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醫療應用很夯 然後跟你有什麼關係? 世界被AI改變了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小時候看過 AI 人工智慧那部電影嗎? 對那個後來外型有點走鐘的小童星(演技超高)。我寫下去發現會落落長,分個兩篇好了XD

Why hasn’t AI changed the world yet?
為什麼人工智能AI還沒有帶來世界的改變?這是一篇BBCtech裡面的文章,探討早再1970年代的人們想像,在2020年的我們現代人類,應該要會飛了阿,應該要在火星上住了阿,是不是? 多啦A夢的世界,應該實現了阿,各位 !!!! (到底是不是因為我們都在打電動XD)

raw-image


拉回,介紹一個可以幫助人類更好生活的智慧產品-----智能手杖WeWALK

當失明的Kursat Ceylan 正在尋找通往旅館的路時,他用手機裡的App來指引路線,手上還必須同時握著拐杖跟拉行李,最最後,還是撞上一根電線桿,額頭流血了......

這一撞,激發了他與合作夥伴一起開發技術Wewalk,是一種配備了人工智能(AI)的手杖,能夠探測胸部以上的物體,並與Google Maps和亞馬遜的智能助理Alex等App連結,可直接對助理問問題,就像我爸平時跟Siri 閒話家常一樣.....

雖然智慧手杖現在搭配的AI還是基本功能,但Wewalk的目標是從手杖內部安裝3D陀螺儀,加速度計和指南針,收集參數;為的是利用以上這些數據,來了解視障人士使用產品時產生的參數,最後透過機器學習(一種高級的AI形式)創建一個運算複雜的產品。

小席簡單說: 就是將空間資訊、速度資訊、方向資訊,收集起來,算出一個模式,那因為不同人、不同地方會有些差異,在多一些數據資料會把這個模型算得更精準,演算出一個方程式或式運算法則,機器會不斷的再接收新的資訊,再修飾原本的模型,越修越好,就會是最後的成品。(超難解釋,這樣有OK?)

這包括與Microsoft專門為視障人士設計的AI語音服務,最後都可以與其他網路設備連結,是不是很令人期待咧? (我興奮個屁阿XD)

這樣的創新是會受歡迎的,但絕對達不到我們對AI的期待阿.......
當AI領域在20世紀末出現時,我們希望電腦能夠以人類般的能力自行運行,就是代替我們做工麻,為什麼還是做不到呢? 說好的21世紀應該要有縮小燈阿?

AI普及化,其實AI無所不在???

目前,日常生活中AI運用包括自動化或優化人類可以做的事情都是透過分析數百萬筆資訊來建立模型。例如: 監測詐欺案件(不正常的交易程序),人力資源,通過條件簡歷篩選,以及選擇合適的工作人選,或是應用臉部辨識來提升安全防護。

可以實際的說,在普羅大眾最有感的差別,應該在Netflix 和 Youtube神奇推薦演算法 ??? XD。好啦,我們可以想的是完全全自動的世界,可能有一點點遠;有點關係是對於創作者或是決策者,運用數據可以發現,問題還沒跑出來之前的線索喔,例如行銷規劃、受眾數據......等等。小席井底蛙覺得說到底也還只是停留在大數據時代。

雖然BBC以生物資訊演算法的新聞總結AI這篇,但席小小六年前就在運用電腦演算開發新藥了(小聲說),甚至更早以前前輩們這就是一直在做的運用。的確整體幫助人類了,但是薪水不會多耶


AI在發展,人學習的速度比機器慢耶

你是老闆,花資本在半自動化軟硬體設備,那員工的薪水咧? 員工工作變輕鬆了,因為重覆性的動作有了機器去取代,可是老闆會因為你變輕鬆而加薪嗎? 我覺得這是身為員工自己多為自己未來著想,所以員工又不斷自我學習提升競爭力,那麼人類有真的比較輕鬆了嗎?

很多人寫文章收尾要很正面,但是實話就是這樣。
2024年 AI翻譯文章會達到一定水平
2026年 AI能寫出高中水平的文章
微軟砸197億美元收購Siri開發商,醫師寫病歷時間可減45%
AI律師機器人DoNotPay 協助你寫訴狀
所以你我不要以為是專業人士就能逃過AI 的追擊。
當然這樣的衝擊相信你也很快能聯想到了,原來科技的進步不會讓人們多麼紓壓,反而增加人類的焦慮以及情緒上的問題。
所以教育下一代應著重訓練邏輯思維,情緒感知,人際交流,想像力與創造力,也就是不枉來人間兜一圈的好玩能力。
情商要有,財商更要比學校教育更加提早準備,為自己增加被動收入,就降!!!! 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thenawish的沙龍
33會員
62內容數
如果有再看youtube頻道的人 就會知道偷偷跟誰致敬 科技領域廣泛上到外太空,下到地心磁鐵中,希望用拔樂又不失完全專業的口吻及方式呈現給忙碌但又想輕鬆快速了解一些知識的人,文章都歡迎指教與批評,感恩在浩瀚宇宙我們在網路宇宙相遇(因為元宇宙真的還沒建立拉)
Athenawi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0
2025年,人工智慧(AI)技術已進入「泛化應用」階段,從雲端到邊緣、從企業到個人,AI正重新定義全球產業的運作邏輯。NVIDIA在GTC 2025主題演講中揭示的技術藍圖與合作動態,為AI的市場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脈絡。以下是關鍵應用領域與市場趨勢的深度解析: 一、AI工廠:驅動數據經濟的基礎設
2025/03/20
2025年,人工智慧(AI)技術已進入「泛化應用」階段,從雲端到邊緣、從企業到個人,AI正重新定義全球產業的運作邏輯。NVIDIA在GTC 2025主題演講中揭示的技術藍圖與合作動態,為AI的市場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脈絡。以下是關鍵應用領域與市場趨勢的深度解析: 一、AI工廠:驅動數據經濟的基礎設
2024/05/24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2024/05/24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2023/08/08
你相信光嗎? 利用光來編碼和處理量子訊息,可以快速達成「量子優勢」(quantum advantage),計算結果超越傳統電腦的能力範圍。 不只0或1狀態 而是量子疊加態 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以迷宮來解釋一般電腦和量子電腦的差別。一般電腦若要走出迷宮,需要先試走某一條路,撞牆後
Thumbnail
2023/08/08
你相信光嗎? 利用光來編碼和處理量子訊息,可以快速達成「量子優勢」(quantum advantage),計算結果超越傳統電腦的能力範圍。 不只0或1狀態 而是量子疊加態 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以迷宮來解釋一般電腦和量子電腦的差別。一般電腦若要走出迷宮,需要先試走某一條路,撞牆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大家好!近年來,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科技、醫療、教育還是藝術領域,AI的應用無處不在。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深入探索AI引領下的未來奇幻世界,揭示一個充滿可能性和挑戰的全新時代。 1. 創新的藝術革命:AI藝術家的誕生 從電影生成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大家好!近年來,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科技、醫療、教育還是藝術領域,AI的應用無處不在。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深入探索AI引領下的未來奇幻世界,揭示一個充滿可能性和挑戰的全新時代。 1. 創新的藝術革命:AI藝術家的誕生 從電影生成
Thumbnail
目錄 • 前言 • AI 揭曉 • AI 的光明面 • AI 的陰暗面 • 道德困境 • 風險管理 • 總結 前言 人工智慧是人工智慧的縮寫,是這個街區的新孩子。它有可能顛覆行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輕而易舉。但這並不全是陽光和彩虹。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失業、道德困境和隱私問題。在
Thumbnail
目錄 • 前言 • AI 揭曉 • AI 的光明面 • AI 的陰暗面 • 道德困境 • 風險管理 • 總結 前言 人工智慧是人工智慧的縮寫,是這個街區的新孩子。它有可能顛覆行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輕而易舉。但這並不全是陽光和彩虹。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失業、道德困境和隱私問題。在
Thumbnail
目錄 • 前言 • 日常生活中的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終極問題解決者 • 道德考慮 • 未來的可能性 • 結論 前言 人工智慧(AI)已成為日常生活任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輕鬆,更方便。與人類同行不同,它是可用的。人工智慧存在於虛擬助手、智慧家居、醫療保健、交通、娛樂、購物、社交媒體、金融和欺詐
Thumbnail
目錄 • 前言 • 日常生活中的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終極問題解決者 • 道德考慮 • 未來的可能性 • 結論 前言 人工智慧(AI)已成為日常生活任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輕鬆,更方便。與人類同行不同,它是可用的。人工智慧存在於虛擬助手、智慧家居、醫療保健、交通、娛樂、購物、社交媒體、金融和欺詐
Thumbnail
最近盛行的聊天機器人就是一個例子,它的出現即刻轟動了全世界,連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也開始對它保持警戒。不只是因為它可以寫出似真人的文章,它的知識範圍還涉及很廣泛,能在問出問題後的短短幾秒內將所有的知識點條列出來。它可以說是目前人類在科技上最偉大的發明了,但這全能的人工智慧真的有它看似的完美嗎?
Thumbnail
最近盛行的聊天機器人就是一個例子,它的出現即刻轟動了全世界,連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也開始對它保持警戒。不只是因為它可以寫出似真人的文章,它的知識範圍還涉及很廣泛,能在問出問題後的短短幾秒內將所有的知識點條列出來。它可以說是目前人類在科技上最偉大的發明了,但這全能的人工智慧真的有它看似的完美嗎?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科技發展,像15世紀30年代「印刷術」的發明,19世紀末「電」的發明,而這些發明大幅改變了當代甚至影響之後的人類文明的發展,在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絕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科技發展,像15世紀30年代「印刷術」的發明,19世紀末「電」的發明,而這些發明大幅改變了當代甚至影響之後的人類文明的發展,在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絕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
Thumbnail
2005 年,是 AI 技術的分界點。那一年,美國國防部 DARPA 的無人車比賽在舉辦第二年後,終於有人成功讓無人車穿越兩百多公里的沙漠,抵達終點,也讓大家看到 AI 走出學術、進入商用的可能。也是在同一年,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Sega)在史丹佛大學踏入 AI 領域,如今,愛卡
Thumbnail
2005 年,是 AI 技術的分界點。那一年,美國國防部 DARPA 的無人車比賽在舉辦第二年後,終於有人成功讓無人車穿越兩百多公里的沙漠,抵達終點,也讓大家看到 AI 走出學術、進入商用的可能。也是在同一年,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Sega)在史丹佛大學踏入 AI 領域,如今,愛卡
Thumbnail
人類對於AI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始終充滿著無限的想像,而這些奇幻異想便藉由好萊塢的電影,一點一滴的逐漸匯聚成型。但同時,有更多的人開始擔憂,未來會有多少工作將被AI人工智慧科技所取代 ......
Thumbnail
人類對於AI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始終充滿著無限的想像,而這些奇幻異想便藉由好萊塢的電影,一點一滴的逐漸匯聚成型。但同時,有更多的人開始擔憂,未來會有多少工作將被AI人工智慧科技所取代 ......
Thumbnail
小時候看過 AI 人工智慧那部電影嗎? 對那個後來外型有點走鐘的小童星(演技超高)。我寫下去發現會落落長,分個兩篇好了XD Why hasn’t AI changed the world yet? 為什麼人工智能AI還沒有帶來世界的改變?不是應該全交給機器人,現在有史帝夫,那我的哆啦A夢咧?
Thumbnail
小時候看過 AI 人工智慧那部電影嗎? 對那個後來外型有點走鐘的小童星(演技超高)。我寫下去發現會落落長,分個兩篇好了XD Why hasn’t AI changed the world yet? 為什麼人工智能AI還沒有帶來世界的改變?不是應該全交給機器人,現在有史帝夫,那我的哆啦A夢咧?
Thumbnail
明天,我就會被機器取代? 今天看到一本大前研一的書日本の論点2020~21>,其中特別篇裡面提到... Special 03 翻譯成中文的大意是教育學子養成AI無法取代的技能 問題是AI到底無法取代哪些人類技能? 有人說是藝術思維。 可是在一個名叫「伊亞穆斯」......
Thumbnail
明天,我就會被機器取代? 今天看到一本大前研一的書日本の論点2020~21>,其中特別篇裡面提到... Special 03 翻譯成中文的大意是教育學子養成AI無法取代的技能 問題是AI到底無法取代哪些人類技能? 有人說是藝術思維。 可是在一個名叫「伊亞穆斯」......
Thumbnail
「今天Dcard和PTT的熱門你看了嗎」「目的地好遠喔,我們叫個Uber過去吧」,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已經充斥了各種新的科技服務,在台灣這座科技島上的我們永遠都不會缺乏對新科技的新聞媒體報導,而近年又以「AI」作為關鍵字加強報導,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是「真」AI,實際上又能做到多少事情呢?
Thumbnail
「今天Dcard和PTT的熱門你看了嗎」「目的地好遠喔,我們叫個Uber過去吧」,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已經充斥了各種新的科技服務,在台灣這座科技島上的我們永遠都不會缺乏對新科技的新聞媒體報導,而近年又以「AI」作為關鍵字加強報導,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是「真」AI,實際上又能做到多少事情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