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種名為「漫才」的表演形式,這種表演通常是兩人搭檔,一個負責裝傻、一個負責吐槽。大部分的題材除了圍繞在兩人之間,也會適時加入當地的風土民情、流行時事等;漫才這個職業,在日本不僅是種專業,甚至有不少經紀公司專門培養漫才藝人,最有名的莫過於「吉本興業」。
這幾年,在台日文化交流的影響下,這樣的表演形式也漸漸吹向台灣,不僅發展出專屬台灣的漫才表演,也越來越多人用這樣的形式站上舞台,這當中有那麼一組身高、體型懸殊的大叔組合,從接觸漫才至今已經超過10年,兩人的一搭一唱總能逗樂台下觀眾,這個漫才團體,便是由何瑞康(康康)和陳彥達(阿達)所組成的「達康.come」。
漫才成電影、日劇題材 達康.come力推這幾部
身為表演藝術創作者,達康.come在創作漫才橋段的時候,勢必得從不同的方向取材,那他們是否會透過電影來取材呢?阿達表示:「就取材來說,會比較偏向從電影類型的通用性上,找出能夠讓我們發揮的東西;像我們會看很多動作片,那動作片會出現哪些讓大家記憶深刻的重疊橋段,像飛車追逐,一個人從這台車跳到另一台車,這樣的場面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印象,我們就會將這樣的橋段拿來用
另外,日本漫才的表演形式,除了在舞台、在電視上,這幾年更在漫才藝人的努力下,躍上大銀幕,像日本漫才團體「PIECE」中負責耍笨的又吉直樹,在2015年以小說《火花》獲得芥川賞,成為日本第一位以純文學作品拿下大賞的漫才師,後來這部小說也翻拍成同名電影,並找來菅田將暉、桐谷健太演出。
而2013年知名漫才團體「小南小內」的內村光良執導的《我們的交換日記》、還有曾在2011金馬影展上播放的《漫才幫》等片,也都血淋淋的呈現日本漫才藝人在現實與夢想中的兩難,這幾部日本電影,讓達康.come兩人更加深入了解漫才表演者的心境與發展,阿達認為:「這幾部專門在講日本漫才或是搞笑藝人的電影,讓我更加了解在日本這個產業的發展現況。」
傑尼斯團體「TOKIO」長瀨智也、「V6」岡田准一過去和合作演出日本傳統落語的日劇。
除了電影外,有些影集也讓他們收穫不少,像日本知名編劇宮藤官九郎創作的日劇《虎與龍》,找來傑尼斯團體「TOKIO」長瀨智也、「V6」岡田准一主演,康康表示:「《虎與龍》主要是在講落語,而落語及漫才在日本,算是一個單口跟雙口的代表。」阿達補充解釋,比起漫才,落語的歷史更加悠久,且相較於隨著流行而創作段子的漫才,落語的表演仍以傳統段子為主,有點像是相聲的經典段子。
運動電影讓阿達「落淚」 這部片卻讓康康直言:好好笑、好恐怖
個性天差地遠的阿達與康康,兩人各自推薦的風格迥異的電影。
好的電影不但能成為經典,還能讓鼓舞人心,甚至能讓觀眾在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有許多深刻的感受。在阿達與康康這兩位漫才老師的創作歲月中,又有哪些電影,曾在他們心中留下痕跡呢?
首先,阿達提到的是曾執導過《前進高棉》、《華爾街》等作品的金獎導演奧利佛·史東在1999年的作品《挑戰星期天》,這部集結影帝艾爾·帕西諾、丹尼斯·奎德、傑米·福克斯及卡麥蓉·狄亞的運動電影,主要描述一個美式足球隊的故事,而艾爾·帕西諾在裡面則是飾演該球隊的教練。
這部眾星雲集的運動電影,就連奧斯卡影帝傑米·福克斯也才剛出道不久。
阿達表示自己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在於雖然是一部運動電影,但片中卻有許多畫面在呈現上是非常「象徵性」的,「有人在對話的過程中,突然有個老虎的光影走了過去。」阿達認為,在一部商業電影中,卻出現不少充滿意象或象徵的畫面,是非常有趣的。阿達提到,在這部電影裡有很多球賽的畫面,但導演用了剪接的手法,將球賽那種「現場立體感」表現的非常好,他說:「過去有些人拍球賽,就是拍球員賽前準備或是一些動作,但奧利佛·史東卻會帶到場邊的吉祥物、球隊醫生跟啦啦隊員調情,或是球隊貴賓在VIP房聊天等畫面,你會有一種自己好像坐在那個球賽觀眾席的感覺。」
影帝艾爾·帕西諾在《挑戰星期天》飾演美式足球教練。
已經看過《挑戰星期天》十幾次的阿達說,這部電影不僅呈現了運動員在上場前的緊張感及光鮮亮麗的一面,也將他們墮落、不堪的一面給表現出來:「雖然電影裡拍出不少運動員墜落的一面,但最後他們還是在乎自己身為運動員的身分,也團結的將重心擺在球場上的勝負,這部分特別感人。」
除此之外,由艾爾·帕西諾飾演的教練,在賽前對球員們的精神喊話,也讓阿達至今難忘:「那個喊話,我覺得是近年來算滿感人的獨白,整段大概有5到6分鐘的獨白,都是由他一個人對著球員講述他的人生、球場上的經歷,有時候我還會到Youtube上重溫這個片段,就算看過十幾次,有時看到這個片段,都還是會落淚。」
康康則表示,近期讓他最印象深刻的電影,竟然是明明有詹姆斯·柯登、茱蒂·丹契、伊卓瑞斯·艾巴、泰勒絲等人參與演出,但票房、口碑皆失利的舞台劇改編電影《CATS貓》。康康說:「我看到笑出來,你不能把這部電影當成爛片,要把它當成奇片、邪典來看。」
改編自知名舞台劇的電影《CATS貓》,其評價跟票房皆令人不敢直視。
他認為,很多看過的觀眾都在討論,這部片既然已經用了舞台劇的方式來拍,包含鏡頭、場景或美術設計等,那為何不讓演員也用劇場的方式呈現?而是用科技的方式來做出3D建模,再將演員的臉貼上,這樣的作法真的「太怪了」他解釋道:「那個臉貼上去的感覺,就很像一些詭異的日本漫畫,就是外星人的身體,但是有人類的臉,這部分會帶給觀眾一種疏離感。」康康坦言,他看這部片笑到瘋掉,他覺得好好笑、好瘋狂也好恐怖。
劇場出身更能感同身受 「一鏡到底」的作品讓達康.come好興奮
出身劇場的達康.come,對於一鏡到底的電影都非常喜愛。
雖然阿達與康康各有印象深刻的電影,但他們也表示,有一種類型的片,是他們倆個都會注意且喜歡的,就是「一鏡到底」的作品;康康說:「像之前的《鳥人》,就是很刻意的一鏡到底的拍法,片中那個調度會讓你覺得很精彩,然後還有日本近期最紅的《一屍到底》也非常精采。」康康認為,因為他們都是劇場出身的,所以清楚明白一場戲演下來,當鏡頭要移動的時候,是需要多少計算跟工作人員的相互配合,會讓人一直覺得這種拍攝方式很厲害、抓得非常準的感覺。
近年來,無論是好萊塢或日本,一鏡到底的作品還真不少。
阿達則表示,在日本也有一位很喜歡拍一鏡到底作品的導演,就是《有頂天大飯店》、《魔幻時刻》的三谷幸喜,阿達表示:「之前導演在拍攝《大空港2013》時,他就找了一堆演員,還包下一個機場來拍攝一鏡到底,最後面還有直升機飛起來,完全不知道他的時間是怎麼計算的。」另外,還有像是今年初的戰爭電影《1917》,當中的運鏡也讓阿達與康康兩人讚不絕口。
阿達解釋,因為一鏡到底的作品,對劇場人來說,看起來有種「特別興奮」的感覺:「因為劇場的東西是沒有剪接的,所以對我們來說,這種沒有剪接的東西是跟劇場很相似的,可以看到後面排練是跟一般電影很不一樣的,連貫感也很不同。」以《大空港2013》為例,他表示自己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有很深的感受,因為三谷幸喜合作的演員中,有不少都有演出過舞台劇的經驗,所以電影中,演員的表演方式會跟劇場再接近一點,所以可以看得出來這部電影裡其實加入不少劇場的元素,也難怪兩位對於一鏡到底的電影作品,會如此充滿共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