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佛教入門【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篇 佛陀示現

  •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死了之後,即由親屬請了出家的僧尼,為之誦經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約僅僅如此。當然,這些觀念和現象,站在作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說,佛教並不反對,只是佛教的內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並不僅是如此。
  • 佛陀從苦行的經驗以及享樂的事實中,理解到極端的苦行和放任的享樂,同樣無濟於開悟的目的,此在後來佛陀訓誡他的弟子時,便做了這樣的說明:比丘們!當過宗教生活,需避兩種極端。那兩種極端呢?一是貪於享受歡樂的快樂生活,這是卑下的、有害精神的,是無聊的浪費;另一是苦行的生活,那是淒慘的無聊和浪費。比丘們!完成者(如來)是避免了這兩個極端,發現了行之於中央的大道。這條道路,便是開眼睛神,是安、是知識、是悟、是至涅槃的大道。佛教稱此為不苦不樂的中道行。
  • 迷戀的情愛,生存和悅樂的渴望和回憶,必須要用堅定的信念來與之戰鬥。那些東西,確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求上進的根源,但也均係苦難的泉源。
  • 佛陀的覺悟,究竟是什麼呢?最主要的便是四聖諦和八正道。
  • 信佛與法而不信僧,沒有示範性的人格可學習模仿。
  • 釋尊在世的時代,為了強調僧寶的重要,說他是佛陀,但他也在僧中。可見,雖是佛陀,也是以僧中一員的立場,與眾生接觸教化,亦以平等的觀念,參加僧中生活。
  • 一切事物的發生皆有其原因,最聖者則教我們,如何地次第減除這件事及其發生的原因。這是偉大的沙門(佛陀)教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 構成凡夫是間的要素者,名為五蘊(色、受、想、行、識)。
  • 十二因緣的生死觀,過去世(無明、行)、現在世(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未來世(生、老死)。
  • 要想不老、不死,唯有設法不再出生,要想不再出生,便不得造下有漏的生死之因,要想不造生死之因,對於貪戀的事物,便當立即放下求取和不捨的心念,要想無取無求,唯有首先排除避苦求樂的愛欲心,要想無愛欲心,便當不再領受苦樂的感覺,要想不受苦樂所動,當求六根清淨,不與六塵接觸,要求六根不觸不塵,唯有不起六入,六入是由名色所成,要求不起六入,便不宜求生投入母胎,投胎的主體是業識~
  • 如何排除無明,要修行八正道
    正見(實證無我、當下便是涅槃)。
    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
  • 阿羅漢,譯識為殺賊(殺滅了一切的煩惱之賊)、不生(不再轉世投胎)等意,即是解脫的結果。
  • 和平的教團:六和敬
    身和敬、口和敬、意和敬、戒和敬、見和敬、利和敬

書名:佛教入門
作者:聖嚴法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筆記】皈依三寶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筆記】學觀音,做觀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筆記】觀世音菩薩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筆記】佛法的知見與修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筆記】出家50問【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筆記】出家50問【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筆記的方法 #010: 如何有效管理筆記標籤在數位筆記管理中,標籤混亂是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當出現許多重複標籤時。例如,“#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旅行”和“#旅遊”,“#啟發”和“#啟示”這些類似的標籤會導致分類繁複而臃腫,長期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Thumbnail
avatar
Will Shen
2024-06-16
關於佛教楞嚴咒的筆記2024年的第一篇,寫個關於楞嚴咒的資訊, 希望大家能淨化一切邪惡給自己平安的一年。
Thumbnail
avatar
莫可夏
2024-01-02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三講人間的佛教為何要講「人間的佛教」?因為有情是以人為主的,大乘佛法偏向「理」、「境界」,而忽略了「人」的問題,為了回到佛教的基本精神,而提倡人間佛教,代表的人為太虛大師、印順長老、東初老和尚和聖嚴師父。
Thumbnail
avatar
2023-11-04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一講 宗教與佛教 心得第一講是宗教與佛教。講的是「何謂宗教?」「宗教有哪些分類?」「佛教是不是宗教?」和佛教的起源。 這種研究學問的講題,看了讓人退後三步,聽完卻釐清我內心很大一部份的困惑。
avatar
2023-10-31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一講 佛教的歷史與現勢佛教的歷史,其實有許多是因為中國僧人前往印度取經,而留下歷史風土相關的紀錄而來,因為當時的印度文化並沒有歷史的概念,所以經由中國佛教的保存而留下足跡。
avatar
2023-10-31
笔记六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每个人都要有一点自己的长处,这个长处并不是人们常说的一些爱好之类的东西,而是个人身上那种相对稀缺的禀赋,或者是几种特质组合起来的独特性能。 这是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定竞争力的前提,也是一种不需要卷就能体现出来的个人优势。其实不需要对自己要求很高,只要在自己的领域高于平均,就
avatar
项明曦
2022-10-31
avatar
项明曦
2022-09-12
avatar
项明曦
2022-08-16
avatar
项明曦
2022-08-03
avatar
项明曦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