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 觀後感 「或許,我們都是『小丑』。」

2020/08/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影評正文:
小丑。這位我們1966年就被搬上大螢幕的反派角色,擺脫了蝙蝠俠做搭配(又或許沒有完全擺脫...?),如今推出了獨立作品,我得直說,《小丑》它並不是一部很「大眾化」的作品。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亞瑟佛萊克,一個從小被母親暱稱為「快樂」的人,他因此立志為世界帶來歡樂,他想演出脫口秀,費心地觀察別的喜劇演員,捕捉他們的特性與幽默,但可惜的是,亞瑟一點都模仿不來。無論亞瑟多想讓別人快樂,他回家的路是一條漫長的階梯。在他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他一點一點地將內在的自我顯露出來。
經過了幾天沉澱,我可以直說,我喜歡《小丑》這部作品,但它絕對跟所有人想得不一樣,它不是大家熟知超級英雄電影,裡頭沒有反派與英雄的價值觀衝突,也沒有與警方鬥志的緊張場面,它,只有講小丑,專心的告訴觀眾,是什麼造就了小丑。
小丑在漫畫的名言“We live in a society”就能完美體現這部電影想傳達的意義,造就小丑的從來就不是亞瑟自己,也不是一念之間,更非跌入化學藥劑的後遺症,是這個社會,我們從電影開頭,我們就見到這位已身處在社會底層的邊緣人,遭受到的冷漠、不平等對待,從原先在大街上與兒童醫院扮演的小丑(Clowns)蛻變成充滿悲憤與邪惡的小丑(Joker)。
在2012年,《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在北美上映,上映當天便有歹徒持槍進入戲院殺害了數十位觀眾。因此,本次《小丑》北美警方高度戒備,觀眾入場觀影前都必須要被搜查隨身物品,任何化妝、打扮像小丑的觀眾都會被警方禁止入場,先前在洛杉磯的一家戲院也因為收到威脅信,而暫停營業一個晚上。我覺得同意這部片有十足的煽動性,但是這部《小丑》從來都沒有把小丑塑造為一個大家可以學習的典範,而是點醒大家,或許小丑並非壞人也絕非好人,或許就是我們社會中的任何一人。
或許截至目前十月,在院線都尚未看到一位能讓大家一致舉手通過,有機會去爭奪奧斯卡男主的演員,現在,瓦昆菲尼克斯帶著小丑殺出,那原先淡淡卻逐漸被暈開的哀傷、駝背的身軀、歇斯底里的舞蹈,第一幕到最後一幕的蛻變,比起希斯萊傑的瘋狂,我更喜歡瓦昆菲尼克斯呈現出的詭譎與邪氣,瓦昆演出的精湛程度,就好像我浪費一點時間去瞄一下字幕都是罪大惡極之事。劇情設定小丑會有時不自覺的大笑,大笑出聲,這個人們發自內心的行為,亞瑟無法控制,他生活在這社會,他也並不快樂,透過瓦昆的演出,亞瑟的每一次大笑,就猶如一刀刀利刃,刺向觀眾,讓人痛徹心扉且不忍直視。
我想用單純「好看」與「不好看」來二分這一部作品,是不太可能的。可想而知,《小丑》它不是一部很「大眾化」的作品,或許它該被列為限制級;或許它在觀影前應該加上點警告標語,它的表達方式是如此深層、如此尖銳、也如此赤裸,讓人觀影後依然在悲傷的情緒裡輪迴者。「我們的社會正在發生相同的事」,看完後你會這樣的點醒自己;看完後你有可能會大開眼界;看完後你也有可能會傷心欲絕。
我不會把它定義為網友口中的「神片」,畢竟這部作品不適合所有的人。我們人生不可能天天都快樂,但這就是人生對吧?
「或許,我們都是『小丑』。」
總分 9 / 10
片名:小丑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
演員:瓦昆菲尼克斯、勞勃狄尼洛
發行:華納兄弟影業
-
如果你想要更關注我:
臉書主要頁面(不想錯過任何資訊)
IG版面(限時動態獨家的第一手感想)
痞客邦圖文好讀版(文章隨時更新)
相關邀約歡迎私訊或是透過Emai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
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
Facebook:咖哩聊電影 Curry Talks Movies ; Instagram : @curry_talks_movies ; 痞客邦:咖哩聊電影 ; 邀約和合作交流,歡迎直接至社群網站私訊或是Email跟我聯絡!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