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妳有對象了嗎?要不要幫妳介紹?」
「怎麼認識的?在一起多久了?」
「有沒有考慮結婚啊?什麼時候結婚?」
「打算生小孩嗎?」
圖為《不當媽會怎樣?》一書封面
「妳有小孩嗎?」
這可能是在看起來應當是媽媽的年紀,週遭的朋友都結婚生小孩時,你最常聽見的一句招呼語。

初經來臨後,你就具備了生育能力,你開始被教導各種女性必須知道的事。而當到了適婚年齡後,耳朵旁開始接到越來越多看似關心的問句,你可能不再被當成女孩看待,介於少女與應當要步入婚姻的女人之間,有可能在你自己還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時,就先被主流的社會框架釘住,內心也慌亂起來,可能開始覺得自己的步調是不是需要做什麼調整?這也是我曾經陷入的迷思。
「不當媽會怎樣?」
坦白說,我自己還沒想過這個問題。過去,我可能只有想過「以後我會(要)成為一位媽媽」,但在成為母親之前,我還必須經歷這些過程:「從女孩蛻變成女人、遇見對象、交往、進入婚姻,接著和伴侶討論是否生小孩?討論多久之後生小孩?又或是一切順其自然?」,這些曾在腦海中閃過的問題,都好像已將自己放在「女孩長大、懷孕生子、成為母親」的主流文化。但是,關於「不當媽會怎樣?」的問題,我們有想過嗎?又或我們如何做選擇?

不是媽媽的我們,是誰?

不當媽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關於沒有生小孩的女性,這群人是誰?為什麼不生小孩?作者一開始就先聊這些稱呼的用字遣詞,潛藏許多的負面標籤。

引用書中一段原文:
在英文裡,沒有生小孩的女性沒有好的稱呼,每個稱呼都讓人聯想到我們不具備的身分,而非我們是誰。
不孕、不生、無後。
這些字詞透露出批評的意味。
非媽媽、沒有孩子的女性、非人母。
沒有一種稱呼我們這些女性的方式不帶否定詞。我們只不過被當作母親的相對面。

這些一點也不中性的稱呼方式,將女性困在無後不生這類的用語裡,一個是生不出孩子的傷心人,另一個則是悠然自得的逍遙人。
就連在醫學上,也只有沒有生過小孩的「未產婦」,沒有更適當且中性的詞彙來稱呼這群女性。以下,只好先稱作「非媽媽」

非媽媽指導手冊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市面上通常都是有關於孕婦、親子育兒、教養等手冊,從懷孕流程一直到育兒教養的問題,都能從眾多的書籍中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即使書上沒有告訴你的事情,也可以找到許多有經驗的媽媽們來回答。可是,非媽媽又該怎麼做?你可以反問你的母親嗎?但你的母親她本身自己是位媽媽,又有多少經驗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呢?

而目前沒有一本書來告訴你,關於非媽媽該怎麼樣?講白話一點,這或許是第一本《非媽媽指導手冊》。作者訪問了跨越五個世代、數百位無後女性,分享與整理她們與她自己的人生閱歷,包含了各個層面:職場生活、家庭、社交、身體、宗教、老年、遺產等。關於非媽媽的問題,這可能也是現代社會裡,許多女性必須開始面對的其中一個課題,畢竟現在不婚、晚婚的女性比例也逐漸提高。

令我有感觸的五個層面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第一本談論沒有孩子議題的書,但閱讀後確實可以讓自己提早瞭解,關於當媽媽或不當媽媽的狀態下,可能需要面對的問題。
  • 工作
    從最貼近每日的職場生活,當女性教育程度與工作年資提高時,工作可能成為他的小孩,他沒有結婚或是不生小孩的機率也跟著提高。而生了小孩的女性,可能需要面對的是,該如何家庭與事業兩者兼顧?以及職位升遷的機會可能也相較男性來的低。
  • 家庭
    決定選擇單身生活的人,「家庭」對他來說是什麼?誰是他的家人?當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們都成立屬於自己家的時候,在身為姑姑、阿姨的身分裡,他們會和我繫在一起嗎?還是我只能是處於原生家庭的隔代親戚?
  • 社交
    如果你的朋友都成為母親,而你沒有孩子呢?友誼間的話題是否該圍繞在孩子身上?朋友可能會擔心你,盡量不跟你提孩子的事情,但共通點是否變得少之又少?又或你可能開始期待哪一天,朋友的孩子都長大了,友誼會再恢復原來的親密,沒有距離。
  • 身體
    不生小孩的女性,獲得婦女病(像是:子宮頸癌、卵巢癌、乳癌)的機率相較生小孩的女性來的高,這件事以前大學讀生物學時就知道了,但在現實生活中,當女性的子宮、卵巢與乳房產生病變時,究竟該以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
  • 老年
    若選擇獨居,是否該學習和鄰居社交?是否該開始研究關於自己的長照?可能年邁的哪天,一不小心跌倒或生場大病,誰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予幫助?又以生命存在的意義來說,如果沒有小孩的話,你是誰?你的一切又如何延續?

結語

這本書,打破了女性必須成為母親的第一刻板印象,在女性的不同人生選擇裡,沒有小孩究竟代表著什麼?看到這裡,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你,歡迎到書店走一趟,試著閱讀《不當媽會怎樣?》,希望你也能有所收穫,也可以開始思考,無論自己當媽媽或不當媽媽時,在不同身分底下,還會遇到多少差異與問題呢?
但願有一天,女性不會被理想化,女性可以選擇自己的角色,清楚知道自己是誰,決定成為自己心中的模樣。

書籍資訊

《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
原文名稱:Do You Have Kids?: Life When the Answer Is No
作者:凱特・考夫曼 Kate Kaufmann
譯者:趙盛慈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0/04/30
ISBN:9789869760386
#不當媽會怎樣 #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
#大塊文化 #試讀活動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影評_心靈哲學】《阿拉斯加之死》在這不完美的世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若從片名來看,你可能會認為這部災難片、勵志感人片,但若你直接看英文原名,會發現英文原名很直白易懂,就叫做進入荒野(Into the Wild),而中文的譯名則非常藝術有哲學,譯成《阿拉斯加之死》,除了點出劇情裡的「死亡」,更點出了片中代表夢想與幸福的烏托邦-「阿拉斯加」。
Thumbnail
avatar
謝宜孝
2020-08-01
# 18《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下):社會中存在但你不知道的習慣!# 18《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下):社會中存在但你不知道的習慣! 個人有習慣、消費有習慣、公司組織有習慣,連社會也有習慣,這些你都知道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洞察在社會背後的種種習慣吧!
Thumbnail
avatar
DTBar 喝吧!
2020-04-04
無雷分享|《小丑》我不是一個瘋子,我只是活在一個像瘋子一樣的社會改編自DC旗下經典反派小丑的一部「心理驚悚片」。由演技保證的瓦昆菲尼克斯所主演,講述一名失敗的喜劇演員(亞瑟弗萊克),被這殘酷的社會不斷壓迫,從看清社會冷漠的絕望,到蛻變成嶄新自我的心路歷程。(是時候改變你的觀影視野)|無雷分享
Thumbnail
avatar
電影宅男
2019-10-04
9 道德無專利、怎樣教孩子才叫開明?──《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讀後記2019C9事實勝於雄辯,道德不是宗教的專利,培養道德不需要神,不需要宗教。開明教育的關鍵,在於孩子可以質疑,可以不同意,而不在於說些模棱兩可的蠢話。教會學校往往以教育的名義掩護灌輸式傳教。相關書籍、網站的介紹。
Thumbnail
avatar
局外人
2019-06-26
球評曾文誠的《環島浪漫》──這種鳥不生蛋的地方怎麼會有旅館? 《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 第一步跨了出去,就有了完賽的力量! 與台灣的一場最浪漫互動,收錄57歲的曾公、36天徒步環島的文字、照片全記錄,不僅探索台灣景物與風情,也是曾公回顧成長點滴,完成一場自己與台灣的浪漫之旅。
Thumbnail
avatar
好讀出版
2018-05-11
零碳人的溫柔革命:《環保一年不會死》的有趣生活實驗<p>所謂的革命,通常是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然後會以強烈的態度指正別人;推到極致,甚至會以強大的壓力甚至暴力來達其所願。溫柔的革命剛好相反,是從自己改變做起,透過尊重與包容,讓周邊的人因為親眼所見而改變。</p>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