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佛教入門【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下篇】修持方法

  1. 學佛要有出離心,就是不執著。
  2. 學佛要有慈悲心,以智慧領指導慈悲。
  3. 學佛要有菩提心,清靜的自覺,防止我們走入歧途,堅定我們對佛法的信心。

平常生活:檢點自己,是否盡到了責任。

修行生活:離不開戒律。

修行的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智慧:
聞慧-虛心學習。
思慧-縝密研究。
修慧-實際體驗。


定:

  • 第一層次-在平常生活中用功。
    堅定的信念。
    冷靜的思考。
    安詳的言行。
    專注的精神。
  • 第二層次-坐禪的原則和要訣。
    堅信修行的方法。
    思考修行的情形。
    調身,調深的姿勢。
    調息,調息的呼吸。
    調心,調心的專注。

三皈依:

  • 盡行壽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
  • 盡行壽皈依法,不皈依外道邪說。
  • 盡行壽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眾。

念佛三種人:

  • 第一種:人天善法。
    為了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或是使家人開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災祈福,解怨釋結。
  • 第二種:正信的佛子。
    為了人間苦多樂少,生命危脆,所以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待至位階不退,再入娑婆,廣度眾生,成就無上佛果。
  • 第三種:上乘的利根。
    相信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此如禪宗四祖道信大師所說:若知心本來不生不滅,究竟清淨,即是佛國淨土,更不須向西方。這一等人,雖不求生淨土,但亦不得不生。得到念佛三昧時,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不一不二,那時,時時處處都能見佛在說法,時時處處無非極樂國土了。
眾生的業深障重,在修行淨業時,一開始即以第三種人自居,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切實際的;以第二種層次來修念佛法門,是最落實可靠的。

佛教發生在印度,印度佛教一共分為三個時期:

  1. 原始佛教,釋迦佛尼佛在世的時候,及釋迦佛尼佛入滅之後的一段時間。
  2. 佛滅之後的三、四百年左右,佛教的思想漸漸產生地域性、思想性的變化。所謂部派佛教,便因此產生。比較保守的叫上座部,比較開放的叫大眾部。
  3. 大乘佛教,佛涅槃後五百到一千年之間漸漸產生的佛教形態。

印度的大乘佛教又分成三個派系:

  1. 是空的
    根據般若的思想,產生了中觀學派。
  2. 是有的
    根據唯心的思想,產生了瑜珈學派。
    根據為識的思想,產生了如來藏學派。

佛教把善法,分為五個層次

  1. ,是指具足完美的人格。盡人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最基層的條件。行善的定義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獨善是人的善法,兼善是天的善法。
  2. ,具備人天標準,再加上禪定及智慧等的修行,最後得到解脫而進入涅槃的,是聲聞緣覺二層的層次。
  3.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raw-image



書名:佛教入門

作者:聖嚴法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龎演向的沙龍
15會員
63內容數
龎演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8
牧牛人所代表的是修行者,但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整個人,而是指「內在要修行的自我」。 牛代表的是「心和新的活動」,它是修行者要面對的主要對象。
Thumbnail
2021/07/08
牧牛人所代表的是修行者,但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整個人,而是指「內在要修行的自我」。 牛代表的是「心和新的活動」,它是修行者要面對的主要對象。
Thumbnail
2021/06/28
舉止像個禪師或談論何謂禪師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成為禪師卻相當困難。
Thumbnail
2021/06/28
舉止像個禪師或談論何謂禪師是很容易的,但要真正成為禪師卻相當困難。
Thumbnail
2021/06/19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Thumbnail
2021/06/19
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六祖壇經告誡修行者,絕不可以把修行的前導步驟誤當成禪本身,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它們。某個意義下,一個人愈投入於這些前導步驟,離禪的真正精神就愈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01 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仰仗一份的信仰,信心,我們是先偏重在業力的修學,所謂的事修,比方說你會去拜懺,拜八十八佛,大悲懺;比方說,我們會去持咒,乃至於做慈善事業。我們剛開始,總是希望我們身口意的罪業慢慢的減少,我們的善業慢慢的增長,所以我們剛開始先調整我們生命中的業力,剛開始是這樣。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01 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仰仗一份的信仰,信心,我們是先偏重在業力的修學,所謂的事修,比方說你會去拜懺,拜八十八佛,大悲懺;比方說,我們會去持咒,乃至於做慈善事業。我們剛開始,總是希望我們身口意的罪業慢慢的減少,我們的善業慢慢的增長,所以我們剛開始先調整我們生命中的業力,剛開始是這樣。
Thumbnail
疫情期間心情煩悶時,不妨來讀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來深入了解佛教
Thumbnail
疫情期間心情煩悶時,不妨來讀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來深入了解佛教
Thumbnail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Thumbnail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Thumbnail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Thumbnail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法鼓山的理念 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一念清淨,一念見淨土;念念清淨,處處淨土。
Thumbnail
法鼓山的理念 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一念清淨,一念見淨土;念念清淨,處處淨土。
Thumbnail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Thumbnail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