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諜魂》

2020/04/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諜報小說也算是一種偵探小說吧,雖然將其分成用警棍把答案從腦袋敲出來的冷硬派,和抽抽煙斗,扶乩上身(誤)就真相大白的古典派兩類,是粗疏了點,不過將就套著用也還過得去,前者的代表自然是伊恩‧佛萊明的詹姆士.龐德,至於「安樂椅諜報員」,不得不推勒卡雷(John le Carré,1931-,本名David John Moore Cornwell)與他的喬治.斯邁利。

雖然同樣具有實際參與諜報工作的背景,勒卡雷相對伊恩.弗萊明,往往被當作「真實系」與「娛樂系」的對照。伊恩作品裡的詹姆士.龐德是強悍、瀟灑而且高調的,而勒卡雷筆下的情報故事極少有脂粉與火藥氣息,代表性的主角史邁利更是平凡低調到不行,也許跟一般人有差的,也就是那顆微禿腦殼下的聰明腦袋罷了。而《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正是斯邁利的登場作品,雖然他尚不是本書的主角。

本書早年的另一個翻譯書名為《東山再起的間諜》,這本約翰.勒卡雷初試間諜小說啼聲的作品,便被視為以冷戰為背景的間諜小說中的經典,勒卡雷寫作的品質很高而且十分多產,作品被改編為電影的也有許多,除了本書外,近年則有《鍋匠、裁縫、士兵與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所改編成的《諜影行動》(2011) ,《永遠的園丁》(The Constant Gardener)改編成《疑雲殺機》(2005)等。

雖然冷戰已過,故事背景的柏林圍牆早已崩塌,但這個寫作於1963年的作品仍歷久不衰,因為它描述的是艮古以來,貫串間諜生活的核心:對「背叛」與「欺騙」的恐懼與疑惑?在間諜的世界裡,朋友與敵人的身分隨時可能在表面或背後互換,間諜行動是一個團體行動,你必須依靠你的夥伴,但真的能完全的相信他們?這種自我懷疑與孤絕的痛苦,使勒卡雷的系列作品,總環繞著如倫敦濃霧一般濕冷沉重的氛圍,所以這不是一本好讀的書,但是是一本讓你有感的書,不建議在心情不愉快的當下閱讀。

由於勒卡雷他老人家從1961的處女作以來,迄今六十年仍創作不輟,作品數量多,部頭大,而且因為調性沉重而且不易讀(是那種有必要邊讀邊作點人物關係與時間點筆記,以幫助理解的作品),所以我得老實說,沒讀完他所有的作品,但如果要推薦入門,我會建議還是從這本嶄露頭角的《冷戰諜魂》開始。(以及下一本想介紹的《鍋匠、裁縫、士兵與間諜》)
    冊試頁
    冊試頁
    讀錯書有如愛錯人,痛心的不是錢(好啦,多少還是有點),而是時間白費、期待落空、感情被辜負...... 然而總得讀了才能分曉好壞,閱讀多年,積了一肚皮不合時宜以外,還有點心得可以分享,個人意見可權當試讀,茫茫書海中,或可幫你找到燈火闌珊處的那本,故以名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