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才能拯救城市!龐畢度中心建築師談都市發展新方向:緊密城市是唯一解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公共空間是一種人權,就像人民有權利得到像樣的健康照護、食物、教育和住所。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權利從家中窗戶看到綠樹。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坐在自家的門廊或附近廣場的長椅上。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在幾分鐘內走到一座公園,在那裡散步,和小孩玩耍,或是享受季節的更迭。

公共空間是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議題,不只是社區發展,整個都市的設計發展都和公共空間的創造有關。在台灣,我們雖然地不大,但仍擁有許多公園綠地,同時也有不少被罵翻的「蚊子館」,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並更好地規劃城市空間?讓普立茲克獎建築獎得主、巴黎龐畢度中心建築師理察.羅傑斯告訴大家什麼是公共空間,並且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城市永續發展觀念:緊密城市。

公共空間展現了市民價值

  公共空間是城市的肺,是社會的表情和民主的力量,不同階級、信仰和種族的民眾與活動,全都在此交融。無論是紐約的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伊斯坦堡的塔克辛(Taksim)或開羅的解放廣場(Tahrir),公共空間都是人們聚在一起辯論、示威和要求改變的地方。前哥倫布時代開始,憲法廣場(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俗稱「佐卡洛」(the Zocalo)──一直都是墨西哥市的市民中心。

  城市的文明過程表現在它們如何對待自己的公共領域,如何對待它們的人行道、公園和河流。造訪外國城市時,這些也是我們會記得的地方,就像個別建築物的立面或內部一樣。建築關注的並非被隔離觀看的個別建物,而是都市景觀的體驗,以及建築物如何呼應地形,如何框格空間,如何創造城市的結構。我喜歡走在窄巷裡,感受陽光在建築物、人行道和行人身上創造的光影遊戲,然後走著走著,突然就急曝在廣場的炫目陽光下。

  公共空間無論大或小,也無論嘈雜或安靜,都反映了市民價值。希臘和羅馬文明的重心,都是建立在市集廣場裡的市民體驗上。當聚居地變成城市時,貨物交易和洗衣服這類日常活動的空間,就會變成城市生活的中心。

為佛羅倫斯雅諾河岸所做的整體規劃,但基於古蹟保存的顧慮這些計畫無法實現(圖/《建築的夢想》)

為佛羅倫斯雅諾河岸所做的整體規劃,但基於古蹟保存的顧慮這些計畫無法實現(圖/《建築的夢想》)

敗壞的公共領域原來是它們造成的!

  二十世紀,公共空間遭受兩大敵人攻擊。都市圍牆將過往屬於公共性的地方私有化,原本機能重疊的「開放性」混合街道,被單一用途的無菌購物區取而代之,目的單一,就是要讓消費和利潤極大化──而且嚴格監管,只容許那些有足夠閒錢、正確衣著和正確膚色的民眾進入。1983年,我初次造訪休士頓時,我簡直嚇壞了,我們接受委託去那裡設計一座新的購物中心。在德州的酷暑下,有錢人從有空調的住家坐進有空調的汽車然後走進有空調的地下購物中心,入口還有保全守衛。窮人則是住在烤得滾燙、宛如平行宇宙的地面街頭,垃圾滿地,路面也維護得很差。

  這種公共領域的敗壞現象,正是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J. K. Galbraith)對私人富裕和公共貧困討論的縮影;社會不公暴露無遺。即便是倫敦,今日的模樣和我 1939 年初次抵達時也有天壤之別,在這一百年裡,我們唯一做到的,就是設法打造出一座主要的新公園,以及舉辦一次奧運。在這同時,肯辛頓和貝爾格萊維亞(Belgravia)區的花園廣場依然鎖著,除了地主、他們的保母和小孩之外,其他人都無法進入。

  汽車是公共空間的另一大敵,也是整體城市的大敵。它摧毀了社群精神,吃掉公共領域,並要求城市重新設計以符合它的需求。公共空間變成道路空間,民眾的聚會所遭到撕毀,以滿足汽車對環快、環形交叉路口、高速公路和停車場永無止盡的胃口,將城市的靈魂扯爛。巨大的高速公路切斷社群,吞噬土地,在洛杉磯這類城市裡,佔據了六成以上的面積。

  過去二十年,我們見證了一場緩慢革命,扭轉了汽車的主導權,讓行人和自行車騎士而非駕駛者佔據上風。這場革命有很多改變只是為了恢復平衡:拆掉那些把行人當成羊隻一樣圈圍起來好讓汽車主導的路障;將斑馬線的鋪面墊高,使行人有權利在城市裡移動得更平順;重新設計道路,留出自行車行駛的空間。票選結果顯示,汽車受到控制以及公眾可以主導街道的城市,就是最適合居住和造訪的城市,這點並不意外。

  開始從汽車手上收復我們的城市之後,市中心也跟著復活起來,城市變得更清潔、更健康、更有活力。自動駕駛預計在十年內會普及開來,這點將進一步改造我們的城市,降低傷亡比率,轉化公共空間, 高生產率並創造出新的產業。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為緊密城市下定義

  我主張發展新一代的永續緊密城市,這類城市必須尊重都市的限制,必須保護和生產資源而不只是消耗資源,必須選擇人口密集的樞紐,以大眾交通、步行和自行車連結,而不是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四處蔓延。我在公共空間與人權之間、市民空間與市民價值之間做了聯繫,強調都市環境的能力在於解放和文明,而非隔離和削權。我在總結時指出,唯有這類城市才能應對我們面臨的環境和社會挑戰,包括氣候變遷的幽靈,自從 1992 年的里約地球高峰會後,這個議題就搶佔了舞台中心。

緊密城市的定義:

  • 增加密度:以公共運輸連結的密集城市,可為社區帶來活力,在能源使用上也更有效率,人們可以在此面對面接觸,企業可趨向繁榮,交通與其他服務也更具可行性。
  • 創造混合:緊密城市可混合各種用途,混合所有背景的民眾,避免出現特權區或貧民窟。
  • 珍視公共空間:從公園到人行道,公共空間是城市的心臟,為市民生活和民眾聚會提供場所。
  • 重新利用土地:只在先前開發過的土地上興建,保護綠色空間,防止以汽車為主的城市蔓延,並追求更高的密度。
  • 改善交通:讓大眾運輸、步行和自行車變成最愉悅也最有效率的交通方式。
  • 從市中心開始:由內向外,在交通樞紐和廊道周邊興建與改造。
  • 確保最高品質的建築和都市設計:好設計是符合人性的;壞設計是粗魯野蠻的。
  • 將碳排放量和環境衝擊降到最低:考慮材料、洪泛危機、自然系統、營運成本、壽命和可適性。

  連結完善、住辦合一、社群混合的緊密城市,至今依然是唯一可永續的發展形式。我的瑞斯講座、我和都市任務小組以及肯‧李文斯頓的合作,其核心目標都是為了闡述和實現這個概念。今日,全球超過半數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為了管理都市成長,我們必須打造由設計完善、社會包容和環境責任所驅使的緊密城市。

為上海浦東半島設計的總體規劃,這項規話不是精準的藍圖,而是開發一個永續地區的策略(圖文/《建築的夢想》)

為上海浦東半島設計的總體規劃,這項規話不是精準的藍圖,而是開發一個永續地區的策略(圖文/《建築的夢想》)

  我一直認為,公共空間是一種人權,就像人民有權利得到像樣的健康照護、食物、教育和住所。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權利從家中窗戶看到綠樹。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坐在自家的門廊或附近廣場的長椅上。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在幾分鐘內走到一座公園,在那裡散步,和小孩玩耍,或是享受季節的更迭。無法提供這些權利的城市,就是不夠文明。套用哲學家 麥克‧沃爾澤(Michael Walzer)的術語,好的公共空間是開放的;它不會去界定一些特殊活動,而是能包容一切──戀人相聚、安靜哀悼、孩童嬉戲、遛狗、政治辯論、閱讀、球賽、示威、堆雪人、野餐、體育課、打瞌睡。無論大小,好的公共空間都是以人為尺度;獨裁者鍾愛的巨型廣場是為戰車和閱兵設計的,而非讓文明人在此互動。

  公共空間不僅是城市文明面的展現,也會對民眾的生活造成顯著差異。為英國建築與營造環境委員會(Commission for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所做的研究顯示,可以在公園散步或可以從自家窗戶看到綠色空間的人,比沒有這類環境的人活得更快樂,也更健康。

  好建築永遠應該想辦法創造設計完善的公共空間,填入並框架空間,讓街道和廣場變成市民的無屋頂起居間。但在今日這種全權操控的市場經濟裡,可負擔的住宅和公共空間不斷遭受威脅──侵蝕和非人性化。建築師和他的團隊,客戶和都市規劃者,都必須去捍衛這些空間,讓它們發揮促進城市文明的效果。

(摘錄自Richard Rogers《建築的夢想》,原點出版)

博客來:https://reurl.cc/X6klOM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點出版社的沙龍
58會員
72內容數
2025/03/24
京都「台所(廚房)」全長390公尺,1310年啟用迄今,本來是當地主婦採買食材和日常用品的傳統市場,隨著觀光熱潮,成為遊客必來享用庶民小吃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3/24
京都「台所(廚房)」全長390公尺,1310年啟用迄今,本來是當地主婦採買食材和日常用品的傳統市場,隨著觀光熱潮,成為遊客必來享用庶民小吃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3/11
有一個現代詞語可以解釋這種神奇的現象──「美肌」。 這些19世紀的畫作全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就是號稱「人類『美肌』天花板」的薩金特 這個人真的很會「混」,也不知道是跟他師父學的還是無師自通,反正他是真的很懂 上流社會那些人的心態和需求。 請他畫肖像畫,雖然貴(通常在五千美元左右),但會覺得很值。
Thumbnail
2025/03/11
有一個現代詞語可以解釋這種神奇的現象──「美肌」。 這些19世紀的畫作全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就是號稱「人類『美肌』天花板」的薩金特 這個人真的很會「混」,也不知道是跟他師父學的還是無師自通,反正他是真的很懂 上流社會那些人的心態和需求。 請他畫肖像畫,雖然貴(通常在五千美元左右),但會覺得很值。
Thumbnail
2025/02/26
設計最初階段是與客戶晤談後進行調查,再整理資訊。只要將設計對象、目標客群以及客戶所提供的資料加以整理,釐清設計目的,設計的大方向與版面配置等設計的手法就會自然確立。配置版面時不光是要將版面排得美觀順眼,而是要有目標導向,達成必要資訊的傳遞。
Thumbnail
2025/02/26
設計最初階段是與客戶晤談後進行調查,再整理資訊。只要將設計對象、目標客群以及客戶所提供的資料加以整理,釐清設計目的,設計的大方向與版面配置等設計的手法就會自然確立。配置版面時不光是要將版面排得美觀順眼,而是要有目標導向,達成必要資訊的傳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是要介紹你好藥,應該要介紹你療效,現主時,各面八方充斥著四路公投訊息,這是好事,這是好事,趁著各位關心公共事務逐漸升溫,藉著這樣一個好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產品,交通疫情指揮中心。 對我國社會的政治療效有: 兒童敢通學,不再與車爭道,馬路如虎口。 事故公開透明,知道原因知道責任,不再
Thumbnail
如果是要介紹你好藥,應該要介紹你療效,現主時,各面八方充斥著四路公投訊息,這是好事,這是好事,趁著各位關心公共事務逐漸升溫,藉著這樣一個好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產品,交通疫情指揮中心。 對我國社會的政治療效有: 兒童敢通學,不再與車爭道,馬路如虎口。 事故公開透明,知道原因知道責任,不再
Thumbnail
都市的成長無可避免是通往廢墟化的過程,如何透過基礎設施了解都市,並透過異質空間產生新的生活想像。
Thumbnail
都市的成長無可避免是通往廢墟化的過程,如何透過基礎設施了解都市,並透過異質空間產生新的生活想像。
Thumbnail
​ 城市中除人群流動外,公園往往存在著城市地綠化與空氣清淨地都市之肺功能。天龍國台北市每天有著近七百萬人群流動之外,台北市寸土寸金,大多數土地都已變成水泥叢林,公園綠地更顯得難能可貴;據台北市政府資料統計,台北市共有九百三十二處公園綠地,若以區域來看,文山區市民享有公園綠地面積最高,其次為北投區,
Thumbnail
​ 城市中除人群流動外,公園往往存在著城市地綠化與空氣清淨地都市之肺功能。天龍國台北市每天有著近七百萬人群流動之外,台北市寸土寸金,大多數土地都已變成水泥叢林,公園綠地更顯得難能可貴;據台北市政府資料統計,台北市共有九百三十二處公園綠地,若以區域來看,文山區市民享有公園綠地面積最高,其次為北投區,
Thumbnail
街道上的路燈、長椅、郵筒、候車亭架等這些被我們泛稱為「街道家具」的設施物件,它們出現在我們最熟悉的街頭巷尾,發揮著改善都市環境、輔助交通運輸等效果,也供人們在城市奔走的途中,擁有短暫佇足的可能。也正是這些街道家具所促成的停留,讓人與人的交流能在時間的暫緩中發生,公共生活也才能夠萌芽。
Thumbnail
街道上的路燈、長椅、郵筒、候車亭架等這些被我們泛稱為「街道家具」的設施物件,它們出現在我們最熟悉的街頭巷尾,發揮著改善都市環境、輔助交通運輸等效果,也供人們在城市奔走的途中,擁有短暫佇足的可能。也正是這些街道家具所促成的停留,讓人與人的交流能在時間的暫緩中發生,公共生活也才能夠萌芽。
Thumbnail
前言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與城市化發展,帶動了住宅型態的發展。過去人類的文明往往誕生在河邊,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人考量居住位置絕對少不了交通因素,公共交通與私人代步工具影響現代居住。居住課題跟城市發展是相互扣連的,新加坡及香港在規劃住宅區時,通常一併將社福設施、公共設施與交通規劃在內。那居住生活該
Thumbnail
前言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與城市化發展,帶動了住宅型態的發展。過去人類的文明往往誕生在河邊,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人考量居住位置絕對少不了交通因素,公共交通與私人代步工具影響現代居住。居住課題跟城市發展是相互扣連的,新加坡及香港在規劃住宅區時,通常一併將社福設施、公共設施與交通規劃在內。那居住生活該
Thumbnail
今天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寫的文章是談台北市中心即將消失的兩塊難得的公園草坪。我用的標題是「西裝料做成開檔褲」(全文附在後面)。  這個標題是改寫好朋友宋宏濤先生的比喻,他是位非常資深的都市設計顧問(曾與漢寶德先生合開公司),他以一個里民的身分,為社區公園的完整草地請命,發起連署,希望能暫停這項將花費五
Thumbnail
今天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寫的文章是談台北市中心即將消失的兩塊難得的公園草坪。我用的標題是「西裝料做成開檔褲」(全文附在後面)。  這個標題是改寫好朋友宋宏濤先生的比喻,他是位非常資深的都市設計顧問(曾與漢寶德先生合開公司),他以一個里民的身分,為社區公園的完整草地請命,發起連署,希望能暫停這項將花費五
Thumbnail
相信台北車站的"做與不坐"問題,已經延燒了一段時間,雖然此時此刻我仍然不知道是否結論為何,但是可能也趁機把我想到的一些面向,給整理看看。即使,我認為答案其實很顯然意見,但其實做法可以有許多不同;而如果我們認真想,其實這問題,也絕對沒有一個死胡同,而是可以串聯多少不同的解方而已。 首先,我先聊聊"巨
Thumbnail
相信台北車站的"做與不坐"問題,已經延燒了一段時間,雖然此時此刻我仍然不知道是否結論為何,但是可能也趁機把我想到的一些面向,給整理看看。即使,我認為答案其實很顯然意見,但其實做法可以有許多不同;而如果我們認真想,其實這問題,也絕對沒有一個死胡同,而是可以串聯多少不同的解方而已。 首先,我先聊聊"巨
Thumbnail
近來關於北車大廳開放或禁止席地而坐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覺得應該尊重移工的文化,有人覺得無論是誰坐在地上就是不對。從民族學出身,我也想到了關於「偏見」、「族群」、「多元文化」等辭彙,不過我認為從「空間使用」的角度切入也很有意思,這也契合到我對於「地方觀光」的觀察角度。
Thumbnail
近來關於北車大廳開放或禁止席地而坐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覺得應該尊重移工的文化,有人覺得無論是誰坐在地上就是不對。從民族學出身,我也想到了關於「偏見」、「族群」、「多元文化」等辭彙,不過我認為從「空間使用」的角度切入也很有意思,這也契合到我對於「地方觀光」的觀察角度。
Thumbnail
上一篇談到了舊城數據分析,數據作為一種理性工具有它巨大的價值,但作為方法論依然有實踐上的局限。地方的真實性常常迷失在繁複冗長的數據集和各執立場的斷章之中。當今天我們在談舊城保存與更新的時候,我們在保存什麼?當舊城生活被現代化進程排除在發展之外,無可挽回地走向凋敝,我們想要實現的又是什麼?
Thumbnail
上一篇談到了舊城數據分析,數據作為一種理性工具有它巨大的價值,但作為方法論依然有實踐上的局限。地方的真實性常常迷失在繁複冗長的數據集和各執立場的斷章之中。當今天我們在談舊城保存與更新的時候,我們在保存什麼?當舊城生活被現代化進程排除在發展之外,無可挽回地走向凋敝,我們想要實現的又是什麼?
Thumbnail
經過了精彩的演講分享,聽眾針對新竹行人空間的問題,有什麼樣的疑惑呢?從騎樓改造、腳踏車甚至到輕軌,來聽聽現場的意見與交流。
Thumbnail
經過了精彩的演講分享,聽眾針對新竹行人空間的問題,有什麼樣的疑惑呢?從騎樓改造、腳踏車甚至到輕軌,來聽聽現場的意見與交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