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的企業裡擔任稱職的採購者,必須識貨,瞭解採購商品的合理價格,還要盡可能的殺價,壓低採購成本,而銷售人員則相反,要盡可能的抬高售價,盡可能的擴大銷售量,這個正常的商業採購與銷售邏輯,在股市裡可能變得不太一樣,當個股的交易量極大,股價已經大幅提高,應是銷售出貨的時機,卻可能被描述為前景看好,所以投資人瘋搶股票,應該趁機投資,不是銷售而是採購時機?
股市或是任何投機商品在採購『合理價格』(股價)的認定,不同於正常商業採購的邏輯,有些投機客不管目前的價格,也不管有多少的量,只要未來(1天,2天,或1周,1個月)價格有機會再漲,就願意繼續採購,買貴沒關係,賣更貴就好?
不過,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會不會有更高的價格,尤其是已經出現極大的成交量,