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善影圖書茶室/小說書評】14歲,明日的課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有錯字、錯誤或需要改善的地方,歡迎留言!
***如喜歡我的作品,可以按個喜歡。如想知道我的最新動態,可以按個訂閱。可以的話請大家給一下評語,你們的留言和支持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原動力喔!非常感謝!
***************
書名︰14歲,明日的課表
作者: 鈴木露莉佳
譯者: 楊明綺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0/03/30
頁數:352頁

***************


  自己確實活過的
  每個人生片段、氣味!

  以學校課表為架構,串連出七則百態人間的連貫作品。
  包括:仿若私小說的「國語」、
  溫柔包容魯蛇大人的「道德課」、
  思考生與死人生課題的「體育課」,、
  即便成人,依然懷抱夢想的「放學後」等,
  讓人會心一笑,不時又感動落淚。

  鮮活描寫現代人的苦惱、歡笑、羈絆、友情與想法。
  透過少年們的濾鏡,深刻思考「活著」這件事。
  不論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抑或已遠離教室的大人,
  都能感同身受的全方位群像小說。

  無論是誰都需要別人的支持,一步步前進。
  雖然與人互動不全是愉快的事,
  但相信與別人共有的瞬間,有著對於人生的憧憬與希望。

***************

14歲,明日的課表 書評(有劇透請注意!)
  《14歲,明日的課表》是由七則以科目名稱命名的故事,有六則是有關學生的故事,第七篇則是老師的自身故事。
  得到文學新人獎,卻因此被老師拜託把自己小說直接給編輯看而左右為難的學生;喜歡家政課的男生與喜歡家政課的女生,相約長大後一同當家政老師的學生;數學成績很差,卻要搬去東京念書的學生;母親某天莫名失蹤,被逼與突如其來的男人生活的學生;午休,想交朋友卻又不敢踏出第一步的學生;運動神經非常差,想要在學校馬拉松中不丟臉,而拚命練習的學生;外表溫文保守,內心充滿少女心、作家夢的老師;
  讓我最深刻的是〈數學〉、〈國語〉和〈放學後〉。
  〈數學〉的故事主角因家人的關係需要搬去東京,由於東京是大城市,在學校的競爭力當然也要高。可是,主角—坪田(名字好像叫修)卻很不會讀書,特別是數學,『連說「考差了」這三字都很勉強』,本人是這樣說的。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要去東西念書,可想而知,真的只能說一個字,『慘』。不過畢竟是家人的決定,只有14歲的他根本沒有發言權。
  「我也想看看不一樣的風景,不是一眼望去只有果園和菜田,真的好羨慕你喔!」
  「那就代替我去啊!如果我這麼說呢?」
  人生有很多事情我們都沒辦法控制,我們會覺得不安無助,也很想去逃避。面對要搬去不熟悉的地方,坪田同樣產生這樣的心情。在同班同學—中原說羨慕自己的時候,他終於爆發了,他不想離開,他不想社東京,想跟大家一起畢業。儘管他心中知道,他最終還是會去的。
  翌日,中原卻對坪田說,如果你不想去東京,可以去他家住,反正家人又不介意。坪田驚喜萬分,但他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因為中原的這番舉動,他感覺從聽到要搬去東京時所產生的不安,彷彿像煙般的散去,睡得比之前安穩之餘,最後還產生繼續加油的動力。
「言語是一把雙面刃」,在〈數學〉清楚地體現出這句話的意思。有時候一句話的影響可以出乎當事人所料,即便不知道中原所說「可以來他家住」這提議有多少分是真,有多少分是假,對於坪田都是一大鼓舞,有種「當你累的時候,背後還有我撐著你」的感覺。一句話可以拯救人,也可以傷害人,講者無心,聽者有意,曾被無數次被人否定的我十分明白的道理,所以看到這篇的時候,觸動特別深。
  〈國語〉和〈放學後〉其實是可以連接在一起的故事,因此就合在一起講吧。
  外表溫文保守,內心充滿少女心、作家夢的矢崎老師拜託得到文學新人獎的學生—三木明日香將自己一直以來所寫的小說交給編輯看,因為他一直投稿到小說比賽,卻一直沒有得獎,他認為之所以沒有得獎,是因為那些得過新人獎的新作家妒嫉自己的才華,怕自己會搶他們飯碗,所以就讓他落選。當上老師之後,寫小說的次數就少之有少。
  當他知道自己班的學生得獎時,那個作家夢就燃燒起來。他就決定繞道,直接把小說交給編輯看。可是在三木明日香當主角的〈國語〉一文中可以看到,他的小說太過乏味且沒有高潮,只是拿一堆梗塞滿一整篇小說而已,可說完全沒內容可言,那怎麼可能得獎呢?
  「老師如果有寫的話,請讓我拜讀。」
  「咦?你想看?」
  「嗯,很期待喔!」
  雖然到最後他的小說被編輯婉拒了,可是到最後因為中原跟自己說「很期待」,讓他想起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也跟自己說過同樣一句話的人,最後他重新提起了筆,開始寫起久違的小說。
  一開始在〈國語〉看到矢崎老師的舉動,真的是忍不住反了個白眼,是有多自信才會認為新作家妒嫉自己的才華,怕自己會搶他們飯碗,所以就讓他落選,而且還繞道讓學生拿自己的小說給編輯,擺明就是利用老師的權力逼學生做事嘛,最看不慣這種人了。一邊看著老師把一袋又一袋(對,是袋)交給明日香,眼睛都快要反到上太空了。
  但是,看到〈放學後〉的時候,卻有一點點觸動到,特別是最後中原與老師的對話。想起自己一開始會寫小說的時候,因為自己經常看書,到後來漸漸發展到自己寫小說,到有同學跟自己說︰「小說很好看!」的時候,真的很開心,那份喜悅也成為自己一直寫下去的動力。
  夢想很美,但世界是殘酷的。尤其是出來社會之後,寫小說這興趣在社會上好像特別不被人看重,還會被一些人嘲諷,說寫小說找不到飯吃。也會因為工作的時候很長,導致寫小說的時間慢慢漸少,到最後甚至失去了寫下去的動力。
  矢崎老師的各種自吹自擂故而讓人感覺很白目,但試問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會跟他一樣對夢想有這股令人覺得誇張的熱誠呢?(雖然我覺得他的自戀程度應該收歛一點。)
  『這本小說的登場人物,現在也在日本的某處過著屬於他們的十四歲,今後也將各自邁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除了以上說的三篇故事之外,個人還推薦本書最長的一篇故事—〈體育〉,因為運動神經非常差,但想要在學校馬拉松中不丟臉而拚命練習的學生,利用這個看似小小的煩惱,卻深刻讓人反思「活著」這件事,真是很棒的一篇故事。
  《14歲,明日的課表》這本書正如簡介所說︰「無論是誰都需要別人的支持,一步步前進。雖然與人互動不全是愉快的事,但相信與別人共有的瞬間,有著對於人生的憧憬與希望。」

***************
小團子,您好!我是善影,感謝你看到這裡,有空的話也可以Follow看看善影的其它網站喔!❤
Follow me on
紀錄日常生活
隨心寫
Weebly:留善影
寫書評
想了解關於我嗎?
一點點也好,希望善影可以您的心中留下倩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的日記,描述了作者一週的生活點滴,以及內心的矛盾感受。文章提及了友情、測驗、占星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假如我們同意: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時侯就是「小學階段」~相信小學老師的言行會影響到這小孩未來人生,那麼談小學的教育制度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作者提出了非常多她對小學教育的觀點,而書中那個真正經歷美國小學教育內容的幸運小朋友,名叫「姚頭丸」。姚頭丸到了美國小學上課第一天就收到影響他一輩子的禮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四點下課放學,一些需要補習的同學,揹起書包往校門口移動,準備搭乘客運公司派遣的公車前往市區。才集體住宿三天,能夠暫時離開學校,竟然有一絲得意快感,享受著自由空氣。一些沒有補習的同學只能看著這些人在校門口停妥數量公車的地方,刷了學生卡,確認有跟教官處申請補習許可,上公車找了位子,向他們揮手。「突然有點
這是一篇以首作者的角度寫下每日生活,紀錄了整個星期的點滴,充滿了真實的自我情感,表現出作者獨特且有品味的生命樂趣。文章風格活潑,深入描述了作者身邊人和自己的一些細微情感。通過看到日常生活的細節,讀者能夠更加理解並感知到作者對生活瑣事的感情變化。
Thumbnail
《14歲,明日的課表》是以學校課表為架構,透過幾名核心人物串接而成的七個連貫短篇,描述著一群圍繞在同個班級裡的學生們與老師各自面對的青春課題。 這是一部寫給現在14歲,曾經14歲,以及準備迎來14歲的每個人的作品。
本週的一週生活記錄分享了作者從星期一到星期日的日常生活。從上課到讀書到與朋友相處,作者描述了每天的活動和內心感受。文章內容包含豐富的詞語,是一篇關於成長成熟的個人故事。
Thumbnail
十六歲的時候,你在幹嘛?十六歲,大約是高一、高二,對我而言,是僅次於大學及研究所求學階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十六歲,即將是成年人了,那幾乎是每個人從小的夢想:想快點長大變成大人,因為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的日記,描述了作者一週的生活點滴,以及內心的矛盾感受。文章提及了友情、測驗、占星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假如我們同意: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時侯就是「小學階段」~相信小學老師的言行會影響到這小孩未來人生,那麼談小學的教育制度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作者提出了非常多她對小學教育的觀點,而書中那個真正經歷美國小學教育內容的幸運小朋友,名叫「姚頭丸」。姚頭丸到了美國小學上課第一天就收到影響他一輩子的禮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四點下課放學,一些需要補習的同學,揹起書包往校門口移動,準備搭乘客運公司派遣的公車前往市區。才集體住宿三天,能夠暫時離開學校,竟然有一絲得意快感,享受著自由空氣。一些沒有補習的同學只能看著這些人在校門口停妥數量公車的地方,刷了學生卡,確認有跟教官處申請補習許可,上公車找了位子,向他們揮手。「突然有點
這是一篇以首作者的角度寫下每日生活,紀錄了整個星期的點滴,充滿了真實的自我情感,表現出作者獨特且有品味的生命樂趣。文章風格活潑,深入描述了作者身邊人和自己的一些細微情感。通過看到日常生活的細節,讀者能夠更加理解並感知到作者對生活瑣事的感情變化。
Thumbnail
《14歲,明日的課表》是以學校課表為架構,透過幾名核心人物串接而成的七個連貫短篇,描述著一群圍繞在同個班級裡的學生們與老師各自面對的青春課題。 這是一部寫給現在14歲,曾經14歲,以及準備迎來14歲的每個人的作品。
本週的一週生活記錄分享了作者從星期一到星期日的日常生活。從上課到讀書到與朋友相處,作者描述了每天的活動和內心感受。文章內容包含豐富的詞語,是一篇關於成長成熟的個人故事。
Thumbnail
十六歲的時候,你在幹嘛?十六歲,大約是高一、高二,對我而言,是僅次於大學及研究所求學階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十六歲,即將是成年人了,那幾乎是每個人從小的夢想:想快點長大變成大人,因為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