但華納把電影名稱弄反了!
這是一部強調視覺感受和意象的作品,沒有龐大的戰爭場面或激烈的火力對抗,甚至可以說,這部片絕大多數的戰鬥都是極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但觀眾在螢幕裡投射的對象終究是人,我們想看到角色在故事裡發生了那些事情,這點1917完全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它所有的場面都是以「人」為出發點,是人對週遭事物的感官反應。
這是一部以黑幫為主題的電影,加上艾爾·帕西諾和勞勃·狄尼洛主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蘭西斯·柯波拉的教父,在一些事件的描述和處理也有幾分神似之處,但愛爾蘭人並不是純粹的黑幫電影。 它比較像是透過幾位江湖人物來講述人生的電影,鬥爭和槍殺的場面不算少,暴力直白的程度頗有早期電影的硬派氣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部影片當中,哪裡需要音樂、哪裡不需要音樂,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導演本人都不一定知道正確答案,但這是配樂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以前念碩士時,電影分析一直是占比很重的一堂課,每週都要看3-5部電影,然後同學輪流上台講解這幾部電影的配樂分析報告。為的就是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如果你看過星際大戰系列的任何一部電影或影集,那你一定聽過光劍(Lightsaber)的聲音,就算沒有看過,很有可能也在其他電影裡面對星際大戰的致敬聽到過。 星際大戰的光劍聲是音效的經典之一,這40多年來只要聽到光劍的「嗡嗡嗡嗡嗡~~~」的聲音都讓我雞皮疙瘩掉滿地,所以今天就來聊聊這麼經典的聲音是
Thumbnail
很多時候,音樂製作人都會追求音質一定要最好,混音混到完美、錄音一定要用最頂尖的錄音室,雖然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音質好,音樂真的一定好嗎?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將歌曲配上電影片段,這也是一種藝術創作,「舊的」歌聲總讓人想起那美好的「往日情懷」,影像又叫人回味昔日經典電影的回憶。我只是創作出一個與電影內容 90% 相同的近似故事,只用極短篇 2500 字去 表達出整個完整故事,那是第三次創作,極具挑戰。 2011年電影《啟動原始碼》片斷
Thumbnail
配樂作曲家的工作,顧名思義就是要為影視作品、電玩寫音樂,一般來說,配樂家最好都要熟悉整個音樂製作的流程,一路從作曲→編曲→備譜→錄音→混音→母帶處理,都要有經驗、甚至每個階段都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但在這麼多音樂技能之中,為什麼不在音樂製作流程中的「分析電影」卻變成了配樂家最重要的技能?
Thumbnail
聽過少數朋友說,難以接受電影劇情進行的同時,角色卻無端端唱起歌或跳起舞來,所以這些朋友不喜歡音樂電影。當然娛樂消費全憑個人喜好,也不能因為與蔚藍是朋友,就強迫他們觀賞,但喜愛音樂的蔚藍,確實非常喜愛電影裡的各種音樂元素。 寶萊塢確實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電影型態,亦是世界上產能可媲美好萊塢的地方,每部電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部影片當中,哪裡需要音樂、哪裡不需要音樂,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導演本人都不一定知道正確答案,但這是配樂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以前念碩士時,電影分析一直是占比很重的一堂課,每週都要看3-5部電影,然後同學輪流上台講解這幾部電影的配樂分析報告。為的就是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如果你看過星際大戰系列的任何一部電影或影集,那你一定聽過光劍(Lightsaber)的聲音,就算沒有看過,很有可能也在其他電影裡面對星際大戰的致敬聽到過。 星際大戰的光劍聲是音效的經典之一,這40多年來只要聽到光劍的「嗡嗡嗡嗡嗡~~~」的聲音都讓我雞皮疙瘩掉滿地,所以今天就來聊聊這麼經典的聲音是
Thumbnail
很多時候,音樂製作人都會追求音質一定要最好,混音混到完美、錄音一定要用最頂尖的錄音室,雖然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音質好,音樂真的一定好嗎?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將歌曲配上電影片段,這也是一種藝術創作,「舊的」歌聲總讓人想起那美好的「往日情懷」,影像又叫人回味昔日經典電影的回憶。我只是創作出一個與電影內容 90% 相同的近似故事,只用極短篇 2500 字去 表達出整個完整故事,那是第三次創作,極具挑戰。 2011年電影《啟動原始碼》片斷
Thumbnail
配樂作曲家的工作,顧名思義就是要為影視作品、電玩寫音樂,一般來說,配樂家最好都要熟悉整個音樂製作的流程,一路從作曲→編曲→備譜→錄音→混音→母帶處理,都要有經驗、甚至每個階段都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但在這麼多音樂技能之中,為什麼不在音樂製作流程中的「分析電影」卻變成了配樂家最重要的技能?
Thumbnail
聽過少數朋友說,難以接受電影劇情進行的同時,角色卻無端端唱起歌或跳起舞來,所以這些朋友不喜歡音樂電影。當然娛樂消費全憑個人喜好,也不能因為與蔚藍是朋友,就強迫他們觀賞,但喜愛音樂的蔚藍,確實非常喜愛電影裡的各種音樂元素。 寶萊塢確實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電影型態,亦是世界上產能可媲美好萊塢的地方,每部電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