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帶來的省思―覺行雜誌邀稿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一) 起: 再一次學習無常這堂課
有時候覺得真實人生比影片虛構的情節還要令人驚奇,二0二0年元月時,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會相信兩個月後,人類社會彷彿被按下暫停鍵,所有活動都嘎然停止,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口被限制在家不能隨意外出,而這種封城封國禁止人際親密接觸的規定何時解除,也沒人可以預測。
是的,我們已經活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在這變化莫測的世界裡自我防衛之道不是累積更多金錢物質、想辦法讓自己更強悍,我覺得事實可能相反,也許如老子所說的,柔弱勝剛強,讓自己更有韌性可能更重要,而韌性就是不管外在環境怎樣變化,我們永遠只關注並掌握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必耗心神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情境。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它也讓我們扎扎實實再溫習了一次「無常」這門必修課,提醒了已屆、將屆,以及必然會來到熟齡的所有人,不要認為自己還擁有很漫長的時間,「無常」隨侍在我們左右等著現身,因此要盡自己所能做自己能做的準備,另一方面也要面對並接受當下環境的限制,擁有某些東西很棒,但是沒有那些東西也能活得好;有親朋好友逗熱鬧很開心,一個人獨處也很愉快;這種「無入而不自得」的喜悅,就是韌性,也是人生活得自在健康的保證。
因為疫情,讓許多行業的人被迫放「長假」。雖然還是有不少行業更忙,如快遞業者,如民生及防疫物資生產與運銷販售業者,當然,可以遠距上班的白領上班族大概沒什麼變化,但是觀光旅遊業者、餐飲業、藝術工作與展演業以及民眾一般的人際往來,大概這段時間就「暫停」了!
說到長假,就想起木村拓哉的成名作「長假」,他演的失意鋼琴家建議失業的模特兒,把失業當成神所賜予的長假,把痛苦沮喪的心情,轉變成是上蒼的獎賞。因為日劇的賣座,自此日本與台灣也把轉換工作期間的無業狀態稱為放「長假」。
因疫情不只工作暫停,這段期間連出門都會自我節制,整個原本日常活動狀態被硬生生按下暫停鍵,有點像小時候玩的遊戲「一、二、三,木頭人」。
越南著名的一行法師將「暫停」,稱為「正念的修行」,讓我們在「忙茫盲」的快速生活中,暫停下來,重新與內在的自我連線。
以前學生時代,透過考試與寒暑假,生活中切出了一個個段落,每個段落的結束,都是一段暫停時刻,但是進入社會工作,全部的日子鋪陳在眼前,不再有如歲時季節流轉般給我們暫停的提醒。因此,以正面角度看,這次疫情宅在家裡的時刻,就是很好的「暫停」練習。
當疫情結束恢復正常生活節奏,我們或許能記取這次「暫停」的練習,在忙碌工作中培養出隨時可以暫停的能力,與內在自我連結的當下,更清明的自我覺察,以獲得精神與心靈真正的自在。
(二) 承: 宅在家裡,時間變長還是變短?
有研究顯示,人類在被迫降低與人實際接觸,也就是社交隔離的初期,會很開心,甚至興奮,名正言順地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打卡整天上網追劇,真是撿到的幸福時光,但是到了第三周開始,情況開始轉變,欠缺與人接觸的孤立與寂寞感讓人的壓力增加,情緒不穩定,開始影響生理健康。
當大部分活動都取消了,也就是除了日常之外,特殊的活動都不見了,我們日後會如何回憶這段日子?是變得更長還是更短?
不必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人人在現實生活中都體會得到,時間的流逝不是客觀且絕對的,而是主觀且變動的。我們焦慮地等候情人的一小時,絕對比跟好友開趴的一小時還來得漫長,雖然在時鐘計量上都是一小時。
而且隨著年齡漸長,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困惑:為什麼年齡愈大,時間過得愈快?
多年來已有許多心理學家研究這個主題,有很多不同的假說,一八七七年法國哲學家珍妮特就認為,這或許與人本身的壽命比例有關,比如說,對一個十歲的孩子而言,過一年就是他人生的十分之一,而對五十歲的人來說,一年只是他生命中的五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比五十分之一大得多,所以一年一年過去,對年長的人來說是愈來愈短。
第二種假說認為,年輕時我們遭遇的,往往都是生命中第一次遇到的事,比如第一次約會、第一次受傷、第一次出國……每個第一次都帶有非常強烈的情緒與留下深刻的印象,回憶起來,就顯得那些年非常豐富而顯得時間過得很慢,隨著年齡愈大經歷愈多,之後遇到的都是日復一日習以為常的事,我們的大腦就混在一起,區分不出這一件跟另外一件有什麼不同,因此回憶起來,就是一片空白,所以日子似乎一下就過了。
人對時間的感受的確有這種矛盾的雙面性,如同卡謬在「異鄉人」這本書的描述,主角因殺人被關進監獄,在那裡,除了回憶和晝夜交替,沒有什麼事可以做,時間就這麼過去,他說:「我無法理解那些日子為何那麼漫長同時又那麼短暫。日子漫長難耐,但是時間又過得飛快,以致最後渾然不覺,所有的日子都是一個樣子。」
因為被限制做任何事,所以日子感覺漫長,但是事後回想,因為回憶一片空白,所以又會覺得時光飛快。換句話說,我們很有可能在居家避疫時,因為無法出門參加活動而覺得日子難熬,但是過了半年一年再回頭看這幾個月,因為追的劇早已沒印象而又沒有出門參加什麼特別的活動,所以回憶一片空白,也就會訝異這幾個月怎麼就過了。
所以,第二種假說認為,年紀愈大日子過得愈快,是因為「如今世事已慣」,也就是覺得天底下沒啥新鮮事,沒啥能激動自己情緒的深刻印象,當回憶一片空白,日子就這麼消失了。
還有第三種假說,認為人的代謝及機能會隨著年紀而變慢,所以我們相對速度而言,時間就愈來愈快了,學者舉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時間如流水,客觀的鐘錶時間就像等速流經平原的一條河,我們年少時在河岸輕快地奔跑,速度比水流還快(時間流得比年輕人慢),到了中年奔跑速度慢了,與河流保持同步,到了老年,奔跑速度更慢,河水流得比他快,也就是時間過得比他實際享有的快。
或許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老人家過馬路時,往往六、七十秒還走不到對街,而一個年輕人,卻能用五、六秒鐘就衝過馬路一般。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是以自身的物理條件來丈量這個世界,尺寸不同,感受結果就不同。
這三種假說似乎都有點道理,但是對我們來說,或許在每個生命階段都須提醒自己,主動做些值得記憶或述說的事,才不會讓時間就莫名其妙的不見了。
(三) 轉: 疫情後的學習工作與生活
疫情終究會過去,人們會回歸正常生活,但是因疫情而改變的許多事情,會變成常態生活的一部分,比如部分時間留在家工作以及線上會議與線上課程。
在鎖國與封城的狀態下,視訊會議已是日常,也因此產生了新名詞:「zoom疲勞」,意思指視訊會議會令人更加的疲累,因為長時間近距離凝視別人,凝視自己的影像原本就耗神,再加上,人在演化中形成的面對面傳遞及理解非語言訊息的本能無法用上,使得人的溝通難度增加,同時我們的身體在座位幾乎無法移動,這種從社交、認知到身體的多重限制,讓我們很累。
除了上班族在家上班,學生在家上線上課程也改變了大學生未來的面貌。其實在疫情之前,世界各國除了世界聞名的頂尖大學之外,其他絕大多數學校都逐漸面臨學生人數減少,大學被逼得只好想辦法開發新的營收管道。
也因為無法入校的學生在家上線上課程,大家愈來愈習慣之後,有些大學已經開始動腦筋開始試行提供線上學位的模式,除了減少教學成本,又可以吸收更多交通不便,經濟能力有限,又想獲得大學學位的學生。
更有趣的是,因為線上影音平台的盛行,大學修課也多了訂閱制的選項,也就是只要每個月支付固定的費用,就可以自由選擇修課的學分,依著自己的時間,想修幾門課就修幾門課,不必受到學費的限制。
但是該如何培養未來所需的職涯技能?
雖然半導體等等新興科技產業一片繁榮,但是絕大多數受薪族群從事的一般產業,仍然是低薪的生活型態,而且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的運用,許多低薪工作也會不見,這些只用到單一專長做單一事項的人,都將被自動化科技給取代。幾乎所有專家都認為,協調合作的能力,能有系統地理解問題,而且能夠有層次有步驟地找到問題,才是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能力。
疫情期間,很多人被迫遠距工作,時間一久,大家發現,只要有網路,加上筆電或手機,其實在什麼地方都可以上班。
即使必須進辦公室與同事及客戶互動的傳統工作,也有不少企業增加了部份時間是可以遠距工作,而許多新型態的工作,員工天天都可以遠距上班,從此人們不再是住在工作所在地,而是在生活的地方工作,這些人稱為數位游牧族。
據統計,美國數位游牧族從疫情前的七百多萬人,疫情後不到二年就增加百分之五十,已有一千多萬個數位遊牧族。這些人常到低成本國家旅遊生活兼遠距工作,拿的卻是高成本國家的高薪資,因應此趨勢,有許多城市推出共同工作室,旅遊服務……等措施以吸引這些游牧族。
新冠肺炎改變了世界,在疫情結束之後,很多事是「再也回不去了」,日本有個新名詞產生,以新常態現身的「三無世代」正式揭開序幕。
這是日本的企管顧問遠滕功提出的新名詞,指的是「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社會新現象。
日本的企業素來有加班過勞及官僚僵化等等的文化,在這疫情下被迫改變,遠滕功認為,工作的日常也將進入「無的時代」,包括無紙化、無通勤、無出差、無加班、無面對面,甚至無調職等全新的職場文化,這也許是典範轉移的機會,改善超時工作,制度僵化的老問題,個人與公司的角色,不再是依附,而是彼此專業的合作,每個人會更重視自己的成長與發展。
常看日本電影日本連續劇的人應該都知道,日本企業裡有很多冗員,或者說人在辦公室裡卻不知在忙什麼的員工。可是疫情逼迫大家遠距在家上班,個人的績效或成果透過數位痕跡,容易檢視,也像照妖鏡,看出誰是跑龍套的冗員。
同時,疫情下避免人與人過多的接觸下,消費形態與產業也面對不同的改變與衝擊,在經濟停擺下,需要大規模設備投資的產業,如航空鐵路與運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也讓所有企業思考,如何壓低固定成本,化為比較有彈性的變動費用,比如員工聘用就傾向以約聘專案計劃方式來保持彈性,把非核心的業務全部外包出去。
疫情讓全世界所有人,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網路的確很方便,現代人恐怕已無法想像假如沒有網路,那該如何工作如何過生活呀?的確,除了工作,在人際互動上網路或許也是一種「向善」的媒介,可讓我們跟原本不可能遇到的人建立情誼,也是我們獲取支持與人聯繫的救命管道,也能讓我們覺得不孤單,讓人交換意見,連結具有共同興趣的人。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網路為了獲取我們的注意力(以獲取廣告收入),透過演算法與人工智慧,幫我們量身訂做了屬於每個人獨特的網路世界,網路已成為「回音室」,我們只能看得到跟聽到我們原本已經相信的東西,我們原本就關注或有興趣的訊息,我們很難聽到不同的意見,這會加深我們的偏見,也會讓我們的立場愈來愈極端。
除了訊息來源愈來愈狹隘之外,因為大家沉迷於滑手機,不再有時間也不再有興致參加學校社團或社區的實體活動,欠缺這些接觸,會讓人更沒有安全感。而且弔詭的是,人要建立真正的友誼,還是要面對面的交流,換句話說,必須出門在一個真實的空間互動。
而且,人只要彼此有機會接觸和交流,就會想起共同的人性,換句話說,我們在網路上對不同意見的人輕易說出口的謾罵,在面對真實的人,我們通常是不會這麼沒有禮貌甚至是粗魯野蠻的。
當社會上遇到災難時,我們需要實體的空間提供互動的機會,社區中的社會性基礎設施,比如圖書館、活動中心、教會寺廟……等等,就是能維持社會性的重要地方,不是虛擬的網路可以替代的。
(四)合: 疫病裡的心理健康調適
我們在危險或不確定的環境時,就會產生壓力反應,這些遠古時代讓我們得以存活的反應,在這複雜的文明世界,反而產生了很多副作用,因為壓力引發的焦慮等等的情緒,往往會讓我們做出衝動直接且快速的行動,這些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行為,不見得是有效或適當的應對。
短期壓力對人的影響還好,但是長期的壓力是許多慢性病的來源,尤其像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層面是這麼巨大且強烈,甚至近乎永遠改變了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但是未來會怎麼樣,又沒人可以確定,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會是很大的壓力。
精神壓力會以生理狀況呈現出來,比如沒來由的不舒服,暈眩或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易怒、沒耐性,以前喜歡做的事都懶得做,睡不好覺……等等。解除壓力首先就是要能察覺自己的狀況,辨識自己的焦慮,並且承認自己正處在負面情緒當中,然後確認最擔心的是什麼事,如果能夠的話,用筆把這些潛意識擔心的事用筆寫在紙上,把它具象化,然後才能動用到理性思考去想可以怎麼做,從微小的行動重新掌握生活的控制感。
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恐懼、害怕、甚至怨恨,憤怒的情緒,但是同時也要相信自己是個有復原力的人,也知道最後總是會回歸到常態。研究顯示,人生中曾遭遇重大災難的人,大多數最終會回歸常態,因為人都有能力適應且恢復,甚至有些人會過得比以前還好,變得更有韌性。」
具體可行的方法是不要隨便追著發展中的新聞,尤其在台灣,太多各種立場的新聞評論員(名嘴),抓著不確定的新聞(也就是還在發展中或者詮釋角度的差異,還不至於算是假新聞)大肆渲染爭取收視率,若我們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上面,不焦慮才怪呢!我覺得反正疫情也不是短期可以結束的,我們不妨就只鎖定幾個優質且深入的媒體,只看「慢新聞」,也就是讓專業且客觀的專家幫我們過濾即時且混亂的訊息,我們再花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很理性的獲得所有我們應該知道的疫情動態。
再來是透過運動來化解焦慮,雖然疫情期間避免太多的人際互動而宅在家裡,但是在家也可以做很多運動的,只要動起來,壓力就會緩解。
如果能夠的話,親自做一些可以從頭到尾自己完成的事,比如煮自己喜歡的餐點,種一盆植栽,或者整理老照片與自己的收藏品……等等。這種自己可以掌握的作為可以化解疫情下不確定感所產生的壓力。
因為疫情減少了出門機會,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許多幫助別人的方法。有研究發現,當遭遇災難時,最重要的前五項是安全感、平靜、覺得自己有用,社交聯繫及對未來懷抱希望。
當我們在幫助別人,從事有益他人的事情時,就能滿足這五項中的三種,也就是覺得自己有用,社交聯繫及對未來懷抱希望,因此,即便宅在家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網路與人保持聯絡,鼓勵他人並且找到自己可以貢獻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腦海中的記憶絕大部分來自於我們的視覺嗅覺等等的感官。 白天感官無時無刻不斷接收外界無數的訊息,腦神經必須把這些如同電一般的刺激轉化為物質性的記憶結構長期儲存下來,就必須要有一段時間終止接收外界的刺激來整理與編輯那些記憶,在整理的過程中有可能拉出過去的記憶,也有可能是白天沒有被我們意識到的景象,因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我在自己的牙醫診所裡設置的社區圖書館,提供民眾免費借閱的書本數量比現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獨立書店還多,而且在行動上網盛行之前,每天到診所來看書借書的民眾比看診的人多。 住家的藏書也不輸診所,算是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圖書館,套用咖啡癡的名言:「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除了一起生活的家人知道我是
疫情這幾年,隔離已成為全世界每個人的經驗,大家因此或能稍稍體會戒嚴時代在離島戰地當兵的情境。 說稍微是因為兩者在程度上差距是很大的,現在的隔離時間只有幾天,又可以保持對外聯絡,打電話、上網、追劇、看小說……簡直是現代忙碌生活中的空白與休息。 戒嚴時期在外島,除了無法對外通訊,數以百計的日子似乎遙遙無
全世界很難找到國家公園是位在人口稠密的首都裡,更特別的是不管是從住家或緊張忙碌的辦公室,只要搭上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幾十分鐘之內就可以到達陽明山國家公園。 也因為非常方便,國家公園裡的各項措施又規劃得非常完整,可以說是老少閑宜,足以容納不同需求的民眾,因此每年入園的人數非常多,大家不知不覺把它當成街頭
疫情期間這三年不能出國旅行,你在台灣採取什麼方式旅遊呢? 在以前,為了行動的方便與自主性,幾乎都是自己開車,但是這十年來,若與朋友一起旅行,我們大多是選擇大眾運輸工具或租遊覽車,到定點後就盡量用徒步行走的方式,一步一腳印走在這塊土地上,換句話說,我們不再只是拍照到此一遊,不再路過,而是走入風景裡。當
我們腦海中的記憶絕大部分來自於我們的視覺嗅覺等等的感官。 白天感官無時無刻不斷接收外界無數的訊息,腦神經必須把這些如同電一般的刺激轉化為物質性的記憶結構長期儲存下來,就必須要有一段時間終止接收外界的刺激來整理與編輯那些記憶,在整理的過程中有可能拉出過去的記憶,也有可能是白天沒有被我們意識到的景象,因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我在自己的牙醫診所裡設置的社區圖書館,提供民眾免費借閱的書本數量比現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獨立書店還多,而且在行動上網盛行之前,每天到診所來看書借書的民眾比看診的人多。 住家的藏書也不輸診所,算是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圖書館,套用咖啡癡的名言:「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除了一起生活的家人知道我是
疫情這幾年,隔離已成為全世界每個人的經驗,大家因此或能稍稍體會戒嚴時代在離島戰地當兵的情境。 說稍微是因為兩者在程度上差距是很大的,現在的隔離時間只有幾天,又可以保持對外聯絡,打電話、上網、追劇、看小說……簡直是現代忙碌生活中的空白與休息。 戒嚴時期在外島,除了無法對外通訊,數以百計的日子似乎遙遙無
全世界很難找到國家公園是位在人口稠密的首都裡,更特別的是不管是從住家或緊張忙碌的辦公室,只要搭上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幾十分鐘之內就可以到達陽明山國家公園。 也因為非常方便,國家公園裡的各項措施又規劃得非常完整,可以說是老少閑宜,足以容納不同需求的民眾,因此每年入園的人數非常多,大家不知不覺把它當成街頭
疫情期間這三年不能出國旅行,你在台灣採取什麼方式旅遊呢? 在以前,為了行動的方便與自主性,幾乎都是自己開車,但是這十年來,若與朋友一起旅行,我們大多是選擇大眾運輸工具或租遊覽車,到定點後就盡量用徒步行走的方式,一步一腳印走在這塊土地上,換句話說,我們不再只是拍照到此一遊,不再路過,而是走入風景裡。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從昨晚開始,越晚越冷。 因此,今天早上一出門,就冷到爆。 而溫度低,會助長新冠肺炎的流行化。 但據說,只要有打新冠疫苗,並勤洗手、戴口罩,就用不著擔心。 當然,說到打疫苗,也有的星星兒感到恐懼。 那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重新找回勇氣,去打疫曲呢? 照顧者務必做榜樣,因為,新冠疫苗是隨著
之前的延宕式反應,我是兩種都有。 因此,以我這主兒女來說,反而因為看重訓練,怕到徽漿菌而重新再過一次不方便的生活。 剛好遇到小張醫師,他是感控組的組長。 (以主治醫師來說,有兩個同姓。) 小張醫師就有提到,勤洗手和戴口罩,就可以預防感染黴漿菌。 甚至,我在前幾天,也有向社工師提出,下週三的
這次談的主題,是我之前有提過類似的主題。 只是,我本身是有能力自主快篩,有的星星兒是需要他人的協助,甚至也有星星兒完全抗拒,根本無法快篩。 當然,如果說,能一輩子的自主快篩,減少他人的負擔,是件好事。 那麼,怎麼做呢? 活用影片,協助星星兒同理染疫患者的痛苦 我想,見到這段標題的讚者,反而
目前和新冠肺炎的共存,是因為有打疫苗,就有一定的減少嚴重度。 只是,沒有疫苗時,新冠肺炎剛開始,回想那兩個月,想必剛開始的適應,是比較穩。 而剛開始的在家生活,就開始規律的洗澡、做家事等。 甚至,不敢熬夜。 對於我來說,第一次的線上聚會,是新同工的開始 簡單說,原本的測試,是沒問題;沒想到
Thumbnail
在國外旅行,難免會有被感染風險,特別是出國旅遊時往往因為時差,抵抗力較弱,這時很多我們以為不會發生的事情就會不出意外地發生。面對惡名昭彰的新冠肺炎,在國外隻身一人究竟該怎麼辦!? 筆者以親身慘痛的經歷,講述在美國確診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自2019年底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仍未見趨緩的跡象。台灣民眾在完善的防疫措施下,相較於疫情嚴重的國外,對於日常生活及醫療資源的使用影響較小。即便如此民眾仍會擔心,頻繁的進出醫院可能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因而延誤或是自行中斷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
Thumbnail
樂高公司(LEGO)的總部在丹麥的Billund,自然丹麥人用樂高積木這種模組化的方式來設計風機也很正常。Vestas的模組化風機設計概念稍微有點複雜,我們以後會專文來詳述。在這裡先賣個關子。
Thumbnail
其實在與前夫剛分開後,自己帶著一歲的女兒還要把工作完成就馬上體會到,怎麼這麼難?!當時還是年底,超多案件需要處理,基本上就是犧牲睡覺時間在剪片。記得當初電腦還放在店裡,過年前趕著交件日期,請姊姊來陪女兒睡覺,我就衝到店裡剪片剪到天亮,也不知道當初是怎麼熬過來的!怎麼樣也沒想到兩年後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從昨晚開始,越晚越冷。 因此,今天早上一出門,就冷到爆。 而溫度低,會助長新冠肺炎的流行化。 但據說,只要有打新冠疫苗,並勤洗手、戴口罩,就用不著擔心。 當然,說到打疫苗,也有的星星兒感到恐懼。 那照顧者,如何幫助星星兒,重新找回勇氣,去打疫曲呢? 照顧者務必做榜樣,因為,新冠疫苗是隨著
之前的延宕式反應,我是兩種都有。 因此,以我這主兒女來說,反而因為看重訓練,怕到徽漿菌而重新再過一次不方便的生活。 剛好遇到小張醫師,他是感控組的組長。 (以主治醫師來說,有兩個同姓。) 小張醫師就有提到,勤洗手和戴口罩,就可以預防感染黴漿菌。 甚至,我在前幾天,也有向社工師提出,下週三的
這次談的主題,是我之前有提過類似的主題。 只是,我本身是有能力自主快篩,有的星星兒是需要他人的協助,甚至也有星星兒完全抗拒,根本無法快篩。 當然,如果說,能一輩子的自主快篩,減少他人的負擔,是件好事。 那麼,怎麼做呢? 活用影片,協助星星兒同理染疫患者的痛苦 我想,見到這段標題的讚者,反而
目前和新冠肺炎的共存,是因為有打疫苗,就有一定的減少嚴重度。 只是,沒有疫苗時,新冠肺炎剛開始,回想那兩個月,想必剛開始的適應,是比較穩。 而剛開始的在家生活,就開始規律的洗澡、做家事等。 甚至,不敢熬夜。 對於我來說,第一次的線上聚會,是新同工的開始 簡單說,原本的測試,是沒問題;沒想到
Thumbnail
在國外旅行,難免會有被感染風險,特別是出國旅遊時往往因為時差,抵抗力較弱,這時很多我們以為不會發生的事情就會不出意外地發生。面對惡名昭彰的新冠肺炎,在國外隻身一人究竟該怎麼辦!? 筆者以親身慘痛的經歷,講述在美國確診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自2019年底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仍未見趨緩的跡象。台灣民眾在完善的防疫措施下,相較於疫情嚴重的國外,對於日常生活及醫療資源的使用影響較小。即便如此民眾仍會擔心,頻繁的進出醫院可能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因而延誤或是自行中斷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
Thumbnail
樂高公司(LEGO)的總部在丹麥的Billund,自然丹麥人用樂高積木這種模組化的方式來設計風機也很正常。Vestas的模組化風機設計概念稍微有點複雜,我們以後會專文來詳述。在這裡先賣個關子。
Thumbnail
其實在與前夫剛分開後,自己帶著一歲的女兒還要把工作完成就馬上體會到,怎麼這麼難?!當時還是年底,超多案件需要處理,基本上就是犧牲睡覺時間在剪片。記得當初電腦還放在店裡,過年前趕著交件日期,請姊姊來陪女兒睡覺,我就衝到店裡剪片剪到天亮,也不知道當初是怎麼熬過來的!怎麼樣也沒想到兩年後才是真正的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