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還能更好的《誰是被害者》

更新於 2021/04/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整體而言,《誰是被害者》站在台劇走向國際、走向類型化的潮流之上,無疑是立下了一個里程碑。所謂類型化,簡單來說就是「建立起某種敘事的慣例或風格」,它帶給觀眾一套想像故事的標準,並有預期產生的觀看體驗,久而久之能影響個人的收視偏好。而對產業來說,類型影劇不僅亟具市場開發的價值,更能在製作上憑藉其經驗優勢,編組成工業化的生產體系,甚至得以進軍國際通路。實際上,類型化也已經作為一種商業模式正在產業發展當中。
個人心目中理想的類型作品必須能「存同求異」,要在追求慣例或風格的同時,強化作品的在地特色或本土關懷,換言之,類型影劇必須要帶有強烈的台灣個性。關於這一點,《誰是被害者》的成果無庸置疑,它確立了「台式驚悚懸疑」作為一種可行的戲劇類型,不只達到前所未有的作品高度,也成功透過NETFLIX打開國際能見度。只是,如果拋開它的象徵性成就,這部戲在執行上明顯還是力有未逮,尤其一些細節並未得到妥善處理,甚至連帶影響了我的觀影體驗,總覺得有點可惜。以下我將列出幾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歡迎討論。
(提醒:以下內容將提及劇情。)
取自 NETFLIX ASIA Youtube channel
沒學過新聞寫作的徐海茵
這絕對是整部戲最讓我在意的地方,但目前我沒看到任何人跟我有一樣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近年台劇特別喜歡在戲裡安排記者角色,但卻常常處理得非常扁平或流於刻板。我相信《誰是被害者》對於如何描寫記者是很有意識的,角色的層次上也的確有所跳脫,但我要回歸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新聞寫作——那些在戲裡總是佔不到幾秒鐘的畫面,而且永遠不會發生在電視台記者身上。舉第二集為例:
獨家!遺願殺手?詭異巧合!

……但本台記者發現,在這兩起離奇命案中,卻有著詭異的共通點,可以推論是兇手刻意幫助死者完成生前遺願後,再將人殺害。……下一個被害者有可能會是張姓代銷業務?……凶手所建立的被害者死亡遊戲背後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呃,徐海茵的報導這樣通篇臆測真的沒問題嗎?而且寫新聞又不是在寫小說,實在不需要自己開發「遺願殺手」、「死亡遊戲」這種華麗的詞彙。而更令我傻眼的是,「遺願命案」這個用語居然就這樣莫名其妙定案了,甚至還被後面的劇情所採用,害我每次聽到心中都會泛起無限疙瘩。除此之外,一般文字新聞的首段為「導言」,必須言簡意賅地交代新聞重點,通常設有字數上限,但這位海茵在寫莊姓兄弟的時候,劈頭就是文情並茂的長長九行字,簡直都能把事情的始末交代一輪了。
老實說,她這種寫新聞的方式,要是在學校裡,早就被教新聞寫作的老師釘在牆上了,更何況還放她進入職場,帶著自己的主觀意識荼毒社會。我真心無法理解。
可以不用是印尼人的李雅均
許多人都提出林心如的口音問題,對我而言其實並不太構成干擾,但我想這是因為我事前已經看過評論、打過預防針的關係。只是我一向認為,如果需要觀眾事後腦補或尋求解釋,才能讓角色形象變得圓滿且合理,那便算不上一個成功的設定。相較於口音,我認為問題反倒出在李雅均這個角色的本質上:她是不是印尼籍根本就無關劇情發展。當角色的鋪陳不足,多餘的設定反而是搬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倒不如單純說她是個黑工就好。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戲裡的一些配角上,像是海茵的競爭對手軒軒、牽涉譽品案的簡淑妃立委、趙承寬的老婆與孩子,他們全都煞有其事地登場,但也許是礙於篇幅,並未有機會好好描繪角色,這些人就黯然退場了,如此一來反而顯得雞肋無用。
這部戲其實還有一個無關角色的設定也讓我很困惑:到底為什麼故事要架空在一個虛構的「平霖市」?是為了避免指涉現實的某個城市而造成負面影響嗎?那為什麼還要突然把四腳亭車站拉進來,又安排曉孟說出清大、板橋、南港、新北石門山溪村這些實際存在的地名?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我只是很好奇把故事架空的用意,不然大可直接將故事設定在台灣的某一座城市,對我來說反而會比較親近。
然後,既然都提到口音了,還是不免俗要抱怨一下。不知道大華語區的觀眾聽到「影片」這個詞彙會不會覺得突兀,但完全可以預期到的是,台灣觀眾在台灣故事裡聽到「視頻」真的會一秒彈起來,而且居然還是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從台到不行的王識賢嘴巴裡講出來,這叫人怎麼接受?
不要把你的堅強壓在別人身上
我其實不反對戲劇節目因其肩負的社會責任,而必須謹守一定的價值底線,但相對地也要盡量避免輸出不合適的陳腔濫調,不用那些太過片面、武斷的正能量來道德綁架觀眾。最後李雅均和徐海茵的那場對峙戲,或多或少也在引導著觀眾走向正向思考,避免美化自殺,但誰又能保證活下去就一定會比較好?某種程度上,這就跟要憂鬱者患者保持樂觀一樣荒謬,不是嗎?我反而期待故事收尾時,能將更多篇幅放在理解之上,做到真正的對話,而非透過安排制式的輸贏,來達成某種精神號召。真的永遠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定奪別人所承受的痛苦。
看完整部戲之後,個人覺得,情感本來就是台灣影劇很擅長處理的東西,也經常成為作品的核心價值,但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裡卻好像成了一種包袱,尤其後段的劇情太著重在講人性,反而拖慢了前面推理所營造的明快節奏,同時也使戲劇的懸疑氛圍大為降低,多少帶給我頭重腳輕的落差感。

對我來說,《誰是被害者》的評價在「好看以上,頂尖未滿」,細節瑕疵雖有一些影響,但這部分見仁見智,整體觀看體驗還算是令人沉浸的。此外,因為故事已經給了相當明確的結局,一定程度限縮了發展的可能性,雖然目前已經有拍攝電影版的消息,但我個人其實並不樂見它再開發任何形式的續集,反倒是希望能以這部戲為首,期盼未來會有更多的類型故事在這塊土地上開花,並走出一條屬於「台式類型劇」自己的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on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天好不容易從森林裡走出來,第一眼見到的就是這個景象——被濃霧跟大雨封鎖的十和田湖,灰得一片死氣沉沉。旅途就是這樣充滿變數,而不巧,這正是我有史以來事前計畫得最縝密的一趟。
若觀察近年的電影票房統計,應該不難發現,似乎有一類電影正在市場中突飛猛進。它們既不是好萊塢大片,也非大眾所熟悉的超級英雄,相對地,你可能很難定義它們究竟是歸屬於「商業電影」還是「藝術電影」…
那天好不容易從森林裡走出來,第一眼見到的就是這個景象——被濃霧跟大雨封鎖的十和田湖,灰得一片死氣沉沉。旅途就是這樣充滿變數,而不巧,這正是我有史以來事前計畫得最縝密的一趟。
若觀察近年的電影票房統計,應該不難發現,似乎有一類電影正在市場中突飛猛進。它們既不是好萊塢大片,也非大眾所熟悉的超級英雄,相對地,你可能很難定義它們究竟是歸屬於「商業電影」還是「藝術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社區裡有一位叫林夢的空姐,與鄰居張澤東酒後一夜激情,卻意外身亡,而有女友的東東,並不是殺她的兇手,一邊掩飾自己在場,還要找尋真兇,甚至發現了社區一件件不能說的秘密,劉冠廷可說是全劇最累的一個角色了,眼神與心理變化更是演繹地非常傳神。就在真兇終於透明時,竟然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也是一段不能說的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像《查無此心》這種犯罪懸疑驚悚片,我覺得是香港片商會買的片種呢!想不到在去年HKAFF上映過後,12月尾便直上Netfilx 當時我恰好也在追Netflix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兩套作品也是關於外籍移工(外勞),有點好奇只是偶然,還是有甚麼特殊原因令台灣人越來越關注這個議題呢?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惡女》從主角觀點出發,採用線性單線的敘事手法推動劇情,若說線性單線是為了呈現黃立美受到偏見侷限思考,進而採取一連串的行動,這樣的解讀會是有趣的,但在現實感受下,這樣的安排卻讓劇情顯得較無層次與說服力。不僅是線性單線這把雙面刃,另一個問題則是受到線性單線影響下的其他角色缺乏鋪陳張力。
Thumbnail
近年來,臺劇不論是在演技或是取材設定上都越來越備受肯定,其中更是不乏吸引人的內容,經過前幾期的分享,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有了更多「媒體識讀」的知識了呢? 今天就一起跟著小編一起進入小編的「媒體識讀」世界吧! 📺誰是被害者
Thumbnail
《辦公室瘋雲》系列影射台灣電商史上的免運大戰,描寫電商公司內部鬥爭以及人物之間的糾葛,以及辦公室裡的權力分佈和兩大主管的明爭暗鬥。作者天地無限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再進化,即便只是置身事外的讀者也有十足的臨場感。
Thumbnail
《誰殺了她》是一部跨國製作劇集,集結臺灣、香港、新加坡三地實力派演員,故事圍繞一名高中生的命案,揭開家庭內部的陰暗面。劇情扣人心絃,值得關注。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社區裡有一位叫林夢的空姐,與鄰居張澤東酒後一夜激情,卻意外身亡,而有女友的東東,並不是殺她的兇手,一邊掩飾自己在場,還要找尋真兇,甚至發現了社區一件件不能說的秘密,劉冠廷可說是全劇最累的一個角色了,眼神與心理變化更是演繹地非常傳神。就在真兇終於透明時,竟然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也是一段不能說的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像《查無此心》這種犯罪懸疑驚悚片,我覺得是香港片商會買的片種呢!想不到在去年HKAFF上映過後,12月尾便直上Netfilx 當時我恰好也在追Netflix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兩套作品也是關於外籍移工(外勞),有點好奇只是偶然,還是有甚麼特殊原因令台灣人越來越關注這個議題呢?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惡女》從主角觀點出發,採用線性單線的敘事手法推動劇情,若說線性單線是為了呈現黃立美受到偏見侷限思考,進而採取一連串的行動,這樣的解讀會是有趣的,但在現實感受下,這樣的安排卻讓劇情顯得較無層次與說服力。不僅是線性單線這把雙面刃,另一個問題則是受到線性單線影響下的其他角色缺乏鋪陳張力。
Thumbnail
近年來,臺劇不論是在演技或是取材設定上都越來越備受肯定,其中更是不乏吸引人的內容,經過前幾期的分享,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有了更多「媒體識讀」的知識了呢? 今天就一起跟著小編一起進入小編的「媒體識讀」世界吧! 📺誰是被害者
Thumbnail
《辦公室瘋雲》系列影射台灣電商史上的免運大戰,描寫電商公司內部鬥爭以及人物之間的糾葛,以及辦公室裡的權力分佈和兩大主管的明爭暗鬥。作者天地無限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再進化,即便只是置身事外的讀者也有十足的臨場感。
Thumbnail
《誰殺了她》是一部跨國製作劇集,集結臺灣、香港、新加坡三地實力派演員,故事圍繞一名高中生的命案,揭開家庭內部的陰暗面。劇情扣人心絃,值得關注。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