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幾?為何疫情讓我們失去了時間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星期幾?是這幾天疫情流行以來我們很常聽見的一句話

疫情爆發以後,我們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集中精神並花費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工作和待辦事項,伴隨著這些迷失方向的感覺,就好像我們的大腦在緩慢的進行工作一樣。


raw-image


不過如果你最近感覺大腦變得不靈活,那麼相信我你不是孤單的。因為有專家認為,這與疫情流行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健康有關,這也將影響我們理性思考、學習和記憶的能力。

加利福尼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埃利莎·埃佩爾(Elissa Epel)表示:「這是因為環境變化,使社會定位喪失和認知壓力增加。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像以前那樣享受優質的睡眠了。」


我們日常的習慣不見了

我們的身體需要依靠陽光等環境線索來調節我們的晝夜轉換,當然也需要社會規律。這包括例行的上下班時間,進餐時間或每週的活動與儀式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今天是什麼日子。但對於局限在家中的我們來說,那些模式在很一定程度來說已經消失了。因為長時間在家工作、無日曬的原因等,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失去了往常的規律模式,這表示曾經清晰的規律與日夜轉換現在變得模糊了。失去生活規律也意味著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決定每天的生活。


美國心理學會實踐研究和政策副執行主任林恩·布夫卡(Lynn Bufka)表示:「當我們有了常規活動時,您根本就不會考慮這些生活的事情。例如我們因為日常規律的通勤時常很疲累,所以腦海中通常沒有力氣試圖弄清楚今天會發生什麼事。」

在家有更多工作在等我們


許多人發現自己因為疫情需要兼顧更多元的責任,例如在照顧在家線上學習的孩子或照顧年邁的家庭成員,而承擔這一切的同時也仍在擔任全職工作,並且背負隨時被裁員的壓力。

因為這些事情現在都在同一地點發生,並且經常同時間發生,所以我們在任務和角色之間的切換更加頻繁。當人們嘗試同時執行多種任務時,將很難對面前的訊息進行解讀。這些訊息就不會被大腦給存儲,人們將不記得自己在做什麼或者所說的話。

所有這些事情都增加了我們的認知負擔,因為我們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資源,多重的工作與角色切換同時也大大消耗了我們更多的智力資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自己難以同樣的高效率執行以前的工作。


疫情造成的壓力影響

無法記住今天是哪一天也可能是壓力的症狀。鑑於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了數週甚至數月之久,它正成為人們長期壓力的源頭。高強度的壓力會削弱我們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並可能影響短期記憶。壓力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它會惡化我們的睡眠質量。

通常如果人們感到壓力大或感到焦慮,這些想法和感覺就會顯現出來,使其難以入睡或淺眠。這種失眠會進一步加劇認知障礙,注意力集中問題以及短期的記憶喪失。


我們該怎麼辦呢?

精神病醫生和心理學家建議盡量保持時間的相對結構感,其中一種策略是每天固定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他們還建議適當的休息,規律運動,提升飲食健康和限制在社群及媒體廣告上的消費。從上面的論述也可得知,長時間待在無陽光的冷氣房裡,會讓身體失去時間感。一定程度的日照時間也是身體構成生理時鐘所需要的重要一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和限時麵
111會員
62內容數
因為喜歡觀察社會現象和政治評論,時常發表個人觀點而產生了這個專欄。
大和限時麵的其他內容
2020/12/17
一名60歲李姓男子於12/13遭控在南投縣埔里鎮一家KTV附近猥褻一名5歲女童,女童家屬父母獲知後,率眾歐打李男,送醫後於16日下午不治死亡。 在第一時間新聞出來之後,各大留言板上的反應不外乎是「正義!」、「死好」、「活該」等語,社群輿論的反應似乎都很樂見這個看似動用私刑伸張正義的舉動。
Thumbnail
2020/12/17
一名60歲李姓男子於12/13遭控在南投縣埔里鎮一家KTV附近猥褻一名5歲女童,女童家屬父母獲知後,率眾歐打李男,送醫後於16日下午不治死亡。 在第一時間新聞出來之後,各大留言板上的反應不外乎是「正義!」、「死好」、「活該」等語,社群輿論的反應似乎都很樂見這個看似動用私刑伸張正義的舉動。
Thumbnail
2020/12/17
曾幾何時台灣的脫口秀演員也有了言論免責權? 黃逸豪用「父親會想性侵女兒」來叫女性穿多一點當作演出段子,既不尊重性暴力受害者,使之受到二度傷害,也完全不好笑。 觀察替曾博恩、黃逸豪等人為歧視言論的辯護方式,不外乎說這是反串、地獄梗,一切都是點出問題的人不懂笑話脈絡、過度政治正確。 但看看圖中他們所謂
Thumbnail
2020/12/17
曾幾何時台灣的脫口秀演員也有了言論免責權? 黃逸豪用「父親會想性侵女兒」來叫女性穿多一點當作演出段子,既不尊重性暴力受害者,使之受到二度傷害,也完全不好笑。 觀察替曾博恩、黃逸豪等人為歧視言論的辯護方式,不外乎說這是反串、地獄梗,一切都是點出問題的人不懂笑話脈絡、過度政治正確。 但看看圖中他們所謂
Thumbnail
2020/12/15
大家如果只看媒體標題,可能會有女學生物化自己的想法。但細看後會發現北一女當初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客群是設定為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討論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 原來,物化這個活動的不是北一女生自己,而是在這之外的他者物化了這個活動。
Thumbnail
2020/12/15
大家如果只看媒體標題,可能會有女學生物化自己的想法。但細看後會發現北一女當初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客群是設定為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討論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 原來,物化這個活動的不是北一女生自己,而是在這之外的他者物化了這個活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 起: 再一次學習無常這堂課 有時候覺得真實人生比影片虛構的情節還要令人驚奇,二0二0年元月時,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會相信兩個月後,人類社會彷彿被按下暫停鍵,所有活動都嘎然停止,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口被限制在家不能隨意外出,而這種封城封國禁止人際親密接觸的規定何時解除,也沒人可以預測。 是的,我們已經
Thumbnail
(一) 起: 再一次學習無常這堂課 有時候覺得真實人生比影片虛構的情節還要令人驚奇,二0二0年元月時,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會相信兩個月後,人類社會彷彿被按下暫停鍵,所有活動都嘎然停止,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口被限制在家不能隨意外出,而這種封城封國禁止人際親密接觸的規定何時解除,也沒人可以預測。 是的,我們已經
Thumbnail
座標美國,我所居住的郡 2020 年是嚴重疫區。拿人口數來看,就是台南市每天有 500 個人確診,一整年、每一天,都這麼多。來分享一下,防疫宅力怎麼培養才不容易發瘋或沮喪。尤其是生平第一次進入在家工作模式,發現失去方向感的人。找回方向感、奪回生活控制權,會舒服很多。
Thumbnail
座標美國,我所居住的郡 2020 年是嚴重疫區。拿人口數來看,就是台南市每天有 500 個人確診,一整年、每一天,都這麼多。來分享一下,防疫宅力怎麼培養才不容易發瘋或沮喪。尤其是生平第一次進入在家工作模式,發現失去方向感的人。找回方向感、奪回生活控制權,會舒服很多。
Thumbnail
5月30日,三級警戒已經過了兩週。 在疫情之下,所謂週末、平日的線早已沒有意義,疫病打破受社會制約身體時間感。面對這樣巨大的變化,人類微小的心靈難以承受。 加上待在家裡百般的無聊與不變,總歸真是讓人受不了的兩個禮拜啊!
Thumbnail
5月30日,三級警戒已經過了兩週。 在疫情之下,所謂週末、平日的線早已沒有意義,疫病打破受社會制約身體時間感。面對這樣巨大的變化,人類微小的心靈難以承受。 加上待在家裡百般的無聊與不變,總歸真是讓人受不了的兩個禮拜啊!
Thumbnail
在這個非常時刻,我們的第一要務是保持健康,不被感染病毒,更不要變成傳播病毒給家人朋友的那個人,光是如此我們就已經達成最重要的任務了。無法照著計劃好好工作沒有關係;讓自己放鬆,休息後再回頭繼續。六十分總比零分好,明天可能就有七十分了;終究會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的。
Thumbnail
在這個非常時刻,我們的第一要務是保持健康,不被感染病毒,更不要變成傳播病毒給家人朋友的那個人,光是如此我們就已經達成最重要的任務了。無法照著計劃好好工作沒有關係;讓自己放鬆,休息後再回頭繼續。六十分總比零分好,明天可能就有七十分了;終究會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的。
Thumbnail
能擁有類似「誘導彈」的心智控制能力,對於身處任何一個環境,都是重要的心態調適訣竅! 每天這樣寫呀寫的,文章編寫一篇也就半小時時間,但是扣除睡覺時間之外,一天還有15~17個小時要活動呢。怎麼有辦法用這 1/34 的時間好好描述其他 33/34 的時光呢?畢竟也不是在書寫流水帳,所以每天可以持續找到
Thumbnail
能擁有類似「誘導彈」的心智控制能力,對於身處任何一個環境,都是重要的心態調適訣竅! 每天這樣寫呀寫的,文章編寫一篇也就半小時時間,但是扣除睡覺時間之外,一天還有15~17個小時要活動呢。怎麼有辦法用這 1/34 的時間好好描述其他 33/34 的時光呢?畢竟也不是在書寫流水帳,所以每天可以持續找到
Thumbnail
疫情過後,你能憶起病毒所帶來的警示嗎?還是重蹈覆轍過著以往糜爛的生活 台灣雖然疫情趨緩,但是其他國家還在面臨這場大疫題,這場覺醒之旅你醒了嗎?還是繼續無感的浪費資源,破壞大自然,追求物質慾望的生活,如果在這暫停的時間裡,你沒有發覺到病毒所帶來的警示,我想沒多久又會出現另一波的病毒來警告人類 疫情期
Thumbnail
疫情過後,你能憶起病毒所帶來的警示嗎?還是重蹈覆轍過著以往糜爛的生活 台灣雖然疫情趨緩,但是其他國家還在面臨這場大疫題,這場覺醒之旅你醒了嗎?還是繼續無感的浪費資源,破壞大自然,追求物質慾望的生活,如果在這暫停的時間裡,你沒有發覺到病毒所帶來的警示,我想沒多久又會出現另一波的病毒來警告人類 疫情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