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切片

2021/11/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Fall 2021 | Advanced Architecture design | TKU
建築高等設計-都市設計-廢墟城市
一個沒有地點的地點,是最完美的異質空間
都市的成長無可避免是通往廢墟化的過程,基礎設施亦是支撐都市生存的條件。如何透過基礎設施了解都市,並透過異質空間產生新的生活想像。
議題思考
1983年台北鐵路地下化,市民大道讓出平面空間,理想上縫合了台北市南北向的流動。但交通流動所衍伸的快速車流對該街廓的居民而言反而是一座透明的厚牆,人們僅透過斑馬線短暫穿越此區。我認為高架橋並不該是切開都市紋理,橋下的留白應該被激發潛能。如何透過這彈性的空間,作為此區機能的補給或舒緩。
基地態度:高架橋是一道有透明度的牆/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議題提問與思考

  1. 空間如何連結被切割的都市紋理? 作為都市空間的機能補給或舒緩,以時間軸去探討被需要的空間並轉換而產生
  2. 既有都市框架如何空間再造? 隨著都市逐漸廢墟化的過程,我想透過“易更新”,“容易置入”的裝置來解決空間上的問題。切開都市紋理的厚牆(也是我對高架橋與都市關係的態度)

基地位置

台北捷運的松江南京/南京復興/忠孝新生/忠孝復興所夾出的四方形為基地。基地的區域正是市民大道(上方為台北市東西向快速道路)與建國高架橋交錯之處。

分析

在全組分析基地的基礎設施時,選擇了高架橋作為研究對象。高架橋將基地分割成四個區塊,我們該如何面對?將在個人設計時提出看法。
圖片來源:TKU MA Studio 小組製作/_2021
依循柳公圳形成建國啤酒等產業,逐漸發展出鐵路、市民大道。歷經1983鐵路地下化、數座天橋拆除、高架橋興建而有了現在的都市紋理。那將來一百年這條橫跨基地的十字與被分割的四塊區域將會有甚麼發展?圖片來源:TKU MA Studio 小組製作/_2021
一開始依照高架橋與周圍重要區域劃出十刀剖面,以使用者為LENS去過濾出每一個剖面會產生新的剖面,去思考可以放入哪些program去連結兩旁的活動。先看使用者主要分區在基地哪些地方,在依照對應剖面畫出使用者於此切片(也就是剖面)的使用可能性。
使用者為LENS過濾出每一個剖面所產生新的剖面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再將剖面重新帶入基地檢視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為了重新定義橋下活動,將高架橋兩區的空間數量做整理,以觀察如何在機能上補給或舒緩,也可看出活動對市民大道與建國高架的壓力。BEFORE是現況使用,AFTER是我希望置入活動以造成的擾動。
探討:市民大道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探討:建國高架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預期成果

以mapping重新詮釋我對基地的態度,也就是高架橋這個基礎建設在城市中是一座有透明度的高牆,然後再放入預設的活動預期他與周邊空間的對話。
第一張mapping重新詮釋高架橋這個基礎建設在城市中是一座有透明度的高牆,所以我將橋底下全部塗黑,斑馬線與等待紅綠燈的區域留白。中山女中雖然有大片空地,但不開放進入,因此全部塗黑。AFTER的mapping中,灰色為預期活動置入後可能對周邊造成的直接與間接影響。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策略

兩條高架橋底下最大的介面在於四條臨街面。整理出臨街面活動人潮在時間軸上的變化,重新審視原先預設的活動隨時間變動的可能性。
在台北朝九晚五的日子裡,印象最深的是街區的事件與物件會隨著時間軸產生伸縮。早上餐廳未開門,前面空地有早餐的攤販撐著大傘吆喝。傍晚攤車都回去了,餐廳拉起雨遮作為戶外用餐區。這正是街區使用的特色,活動隨著使用的的差異也相對應的改變。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空間呈現

從前面的歷史分析中,基礎建設與政策隨著時間更迭,我想用吊掛與附加的結構面對城市逐漸廢墟的過程。人們越來越追求便利,空間的彈性需求也被看見。剖面上嘗試以高架橋為主要結構,構建是機能性可伸縮,甚至可直接延伸到住家陽台。右邊剖面帶入多層隔板因應不同時間做開關,區隔固定空間與臨時空間。
左為物流想像,中間為中山女高剖面,右邊為臨近商辦區域剖面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場景想像

先畫出對活動的想像,活動所對應的空間在都市中會呈現怎樣的樣貌。
透視圖再加上橋下空間的地下空間,不是基地破一個洞 圖片來源:張瑋凌_2021
以上為期中評圖整理範圍,須表示都市策略、都市態度與情境想像。下半學期將以此為基礎進行建築設計。明天(11/12)是期中評圖,害我今天雙十一都不能逛蝦皮,比因為正評不能過聖誕節還要傷心。為期七週的一週兩堂設計課真的很硬,而且老師很嚴格,平均上三堂課會有一堂覺得被念得狗血淋頭。但收穫很多,有把大學時期各科目融會貫通在一起的感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張瑋凌
    張瑋凌
    風花雪月NONO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