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白優雅~鳴鳳關公亭.六寮千年桐.薰衣草花田1日(台中出發)

聰頭夫妻趴趴go
發佈於步道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桃竹苗一帶是台灣油桐樹最多的地方,
日據時代引進台灣種植,
木油桐乏人問津,
只好滿山蔓延,
變成山林間野樹,
近年來搖身一變成為觀光資源。
雄獅旅遊配合季節規劃健行賞花行程,
因為是我們沒走過的步道,
所以充滿期待。

六寮古道+藤坪步道

遊覽車停在水濂洞停車場,
步行走回峨眉鄉獅山遊客中心,
從歇心茶樓旁的巷道走,
接上六寮古道,
看到溪裡優游的鴨子,
團員都興奮得拍照。
歇心茶樓
桐花迎賓
鴨子戲水

「六寮」名稱由來,
昔日金廣福墾號於峨嵋、南庄山區開發,
為與賽夏族原住民對抗,
而設置的三十六處隘寮之第六個隘寮。
六寮古道雖名為古道,
但現在是鋪上柏油的產業道路,
僅供山上居民出入之用,
禁止外車進入,
人車稀少,
聽著潺潺流水聲,
沿石子溪而行,
路徑平緩好走。
步行10分鐘,
先看到往萬佛庵步道路標,
再一會兒路過親子亭,
繼續往前領隊提醒往左接上藤坪步道,
藤坪步道早期以盛產黃藤而得名,
又因藤蕨植物生態豐富,
所以被稱為「藤坪」古道。
六寮揭示排
六寮古道揭示牌
六寮古道是鋪上柏油的產業道路平緩好走
一旁還有許多步道分支
小花圍繞的親子亭
「藤坪」古道圖
看到左邊的告示了嗎??挑戰區到了
藤蕨植物生態豐富
藤蕨植物生態豐富
有古道的fu了
循著古樸的石頭階梯往上走,
自然生態十分豐富,
落地的桐花不多。
天空飄著雨,
但因有林蔭遮擋,
所以感覺雨絲時有時無,
雖然帶了傘,
還是決定不撐傘。
連續爬坡越走感覺越熱,
往上看到一座橋,
一鼓作氣爬上去,
到了橋上桐花變多了,
繼續直上棧道階梯,
到最高點藤坪步道觀景台,
往下的階梯滿部落下的桐花,
你可知道飄落的油桐花大都是雄桐花,
雄花花柄細而易斷,
整朵花會連同花柄掉落,
而且雄花的開花量大,
因此整朵完整的落花會隨風飄落,
雌花花瓣則是會一瓣瓣脫落,
中心的雌蕊留下發育為果實。
陡上的階梯
桐花 ◇雨
最平坦的一段
又見桐花舖滿的階梯
體力與時間充足者可以順遊猿山步道

往遊客中心回程,
以泥土山徑為主,
這一側路面是乾的。
途中會經過休憩平台和賞鳥平台。
很陡的階梯往下走就是遊客中心了。
獅山遊客中心前身是「獅山國小」,
因招生人數銳減,
於民國76年廢校。
遊客中心成立於民國90年,
由獅山國小校舍改建,
提供旅遊相關服務。
領隊預留讓我們走步道的時間是2小時,
我們只用了40分鐘,
聰嫂一直想玩擂茶,
所以決定到「歇心茶樓」。
桐花雨下小憩
泥土山徑
遊客中心它的前身是「獅山國小」

擂茶體驗

自己擂茶大約需要半小時,
擂缽以陶土拉胚製成,
擂捧是油茶樹幹,
擂茶的材料有綠茶、芝麻、松子仁、
葵花子仁 、南瓜子仁……等。
擂茶時看似輕鬆,
但很快就會手痠,
是費工又費時的事。
所以須有人輪替。
擂成粉狀還不夠,
必須擂出油成膏狀,
否則入口到喉嚨會有沙沙感。
加入擂茶粉是為了有淡淡的甜味,
使口感更好。
沖進熱水繼續擂,
混合均勻後就完成。
擂茶倒入杯中加入米仔(很像米香),
喝起來有堅果和茶香,
加上米仔的香脆,
有幸福的感覺。
遊客中心一景
瑪格麗特與油桐
擂茶的材料
擂茶教學
開心的擂
手痠了換人
擂成粉了
加水
完成試喝
米仔與擂茶
加入米仔
しあわせ

水濂洞步道

走回停車場還有時間,
再到水濂洞步道。
看到「水濂洞」想到西遊記,
本是一股瀑布飛泉,
遮掛洞口,
遠看似一條白布簾兒,
近看乃是一股水脈,
故曰「水簾洞」。
水濂洞
水濂洞步道

水濂洞步道為全長175公尺,
由石板階梯與木棧道構成的環狀步道,
是獅頭山步道群中最輕鬆的健行路線。
步道終點就是水濂洞,
是獅頭山區最大的天然岩洞,
實際走訪沒有看到想像中的水濂,
但濕氣還是很重。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
新埔枋寮人釋魏開大師在洞內設廟,
主祀釋迦牟尼佛。
洞前有淙淙溪流,
聲如梵音繚繞,
所以又名「梵音寺」。
走水濂洞步道沿路看著清澈的石子溪,
聽著流水聲,
把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難怪大師選擇在此修行。
石板階梯與木棧道構成的環狀步道
適合修行的聖地
淙淙溪流
梵音寺~螢火蟲秘境

北埔老街漫遊

中午在北埔老街停留,
北埔老街是全台古蹟密度最高的老街,
北埔老街從街頭走到街底,
200 多公尺內就有五個古蹟、
一個歷史建築。
全台古蹟密度最高的老街

金廣福墾號

1835年北埔成立了金廣福墾號,
當時這建築物就是指揮中心,
「金」是吉利,
「廣」是客家,
「福」是閩南,
為當時臺灣閩粵族群立下合作典範。
墾拓初期常受到原住民強烈騷擾,
為了驅離來犯的原住民,
設置防禦工事、建置隘寮。
金廣福只開一個門,
設有槍口,
使用空心磚,
可以試著敲牆磚聽聲音。
金廣福墾號
當時臺灣閩粵族群立下合作典範
防禦用的槍眼


天水堂

天水堂在金廣福公館的左前方,
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
故名天水堂。
天水堂之門樓(或稱門屋)為燕尾造型。
內部仍有姜家後代居住,
屬私人宅院並未開放參觀。
天水堂
天水堂

姜阿新洋樓

姜阿新洋樓是日治時期
保留至今的西洋風格建築,
展現了北埔姜家歷史、
姜阿新的生平事蹟、
北埔茶業發展史等。
「金廣福公館」和「姜阿新洋樓」,
只在假日開放需收門票,
但防疫期間都暫停開放。
姜阿新洋樓
姜阿新洋樓

慈天宮

「慈天宮」是三級古蹟,
創建於清道光 26 年,
不僅是北埔地區最重要的宗教廟宇,
也是北埔在地人的信仰中心
相傳創建於1835年,
主要祭祀觀音菩薩,
而且是男觀音喔!
慈天宮

吊筒上具有翅膀的飛天仙人素材,
也有人說是西方的天使。
吊筒上具有翅膀的飛天仙人素材
廟前石獅

一般廟宇的蟠龍柱以頭下身上的降龍式為多,
慈天宮較特殊採頭上身下的升龍式。
廟內的二組二十四孝石柱,
雕工流暢而有韻味,
亦為全台廟宇所僅見。
在台灣很多廟宇,
故把西洋人刻於廟頂扛重柱,
有偷偷報復的快感,
在這裡也可看見。
步口檐廊的石雕蟠龍柱均採升龍造型
昇龍石柱
二十四孝石柱
業已失傳的彩繪泥塑
業已失傳的彩繪泥塑
憨番扛大杉/憨番是指荷蘭人/處罰荷蘭人的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

叮咚橋


廟旁還有一個小景點「叮咚橋」,
是早年北埔人用來防禦敵人的秘密武器,
使用鬆垮的石板組合而成,
有的是平整固定的,
有的是傾斜會搖動的,
外人踩錯石板就會發出聲響,
透過機關來查覺有沒有外人入侵。
鬆垮的石板組合而成「叮咚橋」

老巷散步

金廣福公館旁的水井巷,
透過「老巷新生」,
以卵石、石板鋪面的巷道,
讓人彷彿墜入時光隧道,
回到早年傳統聚落的歲月。
因為進不了「天水堂」參觀,
心裡打定主意,
那就到利用古蹟「天水堂」的右廂房,
闢成的「水井茶堂」用餐,
在門口想好點餐內容,
卻遇上負責料理餐點的人員休假,
取得同意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
改到人氣很旺的「老街粄條」,
吃道地客家美食,
只有兩個人,
能攻掠的菜色有限,
結論是經濟實惠。
水井茶堂
水井茶堂
水井茶堂
水井茶堂
廟旁小巷
土角老屋
碰噗啊~汲水器
老公佈欄
叮咚橋
懷舊童玩
老街粄條
老街粄條
老街粄條

葛瑞絲香草田

吃過中餐開始下起雨,
領隊調整下午行程先到頭屋葛瑞絲香草田,
聽了簡報並試擦薰衣草精油,
就讓大家到薰衣草田拍照。
沒有陽光的照耀,
薰衣草的紫色無法跳躍亮麗。
提到薰衣草大家會連結普羅旺斯和北海道,
台灣氣候潮濕,
不適合薰衣草生存,
因為超過28度薰衣草就會熱死,
而且觀賞用的羽葉薰衣草沒有精油,
只有齒葉薰衣草精油量才較多。
葛瑞絲香草田,
每年重新種植薰衣草,
留下存活的母株,
逐漸馴化出適合台灣生長的花苗,
存活率由2%提升到80%。
一公斤的薰衣草蒸餾萃取2cc精油。
搜尋資料得知創辦人劉志宏,
是為了協助戒毒者就業,
嘗試辦過多種事業,
最後覺得薰衣草事業是最適合的,
這裡是台灣唯一專門雇用戒毒者的庇護農場。
聰嫂有購買薰衣草精油,
因為很容易被皮膚吸收且不黏膩。
葛瑞絲香草田
精油製作及薰衣草品種解說
葛瑞絲香草田
葛瑞絲香草田
葛瑞絲香草田


雲洞宮步道

原定安排走夢幻桐花步道,
但該步道坍塌封閉,
改走雲洞宮健行步道。
位在頭屋鄉鳴鳳村的雲洞宮,
周圍山巒層疊,
位居高處視野良好,
天氣晴朗時可遠眺苗栗市區。
我們到達時下著毛毛雨,
山嵐壟罩的雲洞宮更有靈氣。
從雲動工走到古道群入口,
是一連串的上坡階梯,
步道鋪設得很平整,
但感覺到訪的遊客應該不多,
加上長年溼氣重,
階梯都有綠色青苔痕跡。
我們只在古道的開始一小段賞花,
雨水打下的桐花,
落在古道上更有詩意。
山嵐壟罩的雲洞宮
附近有鳴鳳古道
雲霧繚繞
這兒有許多步道
開始登山了
階梯
古道1鳴鳳
古道2南隘勇
南隘勇古道
南隘勇古道
鳴鳳古道
鳴鳳古道
下山
打道回府

今日造訪的竹苗古道算是啟蒙,
他日再揪好友一起完整探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桃竹苗旅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