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律賓封城散記(4) — 新聞焦慮症

2020/05/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文撰於20204月17日。
3月17日菲律賓呂宋島「封城」之後,家裏的電視絕大部分的件都鎖定在新聞台,除了偶爾轉到歷史頻道變換口味之外,可以說醒著的時間都以電視新聞為背景。
我們過去只是早晚追蹤CNN的美國政情新聞(因為川普主演的政治真人實境秀實在太精采了),除非有特別的重大事件例如颱風地震等等,我們並不常看菲律賓的新聞。
但新冠肺炎改變了我們看電視的行為:
  • 通常早上一醒來還沒下床就立刻按電視遙控器,先看CNN的 Anderson Cooper 360,然後是(Chris) Cuomo Prime Time;
  • 之後轉成CNN Philippines、GMA、ABS-CBN,順便看下午4點菲律賓衛生部的疫情匯報、5點鐘左右跨部門行動專案小組的抗疫工作報告;
  • 吃過晚飯之後,也差不多是美國新聞報導的時間,於是我們又從菲律賓新聞台轉回CNN,晚上11點左右紐約州長Andrew Cuomo的每日疫情簡報,是我們從不錯過的節目。
三月的整個下半個月,除了看電視之外,我幾乎整個人都泡在電子新聞裡,一天平均看至少20個電子新聞Apps,而且是不間斷刷頻:
  • 首先看菲律賓的新聞網站,看是否有新的政令出台:Inquire.net、GMA News、Rappler.com、PhilStar、CNN Philippines;
  • 然後看Johns Hopkins 大學的最新全球統計;
  • 接下來看重災區的美國新聞:CNN、New 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Politico、Slate,覺得需要補充歐洲觀點的時候加看:The Gaurdian;
  • 然後查香港的新聞,追蹤林鄭班子「擠牙膏式」的隔離措施:香港蘋果日報、ETnet (經濟通 — — 股票強化版)、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明報新聞、香港01、偶爾看星島日報了解「藍絲」的看法;
  • 接下來看台灣的新聞,追蹤「鐵人大臣」和「天才大臣」的最新動向:台灣蘋果日報、風傳媒、旺旺中時、聯合新聞網;
  • 股票市場大跌的那幾天則加碼點閱Wall Street Journal、Bloomberg 的股評,想知道究竟應不應該把手中的股票和債券賣掉。(最後決定一動不如一靜。連「除淨」後才宣布不派息、出爾反爾的《大笨象(匯豐)》我也沒有處理。)
  • 最後看其他的媒體:關鍵評論網、換日線、天下每日報等等。
如是不斷重複點閱不同網站的最新新聞,中間還有Twitter 與臉書傳來的新聞快報,整天機不離手,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

數字焦慮

那幾個星期我對於各國的最新疫情數字和防疫措施瞭如指掌,可是不斷追蹤新聞也讓我變得焦慮異常。
Johns Hopkins 大學的新冠肺炎數字統計就像24小時的賽馬場一樣,隨著數字不斷更新,每個國家的排名也不斷變化。2月份以來中國一直是這個排行榜的榜首,想不到不到兩個月,美國一下子拔得頭籌,截至4月8日為止,甚至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都已經有超過10萬名確診人數,突然間中國的8萬多個病例,一下子也變得沒什麼大不了了。
日益飆升的數字固然讓我焦慮慮,個位數也讓我焦慮,因為:
絕對的病例數字其實並無法真正反應不同國家的病毒感染程度。
舉例來說:
截至4月8日為止,梵蒂岡城有7個確診病例,只是個位數,但根據聯合國統計,梵蒂岡2019年的人口是799人,確診比例為0.876%。
同一天,德國有109329起確診病例,2019年德國總人口為8351.7萬人,確診比例為0.131%。
美國有402923起病例,2019年總人口為3.29億人,確診比例為0.122%。
也就是說,如果梵蒂岡的總人口數跟德國一樣也是8351.7萬人的話,確診人數會是731608人 — 超過73萬呢!
教宗方濟各所處的梵蒂岡雖小,但面對的病毒威脅卻極其巨大,更何況那裏的工作人員年紀偏大,想起來就讓人覺得擔心:
「教宗已經80歲了,萬一他生病怎麼辦!?」

我住的黎牙實比只有幾個病例、離疫情中心 — 大馬尼拉地區 — 有超過一個小時的航程(就更別說所有的海陸空交通已經因為呂宋島「封島」而全部取消),看到不斷上升的數字、還有政府開始大興土木蓋醫院和隔離中心的消息,讓我開始擔心住在那裏的親戚朋友,還有在台灣、香港、美國、歐洲等地的家人和友人。
我也擔心不知何時可以恢復正常航班、可以回台灣看爸爸媽媽。(前提是不需要強制隔離14天,兩個禮拜的隔離期實在太久了)。
想到就算疫情結束,世界也不再會是我所熟悉的樣子,更覺得心情低落。

死胡同理打轉

就在陷入焦慮的負面思想幾乎無法自拔的時候,我突然理解到,不管有沒有病毒肆虐,太陽照樣升起。(事實上,這幾個星期大多是出太陽的好天氣,而且藍天白雲的顏色比Photoshop 調過的風景照還要漂亮。)
雖然這是件改變世界的大事,但我除了保持Social Distancing 留在家裡之外,是什麼也做不到的。
對於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的事,也只能接受現實,告訴自己“It is what it is”,然後move on。
繼續留在負面思想裡只是在死胡同裡打轉,而且只會浪費時間。
那天開始,我減少了手機刷頻追蹤新聞的時間。我把省下來的時間用來:
  • 利用社交媒體和多年不見的友人聯繫,向他們問好;
  • 繼續研讀之前報讀的室內設計課程;
  • 加入 CourseraedX 的大學網上課程,學習新的知識。(強烈推薦 《Learning How to Learn》和 《The Science of Well-Being》)
  • 讀Steve Berry的小說、寫作、練習鋼琴;
  • 感恩 — 想著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許多美好事物;
  • 禱告。
實施一個多星期以來,開始有被正能量包圍的感覺。雖然電視新聞還是開著,但我已經不再讓負面新聞主宰自己的思緒:
急診室的畫面讓人想起醫護人員的大愛多麼令人佩服;政府的紓困措施代表(即使官員曾經 — 或者仍然——貪污)他們仍然在為百姓做事;一個又一個新蓋好的隔離中心和醫院代表著防疫戰線一天比一天更堅固。
世界不再跟以前一樣,可是我們可以盡己之力讓世界變得比昨天更好。
3月27日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空蕩蕩的廣場前,孤身一人發表電視致詞、禱告的身影讓我特別感動,不管有沒有群眾簇擁,他仍然以身作則堅守他作為精神領袖的職務。他那天的講詞是我這陣子經常重閱的,摘錄我最喜歡的幾段,供大家參考:
「這是個重新設定生命航向的時刻,我們要以上主祢和他人為航程的目標。我們可以注視旅途中許多堪為榜樣的夥伴,他們在恐懼下作出回應,奉獻自己的生命。因著聖神傾注的行動力,塑造出種種勇敢的慷慨犧牲。」
「這些普通人經常遭到遺忘,既不會出現在報章雜誌的標題上,也不會現身在最新表演的大型伸展台上,但是無疑地,他們今天正在書寫我們歷史的決定性事件。他們是醫生、護士、超市職員、清潔人員、家庭幫傭、運輸員工、軍警人員、志工、司鐸、修女等人,以及許多明白沒有人能獨善其身的人。」
「多少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和老師以日常不起眼的舉動向我們的孩子展現該如何應對並度過危機,改正習慣,舉目仰望並鼓勵祈禱。」
「多少人為眾人的益處獻上祈禱和轉求。祈禱和默默無聞的服務:這些是我們得勝的武器。」
願主保佑!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專題「火山腳下的二三事」,也歡迎你來“Like“ 我的部落格臉書,追蹤最新動態:https://www.facebook.com/NewLifeInAlba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孫婕/ FM Obligacion
孫婕/ FM Obligacion
離鄉闖蕩多年之後;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飄移在熟悉與陌生之間,感受亞洲的氣息。希望能透過寫作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Medium帳號:medium.com/@newlifeinalbay 部落格臉書: www.facebook.com/NewLifeInAlbay/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