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找到「非寫不可」的動機(3)

2021/08/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一系列,本篇是第三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之前第一篇第二篇,本文是這系列的最後一篇。
說完稿費之後,再來談談版稅這件事。但在這之前,我也不得說說領稿費的辛酸,當一個專欄作家算一算時間已經24年之久,從一個字2元到最高峰的5元再到3元,媒體界的記者回我,我的稿費算是業界中的高價了(當然,得把那些高價名人專欄除外),然不時還是有媒體前來「索取」免費的新聞評論。
我相信媒體因為競爭,支付稿費的能力與意願已經不如從前,但伸手要免費的評論,還要得理直氣壯,這我就大大的搖頭了。想要免費的評論稿,去找那些網路上號稱作家的人,一出手大概可以要出一桶,不是嗎?
說到版稅,也就是一個作者出完一本書之後,他可以從書價中拿到的收入比例,我想,應該沒有人願意為了出名,特地免費幫出版社出書,對吧?(除非是寫善書)
我的第一本書《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是2006年時受金融研訓院邀請所寫的,到現在已經15年,竟然屬於長尾銷售,還在博客來繼續銷售!這本書著作權是屬於「賣斷」,用字數算錢,當年沒想太多,也未認真思考是否要當一個作家。這本書夾虛擬貨幣的思維跑得太先進,當年很多人問,虛擬貨幣是啥玩意?那時兩岸還沒有類似的專書出現,這本書於是乎成了華人第一本探討虛擬貨幣現象的第一本書,人生當中第一次當了「華人第一」,一年之後,比特幣才出現!
版稅當然是作者寫書的實質誘因,若一本書的版稅是10%,書價300元,首刷3000本,這本書一出版,作者的版稅收入是9萬元,很誘人嗎?一點也不!寫書不用成本嗎?真實情況是第一刷頂多是損益兩平,真正版稅收入得靠第二刷以後,因為邊際成本為零,才賺到真正的版稅。
然現實的情況是,一個新出爐的作家版稅也許只有8%(甚至更低),首刷更降到1000本(甚至以下),連二刷的機會都沒有!
冷血的事實是,想當作家養活自己,是一件非常不實際的考量,這當中還有因為銷售不佳,出版社還會要求作者「吐回」之前已付的版稅(多半是扣除其它書籍的版稅)。
小時候的志願若是寫想當作家,真的是白日夢一回!
第二本書《巷子口經濟學》問世前,這本書的書稿在臺灣的財經出版社全被冷冷的拒絕過,被拒絕的理由現在看起來很荒謬,但當時這個理由實在太正常,任何一個編輯都用得上:「經濟學不是這樣寫的吧?」。
沒錯,當年之前經濟學一定是大塊頭的教科書,或者是大作家、大師寫的專書,是那種頂尖讀者(像當時的我)在看的書,是學院派的書,我搞個「巷子口」,不就把好好的精品經濟學,變成是在菜市場「擺攤」?
現在大家去看出版市場,不是一堆號稱「巷子口」(或類似「菜市場」的書嗎?我才是開山宗師!
我就不說是哪些財經書版社拒絕我了,反正就是被拒絕了一輪,直到五南文化的副總編「慧眼識英雄」,這本書才有幸出爐,到現在是第四版,刷數印象中是14刷。
版稅當然是一個作家出書的的一大理由,我也希望讀者用買書來支持一個出版市場,出版市場有商機,作者才有機會拿到版稅。所以說,按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的邏輯,
一個國家的出版市場之所以蓬勃發展,只是因為作家喜歡領版稅而已!
這道理絕對不世俗!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