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動物膀胱可以當口罩?一起來看看口罩和防毒面具的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Jankoerlic from Pexels
近來排隊買口罩,成為了最新的全民運動。而網路上也一堆教人如何「重用」口罩的方法。但你知道口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嗎?一開始又是用什麼做成的?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口罩的歷史。

口罩最初的目的,是避免使用者的唾液對他人造成感染,所以是保護對方的工具。但是,今天我們用口罩卻是要避免被感染,這更接近「防毒面罩」的功能。因此,這次會一併討論這兩項用品。
根據《馬可波羅遊記》,在元朝宮中複雜傳送食物的人都會用絲絹蒙著口鼻,避免口氣「污染」了主子的食物。但因為馬可波羅到底有沒有去過中國都還有爭議,所以,這個記載也只能當作參考而已。
而在古羅馬時代,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就曾經記載了用動物的膀胱來遮蓋口鼻,避免在採礦時吸入一氧化鉛的粉塵。嚴格來說,這比較接近防毒面具,而不是口罩。
14 世紀,當黑死病橫掃歐洲時,負責處理瘟疫的醫生,就戴上了類似鳥嘴的防毒面具。他們會在鳥嘴中放入很多可以保護醫生免受瘴氣侵害的物品,例如:龍延香、檸檬香蜂草、樟腦、丁香、沒藥、玫瑰花瓣等。
1987 年,法國醫生 Paul Berger 成為第一個在手術室配戴口罩的人,因為他擔心自己或助手口中噴出的唾液,可能會導致病人發生感染。這也正式開啟了口罩在醫療界的運用。
一開始,口罩只是一層的紗布。之後,醫生們發現紗布很容易被呼出的氣體弄濕,而濕了的紗布將會失效。因此,口罩變成了兩層紗布,而且也加裝了鐵絲作為支架,讓它不會貼著口鼻。之後,更有醫生將紗布的厚度加到六層,並加上了束帶。這就有點現代口罩的樣式了。
口罩在醫療界發展,防毒面具則受到其他產業的重視。
1914年,非裔美國人 Garrett Morgan 為他發明的防毒面具註冊了專利。他設計的防毒面具主要是讓消防員在火場時能夠避免吸入過多的濃煙。所以,這款面具有長長的管子,然後利用濃煙會往上升的原理,消防員將管子垂到接近地面,就可以呼吸依然清新的空氣。
由於當時非裔在美國還是受到歧視,因此 Garrett 還特別聘請了一名白人,對外宣傳他才是防毒面具的發明者,而 Garrett 自己就假裝是助手。透過這樣的安排,Garrett 的面具才開始收到重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都開始使用化學武器。因此,也加速了防毒面具的發展。據說,當時大量野生動物因為化學武器致死,但專家就發現野豬不受影響。因為它們在聞到刺激的氣味時,就會將鼻子埋入泥土中,藉此達到過濾的效果。因此,專家就用豬嘴為原型,設計防毒面具(在很多地方,人們依然使用「豬嘴」來稱呼防毒面具)。
口罩和防毒面具在西方獲得大力的發展,但在中國就和火藥一樣,停留在富貴人家中。一直到了 1910 年中國東北發生鼠疫,口罩才開始普及。
而這位將口罩帶到中國的人,是馬來西亞華裔伍連德。在英屬馬來亞檳榔嶼出生的伍連德,是劍橋大學醫學博士。他在 1907 年被袁世凱聘請,出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
當鼠疫爆發後,他被任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並成功在數個月內控制了鼠疫。而他研發的「伍氏口罩」是其中一項關鍵因素。
在確認東北發生的鼠疫是「肺鼠疫」後,伍連德就決定要切斷飛沫傳播的管道。於是,他用雙層紗布遮住口鼻來隔離病菌。由於這款設計很便宜,因此快速的普及,讓醫療人員之外的民眾,都能靠它來防止飛沫傳染。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但全世界卻爆發了「西班牙流感」,最後導致全世界5億人感染,約 5 千萬人死亡。一般民眾被要求用口罩來保護自己,而從此口罩就成了防疫的必備品。
這次爆發的肺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趨緩的現象,也有專家開始拿它來和「西班牙流感」比較了。如果你沒有口罩,看完這篇文章後,就快點出門排隊吧!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每一天發生的大事、小事,最後會聚集成歷史的長河。再次回看歷史中的大小事,嘗試了解它對我們的意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喉結罩嗎? 覺得喉結罩是個酷東西嗎? 想知道怎麼購買喉結罩嗎? 歡迎點擊此文深入了解! 文章將提供讀者最完整的第一手購入紀錄><!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體質較為敏感者須學習建立個人防護罩來保護自己。 良好的個人防護罩需要具備一些視覺化練習及知識,才能有效的將這些技巧與冥想結合。基本的能量感知和操作能力也是有幫助的,但不是必需的。 防護罩是用來防護那些人呢? 有些人可以感知到它人,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保護,有些人甚至能夠“讀取”他人。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看到朋友在臉書分享負離子口罩,開啟芳療師媽媽體驗負離子健康衣物的神奇之旅,這根神奇的纖維,能有效預防霧霾傷害身體,並且能阻隔電磁波,是最吸引芳療師媽媽目光的兩個重點!而且戴口罩還能順便做臉部保養!!真是太適合懶人如我了😄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Thumbnail
直到兩年前,我決定不再臉上塗抹化學物品,口罩成了我外出的標配。在他人眼裡,可能覺得是我是個防疫做好做滿的怕死隊,但骨子裡我只是想利用口罩來掩飾我完全素顏的模樣。 2024大年初二, 這個被我視為極度安全的防護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喉結罩嗎? 覺得喉結罩是個酷東西嗎? 想知道怎麼購買喉結罩嗎? 歡迎點擊此文深入了解! 文章將提供讀者最完整的第一手購入紀錄><!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體質較為敏感者須學習建立個人防護罩來保護自己。 良好的個人防護罩需要具備一些視覺化練習及知識,才能有效的將這些技巧與冥想結合。基本的能量感知和操作能力也是有幫助的,但不是必需的。 防護罩是用來防護那些人呢? 有些人可以感知到它人,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保護,有些人甚至能夠“讀取”他人。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看到朋友在臉書分享負離子口罩,開啟芳療師媽媽體驗負離子健康衣物的神奇之旅,這根神奇的纖維,能有效預防霧霾傷害身體,並且能阻隔電磁波,是最吸引芳療師媽媽目光的兩個重點!而且戴口罩還能順便做臉部保養!!真是太適合懶人如我了😄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Thumbnail
直到兩年前,我決定不再臉上塗抹化學物品,口罩成了我外出的標配。在他人眼裡,可能覺得是我是個防疫做好做滿的怕死隊,但骨子裡我只是想利用口罩來掩飾我完全素顏的模樣。 2024大年初二, 這個被我視為極度安全的防護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