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有感|內建母愛?

更新於 2023/07/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己到底有沒有母愛?相信這是不少女性存在的疑問,特別是面對是否要生孩子時,更會反覆思考這個問題。畢竟小孩生出來了,是一輩子的事情,總不能生出來發現不喜歡或受不了就丟包吧?
曾經的我也是對小孩算是敬而遠之,特別是親朋好友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跟其他人圍著一起說:「好可愛啊!」然後被詢問要不要抱抱看,便會禮貌婉拒:「謝謝,不用了,怕弄的他/她不舒服」。雖然在路上可以包容別人家的小孩吵鬧,但看到可愛乖巧的小孩也不會特別想自己也擁有一個。更甚者,在我當小學補教或助教時,對孩子也不會溫柔親切,每次下課更是被氣得不輕,所以當時以為自己是不生派。
現今社會的女性到了一定年紀,只要知道你是已婚,身邊不論是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甚至是打掃的阿姨也會問你「生不生小孩」、「為什麼不生小孩」、「早點生比較好」等,諸多圍繞生育的問題襲來,讓你不得不認真思考「到底生,還是不生?」撇開財力、大環境等因素,單純就個人意願來分析,「生不生孩子」很容易會與「我有沒有母愛」連繫一起。
曾經跟已婚有孩子的同事聊天,提及自己其實沒有很愛小孩時,她說:「我以前也不愛小孩,但生了就發現是只愛自己的小孩。」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也可能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所以不再排斥生孩子,而是以比較開放的態度去面對。「如果有了就生,不強求一定要生。」也許是這種想法的關係,讓我從懷孕到育嬰期間的情緒都蠻平穩、理性。
不否認剛生出兒子時,也會覺得他黑黑紫紫醜醜的,但慢慢便開始湧現母愛,覺得他的外表、很多行為也很可愛。不過每個媽媽對自己的孩子的母愛有多有少,這是外人難以評論,更不應該用「過去你都不愛小孩,所以你現在也不愛你的小孩」來對媽媽們蓋上標籤,這不但是一般自以為是,對當上媽媽一角的女性而言,也是一個嚴厲的指控與打撃!
這是我偶然一次在論壇看到別的媽媽求助發文,就因為過去不愛小孩,當生下自己的小孩,在照顧時遇到難題便被丈夫指責揶揄,這讓我有感而寫下這篇文章。我相信大部分的媽媽也是愛自己的小孩,只是母愛的「量」卻容易受很多因素所影響,例如:產後憂鬱、長輩干涉、成長背景、價值觀等所影響及改變。這時候,我覺得不應先檢討母親愛不愛自己的小孩,而是給予包容與體諒,了解背後的原因再作出判斷。
當然,也有些研究指出,母愛並非完全內建,從成長的家庭、文化、教育、社會經驗等,都會對母愛的發展和表現產生影響。特別現在社會中的女性地位已遠不同於過去,且有一定教育程度,對於生兒育女的想法與選擇更是各有想法,所以不應再用過去的觀念:「喜歡小孩的女生一定很愛自己孩子」、「大家都內建母愛」、「生了就會愛」強加別人身上。大家應該尊重每位女性的選擇和權利,不論是選擇成為母親或是不生族,追求其他事業、夢想,都應該給予尊重。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與創作!✨✨
歡迎追蹤我的IG (@louisbaby06)粉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135內容數
✿ 歡迎分享交流✿ ✎ 港台生活的小事 ✎ 育兒生活大小事 ✎ 職場生活大小事 ✎ 各種聊天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港女媽媽在台灣 的其他內容
剛當上新手媽媽時,真的遇到很多狀況也忍不住上網google,不得不說網路真是偉大的發明。像剛把嫩嬰路易帶回家時,最先要面對就是他的作息....
台灣與香港對於孩子滿月的習俗比較不一樣,個人覺得蠻有趣的。
剛當上新手媽媽時,真的遇到很多狀況也忍不住上網google,不得不說網路真是偉大的發明。像剛把嫩嬰路易帶回家時,最先要面對就是他的作息....
台灣與香港對於孩子滿月的習俗比較不一樣,個人覺得蠻有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兒子生病,讓我再次覺察到自己為人母後才被激發出來的潛能。很多人在生小孩前可能都會有一些考量,可能考量經濟能力、有沒有房子、會不會失去自己⋯⋯或擔心自己和另一半的能力,而有所顧忌,導致不敢生小孩。我想分享自己的經驗給正在考慮要不要生小孩的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關於生小孩的問題,作者剖析了自己對生與不生小孩的看法,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對生活的反思。文章深入淺出,讓人思索牽連人生。
Thumbnail
昨天看到超級歪的「反出生主義」影片,非常喜歡,但在肯定出生那part,尼采有個觀點,是「父母不論孩子有無缺陷,都一定會愛他。」 ​ 在我看來,根本就是活在美好家庭裡的人才講得出來,說「愛」很容易,誰都會說。 ​ 但有愛又怎樣?重點是你有做出任何讓孩子感到「被愛」的行動嗎?
Thumbnail
▓我的育兒期是有期限的,但有些人不是   我在某幾年的時候,清楚地明白到我哪幾年是處在「母愛高漲的時候」,為小孩做了很多,那也是在母愛減少的時候才體悟到的。在36歲那年生了老三,本來「以為」會跟以前一下,興緻滿滿、無怨無悔地帶小孩的,結果發現,不是,原來育兒期已過,太晚生了,也是離前面2個女兒很
Thumbnail
女人的大腦,會因為看到嬰兒的臉部表情就比較有反應。科學家現在驗證這個假說。這表示演化讓女性適合當嬰兒的照顧者,但也就演變出男女不平等的分工,讓女生被綁在「母職」的「天賦」。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所有的男生,想要生育小孩前,先想辦法搞清楚未來小孩的媽媽是哪種人?一定要「天性愛小孩」,小孩才會擁有一個願意親近、陪伴、負責任到底的媽媽。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兒子生病,讓我再次覺察到自己為人母後才被激發出來的潛能。很多人在生小孩前可能都會有一些考量,可能考量經濟能力、有沒有房子、會不會失去自己⋯⋯或擔心自己和另一半的能力,而有所顧忌,導致不敢生小孩。我想分享自己的經驗給正在考慮要不要生小孩的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關於生小孩的問題,作者剖析了自己對生與不生小孩的看法,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對生活的反思。文章深入淺出,讓人思索牽連人生。
Thumbnail
昨天看到超級歪的「反出生主義」影片,非常喜歡,但在肯定出生那part,尼采有個觀點,是「父母不論孩子有無缺陷,都一定會愛他。」 ​ 在我看來,根本就是活在美好家庭裡的人才講得出來,說「愛」很容易,誰都會說。 ​ 但有愛又怎樣?重點是你有做出任何讓孩子感到「被愛」的行動嗎?
Thumbnail
▓我的育兒期是有期限的,但有些人不是   我在某幾年的時候,清楚地明白到我哪幾年是處在「母愛高漲的時候」,為小孩做了很多,那也是在母愛減少的時候才體悟到的。在36歲那年生了老三,本來「以為」會跟以前一下,興緻滿滿、無怨無悔地帶小孩的,結果發現,不是,原來育兒期已過,太晚生了,也是離前面2個女兒很
Thumbnail
女人的大腦,會因為看到嬰兒的臉部表情就比較有反應。科學家現在驗證這個假說。這表示演化讓女性適合當嬰兒的照顧者,但也就演變出男女不平等的分工,讓女生被綁在「母職」的「天賦」。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所有的男生,想要生育小孩前,先想辦法搞清楚未來小孩的媽媽是哪種人?一定要「天性愛小孩」,小孩才會擁有一個願意親近、陪伴、負責任到底的媽媽。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