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小丑》是一部令人不寒而慄而不敢看的電影(至少對我來說),會覺得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近在咫尺!嚴格來說,我們與惡的距離和與善的距離其實都很近,只是善惡往往一線之隔,甚至於其界限和標準是變動與模糊不清的!
也因此我會無時無刻提醒自己:無論在我們出生的故鄉還是我成長的都市,冷漠都可使我們出生成長的都市墮落為"高譚市"(當然一部份原因是沒有政府沒有提供良好的社會福利與患者自身及其原生家庭的問題)!
其實是非對錯善惡並非二元對立,有時是模糊灰色或是程度差異。而且是被動而非主動,被環境影響。現在好的電影都不太會二分法,或是會清楚交代正派和反派的成長背景,雖然片中經常會有留白讓觀眾自行思考。
第一次認識”小丑”這個角色,是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中認識,那時心中就有個疑問:為何片中史上最邪惡的反派角色要取名應該能帶來歡樂的”小丑”,這麼樣的反諷?而國語歌的”小丑”是可以帶給人歡笑但把悲傷和寂寞留給自己。
而片商DC影業,在近幾年來推出的影片雖然有類似《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等強調女性主義而令人為之一亮的電影,但大多並不像對手”漫威”推出的《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系列那麼叫好叫座後,被檢討其中一個原因是拍片策略有點東施效顰,電影中經常有蝙蝠俠、超人、或神力女超人等角色集體演出(就像漫威電影中的美國隊長、黑豹、或黑寡婦等角色)。
因此,DC影業改變策略,決定將精力花在探討”小丑為何會那麼邪惡?”才知道其實小丑是個令人同情的角色:本名亞瑟·佛萊克(Arthur Fleck),天生就有精神疾病,導致就算心情不好也會狂笑而讓人害怕;從小由母親扶養長大而缺乏父愛;想要成為讓人歡笑的”小丑”卻被人霸凌、毆打、背叛、與嘲笑;甚至連出生與工作的故鄉”高譚市”也將提供給弱勢族群(包含Arthur Fleck等人)的社會福利與醫療也刪減,最終導致不可逆的悲劇發生。也因此每個人都要提醒自己:善惡其實在一線之間,而其界限未必是清楚明確的,而我們(包含政府和企業)與惡和與善的距離其實都是近在咫尺,一不小心就會走偏。
這可以牽涉到乳酪理論和破窗理論。
乳酪理論描述,每片乳酪都會有不規則的破洞,有時把許多乳酪疊起來,可能會有許多孔洞跟著重疊,因此就會”透光”,正如意外事故發生。但有時只要多放一片乳酪或是將其中一個破洞填補就可防止透光,也就是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破窗理論則是形容一間房子的破窗如果沒有人修補,會讓人以為無人居住,導致破窗變大甚至會有犯罪事件發生,解決方式就是一開始把破窗修護好。
因此,當小丑一開始被欺負時,只要警察出面制止,醫生多一點醫療,或是社工多一點關懷,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然而許多國家,會認為公部門運作沒有效率,而大幅縮減人力和預算,並且把業務外包給民間經營。
但是民間業者會在商言商或將本求利,使得真的高風險而需要幫助的人無法得到保障;並且許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諸如公共衛生與全民健保也會跟著刪減。因此更間接導致新冠肺炎在歐美大流行,其殺傷力比"小丑"等治安不良問題更嚴重。
而台灣也是有這種狀況,不過台灣人的素質很好,而在台灣要念醫學或公衛的學生,都是一流的人才,二流的人才只能去國外念醫學或公衛;而台灣醫學或公衛雖然訓練精良,但相對國外來說,算是低薪高工時的行業之一。但也表示台灣的醫學或公衛人才,專業能力強且耐操,所以遇到新冠肺炎的疫情可以不眠不休地超前佈署而維持正常生計。
而很多電影卻很寫實地描述了這樣的悲劇─如《陽光普照》(A Sun)之處其實充滿了陰影、《軍中樂園》(Paradise in Service)其實是個讓罪人夢想幻滅的無間地獄、住在《幸福城市》(Cities of Last Things)的人其實一點都不幸福(從英文片名就可知道一點都不happiness)。
本片也因此在今年奧斯卡獎大放異彩,打敗了對手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的票房是全球最高,照理說應能在奧斯卡獎中大放異彩─例如《鐵達尼號》(Titanic)、《阿凡達》(Avatar)、《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與漫威的《黑豹》(Black Panther)等;可是其光彩卻被DC的《小丑》搶走,最後僅入圍最佳視覺特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