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國防疫觀察筆記 十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6月1日
  走到比較遠的超市買菜。路上的連鎖餐廳/咖啡廳幾乎都開門提供外帶了,就連一直沒有動靜的M記也開門提供外送了(尖叫)。雖然不是很喜歡吃M記,但因為家附近唯一開到接近24小時的餐廳就只有它,每次回家看到它開著就覺得安心。關門的時候除了難過吃不到它的早餐,也覺得世界的錨點(?) 好像鬆動了。
  傍晚有一位房客來看房,約看房的時候就請他戴口罩來。戴了是戴了,不過口罩居然戴了個上下顛倒。英國人真的沒有學過戴醫療口罩啦不要再逼他們了,布口罩就夠了哈哈哈。
  聽說今天開始有部分的小朋友學校開門讓小學生中學生回去上課,戶外商店可以開門所以車站裡賣點心的攤位重開。六月十五其它大部分的商店也都可以開門,有點期待。

6月2日
  聽說明天開始就要變陰天,趕快出門再曬一下太陽。看到新聞說今年春天是E國有紀錄以來天氣最好的春天,在大家都被關在家裡的時候天氣最好,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隔著大西洋的鄰國因為種族衝突引起許多示威遊行,這股情緒也蔓延到E國來了。因為E國也是有很多種族,也需要面對種族問題的地方,所以聽說有許多人上街為了這件事遊行示威。而原定五月底要發表的E國政府健康單位針對國內少數族裔確診及死亡數較高的研究,一直拖到今天中午才發表。有媒體報導政府擔心此份報告發表之後會「加劇種族衝突」因此想要延緩發表,政府單位否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延遲,並在中午就發出報告。不過這份報告並沒有提供太多進一步的資訊,而是跟已經發表過的研究差不多。因為這兩天越來越沸騰的關於種族的議題,今天的記者會也都在強調政府很看重種族議題,但是細節該怎麼增強對於少數族裔的保護則是還在研究中。

6月3日
  聽說市中心公園有群眾聚集抗議,而且媒體的照片影片看起來參加的人都沒有戴口罩......。其實對政府來說也很尷尬,絕對不能要求群眾不要聚集抗議,連給初只是都可能惹事,最好就是都不要碰。但看到群眾沒戴口罩又站得密密麻麻真的令人擔心。
  記者會倒是都在講下周要開始的兩周隔離這件事,看起來確實是勢在必行,然後三周review一次,說不定很快就會取消了?

6月4日
  記者會上宣布下下周一15日開始,在全國的大眾運輸工具上都要強制「遮臉」,沒戴遮臉物品的乘客將會面臨高額罰款。還特別強調是任何遮臉的布料或物品都可以,請大眾不要使用醫療口罩。
  此一政策比周圍鄰國晚了大概一個多月,而且宣布之後還要等十天才實行,真的是不懂到底為什麼相關政策都晚別人不只一步,而是三步。
  不過看E國政府的其它重大決策好像也可以理解,去年一整年國會都為了脫離區域聯盟的事情一直不停的投票跟討論。或許就是老牌民主國家的驕傲,身為一個沒有憲法而且非成文法的國家,E國國會對於要花很多時間討論政策這件事好像不太在意。

6月5日
  跟志工阿姨阿伯們線上聊天,他們談論最近稍微解禁一點之後有出門跟朋友遠端見面,還有幾位是生日只能跟兒子在家門口碰面,或跟鄰居隔著籬笆乾杯,還是非常不習慣。也提到最近他們跟親戚朋友只能視訊,雖然越來越熟練,但還是覺得跟當面聊天比起來很累,像在游泳一樣。感覺我們真的從期待回到過去的日子轉變成慢慢接受現實練習新生活的新日常了。

6月6日
  WHO發布關於戴口罩的建議,一改之前一直說沒有科學證據不需要鼓勵一般人戴口罩的態度,今天的建議是推薦人們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時候要戴上口罩。以這點來說E國終於有一步走的比WHO前面了。話說回來在眾多國家都宣布請國民戴口罩之後才發表這個「建議」WHO還能算是什麼權威組織嗎?

6月7日
  B新聞首頁上大部分的版面都是在報導美國種族衝突延伸出來的一連串抗議活動,也延長戰線到E國來了。很多人上街抗議,或聚集在美國大使館門口。照片看起來有蠻大一部分人戴上口罩。
  昨天左等右等沒等到每日記者會,今天努力查了一下完全沒有記者會的消息,換了好幾個關鍵字才找到一篇新聞說本周稍早時政府有宣佈取消周末的記者會,改為一週五天。原因是看的人太少(??????) 以及數據會被誤用(我滿頭問號)。報導中說週六沒有記者會造成網民的慌張與困惑,所以看起來不是只有我不知道周末的記者會取消這件事。同篇報導也說首相現在承諾一周五天一定至少會出來一次(Ok......)。雖然同一時間台灣的記者會也即將在下周改為每周一次,不過臺灣這個預告很久,也確實達到疫情趨緩的指標。跟默默取消也不是因為疫情趨緩的E國政府真的很不一樣呢。
  明天開始E國要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入境14天隔離終於開始要實行,再下周商店就可以開門了。在這種時候取消周末的記者會到底是太天真還是太不想開記者會?

結語
  一瞬間媒體焦點都轉移到種族衝突的抗議上面了,今年到底還會發生多少事情呢。目前看起來雖然有解禁一點加上最近的抗議群聚,但確診及死亡人數好像沒有大幅增加,而是以每天穩定的數字在稍微緩慢的成長。病毒及傳染病的傳染途徑好像真的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而已,更何況這個病毒是大家都不了解的東西。
  這周天氣非常差,可能因為解禁可以出門,天氣就變差了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C的沙龍
31會員
34內容數
總之我想寫的東西就寫在這裡。 關於我 人類學/藝術史作為名義上的背景。從新店溪畔搬到泰唔士河畔,2020年遷居鹽水溪旁,2024年回到碧潭橋邊。在各地的博物館偶爾打滾偶爾掙扎的生存著。 熱衷於所有在日常生活中打造非日常體驗的事物,博物館、閱讀或是偶像。
S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5/30
算起來距離第一次臺灣宣告疫情警戒升級(5/15宣布雙北升三級警戒),也過了半個月。 這半個月間(包括前面隱隱約約感受到疫情蠢蠢欲動的幾天),我覺得自己好像被迫簽約續訂加入COVID這部影片的第二季。
Thumbnail
2021/05/30
算起來距離第一次臺灣宣告疫情警戒升級(5/15宣布雙北升三級警戒),也過了半個月。 這半個月間(包括前面隱隱約約感受到疫情蠢蠢欲動的幾天),我覺得自己好像被迫簽約續訂加入COVID這部影片的第二季。
Thumbnail
2021/05/15
不是啊,為什麼我的生活好像又繞回2020年3月?所以我們還有幾集可以逃R
Thumbnail
2021/05/15
不是啊,為什麼我的生活好像又繞回2020年3月?所以我們還有幾集可以逃R
Thumbnail
2020/07/05
觀察筆記的最後一篇有寫到一些搭機當天的觀察,不過落地台灣之後又是另外一回事,以往落地出境領行李家人接機的過程,在這疫情特殊狀況下全部都不一樣了。
Thumbnail
2020/07/05
觀察筆記的最後一篇有寫到一些搭機當天的觀察,不過落地台灣之後又是另外一回事,以往落地出境領行李家人接機的過程,在這疫情特殊狀況下全部都不一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A. 英國🇬🇧 單日再增近5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創半年新高。 英國版「安心出行」防疫追蹤手機應用程式(App),一周向逾50萬人發出密切接觸者隔離通知,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 而目前英國🇬🇧自己認為 a. 87.8%成人已接種第一劑COVID-19疫苗 b. 67.8%成人已完整接種,達成政府
Thumbnail
A. 英國🇬🇧 單日再增近5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創半年新高。 英國版「安心出行」防疫追蹤手機應用程式(App),一周向逾50萬人發出密切接觸者隔離通知,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 而目前英國🇬🇧自己認為 a. 87.8%成人已接種第一劑COVID-19疫苗 b. 67.8%成人已完整接種,達成政府
Thumbnail
隨着台灣疫情慢慢受控,防疫中心指揮官說微解封,意思是維持三級,但體諒大家生意做不下去了,所以微鬆綁,開放一些空間讓不同業者有營運的機會。聽說有些人已經預備好微出門,準備來一趟環島上山下海的微旅行。他們好像只聽到「解封」這兩個字,沒在意「微」的真正意義。台灣一下子變成英國,感覺大解封了。
Thumbnail
隨着台灣疫情慢慢受控,防疫中心指揮官說微解封,意思是維持三級,但體諒大家生意做不下去了,所以微鬆綁,開放一些空間讓不同業者有營運的機會。聽說有些人已經預備好微出門,準備來一趟環島上山下海的微旅行。他們好像只聽到「解封」這兩個字,沒在意「微」的真正意義。台灣一下子變成英國,感覺大解封了。
Thumbnail
  英國變種病毒株(VOC 202012/01)自10月底發生率開始攀升,病毒為了散播繁衍,有高機率降低毒性共存(不那麼快殺死宿主),雖然還沒有醫學證明,但能由英國肺炎死亡率從旁側敲。 
Thumbnail
  英國變種病毒株(VOC 202012/01)自10月底發生率開始攀升,病毒為了散播繁衍,有高機率降低毒性共存(不那麼快殺死宿主),雖然還沒有醫學證明,但能由英國肺炎死亡率從旁側敲。 
Thumbnail
大家有沒有發現 很多國家都拼命在解封,歐洲大部分地區,傳染率似乎正在放緩,於是大家都在拼命解開自己的邊界,全球大家似乎已經準備好了,迎接疫情後的新生活。 但是專家郤不停潑冷水警告說,封鎖的結束,可能會導致另一個更嚴重的重新封鎖。 WHO自己也在6月12日表示: “雖然這種疫情放緩情況在歐洲逐漸
Thumbnail
大家有沒有發現 很多國家都拼命在解封,歐洲大部分地區,傳染率似乎正在放緩,於是大家都在拼命解開自己的邊界,全球大家似乎已經準備好了,迎接疫情後的新生活。 但是專家郤不停潑冷水警告說,封鎖的結束,可能會導致另一個更嚴重的重新封鎖。 WHO自己也在6月12日表示: “雖然這種疫情放緩情況在歐洲逐漸
Thumbnail
封城有沒有用呢,我也不知道了,說沒用不符合科學,說有用又沒有證劇。 封城兩個多月了,看看自己的國家疫情控制得這麼好,再看看菲律賓這看不到盡頭的疫情擴敵。兩國雖然近在咫尺,命運卻大不相同。
Thumbnail
封城有沒有用呢,我也不知道了,說沒用不符合科學,說有用又沒有證劇。 封城兩個多月了,看看自己的國家疫情控制得這麼好,再看看菲律賓這看不到盡頭的疫情擴敵。兩國雖然近在咫尺,命運卻大不相同。
Thumbnail
在台灣迎來第10天零確診,以及第35天無本土病例後,台灣的防疫可算是進入另外一個階段。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這場傳染病的終點似乎仍遙不可及,尤其是在美國紐約。為此,筆者從自身經歷出發,嘗試整理這兩個多月來在紐約的見聞,以及自事發以來的觀察紀錄...
Thumbnail
在台灣迎來第10天零確診,以及第35天無本土病例後,台灣的防疫可算是進入另外一個階段。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這場傳染病的終點似乎仍遙不可及,尤其是在美國紐約。為此,筆者從自身經歷出發,嘗試整理這兩個多月來在紐約的見聞,以及自事發以來的觀察紀錄...
Thumbnail
【5月份開始,歐美各國,已經準備好大解封!】 不要懐疑,五月份,就是這個禮拜 歐美國家的領導人, 已紛紛 拿出plan A 或 plan B 解封大計劃書呢! 【解封了,不意味,躲掉了COVID19 🦠的刀鋒!】 全球仍正在企圖想要解封,提出的策略千萬種,你喜歡哪一種?已經不重要了,歐美國家
Thumbnail
【5月份開始,歐美各國,已經準備好大解封!】 不要懐疑,五月份,就是這個禮拜 歐美國家的領導人, 已紛紛 拿出plan A 或 plan B 解封大計劃書呢! 【解封了,不意味,躲掉了COVID19 🦠的刀鋒!】 全球仍正在企圖想要解封,提出的策略千萬種,你喜歡哪一種?已經不重要了,歐美國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