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陸靠寫小說賺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新書即將出版,雖然已出過好幾本書了,但這回特別不容易,有的人可能會很納悶,都打通了渠道,出版的書大部份也都賣斷貨了,怎麼會更艱辛呢?

這份艱辛,其實和大陸這十年來的市場變化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先簡單回溯一下這十年的發展。

第一個時期

2008年,我第一次出書,和大家一樣,拿首印數*版稅的錢。

前三本在台灣出的小說,一本只拿到二三萬台幣的版稅,只等於一般上班族一個月的月薪,可以忽略不計。

2010年開始,陸續出版了《三星堆傳奇》驗屍報告》《愛情修正液》《反恐怖隊》,首印數都是15000冊,版稅8%(香港出版的首印只有三千冊),錢比在台灣出版多了很多,但想靠出版小說生存仍不可能,所以後來也同時做編劇,收入才得以大幅改善。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不過當時網路小說漸火,開始有些大神的名字跑出來,創造了傳統作家不敢想像的收入,競爭也變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雖然寫網路小說很累,但在賺錢這塊應該比出實體書來的有盼頭。

第二個時期

前幾年購買小說影視版權這塊開始成形,在大家的「合力」下,好多小說版權被炒到虛高,反而有些網路小說,製作方認為沒出版=沒必要買版權,直接就拿給編劇"借鑒"。

當然,神級的作品除外,無論是實體書還是網文,影視版權費這塊就賺到翻掉,還有配套的福利,例如成為顧問,成為編劇之一,成為製片人之一,甚至能因為手裡的版權而找到投資開間影視公司。

第三個時期

也就是現在,不得不說,各種紅利期已過。

現階段想出版實體書極其困難。

想寫網路小說取得成績極其困難。

並且很少有公司願意再購買影視版權,之前濫囤版權的苦果都還沒吞完呢!換句話說,就算你的小說出版了,你最大宗的收入機會可能沒了......

而網文,不管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先把成名的可能拋開,賺錢十分困難,還可能把精力耗盡,最終變成寫手或者機器人,與其這樣,還不如好好構思一部小說。

小說操作得法,仍有利可圖,只是這恐怕不是一個初入行的人可以辦的到的事,需要一定的條件和資源,不過你仍可把我接下來提供的方法視為一個方向,一步一步的往前進,也許就走到了呢?

如何靠寫小說賺錢

仍然要以能賣影視版權為目標,所以請先構思一個有改編價值的故事,這樣突破了版權這關,還能真的搬上營幕,利益才是真正的最大化。

1. 法規

影視劇法規網上一堆很容易找,只要觸犯到的都不要碰。

2.主角

最好以男性為主角,但不是一定,只是相對於大女主的戲機會多點。

3. 賣點

和人介紹這個故事時,說什麼才能吸引人......這點無論如何想清楚才下筆。

4. 三觀

三觀不正,還是主線時,基本沒戲。

5. 架構

不要寫太複雜的架構,尤其神話仙俠史詩那些,能做這樣項目的人不多,新手最好別碰,沒人會買帳。

6. 預算

不要寫需要花大錢拍的,動不動就去幾個國家,幾千萬特效,幾個億的預算......也許以前還能靠炒作些榜單數字什麼的騙影視公司購買,現在不可能了。

7. 字數

其實做為影視改編,幾百萬字的網路小說根本不適合。

電影的話,短篇,中篇故事最好。

電視劇,二十萬字的小說足矣。

現在既然影視改編退燒,就最好回到理性,不用過份強調字數,實際上很多買了版權做不了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字數太多,水份太多,質量太差。

所以如果你無論如何想從寫網文入手,那麼礙於現實環境,你跳脫不了拼字數,那就把故事設計成可以斷開的,例如原班人馬不同案件,例如故事可以結束在一個地方完全不突兀,但又可以再延伸等......

假使基本的要求都符合了......

現在,你寫了一部小說後,請先問自己有什麼資源。

有朋友介紹洽談出版社是最好的方式,雖然即使出了書你也拿不到太多錢,但現階段根本不用考慮版稅多少,因為現在出書的困難點,同時也是突破口,就是影視版權。

不管是出版社也好,圖書公司也好,他們都想賺影視版權費,只是他們的影視資源不一,就算出版了你的書,他們也未必賣得掉版權,更何況是現在這樣的市場。

換句話說,一個新人想出小說比以前更難,因為對於出版社來說,是「必虧「的買賣。

因此,突破口就是,如果你能在小說出版前,就把影視版權賣掉,大把出版社圖書公司搶著和你合作。

首印數和版稅都會變高,宣傳資源能拿到A級,還可以把電子書版權自留,直接賣給掌閱。

影視版權售出後,也意謂著你的作品有機會登上大屏幕,尤其是你的故事符合市場,符合操作的可行性,那麼一部作品所給你帶來的利益和後續更多的機會,哪怕不是大神級別,也夠吃好幾年了。

做編劇的人也可以試著把小說寫出分集和2集劇本(網劇),有機會就去推,同時推出版和影視版權。

raw-image

這種倒過來操作的方法,我之後會再舉成功案例給大家參考。

當然,如前所述,你需要有點資源才能這樣操作。

你起碼得認識幾個圈子里的人,對市場需求有一定瞭解(才不會寫出賣不了版權,或是賣了也永遠不可能拍的作品)

所以我的建議是,先別把寫小說當正職,養成規律的創作習慣,盡可能接觸影視行業,做策劃做寫手寫什麼都好,一邊累積人脈資源,一邊朝著目標邁進。

記得當年開始寫小說時,給全部的出版社都退稿了後我立刻提筆寫下一部,連失望的時間都沒有。

現在也是如此,即使我已能靠寫字賺錢,我仍然會抽空寫新故事,有時是大綱,有時寫分場,有時整個劇本寫出來看看,當然賣不出去的佔絶大部份,但我在創作中得到了樂趣,這點很重要,沒那麼瘋狂,別輕易入坑,會後悔的。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再次強調,大家需要面對一個現實就是,現階段而言,靠寫小說賺錢真的很難很難,賺點零花錢咖啡錢也許可以,想養家活口怕是沒可能,更遑論賺大錢。

但,我也寫了,不是百分之百沒可能。

仍然有那麼一點機會值得去努力,前提是你熱愛寫作,無怨無悔,那麼得之你幸,不得你命,沒啥好說的。

只要記得,為了理想,為了希望,為了熱愛的事物,為了更好的生活奮鬥,也許最終收穫不在小說這塊,但一定會有收成,相信我!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rryyoko 櫻桃陽子的沙龍
128會員
171內容數
在大陸影視圈工作至今十來年了,和大家分享娛樂圈那點小事~
2024/12/21
我第一次見到陳茂賢導演時,他還是編劇,他在我朋友的影視公司寫戲,公司裡都是老朋友一起上北京發展,還住在一起,所以感情很好,我那會兒常去他們公司,所以也混熟了,經常一塊吃飯。 阿賢那時很胖,體型和現在完全一個天一個地,好像胖子的個性都隨和,他還是個會講話,會聊天的胖子,所以朋友也多。 不過公司
Thumbnail
2024/12/21
我第一次見到陳茂賢導演時,他還是編劇,他在我朋友的影視公司寫戲,公司裡都是老朋友一起上北京發展,還住在一起,所以感情很好,我那會兒常去他們公司,所以也混熟了,經常一塊吃飯。 阿賢那時很胖,體型和現在完全一個天一個地,好像胖子的個性都隨和,他還是個會講話,會聊天的胖子,所以朋友也多。 不過公司
Thumbnail
2024/08/04
時間回到好多年前,對政治不熱衷,對時事不關心,在中國發展編劇/作家事業的我,發現在幾次和我媽通電話時,都會冒出來一個人名:韓國瑜。 我媽對他可以說是崇拜的五體投地,每次電話裡都是韓國瑜又做了什麼,又去了哪裡,結論都是,他真的好可愛哦😂!從這些信息中,我慢慢的串連出一個人設:韓國瑜原來是一個純樸的
Thumbnail
2024/08/04
時間回到好多年前,對政治不熱衷,對時事不關心,在中國發展編劇/作家事業的我,發現在幾次和我媽通電話時,都會冒出來一個人名:韓國瑜。 我媽對他可以說是崇拜的五體投地,每次電話裡都是韓國瑜又做了什麼,又去了哪裡,結論都是,他真的好可愛哦😂!從這些信息中,我慢慢的串連出一個人設:韓國瑜原來是一個純樸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以前剛入行的時候,我根本沒想過要自己印書來賣這件事,甚至覺得出版跟擺攤,應該是截然不同的領域。 但是入行幾年之後,漸漸地發現了一件事情──稿費真是他X的低。一開始可以說服自己,至少還比基本時薪高,可是隨著基本時薪的增長,到後來有時會被超越的時候,更是察覺不對勁。 當然並非所有出版社的稿費都這麼低廉,
Thumbnail
以前剛入行的時候,我根本沒想過要自己印書來賣這件事,甚至覺得出版跟擺攤,應該是截然不同的領域。 但是入行幾年之後,漸漸地發現了一件事情──稿費真是他X的低。一開始可以說服自己,至少還比基本時薪高,可是隨著基本時薪的增長,到後來有時會被超越的時候,更是察覺不對勁。 當然並非所有出版社的稿費都這麼低廉,
Thumbnail
給寫文菜鳥作者的建議02 我已經寫文20年 我有三本網路上曾經轟動過的書 其中第二三本經過15年時間還沒有消失,讀者依然一直看過之後,主動找來 另外,我還有差點實際出書機會,契約書都已經郵寄到我手上等我簽名,後來我沒有簽名出書,因為我不喜歡開始寫無聊的商業書,才會主動放棄 這就是我說話的人權 各位小
Thumbnail
給寫文菜鳥作者的建議02 我已經寫文20年 我有三本網路上曾經轟動過的書 其中第二三本經過15年時間還沒有消失,讀者依然一直看過之後,主動找來 另外,我還有差點實際出書機會,契約書都已經郵寄到我手上等我簽名,後來我沒有簽名出書,因為我不喜歡開始寫無聊的商業書,才會主動放棄 這就是我說話的人權 各位小
Thumbnail
關於寫小說的相關說明大致上已經告一段落,如果沒看過,或是有興趣,歡迎點擊我的專題:關於寫作 這篇我要來分享一下出自費出書這件事。
Thumbnail
關於寫小說的相關說明大致上已經告一段落,如果沒看過,或是有興趣,歡迎點擊我的專題:關於寫作 這篇我要來分享一下出自費出書這件事。
Thumbnail
這一期的YouTube 想和大家聊的是全民造假的風氣,當然這個命題很大,不過這個風氣由來已久,而且影響的層面甚廣。 2017年5月我在知乎發佈了我的第一篇文章,那是因為發生了一件事,所以讓我動了念,想做個實驗...... 出版社:我們可以提供寫手,你給個故事方向就行了。
Thumbnail
這一期的YouTube 想和大家聊的是全民造假的風氣,當然這個命題很大,不過這個風氣由來已久,而且影響的層面甚廣。 2017年5月我在知乎發佈了我的第一篇文章,那是因為發生了一件事,所以讓我動了念,想做個實驗...... 出版社:我們可以提供寫手,你給個故事方向就行了。
Thumbnail
  時不時就聽到有人提這個問題──到對岸去經營創作。   老實說,我也曾經有去大陸那邊貼文過,但一陣子之後覺得那邊的環境不太適合我,所以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首先,我個人覺得它的畫面我不太能接受,可能是看慣了之前便於閱讀的使用者介面,突然來到一個排版密密麻麻的頁面,真的有點難適應,看沒多久
Thumbnail
  時不時就聽到有人提這個問題──到對岸去經營創作。   老實說,我也曾經有去大陸那邊貼文過,但一陣子之後覺得那邊的環境不太適合我,所以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首先,我個人覺得它的畫面我不太能接受,可能是看慣了之前便於閱讀的使用者介面,突然來到一個排版密密麻麻的頁面,真的有點難適應,看沒多久
Thumbnail
一個國家的文化市場之所以蓬勃發展,只是因為作家喜歡領版稅而已! 這道理絕對不世俗!
Thumbnail
一個國家的文化市場之所以蓬勃發展,只是因為作家喜歡領版稅而已! 這道理絕對不世俗!
Thumbnail
對寫作者來說,出書或許是一枚勳章,或稱為寫作的里程碑,但也同時存在著進入商業市場廝殺的種種殘酷,這是基本認知,可惜一開始出書的作者可能有太多期待,認為賣書有什麼難的,但真的很難。
Thumbnail
對寫作者來說,出書或許是一枚勳章,或稱為寫作的里程碑,但也同時存在著進入商業市場廝殺的種種殘酷,這是基本認知,可惜一開始出書的作者可能有太多期待,認為賣書有什麼難的,但真的很難。
Thumbnail
一、實體出版社的興衰。          已邁入2021年的現在,手機、網路發達,現代人已經很少拿著書本,認真翻閱書本,民眾大多利用上下班等捷運的時間,又或者接送孩子上下課的空擋,拿起手機簡單閱讀可能五、六千字的短篇,再者,大家在網路上就可以看到優質的文章了,何必花大把鈔票去買實體書,閱讀習慣改變,
Thumbnail
一、實體出版社的興衰。          已邁入2021年的現在,手機、網路發達,現代人已經很少拿著書本,認真翻閱書本,民眾大多利用上下班等捷運的時間,又或者接送孩子上下課的空擋,拿起手機簡單閱讀可能五、六千字的短篇,再者,大家在網路上就可以看到優質的文章了,何必花大把鈔票去買實體書,閱讀習慣改變,
Thumbnail
最近新書即將出版,雖然已出過好幾本書了,但這回特別不容易,有的人可能會很納悶,都打通了渠道,出版的書大部份也都賣斷貨了,怎麼會更艱辛呢? 這份艱辛,其實和大陸這十年來的市場變化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先簡單回溯一下這十年的發展。 第一個時期 2008年,我第一次出書,和大家一樣,拿首印數*版稅的錢。 前三
Thumbnail
最近新書即將出版,雖然已出過好幾本書了,但這回特別不容易,有的人可能會很納悶,都打通了渠道,出版的書大部份也都賣斷貨了,怎麼會更艱辛呢? 這份艱辛,其實和大陸這十年來的市場變化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先簡單回溯一下這十年的發展。 第一個時期 2008年,我第一次出書,和大家一樣,拿首印數*版稅的錢。 前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