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要來介紹這張專輯:白人爵士小號手與歌手Chet Baker早期的歌唱專輯。想聆聽精彩的完整專輯與曲目嗎?請點擊以下連結:
本集我們破天荒一口氣介紹三張專輯!
為什麼呢?因為大致上來說,Chet Baker的歌聲很適合在夏日午後聆聽,悶熱的季節,也許有午後陣雨,他的歌聲為我們帶來沁涼的感受。
不知為何,爵士樂手常常帶有一種憂鬱的氣質,尤其在黑人爵士樂手當道的當時,被稱為「白人希望」的爵士小號手Chet Baker身上特別明顯。
Chet Baker的第一張演唱專輯《Chet Baker Sings》,讓原先習慣黑人爵士小號手路易斯.阿姆斯壯的聽眾們,發現原來能吹奏小號、又能有好歌喉,不是黑人的專利。這張專輯太成功了,在隔年又錄製了《Chet Baker Sings And Plays》。於是人們開始對Chet Baker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重振白人在爵士樂壇的聲望。Chet Baker被賦予的「白人希望」這個使命,讓他迅速走紅,又讓他跌入了痛苦的深淵。
年輕時的Chet Baker有著英俊叛逆的外貌,因此被人冠上了「爵士樂界的James Dean」這樣的形象。然而這些種種世人加諸於他身上的標籤,讓他迅速走紅、拍攝電影,卻也加速他的沉淪。
名聲來得太快,再加上諸多的壓力,60年代的Chet Baker開始嚴重受到海洛因毒癮的侵蝕,不但在歐洲被監禁、驅逐出境,更因為他在酒吧和人起了衝突,牙齒被打掉了,而無法正常地吹奏小號。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Chet Baker的小號聲讓人感覺「漏風」。除了影響他吹奏小號的音色,時常錄製爵士歌曲的他,這下連唱歌的咬字也出了問題。
往後的二十多年,Chet Baker都在毒癮以及事業壓力當中掙扎。直到198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了演奏會後回到飯店,被發現意外墜樓,陳屍在飯店外。他的一生,就這樣結束在一場疑雲當中。
我們應該珍惜Chet Baker在1960年代以前的小號演奏以及演唱錄音。今天我們聽到的這些錄音,都是在Chet Baker染上嚴重毒癮、牙齒被打掉以前。彷彿是預知了他往後悲劇性的人生,而提前註記了他明亮輝煌的時刻,將他純真、追求美好音樂的瞬間化成永恆。
一首《Born To Be Blue》,天生憂鬱,可說是Chet Baker的最佳寫照。
歡迎點擊追蹤來關注嵐音社最新文章,
也歡迎您點擊個人頁面中的FB與IG連結,來追蹤我們不同於文字的最新影音動態!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